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组词,虎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汉字组词

班虎(bānhǔ):即虎。《群音类选·泰和记·苏子瞻泛月游赤壁》:“悟金丹班虎胎中,探明珠驪龙脑上。”

蚌虎(bànghǔ):虫名。地鳖的别称。

暴虎(bàohǔ):(1).空手和老虎搏斗。《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毛传:“暴虎,空手以搏之。”《汉书·匡衡传》:“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新唐书·锺传传》:“﹝传﹞戒诸子曰:‘士处世尚智与谋,勿效吾暴虎也。’”(2).凶猛的老虎。《孔子家语·正论》:“小子识之,苛政猛於暴虎。”

壁虎(bìhǔ):◎壁虎bìhǔ[gecko;houselizard]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笔虎(bǐhǔ):唐代李阳冰善作篆书,时人称为“笔虎”。《说郛》卷七八引宋周越《法书苑》:“竇臮为李阳冰篆曰‘笔虎’。”

持虎(chíhǔ):以猛兽皮所作的车饰。《史记·礼书》:“寝兕持虎。”司马贞索隐:“持虎者,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軾,故云持虎。”

虫虎(chónghǔ):书体名。虫书与虎书的合称。南朝宋鲍照《飞白书势铭》:“故仙芝烦弱,既匪足双,虫虎琐碎,又安能匹。”钱振伦注:“《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墨藪》:‘周文王史佚作虎书。’”参见“虫书”、“虎书”。

刺虎:

打虎(dǎhǔ):猜谜。《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相于廷道:‘脱不了咱两个人,怎行令?喒打虎罢。我説你打,你説我打,喒一递一个家説。’”

蹈虎(dǎohǔ):犹言冒犯虎威。语本《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清李渔《玉搔头·止兵》:“批鳞不怒,反加锡命之荣;蹈虎无虞,復遂请缨之愿。”

殿虎(diànhǔ):见“殿上虎”。

雕虎(diāohǔ):即虎。虎身毛纹如雕画,故名。《后汉书·张衡传》:“执雕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止。”李贤注:“彫虎,有文也。”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夫草虫鸣则阜螽跃,雕虎啸而清风起。”《旧唐书·郑畋传》:“雕虎啸以风生,应龙驤而云起。”彫虎:即虎。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汉张衡《思玄赋》:“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唐李白《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二虎(èrhǔ):(1).方言。莽撞;大胆。周洁夫《变化》:“他表面看来有股二虎劲,实底子挺刁巧。”苗培时《矿山烈火》:“对那些胆小,还不敢扔的,那些二虎的工人,就向他说:‘好!你还和资本家留一手吗?’”(2).方言。傻气。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看你这二虎,人家不要的,你们捡回来。”原注:“傻里傻气。”

方虎(fānghǔ):方叔、召虎的并称。为周宣王时贤臣,有中兴之功。《文选·扬雄<赵充国颂>》:“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张铣注:“方,谓周卿士方叔也。虎,召穆公名。《诗·小雅》云:‘方叔涖止,其车三千。’《诗·大雅》云:‘王命召虎,式辟四方。’美其有中兴之功。”王闿运《哀江南赋》:“惟圣人之绍兴,軼啟丁而嗣主,德希盛於黄农,贤梦求於方虎。”

飞虎(fēihǔ):鼯鼠一类的动物。清闵叙《粤述》:“潯州府贵县山中出飞虎。云,间岁一见,或攫人首,啄食其脑。余于潯守处见其皮,长尺餘,如黄犬形,前二足,皮特丰阔,为翅,然其斑纹不似山君。一云,湖南山中人多縋附崖谷,採取木耳,或遇飞虎,扑绳既断,盖其翅甚利,然不闻食人。”

分虎(fēnhǔ):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后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既而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唐黄滔《鄜畤李相公》诗:“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蜂虎:蜂虎(Meropidae;bee-eaters)是鸟纲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蜂虎科(Meropidea)约25种鸟类的通称。见于欧亚两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非洲和澳大利亚(黄喉蜂虎〔Meropsapiaster〕到不列颠群岛)。

风虎(fēnghǔ):古人谓虎啸生风,故以“风虎”指相互感应或关联的事物。前蜀杜光庭《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臣闻天地分灵,君臣定位,必资辅赞,用致昇平,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宋范仲淹《四德说》:“夫享者,何也?道之通者也……於物为云龙,为风虎,为鱼水,其迹异,其道同,统而言之,则嘉之会也。”参见“风从虎,云从龙”。

缚虎(fùhǔ):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唐李商隐《太仓箴》:“长如获禽,莫忘缚虎。”唐李商隐《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姑务连鸡,靡思缚虎。”《说岳全传》第六一回:“缚虎难降空致疑,全凭长舌便谋机。仗此黄柑除后患,东窗消息有谁知!”

符虎(fúhǔ):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李善注引《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浮虎(fúhǔ):《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先是崤黽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河。”后以“浮虎”作为地方官为政仁德的典故。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

伏虎(fúhǔ):◎伏虎fúhú[yieldtiger]降服猛虎,比喻战胜邪恶势力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庚虎(gēnghǔ):即白虎。指二十八宿中位于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因庚在五方中属西方,故白虎又称“庚虎”。唐吕岩《七言》诗:“庚虎循环餐絳雪,甲龙夭乔迸灵泉。”

龟虎(guīhǔ):龟印和虎符。借指官位。唐柳宗元《献弘农公五十韵以毕微志》:“龟虎休前寄,貂蝉冠旧行。”集注引韩醇曰:“龟,印也。卫宏《汉旧仪》:列侯、丞相、将军,皆黄金印、龟钮……虎,符也,汉文帝初与郡守为铜虎符。”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邓君墓志铭》:“参帷幕之任,董龟虎之威。”

棍虎:

孩虎(háihǔ):小老虎。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杉鸡竹兔不自惜,孩虎野羊俱辟易。”

