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精选5篇)

在专家眼中,新版词典中新收录的都是文明的印迹、文化的结晶。

记录当下,影响未来。新增的词汇涵盖了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新生事物和现象。“房贷、动车、屏蔽门、高铁、代驾、交强险、醉驾”,反映了大众日常生活;“首付、拼车、美甲、网购、塑身、自驾游、背包客、闪婚”,反映了时下流行的生活态度;“北漂、草根、社工、达人、高管、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全职太太”,反映了一些社会群体的特点。

新增的老词新义也反映了流行现象,比如,“奴”的新义“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体现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专家指出,这些新收录的词语及词义反映的社会变迁都属意义重大、并非昙花一现的个别现象,比如“蚁族”就反映了我国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与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的困境,它折射出我国社会正经历城镇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

“新增词、义的意义不仅仅是影响当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词典反映出社会变迁在语言里的投射,对将来的研究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包容性与本土化并存。在第6版新词典中,年轻人会惊喜地发现,从香港TVB电视剧和台湾电影里学来的新鲜词儿已经跃然纸上:八卦、搞掂、狗仔队、无厘头、手信、呛声、力挺、糗、捷运、劈腿、软体、硬体、网路。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杨志强分析,近些年来,台港澳地区与大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在语言词汇方面也加深了相互影响和作用,许多词语互相吸收和交融。

被质疑隐瞒语言事实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词语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是由国务院下达编写指示,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性词典。它以“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为服务宗旨,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该词典历经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精益求精,而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更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正错误、改进不足,并大量增收新词语,力求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这为《现代汉语词典》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1.吸收方言词

《现汉》第六版有选择、有条件的吸收一些方言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系统,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媒体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东北小品、影视剧的宣传,东北方言“忽悠”、“N色”、“指定”等词语日益为大众所熟知,并且因为其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并未越来越多的大众所认可并使用,因此,《现汉》第六版将其收录进来。二是语言系统自身的要求,有些词语在普通话词汇中没有相应的表达形式,因此,为丰富词语的表现力,并满足大众求新求俗求活的心理需求,所以《现汉》适当增收方言词语来补充共同语。

2.外来词汇

3.普通话新造词

4.缩略语

缩略语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是从相对固定的复杂的词或短语中抽取其代表成分重组成缩略词来表达原有意义,这一形式符合现代人们追求简单快捷的心理,《现汉》第六版新增词语中收录的缩略词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文缩略语,主要是字母词,即提取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一般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如“BBC”(英国广播公司)是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的缩写、“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是英文ChinaCentralTelevision的缩写、还有“NBA”、“CPI”、“GDP”等等;另一类是中文缩略语,主要是提取两个核心语素组合而成,以双音节为主。如“医保”(医疗保险)、“计生”(计划生育)、“同传”(同声传译)、“提任”(提拔任用)等。

二.新增词语原因

1.客观世界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长足的进步,与国际间的交往也呈现出新的态势。词语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必然要反映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现汉》必须进行不断修订、增收新词,从而做到与时俱进。

2.人们认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更加先进的物质手段去认识和探索外部世界,从而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在一些学科领域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进展。例如科技领域的“基因组、克隆、城铁、轻轨、孵化器、高科技、生物芯片”等;医学领域的“亚健康、脑死亡、变性术、干细胞、氧吧、生活方式病”等,此外,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也更新了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如“电子政务、电子书、网购”等词语.

3.语言本身的需要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因此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是促使《现汉》第六版增收新词语的客观原因,而人们认识的发展是新增词语的主观原因,以上两点我们均可以称之为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是语言系统自身的需要。因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的根本职能就在于完成交际,语言要完成交际就必须使自己具备交际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语言的交际能力基本上适应交际职能的需要,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发生矛盾,例如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就不能完成交际任务。这时语言要进行内部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语言能力”。[1]所以为了提高语言的的表达能力、行使语言的交际职能,《现汉》第六版增收大量新词语。新增词语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组成:(1)创造新词;(2)旧瓶装新酒;(3)既有词语增加新义扩大指称范围。

三.新增词语特点

1.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与此相适应,群众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而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为敏感活跃的部分,势必要反映社会的变化,因此,为了反映时代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概念、新变化,《现代汉语词词典》第六版在考证社会现象和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着重收录了一批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的新词语,这项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研究新词语不仅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具有语言本身就承载的人文精神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意义”。[2]所以,这些新词语的收录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语言基本词汇系统,而且更具时代的象征意义,更为人们考察某一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提供基础。例如:

低碳:形,属性词。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量较低的:~经济|~生活。

减排:动,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特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

