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层递D.对偶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D.(马伶)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

第4题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弃黔首以资敌国:舍弃了黔的首领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国不堪贰:国家承受不了属二主的情况存在

D.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不能通知二父志:不能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

第5题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以为莫己若者:认为没有谁如同自己一样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却宾客以业诸侯:驱逐宾客使诸侯成就功业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弃甲曳兵而走:抛弃了铠甲、拖着土兵离开了

D.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为命制,岩邑也:制是险要的城邑

第6题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汝初闻言而怒

B.①今逐客以资敌国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C.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第10题

A.第一段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C.第三段从土地粮食等最浅显易懂的道理说起,论至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是不却众庶,随后再分析逐客资敌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从正反两方面驳斥逐客

D.最后一段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意在表明逐客不仅导致本国实力减弱,还会使敌国增加力量,而且客卿被驱逐必投奔其他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1.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3.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THE END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1.夫子之病革矣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 1.夫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4.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5.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https://www.shuashuati.com/ti/24ae99bde61b4e3a986cc36cd570f66d.html
2.谏逐客书教学设计8篇(全文)(一)通假字 (1)而陛下说之: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3)河海不择细流: (4)藉寇兵而赍盗粮: (二)一词多义 (1)过 ①窃以为过矣: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③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ha73xri.html
3.2022浙江专升本语文文言文考点——《谏逐客书》1.通假字 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纵”,合纵。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内”通“纳”,接纳。 而陛下说之 :“说”通“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藉:通“借”。 2.古今异义词 窃以为过矣 ——窃:(古义)私下里。(今义)盗窃,偷窃。 https://www.hxx.net/article/89297.html
4.11藉寇兵jiè赍盗粮jī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知识点: 1、通假字 (1)昔缪公求士:(同“穆”) (2)遂散六国之从(同“纵) (3)而陛下说之(同“悦”) (4)河海不择细流(同“释,舍弃) (5)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同“借) (6)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同“纳”,接纳)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3/8005040036006045.shtm
5.下列哪一事件与寇准有关()C.河海不择细流 择:通释,舍弃,抛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 兵:士兵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对括号内的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陛下(说)之说:同悦,喜欢 B.(说)耳目者 说:同悦,愉快 C.河海不(择)细流 择:同释,舍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 藉:同借 https://www.xuesai.cn/souti/ezqxm8iy.html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https://www.jyeoo.com/shiti/d9a25b10-1527-15f7-b5aa-25aff0f7c240
7.关于《谏逐客书》教案设计谏逐客书优秀公开课教案(一)通假字 (1)而陛下说之: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3)河海不择细流: (4)藉寇兵而赍盗粮: (二)一词多义 (1)过 ①窃以为过矣: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③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⑥一日,大母过余: (2)乘 ①乘纤离之马: ②然秦以区https://www.puchedu.cn/ziyuan/5002.html
8.组卷在线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②而陛下说之 ③遂散六国之从 ④河海不择细流 ⑤藉寇兵而赍盗粮 单题下载加入试卷 题号:1491274 题型:无 难度:较易 日期:2024-07-19 评分 纠错 收藏试题 来源:24版一遍过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https://www2.wln100.com/paperdetail?docID=90769
9.借贼兵,赍盗粮的词语意思五、关于借贼兵,赍盗粮的诗句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借贼兵,赍盗粮的详细信息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https://www.51dongshi.com/eedfrevcecedh.html
10.文言文人物传记(通用8篇)20、赍jī ①<动>给予;送给。《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②<动>携带;拿着。《后汉书史弼传》:“中常侍后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 ③<动>怀着;抱着。江淹《恨赋》:“赍志没地。” 21、亟jí <副>急忙;赶快。《陈涉世家》:“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g44oe4d.html
11.谏逐客书原文文言文翻译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http://www.chusan.com/zhongkao/338548.html
12.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赍的古汉语字典解释赍怎么读《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2)<动>携带;拿着。《史记·李斯列传》:“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3)<动>怀着;抱着。江淹《恨赋》:“赍志没地。” 上一篇:赜 下一篇:赝赍是什么意思 赍的解释 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赍的古https://zidian.bi0.cn/8D4D__guhanyu.html
13.“赍”“赉”辨李世禄<正> 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中专通用《语文》第二册《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注:“藉寇兵而赉(lài)盗粮:借给敌寇武器,送给盗贼粮食。”注文将“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biting-words_thesis/0201247652874.html
14.赍是什么意思赍的拼音赍怎么读赍志没地,长怀无己。——江淹《恨赋》 (6) 又如:赍志(心怀大志);赍志而殁(心怀未遂的志愿死去);赍子(男性生殖器) 【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jī ①给予;送给。《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http://zidian.gjcha.com/8D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