中国自古就是粮食大国,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为何还要进口粮食呢?饲料大豆谷物主粮小麦

所谓“民以食为天”,人类想要生活,第一件事首先是要吃饱。

因而粮食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稳定、人民安居的基石。

尤其是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都是最重要问题。

中国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生产一直是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我国在农业现代化上不断进步发展,国内粮食产量稳步上升: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163.2万亩,增长0.5%;

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比上年增加1723.2万亩,增长2.7%。

从当下来看,我国粮食已经持续多年丰收,19亿亩耕地创造了世界粮食产量的奇迹,几乎已经达到了“绝对安全”的程度。

然而在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却依然在大量进口粮食: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全年合计粮食进口1.62亿吨,同比增长11.7%;

从占比看,2023年1.62亿吨的粮食进口量,占当年我国粮食产量69541万吨的23.3%。

从历史看,这是我国粮食进口量第二高的年份,仅次于2021年的16454万吨。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中国农业发展速度缓慢,许多地区仍处于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加之生产力低下,中国的粮食状况仍处于紧缺状态。

想让大家都吃饱饭,就得靠进口粮食来勉强维持供需平衡。

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种植;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我国的水稻产量一路攀升,稳定的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有这样惊人的粮食产量,我国为什么还要选择从国外进口粮食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一是国外粮食便宜,内外价差扩大,进口有利可图;

国内外粮价倒挂是粮食进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国外农业生产在科技、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具有优势,使得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前几年高峰时期,国内几大主粮价格比国外高出50%以上。

所以即使国内部分粮食产品供应充足,很多粮食生产加工企业还是更愿意在国际市场采购便宜粮食。

按照2023年粮食进口金额5780.5亿元人民币来简单计算,1.62亿吨的进口粮食,平均单价为每吨3569元,

简单计算,确实比22年进口粮食的平均单价每吨3798元降低了229元。

每一年生产的粮食并没有完全地流入市场,而是有一部分被国家收购进入了粮仓内部保存。

这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旦发生特殊事件,国家就能够通过放粮的方式调节粮食价格:

2006年~2008年,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国际大米,小麦,玉米价格都飞速地飙升。

而我们国家因为有足够的粮仓内储,市场上的粮食量依然能保持稳定状态,价格并没有太大的浮动。

毕竟粮食还是要靠天吃饭的,万一遇到了千年不遇的干旱或者洪灾等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同时,为了使农民在种植粮食方面有积极性,国家还需要保证粮食产业的价格安全,考虑经济效益。

疫情期间,国内粮食价格暴涨,我国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有效补充粮食供给,避免粮价大幅上涨。

这也是疫情以来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所以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也成为了一个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农民种粮收益,避免出现“谷贱伤农”,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防止国外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

二是国内需求旺盛,要靠进口增加供应,满足市场供需平衡。

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但受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化进度影响,符合耕种的耕地面积相当有限,且增加的空间不大。

同时水资源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也导致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扩张面临限制。

尽管我国一直在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为了保证供应国内庞大的饮食需求,确保粮食安全,我国需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而且这种粮食进口也不是说“国内没粮吃,到国外买粮”实际上,中国三大主粮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近八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按照中国大陆总人口14.12亿计算,每人一年拥有的粮食产量为九百六十多斤。

通过折算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相比,我国已经实现了谷物口粮的绝对安全和基本自给。

真正占据我国粮食进口大头的,是饲料粮。

单是从2023年来看,我国进口的粮食中九成是饲料粮,口粮占比不到一成。

尤其豆类,进口10286万吨,在总数中占比63.51%;大豆进口总值4198.95亿元,在进口粮食总值中占比72.4%。

也不仅是2023年,实际上多年以来,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占据进口粮食种类中最多“榜一”。

2021年来说,我国大豆的产量仅仅有1640万吨,而进口量是9102万吨,大豆进口的依赖问题甚至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

我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为什么这么高?

