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买入基金10000元,申购费率为1%,买入当天的净值为1元,则手续费就是10000-10000/(1+1%)=99.01元,会发现比10000_1%=100元要少,这是因为基金在计算买入费用以及确认份额时采用了“外扣法”,更加有利于投资者(99.01元是外扣法的结果,100是内扣法的结果)。
所以如果买了一个有认申购费的基金,第二天会发现自己的账户是浮亏的,这个浮亏是手续费造成的。可能很多小伙伴会纳闷,像支付宝、天天这类平台不是当天晚上更新收益的吗,怎么要第二天才能看得到。
二、精度计算产生的差异
第一种情况算是在大家合理认知范围。第二种则属于其实很常见但基本很少留意的。前阵子,有小伙伴买入一个C类无申购费的基金,结果第二天的账户是亏的,而且就亏了一分钱。
一顿研究后面才知道是精度搞的鬼。对于没有申购费的基金,假如净值是1.4567,如果买入10元,保留小数点的话,计算下来的份额是6.86483147……,可是系统并不能无限制的记录小数点,份额一般是保留两位小数,比如6.86,然后根据6.86_1.4567=9.992962,再四舍五入后就变成9.99元,是不是很神奇,10元买入的第二天一早什么都没干就变成9.99元,这就相当于亏了1分钱,当然按照这个思路,也可以是盈利1分钱。
这种情况,按道理也会发生在有申购费的场景,只是这一分钱会被埋没在手续费中,不会像没有申购费的情况这么明显。
三、分红导致的误解
前面两种情况都是针对买入第二天可能发现的情况,第一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第二种情况虽然特殊,但一解释还能理解。
紧接的又来了第三种,特别是前几天吐槽了支付宝的组合,然后很多买入组合的小伙伴问我怎么刚买入就亏了,虽说吐槽了不少,但吐槽归吐槽,没道理出现大亏的情况。
按照分红的规定,一般“权益登记日申请申购或转换转入的基金份额不享有本次分红权益,权益登记日申请赎回或转换转出的基金份额享有本次分红权益。”,所以不会出现第一天买入,第二天就赶上分红导致的浮亏,为什么分红会出现浮亏,可以参看《基金小讲|为什么分红会出现巨额亏损和净值暴跌》;但是确实是会出现刚买了一个基金或者组合,然后第二三天赶上分红,就会出现截图中的情况。
特别是支付宝的这种稳健组合,针对的还是普通投资者,同时默认方式还是现金分红(这点本身在上次想吐槽,但实际上有一定考虑就没提),虽然最后经过客服解释,也知道分红的钱是到了余额宝,但整体体验还是有待改善的,也容易引起客户误解,比如下面这个。
既然提到这里,结合第二点再多聊一些,有小伙伴之前因为某平台收益计算的小问题担心平台是否安全。
实际上各个平台的收益计算都是用来参考的,什么意思呢假如你用10元钱买入两口茅台,接下来你的思维里应该没有10元,而是两口茅台,比如今天从5元/口涨到6元/口,那你两口茅台就浮盈了10元,但你有的依然是两口茅台,直接你再卖出那一刻才会按照卖出价进行变现。
基金也是同理,一旦买入后,你的思维应该变成“份额”思维,每天的收益计算只是给你参考的,你始终拥有的就是那点份额,哪怕平台把你收益计算错了也不影响你最后持有的份额,直到你卖出份额的那一刻,基金公司按照卖出当天的价格给你确认,你拿到才是真实的资金。
当然卖出的时候依然会因为精度的问题产生分厘之差,而且大家一般会多笔买入,定投也好,分批买入也好,然后一次卖出涉及过去的多笔会导致多个0.01的误差,不过一旦准备卖的话,要么是赚了一大票,要么是割肉离场,那这点误差应该是不在眼界范围。
购买基金的技巧方法
1、基金估值较低时购买,当基金估值较低时,说明基金具有投资价值,获得盈利的概率越大。
2、收盘前几分钟购买,基金交易都是按收盘时的净值成交的,基金下跌时买入,上涨时不买入。
3、基金点位较低时购买,在投资过程中很难把握高低点,投资者可以对比基金历史点位,基金位置较低时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