二手烟:名,指被动吸入的由吸烟者吐出的烟雾。

2.系统性

3.规范性

《现汉》第六版对于收录新增词语并非见新就收,而是遵循一定原则、保持着审慎的态度,而收词上首先遵循的原则就是“通用性”原则,通用性原则是指收录那些在社会上使用面广、地位比较稳固、并已经为主流媒体所认可的词语。例如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许多大家经常使用的时髦网络词汇,像“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等,其中不少都来自于网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热词都被收进了词典,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网友自创词被拒之门外,这就是因为这些词语不符合“通用性”这一原则。又如现在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的“巨好看”、“超爽”,等词语,这些词语表达很生动、幽默,但是因为它适用的范围仅是在一部分人当中使用,而在中老年人中使用频率较低,在正式的媒体当中也很少出现,因此,第六版《现汉》对这一词语持观察审慎态度,未给予收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轻声性质产生原因分布作用

中图分类号:H1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26

1轻声的性质

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厉为民先生认为:“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可能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语流中某些音失去原来的读音,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有人把轻声看作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轻声不是一种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2轻声产生的原因

2.1大量双音节词的产生是形成轻声的重要原因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石、桌、燕、窗等。随着语言的发展,双音节化成了主要趋势,大量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原来的单音节词只有声韵调三个区别性成分,而双音节后,就变成了“声韵调+声韵调”六个区别性成分,于是有些词的声调逐渐被模糊了,这些双音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变成轻声词。

这一部分轻声词的出现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加词尾。词尾没什么意义,只是附着成分,如“子、头、们”等读轻声,于是“桌、石、我”就变成了“桌子、石头、我们”等。二是加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词,这个词的意义可有可无,变成双音节词。“窗、月、柴”等变为“窗户、月亮、柴火”等。三是新造一个双音节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节词。“臀、头、臂”等变为“屁股、脑袋、胳膊”等。四是重叠单音节词。“叔、伯、娃”等变为“叔叔、伯伯、娃娃”等。另外还有一些动词重叠,后一个语素为轻声,如:“看看、想想、说说”等。

2.2人们发音的生理机制对轻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主要是单字加单字,语素与语素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如“桌子”,侧重的是“桌”而不是“子”。由于两个语素在双音节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们在读音时的情感不同,因此轻重就不同。“桌”用的力要大一些,而像“子”这样没有意义的词缀就会一带而过。同时人的发音器官的肌肉松紧度也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这样读音时就比较省力。因此读轻声在能让别人听清楚又能让自己省力的情况下,人们会自觉的把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发得又轻又短,久而久之,这些轻声词便固定了下来。

3轻声的分布

轻声词在现代汉语中占很大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语65000多条,其中轻声词将近2400个。轻声在口语中,特别是北方方言中占的比例更大一些,而在一些新词和一些固有的生僻词中则几乎没有。下面就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轻声词做一下简单归类。

3.1带有某些后缀的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867个,占总数的37.1%。这些后缀主要有“子”、“头”、“们”、“乎”、“么”等。如:靶子、老头子;石头、舌头、甜头;我们、你们、咱们;热乎、胖乎、在乎;要么、那么、怎么等。

3.2带有表示结构、时态、语气的助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53个,占总数的2.3%。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如:当家的、巴巴地、不见得、有着、得了、写过等。

3.3趋向动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12个,占总数的0.5%。主要有“来”、“去”、“上”、“下”。如:出来、进去、加上、拉下脸。

3.4方位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38个,占总数的1.6%。有“上”、“下”、“里”、“面”等。如:府上、地下、这里、西面等。

3.5叠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46个,占总数的3.9%。如亲属称谓“哥哥”、“姑姑”;名词重叠如“猩猩”、“道道”;拟声词如“嘎嘎”、“哈哈”;动词重叠如“说说”、“看看”等。

3.6“不”读轻声

这一类轻声词共69个,占总数的2.9%。这一类词绝大多数是三字词,如:保不齐、差不多、由不得;也有四字的,如:果不其然、灰不溜丢;还有一些俗语,如:吃不了兜着走。

3.7AABB式词语

这一类轻声词共26个,占总数的1.1%。如:病病怏怏、躲躲闪闪等,这些词都是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3.8一些必读轻声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有1272个,占总数的51.6%。一部分双音节合成词后一个词素相同,这相同的词素有些读轻声,有些不读轻声。一般来说,读轻声的词素有虚化的趋势,不读轻声的意义比较实在。如:“实”――结实、厚实、踏实等;“家”――亲家、娘家、公家等;“气”――客气、义气、运气等;“处”――好处、用处、近处等;一些双音节单纯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第二音节要读轻声。其中有些是从象声词转过来的。这些轻声没有区别意义作用,属语言习惯,对语言表达有一定影响。如:动词――哆嗦、骨碌、嘀答等;形容词――马虎、罗嗦、糊涂等;名词――疙瘩、喇叭、骆驼、琵琶、鸳鸯、葡萄等。还有合成词也是习惯上读轻声。如:磨蹭、蘑菇、豆腐、钥匙、笤帚、指甲等。

