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供求形势分析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粮食市场已深度融入世界市场之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贸易国和粮食进口国,2018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总量为11921万吨,其中进口量11555万吨。全球粮食供求形势变化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进口,还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全球粮食供求形势的研究,为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支撑。

一、总体供求形势分析

(一)总体保持供大于求局面,个别年份产不足需

2000/2001-2018/2019年度,世界粮食(玉米、小麦、稻谷和大豆的加总)产量和消费量(粮食食用消费、工业消费、饲料消费、种用消费等的加总)分别从17.49亿吨和17.58亿吨增至27.14亿吨和26.14亿吨,年均增幅分别为2.5%和2.2%,产量增幅高于消费增幅。2002/2003和2003/2004年度,由于世界粮食主产国减产,导致产需缺口均在6000万吨左右。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全球粮食供需逐步呈宽松态势,年度结余保持较高水平,2013/2014年度、2014/2015年度和2016/2017年度结余均保持在1亿吨以上。

图1粮食产量、消费及产需结余情况

(二)粮食供求区域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从产需看,北美洲、南美洲和前苏联12国粮食产大于需,且结余量逐年增加,分别从2000/2001年度的10966万吨、3615万吨、-53万吨扩大到2018/2019年度的13475万吨、14773万吨和8114万吨;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和欧盟28国产不足需,且缺口呈扩大态势,分别从2000/2001年度的2794万吨、1641万吨、920万吨和1007万吨扩大至2018/2019年度的4872万吨、2386万吨、3439万吨和2715万吨。从自给率看,北美洲、南美洲、南亚和前苏联12国粮食自给率较高,基本保持在100%及以上;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自我保障能力较弱,粮食自给率全球最低,且不断下降,分别从2000/2001年度的40.74%和74.30%下降到2018/2019年度的38.75%和72.71%;欧盟28国、东南亚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表1主要区域粮食产需结余和粮食自给率情况

单位:万吨

(三)南美州、前苏联12国粮食产量增长迅猛,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产偏低

从总产量看,2000/2001-2018/2019年度,南美洲和前苏联12国粮食产量增长较快,分别从16906万吨和7174万吨增至39509万吨和18628万吨,年均增幅高达4.83%和5.4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产量也增长较快,从4744万吨增至10389万吨,年均增幅达4.45%。从单产看,2018/2019年度,全球四大粮食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3.90吨/公顷;欧盟28国、北美洲和南美洲粮食单产水平较高,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5.84、5.85和4.02吨/公顷;南亚、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单产水平偏低,分别为2.73、2.70和1.85吨/公顷,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单产水平全球最低,比全球最高水平的北美洲低4.0吨/公顷,主因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表2主要区域粮食总产和单产增长情况

(四)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消费增长较快,但人均消费偏低

从总消费量看,2000/2001-2018/2019年度,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消费增长较快,从6385万吨和13292万吨增至14289万吨和24736万吨,年均增幅高达4.58%和3.51%;欧盟28国粮食消费量增长缓慢,年均增幅仅为0.92%。从人均消费看,2018/2019年度,世界人均粮食消费为354.8公斤,北美洲、欧盟28国和南美洲人均粮食消费较高,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358.7公斤、453.7公斤、584.0公斤;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粮食消费偏低,分别为288.7公斤、189.2公斤和132.6公斤,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较快,粮食生产水平低,其人均粮食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4%,是美国人均消费的9.8%,是世界粮食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表3主要区域粮食总消费和人均消费增长情况

(五)贸易总量“爆炸式”增长,非洲和亚洲是主要进口区域

从进出口看,2000/2001-2018/2019年度,世界四大主粮进口总量从2.50亿吨增至5.21亿吨,年均增幅高达4.18%;出口总量从2.56亿吨增至5.46亿吨,年均增幅高达4.31%。2018/2019年度玉米、小麦、稻谷和大豆的出口量分别达到1.80亿吨、1.73亿吨、0.44亿吨和1.49亿吨,分别比2000/2001年度增加1.04亿吨、0.72亿吨、0.20亿吨和0.95亿吨。从贸易流向看,北美洲、南美洲和前苏联12国是世界粮食净出口地区,2018/2019年度净出口量分别为2.47亿吨、1.50亿吨和8750万吨,分别较2000/2001年度增加1728万吨、1.16亿吨和8801万吨;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和欧盟28国是世界粮食净进口地区,2018/2019年度净进口量分别为0.49亿吨、0.37亿吨、0.36亿吨和0.21亿吨,分别较2000/2001年度增加0.22亿吨、0.22亿吨、0.27亿吨和0.11亿吨。

二、分品种供求形势分析

2000/2001-2018/2019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从5.91亿吨和6.09亿吨增至11.25亿吨和11.28亿吨,年均增幅分别为3.63%和3.49%。玉米当年产量需求比在96.3%~108.4%,波动频繁,有10年当年产需有余,最多结余达8225万吨;有8年当年产不足需,最大缺口为2352万吨。玉米出口和进口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18/2019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欧盟28国的玉米出口达到1.53亿吨,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90%。其中,美国出口总量为5100万吨,约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30%。亚洲是玉米进口的重点地区,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45%以上。

