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看荷花——由《荷花》一课谈教学多媒体的使用(通用12篇)

何时看荷花——由《荷花》一课谈教学多媒体的使用(通用12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一抛出,听课教师议论纷纷。看得出,这些现象引起了老师的共鸣,大家心中的迷惑不少。比如,像图片、视频等直观媒体的使用在语文学习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有多大价值?何时出示这些直观媒体?直观媒体的出示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想象……

我想,一个首要的问题是:语言文字和图片、视频等直观媒体相比,其优势在哪里?其次,直观媒体的出示其目的何在?认真思考就不难发现,语言文字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能够给人们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直观媒体正因为其“直观”的特性,优势就在于还原事实,好比张三照了一张照片,别人看到这照片,就对张三的外貌特征做到基本了解;但如果我们不看张三的照片,仅凭他人对张三外貌的口头或书面的描述,我们对张三的外貌就产生了想象,而当我们有一天真正看到张三本人的时候,肯定会感到某种差异——毕竟想象是想象。而语文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事实”,而在于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激发想象,锻炼思维,品评语言,积累语言,培养敏锐的语感,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内涵。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直观媒体的使用大有讲究。

还是以〈荷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荷花姿态的段落是,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自由读文字,说说课文向我们描述了哪些形态的荷花?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大声地读一的。

第二步:再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脑海中的景象。

第三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荷花,为什么?

第四步:出示荷花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

第五步:学生谈观看图片后的感受。教师适时小结:大家看的荷花的确很美,老师只是展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最美的荷花画面还在同学们的想象中。

细细分析这个教学环节,就会发现教师的设计比较合理的: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优美的词句品评语言,想象画面,意在从语言文字入手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幅幅最美的荷花的画面;第二、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将课文中的优美的词语变成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画面,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积累;第四步,随着一幅幅图片的出示,学生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学生对刚才丰富多采的想象进行了印证和拓展,满足了学生在想象后迫切需要看到荷花的真面目的心理愿望;第五步,教师在学生谈感受后的小结犹为值得称道——教师指出,出示的图片只是展示了荷花的几中形态,最美的画面在学生的大脑中,从而热情肯定了学生的想象。这里,直观媒体的使用就适时,适度,恰到好处,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没有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使用媒体的例子。

反之,如果教师在学生品读文字伊始,就急于出示图片,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媒体的使用喧宾夺主,没有多大的价值了。而这是违背语文教学的本质的。

当然,关于媒体的使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和辨析。但我想,无论如何,媒体的使用都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这一点,很多问题都会最终得到解决。

设计理念:

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录像、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导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齐读课题――《荷花》。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身边的伙伴讨论交流,看完后,请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

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播白荷花图片,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呢?)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师板画)。

3、指名读书,其余同学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扩展廷伸,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设计反思:

《荷花》一文语言清新,颇有美感,值得品味与积累。因此,设计时,我以“画”为线索贯穿整课,扣住课文的第二与第四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直到熟读成诵。

在设计品读二、四自然段时,又根据两段课文的文字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在交流反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艺术地学生品词品字,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做到以读促悟,以悟助读,读悟结合,将读定位于“精读与品读”,从而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依文而作的板画则成为指导学生背诵该段的线索。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先以范读诱情。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表演于朗读之中。积极创设情境,抓住文中的空白之处,展开想像,进行语言训练,在童话世界里孩子的童心得以彰显。在形式多变的朗读中,学生乐此不疲,背诵也水道渠成。

三、五小节,则成为整个课时的过渡语,在课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铭刻于心,整个设计也显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金坛市河头中心小学毛海鹰

教材简析:

夏日的公园内,荷花池里热闹一片: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铺着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那碧玉般的圆盘间有袅娜的白荷花:有的已然绽放,有的即将开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她们在晨风中,舞蹈;小鱼儿在她的脚下游过,蜻蜓在花间留连……正面描写荷花,并借助联想的方法侧面烘托出荷花的美!以“荷花”写出荷花池夏日清晨风光,写出了夏日的美景。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

4、体会联想的用法。

5、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习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7、课外延伸,了解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精彩诗句等。

