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增强供给弹性是中国煤炭保供稳价的关键全球智库澎湃新闻

一、煤炭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比较优势突出

“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一)“煤不寡、但不均”,集中在晋蒙陕

煤炭产能主要集中在晋陕蒙三省区,且集中度呈现进一步提升的趋势。2021年,全国有产煤省23个,总产量40.71亿吨,其中,山西10.93亿吨,内蒙古10.34亿吨、陕西7.0亿吨(见图2),晋陕蒙三省区煤炭产量占比达72.2%,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升3.6个百分点。

(二)煤炭相对油气能源的比较优势突出,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中国的基础能源地位,也决定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结构政策基本方略。

煤炭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比超过一半,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2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2.4亿吨标准煤,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比2020年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16.4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30%)高出26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前后,煤炭作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峰值,所占比重或将降至50%左右。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煤炭将从兜底保障能源逐渐转变为支撑性能源、应急与调峰能源;但短期来看,煤炭资源自主可控,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2021年,煤炭对外依存度仅为7%,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达到72%和42%(见图3)。

(三)煤炭可缓解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二、供给弹性不足是周期性“煤荒”的主要原因

与油气相比,中国煤炭资源总体并不短缺,之所以产生周期性“煤荒”,主要制约来自产能释放、运销体制、贸易、煤电联动等方面,煤炭供给侧难以根据需求侧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

(一)煤炭新增产能释放难,难以及时响应需求变化

(二)煤炭流通的体制成本偏高

煤炭流通的体制成本偏高,成为煤炭供给弹性提升的一个重要掣肘。中国煤炭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区域,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恰恰是煤炭需求的主要区域。“保供”意味着要大规模地北煤南送、西煤东送,运输成本高企成为制约“稳价”的突出因素。西煤东送的运输成本甚至远远超过印尼、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占到港煤炭价格的50%以上。

(三)煤炭贸易的调节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作为补充的煤炭贸易,是否能及时响应需求变化,也是增强煤炭供给弹性的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一定量的煤炭进口有利于保障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的煤炭供应能力。2021年,中国进口煤炭3.2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7%,延续了2015年以来的增长态势,进口规模与2013年高位基本持平,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四地的煤炭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量的一半。

外部不确定增强制约了煤炭贸易在保供稳价中的调节能力。中国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印尼、澳大利亚、南非、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印尼和越南离中国较近,是两广的“后院煤仓”,煤炭价格优势也较为突出,但近年来两国对煤炭出口的管制加强,不确定性增强,如印尼2021年12月底发布为期1个月的煤炭出口禁令。从其他国家进口煤炭也面临一些短板制约,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面临两国外交关系的不确定性,从俄罗斯进口煤炭的运输瓶颈始终未得到良好解决。

(四)煤电价格未能充分联动

必要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是需求带动供给机制的基础,但煤炭价格市场决定,电力价格则由政府管控,“市场煤、计划电”导致煤电价格未能充分联动,煤价上涨无法传导至电价。火电利润稀薄,煤炭占到火电企业发电成本的70%左右,煤价超过600元/吨时,电厂就很难盈利。一旦煤炭价格飙涨,电价不能随着煤炭价格上调,就很容易出现煤电价格倒挂,发电量的增加将带来亏损的增加。如2021年10月,南方电厂到厂入炉的标煤价格达到2500元/吨,发电的燃料成本达到0.7-0.8元/度,而上网电价仅为0.45元/度,“火电厂发一度电就亏一度电”。在电价无法调节的情形下,发电厂不得不减少发电量,最终导致了“电荒”与拉闸限电。

三、提升煤炭供给弹性的政策建议

煤炭保供稳价,缓解周期性“煤荒”,提升供给弹性是关键。建议从产能释放、运销体制、煤炭贸易以及煤电价格联动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探索建立煤炭产能弹性释放机制