黑虎(hēihǔ):(1).黑毛虎。《元史·世祖纪十三》:“乙酉,遣麻速忽、阿散乘传诣云南,捕黑虎。”(2).指脸色变得阴沉严肃。徐光耀《平原烈火》十九:“周岩松二话不说,黑虎起眼来,吓吓冷笑一声说:‘现洋!’”古华《浮屠岭》三:“田发青黑虎着脸膛,回了姜师功一嘴。”(3).体魄黑而健壮貌。柯云路《星星》二七:“是个黑虎矮壮、眼睛黑炯炯有点儿军人目光的中年汉子。”

虎鲸: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背呈黑色,腹为灰白色,有一个尖尖的背鳍,背鳍弯曲长达1米,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食肉动物,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等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还袭击其它鲸类,甚至是大白鲨,可称得上是海上霸王。中文名称:虎鲸外文名称:O.orca别称:逆戟鲸、杀人鲸二名法:KillerWhale/Orca/Grampu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目:鲸目科:海豚科族:齿鲸属:虎鲸属种:虎鲸分布区域:虎鲸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岛。

唬虎(hǔhǔ):吓唬。《醒世姻缘传》第七四回:“这倒是大实话,不是唬虎哩。”曹禺《原野》第二幕:“他怎么唬虎你,你也别说。”

虎子(hǔzǐ):(1).小虎、乳虎。《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2).喻勇健的男孩。《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3).便壶。因形作伏虎状,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汉郑玄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属。”孙诒让正义:“虎子,盛溺器,亦汉时俗语。”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唾壶虎子尽能执,舐痔折枝无所辞。”章炳麟《官制索隐》:“汉初侍中,非奉唾壶,即执虎子。”

虎爪(hǔzhǎo):(1).虎之爪;虎爪形。《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后汉书·舆服志下》:“佩刀……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2).虎爪书。书体的一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召、奏用虎爪,为不可学,以防诈伪。”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参见“虎爪书”。

虎竹(hǔzhú):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唐李白《出自蓟北门行》:“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按,《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答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用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虎中(hǔzhōng):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仪礼·乡射礼》:“君射……於竟,则虎中、龙旜。”郑玄注:“於竟,谓与邻国君射也。”

虎跱(hǔzhì):谓雄踞一方。《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於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刘良注:“熊虎猛兽也,跱,止也,以比当时英雄也。”

虎争(hǔzhēng):比喻争夺的剧烈。《史记·南越列传》:“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零陵太守殷礼言於权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蒞事。’”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虎帐(hǔzhàng):(1).旧时指将军的营帐。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宋邵雍《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虎帐夜寒心益壮,凤池波暖位犹空。”明钱邦芑《送侯若孩从军》诗:“大帅龙堆朝卷幔,书生虎帐夜谈兵。”(2).用虎皮编成的大幄。宋陆游《南唐书·徐知谔传》:“一日游蒜山,除地为场,连虎皮为大幄,号虎帐。”

虎崽(hǔzǎi):◎虎崽hǔzǎi[tigerling]幼小的虎

虎跃(hǔyuè):猛虎腾跃。比喻人得时奋起。明唐顺之《西峪草堂记》:“倐而蠖屈,倐而虎跃,则余不能窥也已。”

虎膺(hǔyīng):手掌。《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亚其虎膺,曲其松根。”注:“虎膺,谓手掌;松根,谓指节。”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形貌·手》:“类书:虎膺,手掌也。”

虎翼(hǔyì):(1).谓为虎添翼。喻助长强暴之势而使之益强。汉贾谊《新书·淮难》:“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留意之。”唐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诗:“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参见“为2虎傅翼”。(2).古战阵名。汉公孙弘《握奇经》:“天地之前衝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於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唐杨巨源《赠邻家老将》诗:“虎翼分营势,鱼鳞拥阵行。”(3).宋代军队名。《宋史·太宗纪二》:“﹝雍熙四年夏五月丙寅﹞改上铁林为殿前司虎翼,腰弩为神射,侍卫步军司铁林为侍卫司虎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军头司》:“殿前司、步军司有虎翼,各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各十五指挥。”

虎疫(hǔyì):“虎列拉”的简称。参见“虎列拉”。

虎彝(hǔyí):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画虎形。《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贾公彦疏:“虎彝、蜼彝相配,皆为兽……其虎彝、蜼彝当是有虞氏之尊。”

虎眼(hǔyǎn):(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唐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诗:“欲往涇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唐刘禹锡《浪淘沙》诗之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2).荔枝的一种。明徐渭《食虎眼》诗:“虎眼白琉璃,谁能隶虎皮。”原注:“虎眼,荔枝之佳品。”(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甜食房:掌房一员,协同内官数十员,经手造办丝窝、虎眼等糖……皆内臣自行经手,絶不令人见之,是以丝窝、虎眼糖外廷最为珍味。”

虎盐(hǔyán):(1).虎形的盐。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盐虎形。”宋王禹偁《仲咸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虎盐宜燕享,猴棘谩雕鐫。我笔非江氏,君才胜孟坚。”(2).诗人亦用以喻指雪。宋韩琦《喜雪》诗:“凝霤收冰乳,堆庭鏤虎盐。”

虎牙(hǔyá):◎虎牙hǔyá[caninetooth][口]∶向外凸出的犬牙

虎穴(hǔxué):[释义](名)比喻危险的境地。不入~,焉得虎子。(作宾语)[构成]偏正式:虎(穴

虎蟹(hǔxiè):蟹的一种。壳上有像虎的斑纹。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虎蟹,壳上有虎斑,可装为酒器,与红蟹皆产琼岸海边。”清赵翼《岭南物产图》诗:“虎蟹壳杯深,龙虾鬚杖矗。”

虎啸(hǔxiào):(1).虎吼叫。三国魏曹丕《十五》诗:“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颠。”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2).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晋赵至《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虎校(hǔxiào):谓勇武的将士。汉班固《窦将军北征颂》:“念荒服之不庭,乃总三选,简虎校,勒部队,明誓号,援谋夫于末言,察武毅于俎豆。”

虎諕(hǔháo):犹吓唬。《西游记》第二十回:“那老儿,你这们大年纪,全不晓事。我出家人远来借宿,就把这厌钝的话虎諕我。”