教学重点:

体会荷花的美。认识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回顾:

《燕子》和《咏柳》,春的形象大使当属燕子和垂柳,燕子回归,柳树泛青,“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花枝招展的来到人间。

欣赏了春的美景,今天咱们继续去欣赏……生:荷花。

2、板书:荷花。

谈话:

各自了解的荷花:夏日的形象大使:也称为“莲花”,还叫“水芙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也争相赞美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反馈课前预习情况)

3、就课题提问:荷花是什么样?美在哪儿?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二、初读课文,自读为主,完成初读任务。

1、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握课文脉络: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3、在有关句子边上做些标注。

三、检查初读,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挨挨挤挤

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指导读音和字形,

如挨蓬胀裳翩蹈蜓

2、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如:花瓣儿花骨朵儿都是儿化音要指导读出韵味;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不能把句子读破了;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池活的画,句子比较长,指导读好停顿;

3、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四、重点指导书写生字:蓬翩蹈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了解剪贴荷花的图片资料。

3、观察一种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感悟文本

1、品读课文第一小节,整体把握文本感情基调。指名读第一小节。完成填空:

(),()到()去玩。

拓展想象:清晨走入校园,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清晨的荷花怎样呢?从哪儿体会出的?

扣住“一……就……”体会出,荷花的清香之浓郁,并想象一下清晨的公园美景,荷花池则宛如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清晨来公园内玩的“我”心情怎样?高兴—兴奋—惊喜—迫切……

从字里行间,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清早”、““一……就……”“赶紧”“往”“跑”。

通过品析,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自然的人,热爱生活的人。(这样为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对荷花的喜爱,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也就不会如此投入得看赏花赏得都忘我的境界。理解课文的联想部分就比较轻松了。正因为爱花,才会比一般的游人看的仔细,体会的真切,赏的入神,在爱花人的眼中,花才会更美,更具有灵气;也正因如此,“我”所看到的荷花也就更卓尔不群,艳丽无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想象清晨荷花池的美景。

三、看图。欣赏荷花池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激发想象。

四、学习课文二至三小节,体会荷花的美,感悟“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1、自由读,体会荷花的美。

2、指导理解“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不少”是荷花开了很多,但并也并不是全部,由“不少”可以想象倒荷花竞相开放,艳丽夺人的景象。也可以推知:荷叶一定是长得更为茂密,更大更绿更圆吧,因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可见此时的荷花池内该是荷花的天下,是荷花的盛宴呢。所以,才会上文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跑到荷花池边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荷花。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体会,荷叶的美,和特点。“挨挨挤挤”可见荷叶的密。“碧绿”“大”可见荷叶的美。想象那么多又大又绿的圆盘般的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铺展在水面上的景象。

4、欣赏描写荷花的语句,各自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荷花风姿,并说出理由。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可以这样解读:白荷花好像也争着要把自己美丽的身姿展示给人们看。“冒”写出了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想法设法般伸展出来,借助荷叶的点缀,尽情炫耀着自己的艳丽姿态。

“冒”也体现了荷叶虽然挨挨挤挤的但并没有密得不留一点空隙,而那些空隙似乎就是专为白荷花留着的。于是,满池的荷花,绿色之间点缀着白色的荷花,荷花池风光迷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才展开”“两三片”写出了白荷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半开半闭,给人无限的遐想,很美。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全”“露出”“嫩黄色”,荷花绽放,把自己全部的风姿展示给人们看,再加上露出的嫩黄色的小莲蓬,更显得娇嫩,艳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饱胀”“马上”“破裂”写出了没有开放的白荷花的姿态,虽然没有看放,但从她等待绽放的急切的姿态,我们可以想象她绽放时无与伦比的美丽。

5、联系朗读,想象着荷花池迷人风光,读出自己的感悟。

指名读,比赛读,欣赏读。

三、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欣赏了荷花池的美景,来体会一下文中“我”的心情。将“花”与“我”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我”因花而激动,陶醉,“花”因“我”的欣赏而更艳,为体会下文,“我”忘我的变成了白荷花,与花融为一体作好铺垫。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我”此时的陶醉。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体会到“我”由陶醉进入忘我的境地,想象满池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绰约风姿。欣赏荷花的姿态美。

