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26万亿,创10月9日以来的新高。股票市场依然非常火爆,但部分朋友表示没赚到钱。越来越多的朋友发现,最近市场主要在炒垃圾股。
昨晚有朋友吐槽说:“业绩好的股票不涨,业绩差的股票翻倍”。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每一轮A股牛市行情的市场风格都不太相同,本质是因为每一轮行情的增量资金属性不同。增量资金的属性、增量资金偏好会决定哪一类股票更容易上涨。当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某一类股票后,这类股票股价上涨得更多,吸引更多增量资金购买,又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最终形成正反馈,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定价权”。
把过去10年行情,划分出6个阶段:
①2013年-2015年:融资盘驱动
②2016年:保险资金驱动
刚经历过2015年的三轮股灾,游资、散户、机构的信心还没恢复过来。为稳住持续下跌的股市,当时紧急出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当时的保监会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这一打开了险资入市的枷锁,保险资金逐渐成为了主导市场的唯一增量资金。
③2017年-2018年:北向资金驱动
④2019年-2021年:主动型基金驱动
⑤2022年-2023年:量化基金驱动
2024年至今:险资+ETF基金驱动
在2024年9月24日,三巨头会议之后大转向,场外资金开始涌入A股。但过去三年大家被主动型基金伤害得太深,新增资金不愿意申购主动型基金,改为买被动型指数ETF基金。指数ETF基金不看基本面,不看业绩,只跟随指数。指数有什么股票,就买什么股票。但同时,随着市场上涨,当年被套在主动型基金的资金部分解套,开始S回。
于是,一边是资金买入指数型ETF,一边是资金S回主动型基金。假设两边资金相等,增量资金其实主要流入了那些指数ETF有持仓,但主动型基金没持仓的股票。
这就导致最近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
有主动型基金持仓的+业绩差,暴跌
有主动型基金持仓的+业绩好,高开低走
无主动型基金持仓的+业绩好,低开高走
无主动型基金持仓的+业绩差,连续涨停无法无天
最近垃圾低价股涨得贼猛
我之前埋伏生育刺激买的奶粉股,也是蹭到了这波低价垃圾股行情,否则不会比其他奶粉股多涨一大截的。最近的行情,跟基本面无关,就纯是资金流动性在驱动了。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到主动型基金的净S回潮结束,让那些想卖想S回的基民全部清仓离场。
最近垃圾股上涨并不是坏事,说明确实是有增量资金入市的,白马蓝筹股不涨是因为旧包袱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