4轻声的作用

轻声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主要作用有:

4.1区别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同形词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要根据语音的不同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否则容易引起歧义。如“老子”、“千金”等在读原调时,分别是指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比喻贵重或者敬称别人的女儿;变调读轻声后,意思也就发生了变化,分别变成了父亲、机器上防止齿轮倒转的装置。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很多,如“鳌头”、“顶真”、“报仇”轻读后就是“熬头”、“顶针”、“报酬”,这些词语在书面上很容易区分,但是在口语中,就必须要依赖语音的轻重来加以区分。

4.2区别词性

关键词:《现汉》标〈书〉复音词研究现状词义演变

一、引言

《现汉》是国内最权威、影响最大的现代汉语语文词典,历经5次修订,现已有6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收录标〈书〉的词语。《现汉》前5版的“凡例”对标〈书〉词语的解释是“现在书面上还常见的文言词语”,第6版“凡例”将其更改为“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这类词语大部分在产生之初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且在现代书面语中还偶尔出现,但在现代口语中较少见用。

二、《现汉》中标〈书〉复音词收录概况

我们曾对《现汉》第5版和第4版②中的标〈书〉复音词进行过穷尽式的对比和调查。第5版(2005)收录标〈书〉词语2980个,删掉第4版(2002)标〈书〉词语170个。据第5版的词类标注来看,涉及10个词类,具体分布情况可参看下表:

由表1可知,《现汉》标〈书〉复音词以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数量最为可观,副词、拟声词、连词也较多,而数词、叹词、助词较少。划分词类是语法研究的基础,通过《现汉》收释的标〈书〉复音词的词类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推测趋于消亡的词语的词类分布概况,从而更加有选择、有目标地进行词汇研究。

就第5版对第4版所作的具体修订而言,修改工作较为细致和广泛,大致涉及700多个词语,主要有新增加词语、删减词语、新增加标义项、删减标义项、词义解释内容调整、义项归类变化和释例变化七个方面,具体修改情况可参看表2。由此可见《现汉》在修订时对此类词语的重视和规范。

通过《现汉》对标〈书〉复音词的修订,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辞书修订者对这类词语的理解程度及规范的初衷;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该类词语在近几年使用的变化情况,为我们了解和推测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些线索,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以“优渥”为例,《现汉》第5版在修订时注意调整了其释例,以使其意义得到更好的理解。第6版修订的时候肯定和保留了第5版的修订。纵观该词的发展脉络,其使用情况值得词汇研究者深味。

“优渥”近义连言,义为“雨水充足”。如:

(1)春多膏泽,夏润优渥,稼穑成熟,亩获百斛。(汉焦赣《易林乾之明夷》)

引申指“优裕,丰厚”,汉代以后文献用例多见。如:

(2)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汉班彪《北征赋》)

(3)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4)崇以叔父之尊,同之家人之礼,车入殿门,即席不拜,分甘损膳,赏赐优渥。(《后汉书宋均附族子意传》)

后又可专指“待遇好”,文献用例亦多见。如: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晋李密《陈情表》)

(6)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世祖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于侪等。(《陈书章昭达传》)

(7)种征君明逸,既隐操不终,虽骤登侍从,眷礼优渥,然常惧谗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该义项一直发展到现代汉语。如:

(8)郎平回归待遇优渥300多平豪宅薪水7位数(腾讯网2009年08月12日新闻)

“优渥”在古代多见于经部、史书等正统文献,而于译经、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等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出现较少。尽管“优渥”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但仍被当作文言词语对待,这与构词语素“渥”的意义有关。“渥”本指“沾湿”(《说文水部》:“渥,也。”),后引申出“厚”义(《广雅释诂三》:“渥,厚也。”)。“渥”的字形对这两个意义的凸显度不高,汉民族因直观的思维模式不会特别青睐该词,在使用中较少选用它。《现汉》虽收释“渥”的这两个义项,但标〈书〉以示其不常用。“渥”在现代汉语中仅作为语素在“优渥”中出现,罕见单独使用。其意义的生僻化和“优”义的常用性是使得“优渥”作为文言词语保留至现代汉语的主要原因。语言使用中的求新、求异心理是“优渥”得以在现代较多出现的主要动因。与此类似的较多文言词语,如“哂纳”“清馨”“袅绕”等,自出现后在文献中出现寥寥,但在现代还偶被提及,被《现汉》收释。对这类词语发展轨迹的探寻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从汉语词汇发展的角度对《现汉》标〈书〉变化的词语进行历时考察,一方面可以探求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另一方面可以归纳其在现代渐趋被弃的规律,从词语消亡的维度探析汉语词汇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三、《现汉》标〈书〉复音词研究综述