4、忘我之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和“花”就这样自然的融为一体了。引读:一阵微风吹过来,(生)我就翩翩起舞……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

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体会,“我”的心情:愉悦,但又觉得惋惜。

四、总结。

1、整体把握课文描写荷花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正面写荷花的美,侧面借助联想写出荷花的动态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自己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2、默写自己描写荷花的词语和诗句。

3、看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写荷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周一贯评点)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4(1)

板书:

荷花

有的……

冒有的……千姿百态

(多、美)有的……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丰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表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未成曲调先有情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2、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

(2)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姿势、翩翩起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四段。

3、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丽。

难点: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重读“姿势”──感悟“画”美

1、导入。

2、重读姿势美。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三段?(生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究竟有几种姿势呢?在课文的第二段,我们知道了荷花有的才展开,有的全展开,还有没展开的花骨朵。我们把这些姿势加进去,读一读,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句式:

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_,也很美;再看看这个花骨朵,____________,真的很美!

3、大自然创造美丽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生:看看这一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很美,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另外一朵,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也很美,也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这个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的很美!真的很像一幅活的画。

师:这姿势的意思就是?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姿态。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样子。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形态。

师:姿势这么美的荷花成了一幅活的画,这一幅活的画是谁画出来的?

生:我认为是荷花画出来的。

生:我觉得是画家画出来的。

生: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画出来的。

生: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么美的画,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出来。

师:孩子们!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的精神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三段,再次欣赏这幅活的画,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二)想象荷花──体会写法

1、写法指导。

师:孩子们,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荷花描写得这么细致,写得这么美,就像真的一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是因为他的细致观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荷花图。同学们,叶圣陶爷爷写下的荷花还不仅仅是这些。来,请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第四段。听完之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

到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在微风中跳舞。

师:来,请你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

师:读得真美!这是荷之舞!

生:我仿佛听到蜻蜓和小鱼儿在跟白荷花说悄悄话。

师:读得让人陶醉!这是荷之语!

师: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文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与翩翩起舞很相近,你知道是哪个嘛?

生:我知道!是“随风舞动”。“随风舞动”的意思是跟随着风的吹动而舞动。

师:“随风舞动”是写我变成一朵荷花在微风中轻轻地跳舞。

生:“翩翩起舞”也是说明荷花跳舞的姿势很优美,很轻快。

师:所以“翩翩起舞”的意思是与“随风舞动”的意思差不多。来,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现“荷之舞”的美吧!

2、想象说景。

师:孩子们!除了蜻蜓和小鱼来对你说悄悄话,还会有谁来对你说悄悄话呢?请你来说。

生:我仿佛看到小蜜蜂飞过来,告诉荷花清早采蜜的快乐。

师:哦,你真会想象,勤劳的小蜜蜂飞过来被荷花的清香吸引过来了。

生:我仿佛看到小蝌蚪游过来了,告诉荷花自己想快一点变成青蛙王子的愿望。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小蝌蚪做梦都变成青蛙王子呢。

生:我看到小蝴蝶飞过来,告诉荷花花粉的香甜。

师:哎呀,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漂亮的小蝴蝶飞也被荷花花粉的香甜吸引住了。

师: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生: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被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

生:我觉得是叶圣陶爷爷也变成荷花了。

师:对!这一切都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啊!来,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想象,再次感受荷花的美。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填空背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站在()。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随风舞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风过了,我停止了(),()站在那儿。()飞过来,告诉我()。()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师:孩子们,如果是你,站在荷花池边,你自己仿佛就是什么呢?请以“我仿佛就是……”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师:刚才你们的小练笔,有的仿佛变成了一尾游鱼,有的仿佛变成了像伞一样的荷叶,还有的仿佛变成亭亭玉立的花仙子。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

(三)点评总结──练笔升华

1、点评学生练笔。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细致观察,向我们展示一幅活的画;第四自然段,通过丰富的想象,向我们展现荷花的灵动,让荷花的美跃然纸上。

2、创意作业布置。

师:快下课了,老师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荷花》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呢?

