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粮食储备的“前世今生”

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以地下或半地下窖穴为主的原始粗放的粮食储藏方式,从此拉开了人类社会粮食储藏历史的序幕。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智慧的中国古人很早便知:备者,国之重也所以历朝历代都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粮食储备传统。快来听古人给你讲

这位,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

他提出“轻重之术”、“以贱泄平”,就是当粮食过剩粮价暴跌之时,国家以较高价格收购形成储备,引导市场物价回升,当粮食短缺引起粮价飞涨时,国家则开仓发散,低价抛售粮食,促使市场粮价回落至平价水平。

战国时期,魏国丞相李悝

他在革新变法中实施“平籴”制度。籴,就是买进粮食;粜,就是卖出粮食。他认为“粮食卖得太贵会伤害消费者,太便宜会伤害农民”。因此,应由国家来适度吞吐粮食,从而达到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目的。

还有这位,

汉宣帝时期,大司农中丞耿寿昌

他提出建立常平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常平仓的建立,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粮食储备制度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政策。

1955年

国家正式建立了以备荒为目的的储备粮即“甲字粮”。

1962年

建立了以备战为目的的军用“506粮”。

1990年

为解决粮食连续增产带来的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家建立起专项粮食储备制度,标志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初步成型。但这个时期,储备粮分级管理于各级地方企业手中,政企不分,责任不清,导致“储备粮数量不实、质量不保、调动困难、巨额亏损挂账”等问题。

2000年

国家开始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企分开,成立中储粮公司,建立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标志着中央储备粮管理进入崭新阶段。

作为紧密连接亿万售粮农民

和百姓餐桌的粮食储备央企

究竟如何储存粮食的呢

仓储设施是啥样

如果你以为现在中央储备粮库

还是那种破旧不堪的老式仓房

那就“OUT”了

50、60年代传统老式仓房VS现代化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

目前,中储粮管理的总仓(罐)容接近1亿吨,是其成立初期仓容的6.8倍,仓储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中储粮公司成立前不到60%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2003年就彻底消灭了陈化粮。

来跟小编一起看看真正的“大国粮仓”!不过瘾没关系!

不过瘾没关系!

今年9月开始,中储粮在全国各地的数十个直属粮库相继向公众开放,包括近30个省区的50多个城市,覆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中储粮管理的所有储备品种,涉及收购、仓储、加工、调运、科研等储备管理全链条,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样、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公众零距离感受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大国粮仓!

农民辛苦种粮不容易,好粮如何颗粒归仓

2005年以来,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国家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中储粮作为政策执行主体,开始执行国家政策性收购任务至今。如何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快来戳动画解锁。

说到收购,不得不提中储粮“一卡通”粮食收购系统。售粮农民一卡在手,可以轻松完成登记入库、验质检斤、粮款结算等全过程。目前,“一卡通”收购系统已在中储粮1万多个委托收储库点全面应用,农民卖粮变得高效透明,盲扦避免“人情粮”,粮款实时到账杜绝“打白条”。

值得一提的,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农民丰收节,中储粮“惠三农”售粮预约APP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所有中储粮直属库和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的近万家库点,全面接受农民通过APP预约卖粮!农民卖粮从此可以少跑路、少排队、快售粮,不仅效率提高,还节省了租车、人工费用。

国家储备粮油棉,到底被保管的怎么样

目前,中储粮储备品种涵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已逐步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

其中,中央储备粮绿色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达到98%,中央储备粮库广泛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等先进绿色储粮技术,确保粮食绿色、保鲜、营养,努力满足人们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转变。

先看几大口粮品种

稻谷抗高温性较差,控温储藏是关键。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在北方。北方气温变化差异大,中储粮因地制宜,研发并推广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就是冬季自然通风,在粮堆内蓄积冷空气,夏季高温季节借助内部环流系统使仓内平均粮温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冬冷夏用,粮食常年置身于天然“冷藏库”中,实现常储常新。

如果你还以为现在粮库灭杀虫害

主要依赖化学药物熏蒸等传统方法

那也是“OUT”了

今天的中央储备粮库,已经广泛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即从空气中提炼氮气充入仓内,当浓度达到98%以上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害虫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憋死,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

再到油储储备基地看看

目前,中储粮在全国布局6大油脂储备综合基地,大豆仓储、压榨、精练、包装配套完整,围绕储备轮换开展油脂加工,年加工大豆能力783万吨,精练油脂能力206万吨,包装油灌装能力77万吨。

中储粮不断做强油脂油料仓储、加工、物流、质检、研发供应链,将储备轮出大豆迅速转化为油脂消费品,减少中间环节,迅速投放市场,增强终端调控能力,提高服务调控效率,发挥油脂市场“稳定器”作用,不断筑牢食用油安全屏障。

再来看看棉仓

今天,我们不仅吃得饱,还能穿得暖,背后少不了“大国棉仓”。看,仓内棉包整齐堆码,近9米高的“棉山”展现在眼前,棉包用垫石与地面隔离防潮,温(湿)度计实时显示仓内温度和湿度。

消防监控室可对每一个仓库实时监控,借助热点监测功能,一旦某处出现热点报警,消防人员能在偌大的仓库内准确找到报警点,及时处理保棉安。

今天,近千个中央储备粮库已实现智能化管理全覆盖,中储粮全系统81158个监控探头,432万个粮情传感器,构成全球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