祝鸿熹(1998)从训诂学角度研究了《现汉》标〈书〉词语的释义情况,指出“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编纂涉及语词中包含的古汉语语素或语言成分的训释,古代语词构造方式、释文内容乃至有关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揭示”都离不开训诂与训诂学。他选取1996年修订本中的一些“现在书面上还常见的文言词语”,如“招贤”“揖让”“交迫”“空空如也”“桑梓”“杀青”“深恶痛极”等,探讨了现代语文辞书与训诂学的关系。其研究强调了训诂学研究成果对于辞书编纂准确释义的价值。

刘延新(1999)首先对“古语词”进行了界定,指“标示为〈书〉的词语”。接着运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提供的数据,对《现汉》第3版标〈书〉词语进行了频度调查。得出现代汉语古语词数量近5000,且近97%是实词的结论,同时指出《现汉》所收古语词较《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更为广泛。

冯振广(2000)通过“补”“俱”“酷肖”“”四个字词所涉词语〈书〉标识的不一致性,指出《现汉》标〈书〉词语标准不一致,但未作其他更为深入的论证。

胡丽珍、黄金贵(2003)针对《现汉》中古词语的释义,先后撰文对其中释义可商的词条从“不明名物”“混淆近似事物”“不解词素义”“不辨旧注”“未利用文物考古资料”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其释义多可信从。

苏新春、徐婷(2007)对《现汉》第3版统计后得出“共有5570条作了标示的书语词,其中‘整词标示的多音节词共2348例’”的结论,同时对《现汉》标〈书〉词语的标示与归类进行了归纳,指出其中不仅有词语的标示,亦有对单个义项的标示;另外他们还对此类词语的词频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区别了其与古语词、历史词、旧词语的关系。

胡丽珍(2009)从七个部分论证了《现汉》古词语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多可信从。

雷冬平(2011)对古词语的括注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用例、释义主体部分、搭配型、附加型四类括注,指出《现汉》皆存在一些错误的地方,该文着重就括注始见书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孙德金(2012)指出了《现汉》第5版因为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没有弄清楚,从而使得其标〈书〉标准不够明确,在通过实例探讨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慧(2012)将《现汉》第5版与第3版标〈书〉词语的收录情况进行了比较,从“词条增删有度”“释义修改要及时”和“体例修改要慎重”三方面得出了对辞书修订的启示。

上述研究工作多从辞书编纂的角度对《现汉》标〈书〉词语进行研究,这有利于整体把握《现汉》标〈书〉词语的概况;同时,现有研究成果多是挑选其中一部分例词,很少有从整体进行的全量式的调查。并且,也较少见从历时角度展开的研究,研究深度也有待深入。

四、结语

(本文是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22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学界一般简称《现代汉语词典》为《现汉》,本文从之。

③其中一个词语兼有副词、名词和形容词三个词类义项。

参考文献:

[1]祝鸿熹.现代汉语辞书呼唤训诂学[J].辞书研究,1998,(6).

[2]刘延新.古语词分布状况和使用频率考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3]冯振广.《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书〉的标注有点乱[J].辞书研究,2000,(5).

[4]胡丽珍,黄金贵.《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的疏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苏新春,徐婷.《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研究(上)(下)――兼谈与古语词、历史词、旧词语的区别[J].辞书研究,2007,(1)~(2).

[6]柴红梅.从《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看词义的演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7]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8]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雷冬平.《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中的括注及始见书括注的不足[J].晋中学院学报,2011,(1).

[10]孙德金.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书〉词及其改进建议[J].辞书研究,2012,(4).

[11]王慧.词条收录变化对辞书修订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

关键词抽象名词语料库Antcon3.2.4w语义韵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

语料库语言学所声称的“语义韵”(semanticprosody)是指“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这种语义色彩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消极的,还可能是中性的”(王泽鹏,张燕春2005)。语义韵研究与传统词汇学所做的褒贬义研究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区别,前者不仅能发现明显倾向的褒贬词,而且还注重依靠语料库统计、语料软件分析观察某些词语“隐性”的语义韵色彩。语义韵研究注重定量统计分析,而传统的褒贬义分析多属于朴素语感层面的定性分析。

基于语料库对抽象名词语义韵进行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Xiao&Mcenery(2006)论述了“结果”类抽象名词语义韵连续统现象,认为“硕果、成果、结果、后果、苦果、恶果”从左至右积极意义渐弱,而消极意义渐强。再如传统研究认为“成果、结果、后果”三词依次表现褒义、中性义、贬义。而姚双云(2007)的研究显示,“结果”虽然有中性用法,有积极用法,但是从概率来说,很大一部分却都表示消极语义,他的统计如下:1)消极语义韵占语料的72.5%;2)中性语义韵占8.33%;3)积极语义韵占19.17%。这说明传统的褒贬义分析对“结果”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卫乃兴(2011:110)对“局面”的语义韵进行了探讨。方清明(2013a)则对“脸色”的消极语义韵和“滋味”的错综语义韵性质有所考察。