虎吓(hǔxià):(1).犹吓唬。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三折:“休想道虎吓的咱家善,併一千合者波休想刘千喘。”(2).诈骗。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枉了闲咷气,又道我虎吓你酒食,怕误了你爱月夜眠迟。”

虎戏(hǔxì):华佗五禽戏之一。为强身术之一种。《云笈七籤》卷三二:“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参见“五禽戏”。

虎溪(hǔxī):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鐘,水白虎溪月。”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明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縹緲,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

虎幄(hǔwò):(1).以虎纹为饰的幄幕。《左传·哀公十七年》:“春。卫侯为虎幄於籍圃。”杜预注:“於籍田之圃新造幄幕皆以虎兽为饰。”(2).犹虎帐。明沉鲸《双珠记·剿虏同功》:“且喜陈兄已冠带了。恩出龙庭,功存虎幄。”参见“虎帐”。

虎吻(hǔwěn):老虎口。比喻极危险的境地。三国魏嵇康《明胆论》:“盗跖窜躯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瀆,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晋桓温《荐谯元彦表》:“寄身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明无名氏《鸣凤记·易生避难》:“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虎文(hǔwén):(1).虎身上的斑纹。晋枣据《杂诗》:“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羊质復虎文,燕翼假凤翔。”唐李白《天马歌》:“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2).汉代武官服。《后汉书·舆服志下》:“虎賁将虎文絝,白虎文劒佩刀。虎賁武骑皆鶡冠,虎文单衣。”《后汉书·袁绍传》:“幕府輒復分兵命鋭,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奬就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虎卫(hǔwèi):守卫王宫或国门的勇士。明宋讷《壬子秋过故宫》诗:“虎卫龙墀人不见,戎兵骑马出萧墻。”明何景明《关门》诗:“虎卫关门迥,龙沙塞曲深。”

虎尾(hǔwěi):比喻危险的境地。《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唐李为《蔺相如秦庭返璧赋》:“蹈虎尾而若闲,过鲸口而无惕。”宋陆游《小舟》诗:“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

虎闱(hǔwéi):(1).古时国子学的代称。因其地在虎门之左,故有是称。《魏书·世宗纪》:“虎闈闕唱演之音,四门絶讲诵之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闈而齿胄。”李善注:“《周礼》曰:‘师氏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李周翰注:“虎闈,教国子之学所也。”(2).犹虎门。唐钱起《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脱身鳧舄里,载笔虎闈前。”参见“虎门”。

虎柝(hǔtuò):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明李日华《六犯清音·宫怨》曲之三:“羊车声断,虎柝韵传,把幽情万种传秋扇。”

虎头(hǔtóu):(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张子煦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宋陆游《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汉高诱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宋陈师道《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任渊注引虞世基《水土记》:“梁孝元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4).晋代画家顾恺之字。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虎兕(hǔsì):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汉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於廷中。”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董宋臣巨姦宄也,乃优纵之,以出虎兕之柙,人心怨怒,致此彗妖。”《明史·王德完传》:“今出虎兕以噬羣黎,纵盗贼而吞赤子,幽愤沉结,叩诉无从。”

虎书(hǔshū):传说中的一种字体。唐韦续《墨薮》卷一:“周文王史史佚作虎书。有虎不害人,名騶虞,因兹始也。”

虎噬(hǔshì):虎啮食。比喻勇猛。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奋臂云兴,腾跡虎噬。”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委弁总干,振翼虎噬。”

虎眎:见“虎视”。

虎视(hǔshì):◎虎视hǔshì(1)[castagreedyeyeon]∶贪婪而凶狠地注视敌寇虎视中原(2)[glareat]∶有威严地注视战士们虎视着山下的敌人,抑制不住满腔怒火

虎势(hǔshi):[释义](形)〈方〉形容健壮。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作补语)[构成]偏正式:虎(势

虎士(hǔshì):谓勇猛如虎之战士。周代虎贲氏下有虎士。《周礼·夏官·序官》:“虎賁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郑玄注:“不言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勇力者。”《三国志·魏志·许褚传》:“褚以众归太祖……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唐李白《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诗:“虎士秉金鉞,蛾眉开玉樽。”明何景明《观兵》诗之一:“选徒皆虎士,战马尽龙驹。”

虎圈(hǔquān):养虎之所。《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建章宫……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建昭中,上幸虎圈鬭兽,后宫皆坐。”明陈继儒《虎荟》卷三:“秦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西去长安十五里。”

虎丘(hǔqiū):山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北,亦名海涌山。唐时因避讳曾改称武丘或兽丘,后复旧称。相传吴王阖闾葬此。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闔庐冢在閶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其上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人石等名胜古迹。

虎气(hǔqì):◎虎气hǔqì[fullofvigor]形容有气势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虎气

虎旗(hǔqí):绘有虎形的旗帜。古代军中所用。《释名·释兵》:“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猛如熊虎也。”唐李白《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唐吕温《晋王龙骧墓》诗:“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

虎骑(hǔqí):勇猛的骑兵。《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南朝宋何承天《战城南篇》:“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虎仆(hǔpú):兽名。《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晋张华《博物志》:“逢伯云所説,有兽缘木,緑文似豹,名虎僕,毛可为笔。”后因以为笔之代称。唐陆龟蒙《幽居赋》:“羽扇貂裘,犹堪寒暑;得以书抽虎僕,射用牛螉。”

虎魄(hǔpò):亦作“虎珀”。树脂入地多年,经过石化而成。质优者,用作珍贵装饰品;较差者,用作药物。亦有用作器物,如杯、瓶、枕之类。今写作“琥珀”。《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国﹞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晋郭璞《玄中记》:“枫脂沦入地中,千秋为虎珀。”《宋书·武帝纪下》:“寧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擣碎以付诸将。”参见“琥珀”。