虽然大豆算不上主粮,直接消费少,但它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供养殖企业使用。大

大豆最主要的作用是榨油以及饲料加工,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粮食种类,但相较其他三大主粮而言,大豆种植的劳动力投入大,产量低。

且我国人口偏多,耕地面积少,首先需要保障主粮的播种任务,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虽然我国东北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大豆营养丰富,但是仅依靠我们自己生产,大豆的数量是无法满足百姓以及餐饮行业的基本其需求的。

总体来说,在中国的粮食农作物种类中,大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不过虽然种植数量偏少,但我国对大豆的需求数量却很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传统的以谷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正在逐渐被更加多元化的现代饮食结构所取代。

经济水平越来越好,大家的温饱得到保证,肯定会要追求更加高品质的食物。

根据贝内特定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会逐渐减少对主食的依赖,增加对其他食物的摄入。

所以国人对于位列食物内容第二梯队的肉类、以及蛋白海鲜等食物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居民日常的肉类消费开始上升,中国的养殖业进入了一个辉煌发展的阶段。

而正是这种增长,对谷物需求产生了间接影响——

在畜禽产能充足、规模化进程加快等需求因素拉动下,饲料产量较快增长,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高达23264万吨。

而为满足畜禽摄入足量的饲料蛋白,我国目前畜禽的饲料原料,大多数以豆粕为主,这就造成大豆高需求量。

这种供需不平衡,就成为拉动我国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大豆单产与全球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今年“一号文”在谈到粮食安全时,首先提及的品种就是大豆。

除了巩固大豆扩种成果,从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实践看,豆粕用量也存在下调空间:

尤其在2023年,农业农村部引导饲料养殖行业科学用料,减少豆粕用量,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成效明显——

2023年,饲料配方中豆粕的占比有所下降,对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了900万吨左右大豆消耗。

从“根本”上节约成本,减少花销,也是缓和进口的一种办法吧。相信不久后我国就能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曾在其著作《四世同堂》中提到一个情节:只要家中有满足三个月的粮食存储量,祁老爷就能感到安心;但最终事实证明,三个月的口粮根本不足以应对国家级别的灾难。

中国人民过上吃饱饭的日子其实并不长,在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引导下,尽量多的粮食存储一定不是坏事。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管粮食是自产还是进口,我们也应该珍惜,拒绝浪费,节约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

2024年粮食产量和质量情况,将影响未来市场流通和供需格局,相信我国的农业科技能让粮食产量更加丰收。

THE END
1.[新京报]下一个千亿斤在哪里?农科院发布报告提出多个粮食产能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亿斤。在1.4万亿斤的高位上,如何才能再次增加千亿斤产能?记者在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中获悉,我国粮食产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报告还提出了多项具体提升粮食产能的途径。 千亿斤增产,已经进入第四轮 https://www.caas.cn/xwzx/mtxw/6cd47f2335594a84af17af85fb2ddb2e.htm
2.寻找粮食增产途径在这些不确定存在的前提下,万一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目前制约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农民不愿种地、耕地质量低,解决这两个问题其实比推广转基因作物更紧迫。至于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则更须慎重。https://m.yicai.com/news/309761.html
3.《扫黑风暴24全集在线观看》全集手机免费观看: Poupaud 分类:青春 地区:俄罗斯 年份:1997 更新:2024-12-08 03:55:02 简介: 《扫黑风暴24全集在线观看》是Poupaud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青春加拿大片,该剧讲述了:明阳一路并未着急赶路这戾玄城也算是藏宝阁的半个地盘眼线肯定是只多不少,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jingyingjiajiao.com扫https://www.jingyingjiajiao.com/gzdl/shiti_id_6956265639259d839bd6b2c775796213
4.如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农村集体土地两权分离对粮食增产的正效应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有耕地20.95亿亩,比1957年多出4亿亩,1978年人均粮食产量只有317公斤,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不是因为耕地少了,而是因为集体所有、集体劳动的土地所有制没有处理好劳动的监督和激励问题,农民出工不出力,生产率低下所致。(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http://www.xianswdx.cn/action/view.php?aid=3471
5.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改进了农田水利解答解: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种植面积不会扩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粮食流通不会影响粮食产量;而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9c47b61cf37e59d8b7e4ab9eaa43d9bf/
6.黑龙江河南山东2021年粮食产量位居TOP前三,粮食产量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08.84亿斤,比上年减少56.32亿斤,减产4.1%。其中,夏粮总产量为760.64亿斤,比上年增产9.89亿斤,增长1.3%;秋粮总产量为548.20亿斤,比上年减少66.21亿斤,减产10.8%。减产主要原因是受今年洪涝灾害影响。 1100.1亿斤——山东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 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8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