综上,上述研究对认识汉语词语的语义韵现象有所帮助,但是毋庸讳言,这类研究还不成系统。汉语学界真正将大规模语料库和语料分析软件相结合进行词语语义韵研究的论著则凤毛麟角。鉴于抽象名词语义韵现象的复杂性,本文使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和Antcon3.2.4w分析软件(以下简称“Antcon3.2.4w”),从定量与定性角度系统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抽象名词的语义韵问题。

二、《现汉》抽象名词语义韵的计量考察

统计《现汉》发现,其对少部分抽象名词的褒贬义进行了标注,如对“地步1”的释义是“处境;景况(多指不好的)”。“多指不好的”标明了“地步1”的贬义性质,类似的还有“后果、货色2、论调、气焰、权术、下场、宗派”等7个。对“榜样”的释义是“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多指好的”标明了“榜样”的褒义性质,类似的还有“契机、时机”等两个。

通过抽象名词词表[1]对比发现,《现汉》未能充分标注抽象名词的语义韵,详情如下:

1)明显具有贬义性质的抽象名词37个:

败类、暴行、弊病、弊端、恶报、恶感、恶果、恶习、恶意、害处、坏话、坏事、坏水、坏账、祸患、祸事、祸端、祸根、祸害、禁忌、谬论、骗局、骗术、缺德、缺点、缺陷、时弊、罪案、罪错、罪恶、罪过1、罪行、罪名、罪孽、罪责、罪证、罪状

2)明显具有褒义性质的抽象名词20个:

爱心、宝库、才干、才华、才具、才能、才气、功德、功绩、功劳、功效、功业、好处、好评、好事、杰作、精华、精英、益处、优点

上述两类词语构词语素多为“好”或者“坏”的字眼儿,如“爱、宝、才、功、好、精、益、优”与“败、暴、弊、恶、坏、祸、谬、缺、罪”等。可能是由于这类词语褒贬倾向太过明显,加上篇幅珍贵,所以《现汉》未加以标注。

3)具有消极语义韵的抽象名词50个:

把柄、把戏、处境、代价、行径、好气儿、幻想、境地、纠纷、局限2、看法、空文、空想2、脸色、流言、路道、门户4、门派、脾气、偏见、气候2、气话、气性、情节、情绪、圈套、权柄、权欲、世道、、事端、事故、事件2、事态、是非、手段2、田地、问题5、污染、陷阱、心结、心事、心术、谣言、野气、野心、意见、意气、阴谋、状况

4)具有积极语义韵的抽象名词31个:

成就、成果、成绩、创造性、策略、朝气、胆略、胆识、贡献、光明、活力、价值、魅力、模范、派头、奇迹、旗帜、气概、气派、气魄、气势、气质、情操、人才、事迹、天赋、希望、心地、愿望、智慧、智谋

3)、4)两类抽象名词具有消极或者积极语义韵,但是这种倾向并不能直接从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推导出来,这种情况是需要重点考察和探讨的。《现汉》标注“权术”的贬义性质,而未标注“权柄、权欲”的贬义性质;标注“榜样”的褒义性质,而未标注“模范”的褒义性质。这说明词典对抽象名词的褒贬义标注是不成系统的。按照一致性原则,词典应当对上述词语的语义韵进行标注。

5)具有错综语义韵的抽象名词5个:局面、气味、味道、味儿、滋味。

三、利用Antcon3.2.4w分析消极语义韵抽象名词

Svartvik(1992:8―10)认为“语料库比内省法客观;语料库数据容易被其他研究者验证;语料库研究提供频率数据”。利用Antcon3.2.4w可以穷尽地罗列出节点词所有词簇的表现,这与传统的内省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前者不受大脑思维的局限,数据具有穷尽性特征。

如前所述,我们调查发现具有消极语义韵的抽象名词50个,有的词语其消极性尽管不能从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进行推导,但是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如“把柄、把戏、行径、圈套、、事端、纠纷”等。而有些抽象名词的消极语义韵是需要结合语料库和软件分析才能发现的。下面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1.利用Antcon3.2.4w分析“情绪”的语义韵

