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二年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一、课文简析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研究:商讨;考虑。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敬爱:尊敬热爱。

五、近义词

带领——率领、会师一会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讨、越发一更加、敬爱一爱戴

六、反义词

敌人——朋友、常常一偶尔、不料一果然、敬爱一厌恶

七、多音字

担:dān(担当)(担任)、dàn(担子)(重担)难::nán(难道)(难处)、nàn(难民)(责难)

八、段落大意

九、课文分析及提问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他在又找来的扁担上写上这五个字,表明了他挑粮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跟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所以更加敬爱他了。

3.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因为战士们关爱朱德同志,不想让他过于劳累。

4.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这是自己的扁担,不让战士们再藏起来,这样他就又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6.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因为战士们通过“藏扁担”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爱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十、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红军、战土、带领、来回、白天、起来。形近字组词:伍(队伍)、五(五个)、战(战士)、站(站立)、士(护士)、土(土地)。词语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藏扁担。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片断一: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师:每个夜晚战士们在睡觉而朱德同志却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真的很辛苦,确实令人心疼啊1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片断二: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3;朱德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没有了扁担他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找不到还要做,不是活更多了吗?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反思: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第二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同志井冈山敌人

(2)领读生字词: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粉碎围攻必须生产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围攻: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主,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重难点: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朱德的扁担

会师挑粮藏敬重

山下不藏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山上

8.朱德的扁担会师挑粮藏敬重

教学反思: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解决浩浩荡荡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1、复习生字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谁能将这些生字宝宝,搬到朱德爷爷扁担两头的箩筐里呢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上一节课,小朋友们想知道有关朱德爷爷的扁担的许多事情,其中最想了解的是:朱德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是呀,这些就是战土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书写。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THE END
1.食粮造句11、于是她便与她的两个儿媳打算从摩阿布乡间起程回家,因为她在摩阿布乡间听说天主垂顾了他的百姓,赐给了他们食粮。 12、当时搞“评法批儒”期间,他父亲拿回来一堆供批判用的如《增广贤文》、《三字经》、《神童诗》等书,也成为少年郑晓华的精神食粮。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2.粮组词粮的组词词语词组含义五粮液、粗粮、粮食、杂粮、粮票、寅吃卯粮、粮油、粮仓、军粮、干粮、粮食作物、粮草、禹余粮、弹尽粮绝、公粮、商品粮、口粮、粮库、出粮、细粮、余粮、粮店、粮站、粮秣、粮饷、资粮、秋粮、夏粮、原粮、米粮、糗粮、灵粮、食粮、鱼粮、储备粮、钱粮、漕粮、陈粮、米粮川、吃粮。含粮的成语 ■ 拼音、笔画、部https://bajiu.cn/zidian/?zc=15308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三)、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男:同学们看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你们有那些感想呢? 女:相信许多同学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课余饭后,在小吃店里总是人流涌动,热闹非凡的场面蔚为壮观。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出手大方,抱着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零食令伙伴们眼馋。钱不多的也不甘落后,不怕打肿脸充胖子,宁可用掉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7884.html
4.下列四组词语中,和“蹦跳”结构相同的是那个答案?A:优良好坏下列四组词语中,和“蹦跳”结构相同的是那个答案?A:优良、好坏、快了、幸福B:美好、粮食、精彩、针线C:精细、透明、羞涩、灵巧D:佳肴、良策、聪明、真假 下载作业帮APP学习辅导没烦恼 答案解析 结果1 举报 答案:C因为“蹦跳”这个词语中,蹦和跳意思相近,是并列的关系;而C组词语中,每个词语中的两个字也是意思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9260d351b2a6a8aaff60007654f68165.html
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一红色经典名篇读书分享会《祖国到底是什么》 作者:路遥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每一次想起“祖国”这两个字, 心里便泛起一阵阵温柔的波浪, 眼里便涌起一片晶莹的泪花, 血管里便奔腾着一股股热血。 祖国是什么? 它是山,是海;是森林,是草原;是村庄,是城市; https://www.meipian.cn/2gw4pr92
6.诗词文化趣味古诗(奇诗)鉴赏图中花上八个大字及中心处花枝间八个小字,以四字为句,环旋读之,各得诗八首。读诗略。 大花的读法,取花瓣衔接处二字如“词篇”“施宜”“驰传”等八处,从二字中间诗的起始字和落脚字,顺逆读得四言四十八句各一首。 总得十六首四言四十八句诗。如(回读略): 词分彩绘,义等简筌。移时变代,寿益年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20/00/14421628_647118122.shtml
7.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悯农13篇(全文)师:告诉你们有个阿姨读这首古诗读的非常好听,我们一起来听听,跟她一起学学。(放课 件古诗《悯农》)读两遍,好我们来学阿姨读古诗,老师读一遍你们在读一遍。(读两遍)。四:引导幼儿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了解农民伯伯种粮食很不容易。哪我们小朋友平常要注意什么呢?可能你们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u6fisbc.html
8.蔚姓寓意好的男孩名字(姓和男孩寓意吉祥好运的名字大全)2021取人名用什么 1、美善起名法 自古以来,长辈们都希望给孩子起个美好的名字,寄托他们良好的祝愿,虽然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差距,但有个好名字毕竟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有美善含义的名字屡见不鲜,经久不衰。 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包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浩瀚的词海中,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有其所指,都有其特定的含义,https://www.dadaojiayuan.com/qimingzi/27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