虎珀(hǔpò):见“虎魄”。

虎貔(hǔpí):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唐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诗:“领郡仍闻总虎貔,致身还是见男儿。”唐李商隐《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虎皮(hǔpí):(1).老虎的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孔颖达疏:“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唐王绩《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2).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大方。”(3).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4).冠名。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緑眼虎皮冠。”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5).荔枝的一种。《说郛》卷七七引宋蔡襄《荔枝谱》:“虎皮者,红色絶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於福州东山大乘寺见之。”

虎女(hǔnǚ):对女子的美称。谓女子杰出,有英武之气。《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柳亚子《金缕曲·再赠梦醒》词:“掌上明珠原磊落,虎女从来不朽。”

虎媒(hǔméi):虎为媒妁。明陈继儒《虎荟》卷六:“陈氏家义兴山中,夜闻虎当门大虓,开门视之,乃一少艾,虽衣襦凋损,而妍姿不伤。问知是商女,随母上塚作寒食,为虎所搏至此。陈妇见其端丽,讽之曰:‘能为吾子妇乎?’女谢,惟命。乃遂配其季子。踰月,其父母踪蹟得之,喜甚,遂为婚姻,目曰虎媒。”

虎落(hǔluò):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汉书·晁错传》:“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颜师古注:“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王先谦补注:“於内城、小城之中间,以虎落周绕之,故曰中周虎落也。”唐皎然《从军行》之五:“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清黄遵宪《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眼看虎落环甌脱,心冀燕讎復望诸。”

虎略(hǔlüè):克敌制胜的军事策略。元耶律楚材《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元戎施虎略,勇士展鹰扬。”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见今六国选用贤良。先生仗胸中虎略,凭腹中龙韜。但若投於一国,必然名扬天下。”

虎旅(hǔlǚ):(1).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陈虎旅於飞廉,正垒壁乎上兰。”李善注:“《周礼》:‘虎賁,下大夫;旅賁氏,中士也。’”(2).指勇猛的军队。唐李白《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翕振虎旅,赫张王师。”王琦注:“太白所谓虎旅,指有力如虎之众耳,与李氏所解有异。”唐李商隐《马嵬》诗之一:“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復鸡人报晓筹。”明吴承恩《贺周竺墩升都督障词》:“清时建节,控虎旅於风云;壮岁逢辰,近龙光於日月。”

虎籙: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云笈七籤》卷二五:“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

虎箓(hǔlù):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云笈七籤》卷二五:“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

虎路(hǔlù):即虎落。《文选·扬雄<羽猎赋>》:“尔迺虎路三嵕以为司马,围经百里而为殿门。外则正南极海,邪界虞渊。”李善注引晋灼曰:“路,音落。”刘良注:“虎落,以竹为藩落也。三嵕,山也,言围落此山,其经百里也。”参见“虎落”。

虎吏(hǔlì):凶残如虎之酷吏。唐欧阳玭《野人献日赋》:“上或逼於狼政,下或临於虎吏;汲汲为心,营营为意。”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酷刑’的发明和改良者,倒是虎吏和暴君,这是他们唯一的事业,而且也有工夫来考究。”

虎牢(hǔláo):古邑名。春秋时属郑国,旧城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汉初于此置成皋县。《穆天子传》卷五:“有虎在於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曰高奔戎请生搏虎,必全之,乃生搏虎而献之天子。天子命为柙,而畜之东虢,是曰虎牢。”按,唐讳“虎”,曾改作“武牢”或“兽牢”,后复旧称。

虎狼(hǔláng):◎虎狼hǔláng[bandit]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虎阚(hǔkàn):虎怒视貌。语本《诗·大雅·常武》:“闞如虓虎。”清黄遵宪《哀旅顺》诗:“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虎踞(hǔjù):(1).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十:“商容与殷民观周师之入……见太公,曰:‘吾新君也。’容曰:‘非也。其人虎踞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2).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观秣陵山阜,乃嘆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石头巉巖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3).形容怪石雄伟之状。唐王绩《游北山赋》:“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

虎舅(hǔjiù):猫的别名。宋陆游《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清孙枝蔚《闲趣》诗:“浮萍叶大鱼秧活,鸚鵡声高虎舅来。”

虎穽(hǔjǐng):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唐李商隐《商於新开路》诗:“六百商於路,崎嶇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元郝经《原古上元学士》诗:“今乃得溟勃,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綆我出虎穽。”

虎劲(hǔjìn):勇猛的干劲。童边《新来的小石柱》:“小石柱是个经得起摔打的铁娃娃,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劲。”

虎节(hǔjié):(1).周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孙诒让正义引江永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龙节,列国之使,各用其虎、人、龙节,以为行道之信。观其用虎节,知其自山国而来,人、龙亦然。”(2).泛指符节。唐颜真卿《赠僧皎然》诗:“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清汪懋麟《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稽顙请封圣人喜,虎节特令儒臣持。”

虎蛟(hǔjiāo):鱼名。鱼身蛇尾形。《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郭璞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虎将(hǔjiàng):[释义](名)勇猛善战的将领。

虎戟(hǔjǐ):(1).古代虎贲之士所执的戟。《文选·张衡<东京赋>》:“郎将司阶,虎戟交鎩。”薛综注:“言虎賁中郎将主夹阶而立。虎賁或执戟或持鎩而相对也。”(2).泛指警卫之士。唐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诗:“高门罗虎戟,綺阁丽彫甍。”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虎戟卫重门,何由达中诚。”

虎脊(hǔjǐ):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汉书·礼乐志》:“天马徠,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三:“龙文虎脊皆君驭,歷块过都见尔曹。”

虎喙(hǔhuì):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汉书·匈奴传下》:“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唐柳宗元《行路难》诗:“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躑争低昂。”唐房千里《杨娼传》:“今幸吾之未死也,必使脱其虎喙。不然,且无及矣。”

虎虎(hǔhǔ):◎虎虎hǔhǔ[vigorous]形容威武虎虎有生气

虎侯(hǔhòu):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周代供王大射时用。《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郑玄注:“侯者,其所射也。以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虎棍:

虎馆(hǔguǎn):虎闱。即国子学。北周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观书虎馆,学剑龙亭。”