我们把语料库里所有关于“情绪”的用例(分词语料)导入Antcon3.2.4w,得到“情绪”的索引1200行。检索“情绪”的二字词簇,可以发现关于“情绪”语法类联接情况,排名前三位的是:第一,“X的情绪”(共计426例),大多为消极表达,如“复杂的情绪、感伤的情绪、冷淡的情绪”等,但也有“高涨的情绪、愉快的情绪”等积极表达。第二,“V+情绪”(154例),绝大部分为消极表达,如“敌对情绪、对立情绪、抵触情绪、逆反情绪、反叛情绪、失望情绪”,少部分为中性表达,如“学习情绪、生产情绪、劳动情绪”等。第三,“a+情绪”(113例)绝大多数为消极表达,如“消极情绪、紧张情绪、不安情绪、偏激情绪、急躁情绪、负面情绪”,较少积极表达,如“乐观情绪、欢快情绪”等等。检索“情绪”的三字词簇发现,有意义的多词单位[2]如:X种情绪(28例)、思想情绪(26例)、情绪波动(21)、情绪上(17)、不满情绪(12)等等,上述搭配大多数都表达消极语义韵,少数为积极或中性语义韵。我们还可以继续检索四字词簇、五字词簇等等。上述初步的定性分析说明,“情绪”的消极语义韵频率较高。

下面我们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定量分析“情绪”的语义韵。我们对“情绪”的索引行每隔12行进行抽取,得到随机的100条索引穷尽分析这100条索引的。

表1所反映“情绪”的语义韵倾向,还可以得到其他证据支持。我们发现“情绪”表达消极语义韵时,是无标记的。例如:

(1)教育对象正在火头上,不去处理,等他情绪稳定之后再讲道理。

(3)从庄员们的产生情绪到幸福的生活,每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谈得非常仔细而具体。

以例(3)为例,“产生情绪”不是指产生正面情绪,而是指产生负面情绪,这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人们在语义理解时的习惯性偏好。再如“情绪稳定”也是指负面情绪的稳定,而非指正面情绪的稳定;“情绪问题”也是指负面情绪问题,而非正面的情绪问题。这都说明“情绪”表达消极语义韵是默认的,无标记的。再如“情绪激动、情绪不稳定”等都优先解读为消极语义倾向。更有意思的是,观察语料库发现,“有情绪”和“没情绪”都倾向于消极语义韵。如例(4)和例(5):

(4)当时,战犯管理所的干部、战士都是临时抽调来的,不少人有情绪,工作不安心。

(5)织云摇摇头,颓丧地道:“我谈不到了,对什么都没劲,也没情绪,好多年不写,也没法子写了。”

“有情绪”是指有不满的意见;“没情绪”与“没劲”相互呼应,指没有灵感,没有动力等。

2.利用Antcon3.2.4w分析“状况”的语义韵

《现汉》对“状况”的释义是:“名情形:经济~|健康~。”从上述释义来看,“状况”的语义韵似乎并不太明显,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些倾向性的表现。检索语料库发现“状况”共计1309例,基于Antcon3.2.4w中200行索引所做的分析,得到结果:

消极语义韵占68%,中性语义韵占30%,积极语义韵仅占2%。

可见“状况”多为消极语义韵,也用于中性语义韵,但是极少用于积极语义韵。例如:

(6)关键问题是改变缺乏技术人才以致技术落后的状况。

(7)去年十月份,联营厂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外贸部门立即提给五万元周转资金。

基于Antcon3.2.4w分析发现,“状况”往往是需要改变的,因此有“改变……状况、纠正……状况”等表达,但一般不说“获得……状况、取得……状况、达到……状况”等,这从直观上证明了“状况”的消极语义韵。另外,“紧张状况、不正常状况、不公平的状况、条件差的状况”等搭配也是消极的。从与其他近义词的比较来看,也能够验证“状况”的消极语义韵,如可以说“最佳状态、最好状态、上佳状态”,但是一般不说“最佳状况、最好状况、上佳状况”。

3.利用Antcon3.2.4w分析“代价”的消极语义韵

《现汉》收录了“代价”一词:

代价名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胜利是用血的~换来的|用最小的~办更多的事情。

“代价”在语料库里出现216例,利用Antcon3.2.4w分析发现,以“付出”为左搭配词,以10L(L为英语Left的缩写)为跨距,得出“付出……代价”共74例,占总数的34.3%。其内容多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付出血的代价、付出巨大的代价”等消极语义,如例(8)。“以(牺牲)……为代价”共13例,如例(9)。“不惜(一切)……代价”共计12例,如例(10)。

(8)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转化不成,就是勉强转化了,但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9)实际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维持公平,把社会性失业转嫁到企业身上,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

(10)既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地搞增产,也不可抛开增产而片面地讲节约。

上述“代价”的搭配在语料库中总计99例,占总数的46%。另外,“代价”的右搭配词多是“高、巨大、惨痛”等。在人们的认知里,“代价”多为巨大的、沉重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是“代价”。小的、低的“代价”往往不值一提。“代价”几乎没有积极语义,而“价值”则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积极的,例(11)中的“有较大的价值”就不能换为“有较大的代价”。