生:我想画一幅美丽的荷塘图。

师:你真勤快,你一定是被美丽的画面迷住了。

生:我想回家为荷花写一首小诗。

师:真不错!你还会写诗呢。古代很多诗人也写过荷花的诗呢,你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生:等到荷花开放时,你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赏荷花。

3、总结。

师:孩子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仅外表美,内在也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

四、板书设计

细致的观察

一幅活的画

丰富的想象

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冒","破裂""饱胀,"等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1,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荷花的

(迫不及待)

为什么呢

(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2,想看看荷花吗

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听!多美的一个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这么美的荷花呀!

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暇的荷花!

冰清玉洁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

争奇斗妍的荷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

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

(1)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

(2)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3)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

(1),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

(迫不及待非常高兴欢天喜地非常激动)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5,(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qing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7,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背第二小节)

8,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9,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10,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深深陶醉美景之中.我们和作者一样被荷花池的美景陶醉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受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小节.

11,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在这样境界里,如果你是画家,会怎样呢

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

如果你是舞蹈家呢

如果你是诗人呢

12,有许多诗人就曾经留下了不少赞美荷花的诗句,课件欣赏:

(《江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老师课堂-以《荷花》为例浅谈第一范文中的审美教育

以《荷花》为例浅谈第一范文中的审美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说:“让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汲取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者日益注重审美的教育,怎样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更是教师们思索的要点。美,包含于一切优秀作品中,作家塑造了美,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继而创造美。究竟如何来开启这扇美育之门呢?下面,我就以《荷花》一文为例浅谈第一范文中的审美教育,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美。

前苏联教育家斯米尔诺夫曾说:“作品的朗读占着我们工作的大部分。假如我们认为朗读的材料是第一流的作品,那么,这种作品的艺术方面:色彩、形象、语言的生动,必须用这样的方式来教,那是保证学生对没的了解,作品读的越好,学生就能懂得和受它感染。”朗读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作品的内容,形成立体思维,获得较多的审美感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朗读。读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通过朗读,眼前的字句不再陌生,仿佛一切都是亲眼所见,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清丽朴实的自然美。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朗读不能局限于一遍两遍,也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感悟其中之美。

二、通过点拨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美。

三、通过想象感受意境美。

只要认真思索,敢于实践,我们便能将审美教育融入第一范文,使语文课真正变为美的欣赏课!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儿挨挨挤挤

饱胀仿佛舞蹈花瓣儿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挨挨挤挤荷叶上,荷花仿佛在翩翩起舞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荷花》课文原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荷花图,看到画家笔下的荷花姿态是那么美!通过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荷花的味是那么清香(板书:闻、香),吸引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么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板书:看)美丽的荷花引起作者哪些想象?(板书:想)你们愿意和作者一同去看看吗?

(二)、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来到荷花池边,我们和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图,指名说)(板书:叶、花)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然后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2、谁来读你画的描写荷叶的句子。这位同学勾的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大家同意吗?

3、齐读描写荷叶的句子,边读边想,这是个什么句?(齐读、回答),把什么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个句子里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短短的一个句子,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又多、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板书:多、绿、大、圆)作者写得好,我们是不是也要读得好。谁来试一试。

4、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那么谁来读读你划的描写荷花的句子?(学生交流)这句和老师找的一样呀!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设疑:荷花明明是“长”出来的,怎么能说是“冒”出来呢?在这里你们觉得这个“冒”字用的怎么样?

(2)学生交流:从“冒”可以感觉到荷花往上升,突现出来。谁还来读一读你划的描写荷花的句子?

(3)(随学生回答出示幻灯4—6句及插图)

①莲蓬,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跟着老师念。(第二个字念轻声),你们知道莲蓬是什么吗?(鼠标指图,它是荷花盛开的花托,里面有荷花的种子)

②“饱胀”,这个词谁会读?(指生读,齐读),这里饱胀是在形容哪种荷花(花骨朵),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课文,想一想:饱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看谁说得最好。(饱满得要胀破开来)。

那么这几个句子描写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学生回答:才开、全开、将开,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这三种花)。这里,作者用三个有的把这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连接起来。(板书:才开、全开、将开)看屏幕,一齐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老师领读。哪个同学能够用这三个有的说几句话?