远在千里之外的集团总部,可以不用出门、不打招呼,全天候无盲点实时监控任一直属库仓内外实况。高清摄像头23倍放大、360旋转,仓内粮食颗粒清晰,粮堆中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仓内粮温细微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粮食仓储管理“千里眼”。

怎么样确保国家急需时,粮食调得动、调得快、用得上

依托中储粮覆盖全国的仓储和调运网络,发挥垂直体系协调高效运作优势,可以高效服务国家调控需要,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响应、全网协同。自成立以来,这个调控网络经受住多次应急救灾调控考验,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动、调得快、用得上。

例如,2007年到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期间,中储粮根据国家需要,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在全球粮价飙升暴跌、大幅震荡的形势下,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与国际粮价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也被称之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再比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中储粮紧急调运63万吨中央储备粮油和1.4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油动用计划,“24小时供货”、“随到随取”,保证灾区人民口粮和油料供应。

中储粮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及省内跨县集并7500万吨,接运进口粮2300万吨。2006-2018年,中储粮累计调拨政策性粮食6421万吨。2013年完成1369万吨移库集并任务,创造了新中国粮食调运新纪录。

粮食能储存多久存储几年的粮食口感还好不好

用行话讲,就叫“轮换”。具体来说,分不同的储存区域,稻谷、玉米每2-3年要轮换一次,小麦每3-5年要轮换一次,大豆每1-2年要轮换一次。

目前,中央储备粮已建立成熟稳定的轮换机制,做到应轮必轮、常储常新。借助现代绿色储粮技术,达到储存期的轮出粮品质依然良好。总之,就是好价收好粮、好仓储好粮,好粮卖好价。来看看不同储存年限的各品种粮食加工烹制的特色美食!

衣食足,仓廪实,天下安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储粮人一直在默默奉献并还将为之不懈努力

THE END
1.GitHubJungleWooster/kkndme这时你是否猜到zy为什么要调控?如果还猜不到没关系,听我道来。 纵观古今在位者最不能容忍的是别人受益,自己被黑锅。 大kfs,小kfs,大炒房客,小炒房客,dfzf都是收益者,但是风险却由zy来抗。这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而房地产混战的局面,造成了国家队央企成员只有凭财大气粗高价拿地的份,钱花的最多,风险https://github.com/JungleWooster/kkndme_tianya
2.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是多少?当前我国大豆市场情况如何?这场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市场形势新变化,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总体考虑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为了稳定口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d72e7591-f066-11ed-80b6-04d9f5394155/
3.欧美通胀爆表我国物价怎么走?刚刚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7月14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举办吹风会,回应媒体等方面对经济形势有关问题的关切,解读有关情况。 千方百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最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到8%以上,创近40年或有纪录以来新高,昨晚美国发布的6月份CPI涨幅更是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7142449473270.html
4.国家再出手调控拒绝中间商囤粮推高粮价4月7日,国家投放政策性小麦402.17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最低收购价(临储)小麦竞价销售交易的相关要求出现新的变化,对计划投放的最低收购价(临储)小麦生产年份与数量、交易资格两个方面作了调整。 “这说明有关部门对小麦市场的调控力度正在加大。”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信息部副部长焦善伟说,按照新规,此次竞价销售交https://www.xjxnw.com/m/html/information/infor_win.html?id=1690762
5.粮价与猪价“大突变”?3月份,行情咋演变?国家定调,农民无忧!尤其是在优良优价等相关机制的影响之下,玉米价格在3月份应该会呈现较好的上升空间。而对于我们种地农民来说,3月份也是春耕农忙的关键阶段,粮食购销会变得格外频繁,春耕农忙也会进一步加强各地农资的流通。 国家针对春耕和粮食购销方面还会制定更多的调控政策。特别是在今年下发的一号文件里,国家就多次强调要进一步保障农民https://kan.china.com/mobile/article/1796267.html
6.国家囤积粮食最多两年就够了,道理非常简单来自神嘛事儿国家囤积粮食最多两年就够了,道理非常简单,人挨饿不可能抗过三个月不吃饭,类似印度这种有十四亿张嘴的国家,粮食价格飙升对他们过剩人口也有调控作用,民以食为天不是开玩笑的,欧美搞新冷战失败了,一定要承担恶性通胀的后果,自己不想承担就找殖民地承担,当年苏联是怎么垮的,当特权商店都买不到黑面包的时候,自己就垮https://weibo.com/1670458304/OtUiV5OKy
7.秋粮收购有序推进粮食保供稳价基础坚实适时调控稳定预期 秋季新粮上市以来,粮食价格呈现下行态势。“玉米开秤价格每吨2560元,目前收购价为2340元。”吉林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宪岐说。 引发国内粮价下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从国际看,2023年,全球粮食增产,但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粮价下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https://m.gmw.cn/2024-01/14/content_1303630528.htm
8.粮食价格10年涨不上来,房价10年确翻了5.6倍,到底为什么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生活中必需品,没有粮食不行,少了也不行。那么粮食为什么10年来价格涨不上去了? 影响粮食的价格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主要是两个大因素。一个是国家政策的关系。因为粮价是百价之基,牵一发而动全身。粮价一高通货膨胀,粮价一跌,粮贱伤农。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很大,https://m.loupan.com/tc/news/201812/396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