(11)这部录相片所记录的斋醮仪式,对于研究宗教学、民俗学等都有较大的价值。

再如孙慧妍(2006)、李宗江(2008)已经指出了“问题是”的负面评价色彩。方清明、彭小川(2011),方清明(2013b)指出了“有问题”的消极倾向。我们进一步利用Antcon3.2.4w分析“问题”词簇,发现“VP+问题”构式的实例“解决问题、成问题、找问题、有问题”等高频搭配大多都是消极的。“NP+问题”构式的很多实例也是消极的,如高频搭配“民族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家庭问题、教育问题、高考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例如,人们谈论“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斗争等问题。谈论“质量问题”是指质量不好的问题。

四、利用Antcon3.2.4w分析积极语义韵抽象名词

如前所述,积极语义韵抽象名词有31个,某些词语的积极性尽管不能从构成成分字面意义进行推导,但是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如“成就、模范、气概、事迹”等。而有些抽象名词的积极语义韵是需要结合语料库和Antcon3.2.4w分析才能发现的,下面举例说明。

1.“成绩”的积极语义韵分析

罗陈霞、朱彤(2004:51)认为“成绩”属于中性词,“成就”属于褒义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听到“小明成绩不错、小强成绩很差”等说法。这是不是意味着“成绩”真的属于中性词呢?检索语料库发现“成绩”1062例,以Antcon3.2.4w的200条索引行为考察对象,发现仅有24例表现出消极语义韵,如“成绩不好、成绩不高、成绩差”等。但是多达176例都表达积极语义韵。例如:

(12)我国老将许海峰、王义夫多次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取得好成绩。

人们可以说“取得好成绩、取得巨大成绩”,但一般不说“取得很小的成绩”。人们可以说“优异的成绩、成绩优异”,但是不太能说“不高的成绩”。可以说“获得可喜的成绩”,一般不说“获得了令人担忧的成绩”。以上分析说明,“成绩”具有积极语义韵。总之,“成就”与“成绩”都具有积极语义倾向,只不过前者比后者更加凸显。

2.“时机”的积极语义韵分析

语料库里“时机”出现226例,利用Antcon3.2.4w发现,搭配频率在2次以上的有“有利时机”“教育时机”“好时机”“抓住时机”“时机成熟”“抓紧时机”“时机已经成熟/到了”“适当时机”“把握时机”“掌握时机”“最好时机”“等待时机”“最佳时机”“看准时机”“选择时机”等。它们倾向于积极语义韵,共计155例,占总数的68.5%。如果加上搭配频率为1次的用例,“时机”的积极语义韵比例还会更高。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不好/糟糕/很差的时候”,但是一般不说“不好/糟糕/很差的时机”,这也能说明“时机”偏向积极语义韵。

再如,语料库里“心地”出现35例。其中32例都偏向积极语义韵,占总数的91.4%,如“心地善良、心地坦诚、心地坦白、心地纯洁、心地耿直、心地纯正”等。仅有3例为消极用法,如“心地歹毒、心地狭隘、心地毒狠”,其中有两例来自翻译作品。总的来看,“心地”绝大部分用于积极意义。与“心地”不同的是,“心术”却是消极的,最高频的搭配是“心术不正”。

五、余论

本文以大规模语料库和Antcon3.2.4w相结合考察了154个与语义韵有关的抽象名词。发现权威词典对抽象名词的语义韵标注是不全面的,仅对极少部分进行了标注。有些应该标注的未能标注。另外,我们发现有些具有语义韵倾向的抽象名词在义项上没有体现。如《现汉》仅仅标出“局限”的动词义项,我们认为应该设立一个名词义项,名词“局限”属于消极语义韵抽象名词,如“存在一定局限、思想局限”等。“问题”除了词典所列的4个义项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个新义项,表示“有问题”的意思,也属于消极语义韵,如“问题大米、问题奶粉”等等。

其次,对抽象名词语义韵进行考察,有利于词典语义韵的标注完备性以及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准确区分。如“地位”与“地步”,“状态”与“状况”,“心地”与“心术”等都可以通过语义韵维度进行很好的辨别。

最后,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和Antcon3.2.4w软件对抽象名词进行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创新意义。其中尤其是Antcon3.2.4w软件对高频词语的处理非常高效,能为共时常用词语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举例来说,袁毓林(1992)指出非单音节的二价名词(多属于抽象名词的下位类型)能够被介词结构“对……”所修饰,许晓华(2012)更是认为介词结构“对……”应该作为二价名词词典释义和配例时的首选格式。

