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伊犁地区发掘了距今3600年至3000年(以1950年为基准,下同)的吉仁台沟口遗址,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煤灰、煤渣、未燃尽煤块以及煤坑等。这一发现将人类用煤的历史提前到3000年前。近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对该遗址发掘出土的煤炭遗存进行多方面研究的结果。
文|闻静
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
火的使用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利用火烧制原始陶器、烧制石灰、冶炼金属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制造和使用工具。
而在煤炭被发现之前,人类用来生火的材料主要是木柴。煤炭的热值是木柴的2.33倍,比重是木柴的3倍,并且,煤炭的燃烧温度远远高于木材(煤炭是1700~1900℃,木柴为700~1000℃)。可以说,人类所使用的主要燃料从木柴向煤炭过渡,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幕跃进。
系统性煤燃料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第三个千年的后期(即距今2500至2000年)。尽管在一些史前考古遗址中报告了零星燃烧煤炭作为燃料的情况,但仍然缺乏在距今2500之前系统开采煤炭作为燃料的证据。
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伊犁地区发掘了距今3600年至3000年的吉仁台沟口遗址,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煤灰、煤渣、未燃尽煤块以及煤坑等。这一发现将人类用煤的历史提前到3000年前。
近日,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对吉仁台沟口遗址发掘出土的煤炭遗存进行多方面研究的结果。
距今4200年前的干旱事件是全新世中晚期之间的一次全球气候恶化,被认为是一些古代文明衰退的驱动因素。这一事件在中亚地区的一些沉积物记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科学家推断可能是气候环境恶化导致了伊犁河上游地区距今4200年至3800年期间人类活动的衰落和断档。
幸运的是,人类发现了另一种更好的燃料。
从约距今3800年开始,青铜文明安德罗诺沃文化在欧亚草原上迅速扩张,为吉仁台沟口遗址所在的新疆西北部带来了更复杂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社群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同时也使得燃料能源需求增加。
在气候环境恶化导致的木材资源供给的减少的叠加作用下,社会与环境间的矛盾激化,从而最终推动当地人群打破原有的资源利用传统,开发替代性的燃料能源——煤炭。
检测结果还显示了,遗址中的煤炭和附近煤层的煤炭样品均属于烟煤,品质优于常见的褐煤。这说明当时的人群可能有意识地选择了更优质的煤炭。
新研究将人类系统开发煤炭燃料的历史推前了约1000年,也使中国新疆成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系统开发利用煤炭燃料的地区,对了解史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长城汽车登陆印度尼西亚市场,多款智能新能源亮相印尼车展
2023.08.10
科技昨夜今晨0810:领英职场正式停止服务、2023小米雷军年度演讲定档8月14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宣布下线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宣布下线,罗振宇喜提一台腾势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