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成果(2021),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成果。
“十四五”时期,我国不仅要致力于实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深入实施“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煤炭工业将面临碳排放和污染排放等环境约束收紧等新挑战。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煤炭工业需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煤炭工业产供储销产业体系,更好地发挥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兜底功能。
“十四五”时期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从国际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日趋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选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冲击,客观上助推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出现放缓甚至倒退的趋势,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本土化和区域化趋势凸显。从国内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从行业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行业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要进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效率;一方面,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保障能源安全。在这种背景下,煤炭工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1.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动荡,全球产业链重构加大煤炭供需失衡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深化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给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较大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断裂的风险加大,产业链本土化和区域化重构的趋势愈加明显。煤炭作为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处于产业链体系的上游环节,在正常市场状态下供需变化要滞后于其他工业,容易出现煤炭供需失衡的情形。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更加动荡的情景下,全球产业链体系下游环节会首先受到冲击,影响工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而传递到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进出口贸易的萎缩或增长会直接影响上中游产业链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商品的供需平衡关系,加之疫情对产业链带来的断链冲击,使得原有的产业链供需平衡系统被打破,且外部冲击会进一步扰乱市场的调节机制,使得反应更加滞后的上游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的格局加剧。
2.全球去煤化呼声日趋强烈,能源安全保障存在系统性挑战
3.“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两端挤压,煤炭消费与碳排放达峰压力倍增
4.供需逆向分布格局强化,煤炭发展面临着多项硬约束
5.矿山塌陷和煤炭资源枯竭日趋严重,转型发展困难重重
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煤炭工业绿色转型,积极面对新挑战,发挥煤炭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作用,助推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发挥保障能源安全的兜底功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等战略实施的关键五年。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必须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实施,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强煤炭开采、生产和利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攻坚,进一步强化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煤电由“主体电源、基础地位”向“基荷电源与调节电源并重”,尽早实现煤炭消费达峰或进入峰值平台区,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煤炭与多种能源品种协同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供给保障。同时,在支持“双碳”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应理性协调“去煤化”与保障产业链完整性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煤炭在保障能源安全上的兜底功能。
2.加大清洁低碳技术攻坚力度,推动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科技创新将演化为创新体系竞争的新形态和趋势,我国科技创新将进入自主创新能力质的提升阶段。要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煤炭科技创新仍存在颠覆性创新较少、关键技术原创性突破较少、高端装备应用性低、人才和经费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煤炭工业应该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和煤炭清洁低碳高效转化基础理论研究,突破煤炭安全绿色、机械化、智能化开发和生产以及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生产利用的深度融合应用,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更好地支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构建现代煤炭产供储销产业体系,提高煤炭供应链韧性水平
4.加快推动煤炭资源城市转型,积极打造煤炭工业生态文明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