虎冠(hǔguān):谓虎而戴冠。喻指凶恶残暴之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王母家駟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裴駰集解引张晏曰:“言钧恶戾,如虎而箸冠。”《后汉书·酷吏传序》:“致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受屠伯之名,岂虚也哉!”明高启《南宫生传》:“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指武士所戴的冠。唐李贺《荣华乐》诗:“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剑晨趋凌紫氛。”

虎观(hǔguān):白虎观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及明帝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明夏完淳《大哀赋》:“备礼乐於虎观,絶烽火於狼烟。”清吴伟业《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龙门夜,论文虎观秋。”

虎骨(hǔgǔ):◎虎骨hǔgǔ[tigerbone]为猫科动物虎(Pantheratigyis)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虎阜(hǔfù):即虎丘。清顾炎武《永夜》诗:“山怜虎阜从波涌,路识閶门与帝通。”清纳兰性德《忆江南》词:“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参见“虎丘”。

虎符(hǔfú):[释义](名)我国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构成]偏正式:虎(符[例句]他的腰间有一虎符。(作宾语)

虎夫(hǔfū):猛士。《文选·张衡<东京赋>》:“髶髦被绣,虎夫戴鶡。”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虎賁骑皆鶡冠。”隋卢思道《为隋檄陈文》:“虎夫万队,豹骑千羣。”

虎队(hǔduì):比喻勇猛的军队。唐孟郊《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唐曹唐《羽林贾中丞》诗:“四十年前百战身,曾驱虎队扫胡尘。”

虎殿(hǔdiàn):汉未央宫白虎殿的简称。汉时为诸儒讲解经学之所。后泛称宫中讲学之所。唐张说《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虎殿成鸿业,猿巖题凤赋。”明李东阳《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诗:“龙飞御八极,虎殿开羣经。”

虎刺:

虎踔(hǔchuō):虎跃。比喻笔势刚健。宋真德秀《跋陈北山帖》:“北山先生陈公,词章翰墨为近世第一。此其未五十时书也,笔势遒美已如此。至晚岁则犹龙腾虎踔,不可搏执矣。”

虎螭(hǔchī):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文选·班固<典引>》:“虎螭其师,革灭天邑。”吕延济注:“螭,龙也。言其兵猛如虎,威如龙也。”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知府盖君墓志铭》:“昼趣尔耕,朝扬其麾,饱德飫义,奋如虎螭。”

虎痴(hǔchī):三国魏许褚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三国志·魏志·许褚传》:“﹝马超﹞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

虎臣(hǔchén):(1).比喻勇武之臣。《诗·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后汉书·班勇传》:“孝明皇帝深惟庙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远遁,边境得安。”唐韩愈《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诗:“倾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2).指虎贲氏之官。《书·顾命》:“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孔传:“虎臣,虎賁氏。”参见“虎賁”。

虎韔(hǔchàng):虎皮制的弓袋。《诗·秦风·小戎》:“虎韔鏤膺,交韔二弓。”毛传:“虎,虎皮也。韔,弓室也。”元王逢《扬子舟中望鹅鼻山时闻黔南消息》诗:“黔阳百粤地,黄雾吹虎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次日,莫三郎果至,鏤膺虎韔,僕从甚赫。”

虎伥(hǔchāng):◎虎伥hǔchāng[ghostofonedevouredbytiger]伥鬼

虎步(hǔbù):[释义](1)(名)矫健威武的脚步:迈着虎步;噔噔噔地走上台来。(2)(形)〈书〉形容举止威武;也指称雄于一方。

虎卜(hǔbǔ):卜法之一。《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晋张华《博物志》:“虎知衝破,又能画地卜。今人有画物上下者,推其奇偶,谓之虎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今俗云‘狐疑虎卜’则其义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虎》﹝集解﹞引《易卦通验》:“虎知衝破,能画地观奇偶以卜食,今人效之,谓之虎卜。”

虎彪(hǔbiāo):虎。多形容勇猛之士。彪,小虎。明沉采《千金记·投阃》:“义兵报效,马如龙人如虎彪。旌旗拥导,耀排罗团花战袍。”清黄遵宪《台湾行》:“追逐巨舰来如潮,前者上岸雄虎彪。”

虎贲(hǔbēn):◎虎贲hǔbēn[bravewarrior]勇士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书·牧誓序》

虎奔(hǔbèn):即虎贲。《后汉书·百官志二》“虎賁中郎将”南朝梁刘昭注:“虎賁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賁,故名焉。”按,奔、賁古通。刘说王莽改“奔”为“賁”不足为据。参见“虎賁”。

虎榜(hǔbǎng):(1).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元萨都剌《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虎榜姓名书勑纸,羽林冠带竪旌旄。”明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荆湖道郧县县令周文是也。芹宫脱迹,忝登虎榜之名;枫陛传臚,曾沐凤池之宠。”(2).清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虎班(hǔbān):(1).虎的斑纹。亦指有虎纹的骏马。班,通“斑”。《宋书·武帝纪上》:“使寧朔将军索邈领鲜卑具装虎班突骑千餘匹,皆被练五色,自淮北至于新亭。贼并聚观,咸畏惮之。”《魏书·萧衍传》:“虎班龙文之逸,兰池蒲梢之駔,嘘天陆野,躡影追风,振旅南辕,长驱讨蹙。”(2).有彩绘的茶盏。宋陈师道《寄豫章公》诗之三:“人须百斛买双鬟,水截龙章试虎班。”任渊注:“龙章谓茶,虎班谓盏。”

虎拜(hǔbài):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时人。因平定淮夷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明陶宗仪《送邵升远应聘之京》诗:“天威咫尺黄金闕,虎拜三千白玉墀。”明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而扬休。”《再生缘》第十三回:“黄金闕上旌旂动,白玉阶前剑珮摇,虎拜已完分左右,跪倒了,东平千岁美英豪。”

季虎(jìhǔ):指东汉贾彪。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时称贾氏三虎。因彪最幼,故称季虎。在兄弟中名望最高,与同郡荀氏八龙中名望最高的荀爽齐名。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唐黄滔《投翰长赵侍郎》诗:“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謁头龙。”