图2玉米产量、消费及产需结余情况

2000/2001-2018/2019年度,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从5.83亿吨和5.84亿吨增至7.31亿吨和7.33亿吨,年均增幅均为1.27%。小麦当年产需比在94.6%~107.5%,有8年当年产不足需,近5年产需比均超过99.7%,2018/2019年度出现产需缺口。小麦出口和进口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18/2019年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欧盟28国、乌克兰、阿根廷、澳大利亚的小麦出口达1.46亿吨,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的84.5%。非洲和亚洲是小麦进口的重点地区,进口量达1.25亿吨,占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73.9%。

图3小麦产量、消费及产需结余情况

2000/2001-2018/2019年度,稻谷产量和消费量从3.99亿吨和3.94亿吨增至4.99亿吨和4.88亿吨,年均增幅分别为1.25%和1.20%。稻谷当年产需比在93.2%~103.2%,仅3年存在产需缺口。近5年来稻谷结余呈扩大态势,2018/2019年度结余1117万吨。世界稻谷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2018/2019年度亚洲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89.6%。相比玉米、小麦和大豆,世界稻谷贸易量较小,出口量仅4417万吨。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中国和柬埔寨是稻谷的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量达3949万吨,占世界稻谷出口总量的89.4%。稻谷进口国(地区)较为分散,排名前11位的菲律宾、中国、欧盟28国、尼日利亚、科特迪瓦、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塞内加尔、南非和马来西亚,进口总量为1830万吨,占世界稻谷进口总量的43.7%。

图4稻谷产量、消费及产需结余情况

2000/2001-2018/2019年度,大豆产量和消费量从1.75亿吨和1.71亿吨增至3.58亿吨和3.44亿吨,年均增幅分别高达4.03%和3.97%;大豆当年产需比在92.9%~105.7%,仅4年存在产需缺口,近5年大豆供需宽松,当年产需比均维持在100%以上,2018/2019年度结余1397万吨。大豆出口和进口市场高度集中,2018/2019年度巴西、美国、阿根廷、乌克兰的大豆出口量达1.39亿吨,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93.4%,其中,巴西和美国出口总量分别为7486万吨和4756万吨,分别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50.2%和31.9%。大豆进口国主要是中国、欧盟28国、阿根廷、墨西哥和埃及,进口总量达1.09亿吨,占世界大豆进口总量的75.0%。其中,中国进口量8254万吨,占世界大豆进口总量的56.6%。

图5大豆产量、消费及产需结余情况

(作者:颜波陈玉中姜明伦曾伟;作者单位: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颜波为主任,陈玉中为副主任)

THE END
1.2024年11月粮食进口同比下降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粮食约947万吨,同比下降34.8%,2024年1-11月我国进口粮食约1.47亿吨,同比增长3.1%。分品种来看,11月份,大豆、小麦、大麦、高粱进口环比减少,玉米、稻米进口量环比增长。从粮食进口结构看,大豆仍是占比最大的进口品种,高粱、大麦、玉米、稻米进口比重次之;小麦进口比重最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05
2.滦南特色产业指数2024年11月产品价格指数点评进出口方面,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中国花生累计进口总量为722541吨,同比增长9.33%;中国花生累计出口总量为126553吨,同比增长19.43%。11月中国花生进口量65986.15吨,同比增长27.31%;11月中国花生出口量18276.1吨,同比下降11%。从国内进口花生来源国占比来看,2024年仍然以进口非洲国家为主。其中苏丹占45%、塞内加尔https://www.chinaprice.cn/slkjzsjcqkbg/54988.jhtml
3.12月31日进口豆油港口交货价格持平统计数据粮2.凡本网注明“来源: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http://www.chinagrain.cn/axfwnh/2024/12/31/5610984393.shtml
4.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需求方面,加工消费和主体持仓意愿均较为低迷,面粉、大米企业全年开机率偏低,饲料产量同比下降,加上企业大多保持轻库存随采随用的模式,总体需求较为疲软。粮食供强需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价格承压下行。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性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粮价下跌通过进口渠道传导至国内市场,对国内粮价下行产生影响。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490d2f609522.html
5.陈谷:牧草是奶牛的“口粮”反过来:2015年我国进口的苜蓿草历史性的突破了120万吨,同比增30%。进口的燕麦草13万吨,国产的价格比进口的便宜30%以上。 牧场各位专家经常提到的都是干物质、淀粉,似乎离开了干物质、淀粉我们就无法养奶牛,这实际上又回到另外一种思想,我们的养牛人还有非常重的粮食情结,认为粮才是干货。 https://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45666.html
6.粮食进口突破1.6亿吨,再创新高!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通过进口弥补调剂国内余缺,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对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储备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 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9460c479-773e-11ec-9d99-04d9f5394155/
7.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很明显,在1960 年底,国内粮食潜力已挖到尽头。进口粮食,成为缓和国内粮食短缺的必然举措。 但是,受“左”的思想影响,吃进口粮在当时是个禁区,进口粮食还需要突破这个思想束缚。紧要关头,国家领导人把人民生命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毅然做出进口粮食的重大决策。 http://hprc.cssn.cn/gsyj/gsbx/hlsby/zrzh/201605/t20160506_4137393.html
8.20余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粮食价格会再上涨吗?统计显示,今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粮食供应链吃紧,受价格刺激,印度小麦出口量激增,4月出口小麦14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印度私营粮食交易商大量收购小麦导致印度国内粮价节节攀升,同时,3月份,印度遭遇罕见高温天气,正值印度小麦收获季节,小麦产量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评估上述不利因素,本月13日,印度政府作出了禁止小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710&newsId=49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