5、(指图),同学们看图,满池的荷花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美)

6、下面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第二自然段,再来体会荷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美丽动人。

7、(学生读完后,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诵三段,边板书:活的画),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说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指名说)谁能把这一池的荷花读“活”呢?(男女生赛读)

8、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呢?好!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幻灯)

(三)、教学4、5段。

1、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怎样?

2、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你们知道什么叫翩翩起舞吗?谁来做做动作?对了,翩翩起舞就是轻快地跳舞。这时候,在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一看:当文中的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入迷了)

4、同学们,你们也愿意做一朵美丽的荷花仙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然后把你想象到的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谁说的最丰富、最奇妙!

5、同学们,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4、5段。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用感叹的语气来赞美)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画:画一幅荷花图,配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2、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3、背一背:这篇课文写的很美,我要把它背下来。

闻、香

叶:多、绿、大、圆

荷花、看、活的画

花:才开、全开、将开

想、变

《荷花》一课已经结束了,反思这堂课,有欣喜,有遗憾,欣喜是学生带给我的,而遗憾却是我留下的。

《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为什么会引导失败,自我反思,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

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调控,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反思这节课,有很多话想说。尽管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我仍然觉得收获很大。最起码,它引起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问质发,“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不过,这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及时、恰当、准确的评价。讲课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过于稳,跟小学生上课,就应该活,充满激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情景说明]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出示小黑板)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请同学们观看录像,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组内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因为(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画面,不光我们陶醉了,好多好多的小动物也陶醉了,他们纷纷跑来跟荷花说话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跟荷花什么?(鼓励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小动物会来跟荷花说话?

生1:我想到了小蜜蜂。

(老师发给小蜜蜂头饰并请这位同学找到自己的伙伴做荷花与荷花对话)

生2:荷花姐姐,你真美啊,我能在你的身上采蜜吗?

生3:当然可以。

生4:我是小蜻蜓(戴上头饰并找到荷花伙伴)荷花姐姐,我清早飞行时,闻到了你的清香,可真快乐。

生5:我是小鱼儿(老师发给头饰并让他找荷花朋友)荷花仙子,我昨夜睡觉时,梦见我也变成荷花啦!

生6(扮荷花):真的吗?那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啦!

生7:我是小蝴蝶

4﹑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五﹑总结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THE END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评课稿13篇(全文)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 四、说教学理念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fk97kyz.html
2.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课本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1)轻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基础目标。】 https://www.meipian.cn/1vv0n75e
3.二字词语大全高中知识六、二字词大全 二字词语大全疼痛 猜测 奔腾 丑陋 长久 模仿 固定 寒冷 恐惧 奇怪 整齐 漂浮 特殊 虚假 遥望 微弱 消灭 珍贵 祝愿 缠绕 颤抖 抚摩 拉扯 柔软 明亮 宽敞 黑暗 破旧 思玄 思恋 思凡 思致 思惟 思潮 思忆 思元 思绎 思域 思永 思怀 思越 思纬 思理 思莼 思服 思咏 思愆 思议 思秋 思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38990.html
4.20192020(下)一(5)班语文教案剡妮二、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进行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三、本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期末交本校教务处评定成绩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一)年级 (5)班 二、本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识字单元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各有https://pl.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543991
5.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一、生字词。 拦腰生疏感触新闻显示本领瞧着通常清晰隐藏图案魅力好奇也许幼儿园 催促攻克绵延思绪启发定稿修改焦躁施工设计奔驰看管拐入痕迹最佳 自由覆盖路径五角星铺设破碎教训新式坦克超过均匀坚固机翼探索升降 现象何止研究惨祸防止颤抖吸取海轮捏碎承受跳跃生物模仿薄壳深藏 http://www.zhihuishan.com/weixinview-view-11577.html
6.校刊《落花有生》第九期莘县国棉学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四)重点研读,品析语言 (五)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结合《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来说明我校初中语文新授课的课堂模式。 https://sx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821517&cid=23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