假虎(jiǎhǔ):比喻借用他人之势作威作福的人。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閒斋曰:‘人设喻,借人之势以恣威福者曰假虎。’”参见“狐假虎威”。

九虎(jiǔhǔ):指王莽的九个将军。《汉书·王莽传下》:“﹝王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汉书·冯衍传上》:“﹝皇帝﹞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后用以喻强悍之军。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朝兵减灶,夜营多鼓,箭丽六麋,锋摧九虎。”宋苏舜钦《难易言》诗:“排罗婴儿拒九虎,未若以道干贵权。”

跨虎(kuàhǔ):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十载:“顺阳南乡杨丰,与息名香於田获粟,因为虎所噬。香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搤虎颈,丰遂得免。”后因以为典。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杨香为父跨虎曾行李。”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且问你那跨虎的杨香。”《雍熙乐府·斗鹌鹑》:“贾氏诛龙,杨香跨虎。”

狼虎(lánghǔ):(1).狼与虎。汉焦赣《易林·大畜之复》:“狼虎结谋,相聚为儔,同嚙牛羊,道絶不通,病我商人。”《说岳全传》第七一回:“来至一个村中,俱是恶狗,形如狼虎一般。”(2).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充塞。”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皇婴雪刃,狼虎犯云屏。”《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老虎:

两虎(liǎnghǔ):比喻两雄,两个强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鬭,其势不俱生。”《后汉书·寇恂传》:“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鬭?今日朕分之。’”唐李白《古风》之五三:“赵倚两虎鬭,晋为六卿分。”《宋史·张俊传》:“臣尝语世忠俊,陛下倚此二大将,譬如两虎,固当各守藩篱,使寇不敢进。”

撩虎(liáohǔ):见“撩虎鬚”。

龙虎(lónghǔ):◎龙虎lónghǔ(1)[mannerofanemperor]∶形容皇帝的气派(2)[hero;warrior]∶比喻英雄豪杰皆为龙虎。——《史记·项羽本纪》

芦虎(lúhǔ):蟹的一种。宋洪迈《容斋四笔·临海蟹图》:“芦虎,似彭蜞,正赤,不可食。”

履虎(lǚhǔ):见“履虎尾”。

捋虎(luōhǔ):见“捋虎鬚”。

马虎(mǎhu):[释义](形)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联绵式。他很~。(作谓语)

猛虎(měnghǔ):◎猛虎měnghǔ[fiercetiger]即老虎猛虎下山

猫虎(māohǔ):猫和虎。古代以为有益于农事的神物。《礼记·郊特牲》:“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唐陆德明释文:“蜡祭有八神:先嗇一,司嗇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清曹垂灿《插秧词》:“桔橰未动商羊舞,老农出社迎猫虎。”

挠虎(náohǔ):冒犯虎威。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倘得假舐犊之情,却挠虎之忌,实出万幸。”

馁虎(něihǔ):◎馁虎něihǔ[hungrytiger]饿虎譬若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貔虎(píhǔ):◎貔虎píhǔ[bravetroops]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罴虎(píhǔ):喻勇士。《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梁程虔墓志》:“駈率六戎,镇翼羆虎。”元陈基《发吴门》诗:“顾余麋鹿姿,辱参羆虎羣。”

骑虎(qíhǔ):犹言骑虎难下。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俺吕布兄弟打了董卓一拳,已做骑虎之势不两立了。”清严长明《至回心石舍晚迟媪神洞》诗:“欲退谅不能,竟进无乃鲁。怀疑方据狐,厥势已骑虎。”沙汀《淘金记》十一:“他现在成了骑虎之势,想下台都下不了啊。”

铅虎(qiānhǔ):铅汞。炼丹家以为: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以五行属水之汞为虎之魄,属火之铅为龙之魂,故铅汞亦称“铅虎”。亦指代人之精神。宋张炎《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词:“莫趁江湖鸥鷺。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

穷虎(qiónghǔ):窘急之虎。汉班固《西都赋》:“穷虎奔突,狂兕触蹶。”

虬虎(qiúhǔ):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虬虎虽惊,风云未和。”一本作“虯虎”。吕向注:“虬,龙也。云从龙,风从虎。言未和者,君臣未相应合也。”南朝宋谢灵运《鞠歌行》:“譬如虬虎兮来风云,亦如形声影响陈。”

乳虎(rǔhǔ):◎乳虎rǔhǔ[suckingtiger]幼虎。乳,动词,吃奶

三虎(sānhǔ):(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彪字)最怒。’”南朝陈徐陵《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贾氏三虎,岂独贵於前修;荀家八龙,信服在於今日。”唐元稹《曲江老人》诗:“雄推三虎贾,群擢八龙荀。”(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紘、王鼎、王绰三人。《宋史·杨紘传》:“紘御下急……与王鼎、王绰,号‘江东三虎’。”《宋史·王鼎传》:“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紘,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於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宋史·宗室传四·彦倓》:“邑民潘氏兄弟横邑中,号‘三虎’……彦倓白其守,治之。”

射虎(shèhǔ):(1).指汉李广和三国吴孙权射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之二:“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鬚不?”叶剑英《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正是: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条灯谜,均能射中否?”

神虎(shénhǔ):即神虎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宫门名。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宋李纲《与程给事书》:“愿挂冠神虎,乞骸骨以归山林。”参见“神武挂冠”。

沈虎(shěnhǔ):传说中的鱼名。

市虎(shìhǔ):(1).市中的老虎。市本无虎,因以比喻流言蜚语。语本《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於市,议臣者过於三人,愿王察之。’”汉王充《论衡·累害》:“夫如是市虎之讹,投杼之误不足怪,则玉变为石,珠化为砾,不足诡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夫渐渍之久,则胶漆解坚;浸润之至,则骨肉乖析;尘羽之积,则沉舟折轴;三至之言,则市虎以成。”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遂致樊蝇之集,遽成市虎之疑。”周伟仁《痛哭周烈士实丹》诗:“不信谗言工市虎,几多血泪化寃禽。”(2).比喻横行市井的恶霸。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邻里畏惮,号为花豹子,以其美而暴戾也。更有佟某,号佟韦驮,亦城北之市虎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放告》:“又有棍蠹,拴通市虎,恐吓乡愚,索诈鱼肉。”(3).旧时称行于市区的汽车。以其易伤人,故称。

石虎(shíhǔ):(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其东谓之石虎冈……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粉水》:“粉水旁有文将军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丽。”(2).似虎的石头。隋卢思道《从军行》:“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宋史·元达传》:“达私喜曰:‘我闻李将军射石虎饮羽,今树为我断,岂神助歟?’”