我们认为抽象名词的个性很强,很难说某个格式是其释义或者配例的首选格式。如“印象”属于典型的二价名词。按照许晓华(2012)的观点,“A对B的印象……”应该属于首选格式。但是基于语料库和Antcon3.2.4w软件来分析“印象”会发现,“印象”的602个用例里,最为高频的搭配是“留下……印象〈112〉”,其次是“深刻(的)印象〈80〉”,第三是“印象(很)深(刻)〈53〉”,第四才是“对……印象〈44〉”,第五是“给……印象〈40〉”,第六是“在……印象中〈20〉”。很明显,在真实的语言使用中,“对……印象〈44〉”格式并非“印象”的首选格式,其首选格式应该是“留下……印象”。基于语料库和软件的分析无疑对词典的释义或者配例有着重要影响。

附注

[2]所谓“多词单位”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词语高频复现而构成的单位,详细说明可参考方清明《汉语抽象名词的语料库研究》(2014)。

1.方清明.汉语抽象名词的语料库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4(4).

2.方清明.口语里由“没+抽象名词”构成的应答标记.对外汉语研究,2014(11).

3.方清明,彭小川.论“问题”的组配能力与临时概念化功能.语言科学,2011(4).

4.胡英彬.“意见”的语义偏移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李宗江.表达负面评价的语用标记“问题是”.中国语文,2008(5).

6.罗陈霞,朱彤.经贸汉语高级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吕叔湘.中性词与褒贬义.中国语文,1983(5).

9.孙慧妍.“问题是”的篇章连接作用.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9).

10.王碧辉.中性词语语义偏移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王泽鹏,张燕春.语义韵律理论.同济大学学报,2005(4).

12.卫乃兴.词语学要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3.修丹丹.“影响”的语义偏移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许晓华.二价名词的词典释义和配例.辞书研究,2012(4).

15.姚双云.连词“结果”与“所以”使用差异的计量分析.宁夏大学学报,2007(6).

16.袁毓林.现代汉语二价名词研究.∥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8.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9.邹韶华.名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偏移现象.中国语文,1986(4).

20.邹韶华.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及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语法研究和探索(四),1988.

21.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2.邹韶华.求真集:对汉语语法问题的一些思索.北京:三联书店,2004.

23.邹韶华.中性词语义偏移的类型与成因.外语学刊,2007(6).

24.MichaelS.QuantitativeDataonMultiwordSequencesinEnglish:TheCaseoftheWord“world”.∥HoeyM,MahlbergM,StubbsM.(eds.)Text,DiscourseandCorpora:TheoryandAnalysis.London:ContinuumInternationalPublishingGroupLtd,2007.

25.RichardX,TonyM.Collocation,SemanticProsody,andNearSynonymy:ACrossLinguisticPerspective.AppliedLinguistics,2006(1):103―129.

THE END
1.动词加名词的词语高中语文动词加名词的词语 温馨提示:在浏览“动词加名词的词语”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6390457.html
2.动词加名词的词语有哪些动词加名词的词语有包饺子、洗衣服、开汽车、坐飞机、下象棋、打篮球、跳皮筋、看电视、上楼梯等。动词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统一名称。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http://m.tianqiwen.com/shenghuo_106342/
3.动词加名词的词语有哪些动词加名词的词语有包饺子、洗衣服、开汽车、坐飞机、下象棋、打篮球、跳皮筋、看电视、上楼梯等。动词https://iask.sina.com.cn/jx/sh/160371753311735034159.html
4.动词加名词的词语要4个字的是什么?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名词的词有哪些? 名词加动词结构的四字词语 名词加动词的2字词语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协议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37a5dad00d22d7b5edc66a9b870ee29b.html
5.动名词用法归纳(通用8篇)C.remember,forget,regret等后接动名词的一般式或完成式表示动作在谓语动词之前发生,而后接不定式则表示在谓语动词之后将要发生或未完成,两者意义不同。I remember doing/having done the exercise.I must remember to do the exercise.请注意这两句不同的翻译。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ij1ang8.html
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https://blog.csdn.net/u010920224/article/details/42506503/
7.实用英语语法学习方法笔记主谓一致是指:1)语法形式上要一致,即单复数形式与谓语要一致。2)意义上要一致,即主语意义上的单复数要与谓语的单复数形式一致。3)就近原则,即谓语动词的单复形式取决于最靠近它的词语,一般来说,不可数名词用动词单数,可数名词复数用动词复数。例如:there is much water in the thermos. https://www.diyifanwen.com/kaoshizhuanti/xuexifangfa/1452213364940063361.htm
8.英语动词名词化现象及翻译.doc英语动词名词化现象及翻译.doc 12页VIP内容提供方:asen1997 大小:38 KB 字数:约9.26千字 发布时间:2022-05-17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6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英语动词名词化现象及翻译.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5/8131034044004101.shtm
9.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主谓句是能够划分成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的句子。例如:今天‖星期六。根据充当谓语的词语的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主谓句分为三个下位句型: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 动词主谓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主https://www.meipian.cn/4cw5gw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