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约2亿吨市场价格有望高于最低收购价

“霜降见霜,谷米满仓”,霜降已过,今年全国秋收接近尾声。据日前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秋粮陆续上市,市场逐步进入购销旺季。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度,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预计在2亿吨左右,保持较高水平。

9月15日,9部门和单位就联合发文,部署今年秋购工作。几天后2023年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展开,从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购、为农服务和保供稳价等方面进行安排,确保秋粮收购顺利开展。

其后河南、河北、湖北、山西、宁夏、陕西、江苏、湖南、浙江、黑龙江、新疆、云南、江西、吉林、辽宁等地召开会议,推进当地秋粮收购工作。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院长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秋粮收购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预计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会在最低收购价格之上,秋粮收购工作将会以稳价、稳量和稳质为主。

秋收近尾声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

玉米是最主要的秋粮作物,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调研发现,目前华北玉米收获已基本结束,进度较去年偏快。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45%。从区域内收割情况看,目前辽宁玉米收割已基本结束,吉林收割进度在6成左右,黑龙江秋收进入收尾阶段。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0%以上。据农情调度数据,截至10月24日,黑龙江粮食作物收获超九成,大豆、水稻基本收获完毕;吉林粮食作物收获近九成,水稻、大豆收割近尾声;辽宁粮食作物已收获超九成,预计旱田作物在10月末前收获完毕。“东北今年处于丰产水平。”前述机构玉米分析师姜梦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除了玉米之外,水稻也是秋粮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上述机构调研,目前各水稻收割区域进度不一。北方粳稻产区收获进入尾声,部分地区已收割完毕。多地也完成了籼稻收割,局地仅零星稻田尚未收获,晚熟地区江苏进入集中收割期。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江苏秋粮收获进度约34%,其中水稻进度约13%。

秋收还没有结束,冬小麦、油菜等秋种各项工作已经展开。截至10月22日,全国冬小麦播种已经过了半,冬油菜播种过六成,进度与常年相当,农民种麦积极性较高。

多部门多地部署秋粮收购

9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9部门和单位联合发文,围绕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购、为农服务和保供稳价等方面,部署今年秋粮收购工作。

当月20至21日,2023年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各地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切实增强市场购销活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抓好政策性收购,中储粮要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优化售粮的现场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和产后服务等内容;做好保供稳价,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

其后,河南、河北、湖北、山西、宁夏、陕西、江苏、湖南、浙江、黑龙江、新疆、云南、江西、吉林、辽宁等省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陆续召开,进一步针对当地秋粮生产和收购特点,对秋粮收购工作进行部署。

以粮食主产省安徽为例,秋粮收购开始之前,安徽就安排市县根据当地粮食产量、商品量,提前备足仓容和资金。同时,安徽将继续发挥省级粮食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作用,支持粮食贸易、加工等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另外,安徽要求各收储库点在收购现场醒目位置公示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同时在多平台开展线上预约收购,避免农民集中扎堆售粮。

赵霞认为,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粮价相对较高,粮农惜售心理将会较强,这会导致秋粮收购期拉长。同时受粮价高企影响,市场粮食需求或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粮食产后服务,深入推动节粮减损工作、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激发各类主体的购销活力,深入推进市场化收购。

秋粮旺季收购量约2亿吨

秋粮陆续丰收上市,市场逐步进入购销旺季。姜梦娜表示,秋粮收购的周期约从今年10月至明年4月。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度,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预计在2亿吨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

“综合常年市场运行规律和国内外供需形势,预计今年秋粮收购市场总体将以稳为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表示。

从受访情况来看,有农户由于觉得晾晒和储存麻烦,秋粮收获之后就直接出售了,也有农户觉得现在不是最佳卖粮时期,准备待元旦甚至正月再销售。姜梦娜也观察到,春节前后一个月为农民售粮高峰期。

就目前情况来看,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调研发现,在玉米方面,受今年玉米丰产,进口谷物多样、性价比高,下游消费表现一般等因素影响,市场对玉米看空偏多,叠加今年气温偏高玉米不易储存,农户卖粮的积极性较去年同期高。而在水稻种植区,农户售粮的心态不一,与往年相差不大。

各地粮食收购工作已经展开。仍以安徽为例,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曹越方表示,今年安徽预计中晚稻旺季集中收购量约800万吨,截至10月23日,安徽入统粮食企业全社会收购中晚稻185万吨,占预计旺季集中收购量的23%。

THE END
1.分析小麦量价齐跌2024年即将收官,三大主粮市场价格涨跌虽趋势相仿,但表现却有所差异。作为最尴尬最悲剧的角色小麦而言,不仅自新作以来,尽管属于低开秤价低调登场,但却一直以来都处于碌碌无为状态,本周在政策性储备小麦轮出销售压力下,更是呈现量价齐跌态势。不仅是地方政策性储备小麦,出库成本跌破2400元/吨后正在更下一层楼,甚至连之http://www.hbgrain.com/xxfw/lssc_845/202412/t20241227_79328.shtml
2.国家为什么要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现在有很多收粮食的朋友,都想更多的通过收粮食赚钱,但是因为国家设置的收粮食的最低价,所以如过收购粮食的价格过低,农民就会把粮食买给国家,而不是私人了。所以,很多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国家要设置粮食收购最低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最终发现,国家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具体体现https://www.wycfw.com/wangluozhuanqian/wangzhuanfangfa/1673.html?ivk_sa=1024320u
3.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关业务流程及财务处理探讨MY聊审计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影响,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相关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根据国家稻谷、小麦的最低价收购预案,政府相关部门将委托符合要求的部分粮油企业在粮食主产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477163.html
4.2018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解读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5月19日正式印发了《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和往年相比,今年政策导向意在加快推动粮食收购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同时《预案》启动时间、启动条件、收购标准等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粮食食品安全指标管控也更加严格。为帮助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国家最新粮食http://www.suizhou.gov.cn/zwgk/xxgk/shgysyjs/wjxx/202001/t20200104_606591.shtml
5.2023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稻谷小麦玉米最多保护价多少?一、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2023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6元、129元和131元。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4579.html
6.执行最低价粮食收购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执行的主体是粮食购销企业,在执行《预案》过程中,购销企业本身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现了个别企业以质量标准为借口,对需整晒入库的粮食,变相压级压价的现象,而且点多面广,价格监管难度较大。 (六)粮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机构还不完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机构至少应包括政策法规、监督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_291_/2009_11_25_ch462621393815211900212400.shtml
7.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机制确立,小麦收购已经实现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转变,小麦最低收购价从“托市”过渡到“托底”。近年来,随着小麦价格高位波动,市场价远高于最低收购价,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但是,最低收购价是稳定粮价的“定海神针”,在夏粮收购https://m.gmw.cn/2023-10/12/content_36888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