鼠虎(shǔhǔ):比喻失势或得势;处于低位或处于高位。语本唐李白《远别离》诗:“权归臣兮鼠变虎。”清黄鷟来《赠陈省斋》诗之五:“得失奚足问,英雄任鼠虎。”

术虎(shùhǔ):复姓。金有术虎筠寿。见《金史》本传。

水虎(shuǐhǔ):传说中的水兽。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鮫、水虎之类。”唐吕岩《酹江月》词:“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兕虎(sìhǔ):(1).兕与虎。泛指猛兽。《老子》:“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汉张衡《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当。”晋葛洪《抱朴子·行品》:“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宋苏轼《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吾道其非耶?野处岂兕虎!”清顾炎武《与人札》:“老仁兄闭户著书,穷探今古,以视弟之久客边塞,歌兕虎而畏风波者,夐若霄凡之隔矣。”

四虎(sìhǔ):清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嘉道之间,苏廷魁、陈庆鏞、朱琦为諫院三直,又合吾浙金应麟,世称四虎。”

松虎(sōnghǔ):即松毛虫。《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春梅﹞刚转过松墻,只见书童儿在那里弄松虎儿。”参见“松毛虫”。

探虎(tànhǔ):比喻不畏艰难。南唐李中《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已能探虎穷《骚》《雅》,又欲囊萤就典坟。”

腾虎(ténghǔ):奔腾的虎。唐王昌龄《城傍曲》:“射杀空营两腾虎,迴身却自佩弓鞘。”

铜虎(tónghǔ):见“铜虎符”。

卫虎(wèihǔ):指晋卫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或问‘杜弘治何如卫虎?’桓答曰:‘弘治肤清,卫虎弈弈神令。’”刘孝标注:“虎,卫玠小字。”清陈维崧《永遇乐·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词:“叹永嘉流人无数,神伤只有卫虎。”

文虎(wénhǔ):◎文虎wénhǔ[phraseriddles]用文句做谜面的谜语;有文饰的虎形器具

卧虎(wòhǔ):(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后汉书·酷吏传·董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魏书·李崇传》:“所向摧破,号曰‘卧虎’,贼甚惮之。”(2).喻官职的尊严。晋傅咸《司隶校尉教》:“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按,汉置司隶校尉,权任甚重,历代相承,唐废。(3).比喻残暴凶横之人。《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墯。’”(4).比喻山势。元王恽《游万固寺》诗:“连山一卧虎,矫首尽两戒。”

屋虎:爱犬档案主人:jolin蔡依林;爱犬名:WhooHoo;中文名:屋虎;品种性别:比熊犬(公);年龄星座:1岁魔羯座;生日:2007年1月7日;狗儿子浴费2千4;每月花费:洗澡2400元、饲料、零食和药品6000元,共8400元;随身行头:日本买项圈2000元。卷毛比熊犬,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可能是巴比特大(亦称巴尔勃犬)和水猎融犬的后裔。该犬原称巴比熊犬,后缩为比熊犬。比熊犬曾分4类:即马尔它比熊犬、波隆那比熊犬、比熊哈瓦拉犬和比熊特纳利夫犬。该犬最早在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的特纳利夫岛(Tene-riffe)繁衍生息,后随西班牙水手从一个洲转到另一个洲。13世纪意大利水手发现这种小狗,便把它们带到欧洲大陆,从而成为贵族阶层的宠物。名字由来屋虎据jolin说:因为以前曾经看过一部卡通叫做打猎季节(OpenSeason),里面有一只鹿很爱吃一种叫做WhooHooBar的巧克力棒,因为吃了就会让它精力十足,就像卜派需要吃菠菜那样罗!第一次看到WhooHoo的时候就觉得他好可爱、好调皮的爱动来动去,所以就突然想到叫他WhooHoo。

五虎(wǔhǔ):(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私党中的五个文臣。《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外廷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2).指南明桂王时与锦衣指挥使李元胤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明史·严起桓传》:“时朝政决於成栋子元胤,都御史袁彭年,少詹事刘湘客,给事中丁时魁、金堡、蒙正发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虾虎(xiāhǔ):(1).土附的别名。明王稚登《虎苑》卷下:“禽虫之善搏生者多称虎,如虩曰蝇虎,鴗曰鱼虎,守宫曰蝎虎,土附曰虾虎,鳲鷯剖苇食虫曰芦虎,皆以其善食是物而有是名。”(2).江苏省宜兴市的别称。清陈维崧《齐天乐·端午阴雨和云臣用<片玉词>韵》词:“孤城虾虎,颺几阵茶烟,一丝鬢缕。”自注:“吾邑名虾虎城。”

