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贱伤农”现象探析与对策摘要:当前农村谷贱伤农的现象普遍存在,通俗地说就是农民增产了,却不能增收。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以至于一些农田荒费。虽然国家也曾制定一系列措施,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Abstract:The“cheapgrainhurtsthefarmer”isawidespreadphenomenonincurrentruralareas.Popularlyspeaking,itisthatthefarmerincreasesmore
2、production,butearnslessmoney.Thisphenomenonwillseriouslyhurttheenthusiasmforgrainframerssothatpiecesofagriculturallandareneglectedandrunningwild.Althoughthecountryhasdrawnupaseriesofmeasures,thesecannotresolvethephenomenonatroot.Thispaperexplainsthisph
4、心丸。从那时起,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得到了质的提高。农村也快速的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农业科技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农民的日子更是一天天的红火起来。但是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村却出现农田荒芜,无人耕作的现象。原因是土地亩产虽然提高了,农民总收入却并没有得到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种粮积极性。下面我们从粮食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图1。根据需求一一供给分析,当粮食的产量是Q1时,整个粮食供给为S1,需求为D1,此时粮食均衡价格是P1,农民的收益为80单位。当粮食产量增加Q2时,整个粮食的供给就上升了到了、2。而恩格尔系数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家庭
5、个人收入增加时,食物开支在人们的需求增长中的比例总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长却很小,假定为D2,此时粮食均衡价格是P2,农民的收益为56单位。很明显农民增产了,粮价下降了,农民总收益却减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自然会受到伤害。为此,世界上许多政府对农产品规定“支持价格”(或称“保护价格”)。例如近几十年来,美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很快,产量大幅增长,但是农产品的需求却增长很慢,结果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下跌,政府为了保障农场主的合法收益,经常为有些谷物规定最低限度的支持价格”。我国也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以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在粮价波动时“粮贱伤农”,如图2。假定
6、某种谷物在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曲线为S,需求曲线为D,均衡点为K,均衡价格为OH,均衡交易量为ON。当各种物价上涨时,政府认为按均衡价格定价太低,应当规定最低价格,假定为01。这样,就会刺激供给量增加到0L,抑制需求量到0R。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部分为RL,以至于如果规定最低价格为01,就会造成农产品过剩,过剩量为RL。这样也会导致农民不再积极种粮。所以,制定保护价格不是上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惟有同时快速扩大粮食需求,才可以让农民增产增收。然而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必定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扩大对粮食的需求呢?除非粮食能用作它用,用于深加工。因此必须要加快农业产
8、高粮食附加值,重点抓好对粮食进行深加工。针对我国在农产品产量遥遥领先,而农产品加工却远远落后的现状,着手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存在的诸如初级加工产品多,适宜品种少,质量标准低等问题。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拉长加粗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引进加工品种,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如吉林省目前年加工玉米能力已突破200亿斤。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粮食生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2005年,吉林省玉米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05元/斤左右;2006年,玉米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又上涨了0.15元/斤左右,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