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回应“中国粮食高库存,进口仍大量增长”

中新网4月26日电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今日回应“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位,另一方面粮食进口大量增长”时表示,眼前粮食的高库存不是常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发布会,请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介绍当前粮食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一方面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位,另一方面粮食进口大量增长,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认识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任正晓表示,眼前粮食的高库存不是常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形成当前居于历史最高点的高库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粮食连年增产丰收,农户存粮减少或者根本不存粮,加工转化企业不愿意多存原料用粮。低价进口的粮食挤占了国产粮食的市场销售空间,还有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一些加工企业开工不足,生产原料用粮下降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粮食库存的增加。

任正晓表示,这些因素都会随着经济环境和关联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不会成为长期支撑粮食库存增长的动力,如果一旦出现粮食生产减产,经济复苏好转,还有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的情况,国内外的粮食市场马上就会产生传导反应,粮食库存就有可能迅速下降。

任正晓同时介绍,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的必然反应。

他介绍,一方面,我国三大谷物品种实现了基本自给,但是大豆是我们的短板,要依靠进口。近五年来,我们的大豆进口都是在逐年增长的,五年统算对外的依存度高达83.8%,这是我们的品种结构缺陷导致了大豆必须依靠进口。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而由于国产粮食的生产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储托市,国内的粮价已经成为全球粮价的高地,国内外的粮食价差巨大。现在国产小麦的价格要比进口同品质小麦每一吨高823元,大米每吨价差是790元,玉米达到每吨428元。

任正晓表示,由于国内外的粮食价差大,加上没有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木薯干和DDGS这些品种,以其强劲的价差优势大量进口,这也就导致了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

另外,有的人认为,现在国际粮源这么充裕,价格又这么低,完全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吃饭问题。对此,任正晓表示,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任正晓介绍,近几年,全球的小麦、大米和玉米这三大谷物品种的国际贸易量大体每年在6000亿斤左右,但是我们国家这三大品种每年的消费量在9000亿斤左右,假设把国际市场上的6000亿斤粮食都买回来,也仅仅只够消费量的三分之二,而且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THE END
1.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 长期以来,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问题的说法,比如为了“面子”,中国不仅不向苏联、东欧国家求助,反而是勒紧裤腰带还债;为了工业化,漠视生命,坚持增持黄金、外汇储备。现在看来,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必要澄清。建国以后到1960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三年困难时期,为了http://hprc.cssn.cn/gsyj/gsbx/hlsby/zrzh/201605/t20160506_4137393.html
2.中国粮食进口比例是多少除了工业生产的需求,剩下的就是中国粮食市场的需求。中国的粮食产量确实很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中国粮食的口感不如国际粮食。尤其是在中国,大米为了产量不得不牺牲一些口感。所以中国的米饭口感不如其他国家,比如泰国。我们国家很多人喜欢买泰国的大米,因为泰国大http://www.heshan56.com/view.php?id=44156
3.揭秘!六十年代初期,我国进口粮食的实情出口李先念苏联进口粮国家在1961年合计购买了580多万吨粮食,需4亿美元的外汇,加上购买古巴糖约需1亿美元,合计约需5亿美元,占当年国家进口总额三成多。 而1960年的国家外汇储备仅1.02亿美元。在此之前,中国是出口粮食换取外汇的,一出一进,外汇紧张状况顿显。 为了筹措外汇,支持粮食进口,国家大量出售黄金和白银。1960年12月中央计划,https://www.360doc.cn/article/32706530_104776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