推动煤炭产能从刚性管理向弹性释放转变。综合考量煤炭资源禀赋、开采条件、安全生产等因素,对不同的煤矿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根据市场供求形势与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动态设定煤炭产生释放(收缩)的阈值和等级。进一步简化煤炭新增产能的审批流程与环节,特别是优化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的审批,增强新增产能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探索建立、完善煤炭战略储备体系,包括煤炭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发挥其季节调峰、价格调节与应急保障的重要作用。

(二)推动煤炭运输效率变革

加快铁路运输专线等煤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铁路的煤炭运力,通过运输效率的提高增强煤炭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性。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煤炭铁路运输专线的建设,另一方面推动铁路运输的市场化改革,渐进式减少“计划”运力,增加市场化合同的运力。与此同时,发展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煤炭物流企业,形成集仓储、加工、配送、网上交易、融资于一体的煤炭物流产业链,以及集铁路、公路港口、航运于一体的大煤炭物流体系,助推煤炭运输实现效率变革。

(三)适当提高煤炭进口调节能力

(四)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建立并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推动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用户建立点对点直供模式。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建立健全合同履约供需双向考核机制。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合理引导煤价预期。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扩大市场化交易电价的浮动范围,确保价格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并能反映、响应市场变化。

(王瑞民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初级产品保供问题和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成果)

THE END
1.煤炭股票这段时间涨得多为什么期货和股票关系不是很大,期货是指数,不是市场价格,期货价格越高,煤炭公司盈利并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更不好出货,这样就会压货,导致公司盈利降低,股票价格就自然不会涨,只有合理的价格才会给公司带来收益。 七、煤炭股为什么一直上涨呢? 展开全部2008年业绩最好的板块就是煤炭股,而如果政府的4万亿投资可以取得效果,那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1860805.html
2.煤价:总体价格水平偏低高煤价在中间环节价格监测报告目前我国发电用煤几乎占原煤总产量的一半,2003年约8亿吨,但在去年签订的煤电供货合同只有3.25亿吨,差了一半多。2004年煤炭订货会的计划价格每吨平均上涨12元是在每度电上调0.007元的基础上算出来的,所以,把缺电现象归罪于“煤炭价格偏高”,不仅不是普遍现象,也没有充足根据。 http://plan.hainan.gov.cn/sfgw/clzjg/200412/b3d63f2fe0b240b0b8eed406620df4da.shtml
3.中金:今年夏季还会缺煤吗?图表:日澳动力煤长协价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资料来源:煤炭资源网,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内产量保持增长,库存偏高但可用天数不高 国内产量保持增长,但供给侧扰动需继续关注 保供力度不减,产量维持增长。今年1季度我国原煤产量达11.53亿吨,同比+5.46%。3月原煤产量4.17亿吨,同比+4.34%。相比上年11、12月及今年1-2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8251
4.全国煤炭价格,全国煤炭价格今日价格行情走势最新报价全国煤炭价格今日价格、最新报价、行情走势来自于我的钢铁网门户网站,为您提供全国煤炭价格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全国煤炭价格今日价格、全国煤炭价格行情走势、全国煤炭价格最新报价、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企业,钢材企业提供最新的全国煤炭价格汇总资讯。https://www.mysteel.com/hot/425148.html
5.强监管震慑“煤超疯”煤价继续向上空间不大中长期来看,监管部门还是将去产能置于控制价格之上的,价格的回升要服从和服务于去产能这个任务。去产能会持续进行,动力煤市场供需会达到一个弱均衡状态。煤炭响应机制触发的起点是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为460元/吨,这有可能是煤炭价格的低位。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可能会在460元-500元/吨之间震荡https://jingji.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vyZbEhrefsFIxNuxCQf9161111
6.华源证券考虑到澳大利亚煤热值高、成本更低,因此进口结构的变化,对整体进口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综上,我们分析11月下旬以来我们煤炭价格急跌,或系气温偏高、刺激政策到实物工作量的时滞以及进口煤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或为进口煤冲击,展望未来我们分析目前俄罗斯煤炭进口量占比已经处于相对低位,进口结构变化对煤价http://wap.hibor.org/wap_detail.aspx?id=a95b553e5cc8ea52fcf5f552503f9c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