本站提供手抄报,作文,日记,手工制作,手工简单又漂亮,小学周记,英语,古诗,成语,谜语,汉字,词语,组词,简笔画。

THE END
1.每天认识一种植物——慈菇(驴儿朵草)二、观赏价值 慈菇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 三、食用价值 慈姑的营养价值较高,每100 g慈姑中含蛋白质5.6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5.7g、热量530.9KJ、钙8mg、磷260mg、铁1.4mg、粗纤维0.6g。现代研究认为慈姑中总淀粉含量在55%以上,其中以口感较好的支链淀粉为主;总http://www.isenlin.cn/sf_B87B1644CB2F4D9D926B002FDCEB3DDF_209_A952252C215.html
2.宝字组词宝字组词100个简介宝字组词_宝字组词100个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宝字组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宝字组词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1.宝的组词有哪些词语2.宝的组词是什么3.宝字组词有哪 宝字组词_宝字组词100个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宝字组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https://www.auctionhlj.com/cymy/8543.html
3.专升本现代汉语试题集.docx(约2.32万字)乐文库“牛、衣、果 “三个字都是( ) A 、象形字 B 、指事字 C、会意字 D 、形声字 28. 以下各组词中所有是联绵词的是( ) A、急促、唐突、阑干、苗条、蝙蝠 B、曲折、蟋蟀、枇杷、卢布、窘况 C、详细、灵巧、逍遥、葫芦、蒙胧 D、游弋、叮嘱、摩托、喽罗、叮嘱 https://www.lewenku.com/l2105481.html
4.葫字组词葫芦笙 葫芦藓 葫芦蹄 葫芦韵 葫芦题 葫芦啼 葫萝卜 「葫」字在结尾的词语 「葫」的成语 闷葫芦 依样葫芦 得胜葫芦 打闷葫芦 没嘴葫芦 葫芦依样 掩口葫芦 闷嘴葫芦 上一篇:葷 下一篇:葸 葫组词 葫字可以怎么组词 葫的组词有哪些 葫能组什么词https://zidian.bi0.cn/846B__zuci.html
5.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精选14篇)二、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共计十一道大题,围绕基础、积累运用、阅读实践、习作展示几个模块进行检测;题目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三年级学生。其中,基础题型主要以课本字词、原文为主,词语注重对学生形近字、多音字、易混淆词语、词语搭配进行检测;课外阅读内容相对之前题型,难度降低,主要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填写相关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x90eby1.html
6.葫芦的葫组词两个字的词(葫组词2字除了葫芦)爱问知识人1、西葫芦、水葫芦、葫芦丝 2、注:这个字比较特殊,除了“葫芦”,没有常见的二字词语。https://iask.sina.com.cn/b/new1yFewOkPMTFz.html
7.葫组词语二个字高中知识葫组词语二个字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把: 葫组词语二个字有:葫芦,葫瓜,葫瓢,葫笛,葫丝,葫藤。 葫芦,属葫芦科、葫芦属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8145954.html
8.每日记录葫芦大二班07/20242.了解句子的多样性能用又……又……说词语 3.能够正确拼读生字,并给生字注音 4.通过完成语言大卷提高幼儿的词汇量,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节 日本多角度思维 目标: 1、通过自制摩天轮,幼儿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掌握回转的原理,并按原理进行推理作出判断。 https://www.meipian.cn/54wx0qrq
9.字怎么组词写字组词 : 练字、字画、写字、生字、识字、 汉字、字体、文字、题字、字帖、 字汇、铸字、吐字、字幕、字据、 别字、单字、炼字、字典、衬字、 字书、如字、咬字、字库、脏字、 字母、字节、待字、盲字、数字、 实字、字迹、签字、字眼、打字、 字符、刺字、杂字、错字、拆字 https://www.xuexi88.com/zhishi/289688.html
10.葫组词葫字组词葫组词大全形声字 五行 木 解释 葫[ hú ]1.〔~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2.大蒜的别称。 [更多解释] 葫组词的词语有那些? 答:葫组词的词语有:葫芦、水葫芦、糖葫芦、西葫芦、冰糖葫芦、闷葫芦、照葫芦画瓢、葫芦格、葫芦科、葫萝卜、葫芦笙、葫芦题、https://www.hanyuguoxue.com/zuci/zi-33899
11.葫组词两个字的「知识普及」葫组词两个字的「知识普及」 18 童年水墨画 第一课时 一、墨(mò) 染(rǎn) 碎(suì) 浪(lànɡ) 溅(jiàn) 爽(shuǎnɡ) 二、一(个)水葫芦 一(朵)山花 一(只)红蜻蜓 一(顶)斗笠 一(串)雨珠 一(双)小手 三、1.水墨画 2.斗笠 3.玉带https://www.tjjntw.org.cn/news/3129.html
12.葫字组词大全带葫的词语有哪些葫字的常见组词有:毛葫芦兵、冰糖葫蘆、葫芦藓、葫芦蹄、葫蘆蹄、照葫蘆畫瓢、响葫芦、按倒葫蘆瓢起來、按著葫蘆摳子、按下葫芦浮起瓢、按倒葫芦瓢起来、打破悶葫蘆、打混葫蘆、打悶葫蘆、酒葫蘆、宝葫芦的秘密、没嘴葫蘆、看样画葫芦、得勝葫蘆、悶葫蘆罐、搬倒葫芦洒了油、东拉葫芦西扯瓢https://www.zhcidian.com/cidian/zuci/3043.html
13.葫字组词两个词有哪些?葫字在中间的词语有哪些?现在大家都会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葫字组词_葫字组词两个词有哪些,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葫字组词两个词有哪些? 葫组词语二个字有:葫芦,葫瓜,葫瓢,葫笛,葫丝,葫藤。 葫: 拼音:hú,部首:艹, 笔画:12, http://qd.efang.tv/qd/2023/0317/146078.html
14.二年级语文上册好词好句积累二年级语文上册好词好句积累 ?无忧考网好词好句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上册好词好句积累》,供大家学习参考!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总复习字、词、句(姓名: )(一)好词好句第一单元描写秋天的词语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硕https://www.51test.net/show/4591823.html
15.天天讯息:葫字组词葫字组词有哪些欢迎观看本篇文章,小柴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葫字组词,葫字组词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以“葫芦”字开头的词:葫芦、葫芦抬、葫芦萝卜、葫芦韵、葫芦蹄、葫芦衔、葫芦苔、葫芦啼、葫芦格、葫芦笙。 2、中间带“葫芦”字的词:环葫芦、西葫芦、糖葫芦、油葫芦、水葫芦http://www.51emo.com/zonghe/2023/0423/154926.html
16.吧以组什么词(二年级葫组词)中考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考生:一是理解句子中所加词语的含义;二是了解句子中加词的作用。 中考单词鉴赏的提问方式通常有: 1.体验在表达中加入一些词语的好处或作用。 2.文中增加的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怎么样?或者:有些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https://www.105188.com/sh/33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