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给刚刚过去的2023做个总结,那就是——没赚钱。
本以为疫情结束,经济能迅速复苏,大家的收入也能跟着蹭蹭往上涨,结果却发现,想多了……
浑浑噩噩到了2024年,所有人的目标都更明确了,就是——搞钱。
但问题来了:去哪里搞钱?
有件事我们要知道,任何时代,顺势而为都是大于个人努力的。
图源:网络
过去几年,就很明显地验证了这个道理。
比如房地产行业,赚钱的高峰时代已经过去,当年光鲜亮丽的地产人,现在降薪的降薪,失业的失业,有很多都找不到工作。
我们对于行业的选择,必须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根据时代的变化趋势去考量,这样才可能收获发展的红利。
所以,今天我会根据2024年社会和时代的最新趋势,和大家探讨几个赚钱行业,也分析下可能会踩坑的行业。
先说第一个趋势:疫情后的生活消费趋势。
疫情结束了,但疫情对我们的影响还远未结束,而且这种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远和长久。
这种影响最主要的体现在消费上,毕竟大家生活都是需要花钱的,以下这几个消费领域,2024可能会迎来小爆发:
1,心灵疗愈产业
所谓“心灵疗愈”,就是为你提供心灵治疗、帮你提供情绪价值的意思。
这些年相信大家对一个词感触很深,就是“内卷”。
就业大环境差,竞争压力大,尤其是疫情这几年,很多人都觉得活得太累了,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精神内耗。
所以围绕心理健康的行业和产品,未来几年都有很大的赚钱空间。
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软件”方面的行业。
比如心理咨询师,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想靠心理咨询师赚钱并不容易,不是说你简单看几本书就能给人治愈了,你得有专业技能,考取专门的证书,而且正规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径较长,很多人以为考了证书,就可以接单赚钱,但事实上,他们仍在山脚。
但不管怎么说,心理咨询人才在中国还是比较少的,而且需求巨大,根据世卫组织(WHO)的数据,每千人拥有一位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这么算下来,中国大约需要140多万心理咨询师,而现在的数量却不足10万个。
现在做心理咨询师,你不能只在线下接单,这样业务量非常少,你必须结合新形势,到线上去扩展业务。
我认识一个做心理咨询的女生,就在做“直播间+私域”的玩法,她搞直播,不是那种聒噪的风格,而是一个美女在山青色背景里面,一边沏茶,一边和观众聊天,然后放轻松的音乐,声音很空灵很治愈,后台私信不断,给她约了很多线下咨询单,而且几乎都是高客单,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
另一个是“硬件”行业。
你可能疑惑了,心灵疗愈还能从硬件着手?
当然能。想象一下,你自己办公桌上有没有放一个帮你解压的小物件?
这几年在华强北有一个产业特别火,就是解压神器,比如指尖陀螺,就是那种可以放在手上,拨一下一两分钟旋转不停的,这一两分钟整个人就会感觉非常放松。
还有那种怎么捏都不变形的解压物件,有外形是宠物熊的,鸡蛋的,在线下的精品店都很受欢迎。
当然现在最火的方式不是去开线下店,而是线上短视频引流,就是给这个解压神器拍一个好玩有趣的短视频,几千几万的播放就能带来不少客户。
2,高性价比的餐饮集合店
在我国“民以食为天”,普通人创业离不开的一个领域就是餐饮。
我一个做餐饮的朋友和我说,现在餐饮店有一个趋势,就是“店面小型化、装修简约化”,也就是面积大小合理,装修档次经济。
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工业风、侘寂风、性冷淡风,非常简约,商家把钱都用在食材上,消费者就会觉得买到的东西足够有性价比。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做单品的餐饮店不如爆款集合店的效果好。
餐饮行业有一个数据,就是每一批客人平均是2.6个人,三个人一起进店吃饭,可能想吃拉面、盖饭、饺子的都有,而爆款集合店能同时满足几个人的需求,门店的复购率就会更高。
我朋友把这种店概括为“麻沙拉黄”,就是麻辣烫、沙县小吃、拉面、黄焖鸡米饭的集合,几种经典快餐或日常小吃放在一起,再加点卤味、烤串之类的,就很容易受欢迎。
另外提醒下,做日本料理的朋友,不妨调整下思路。
自从福岛事件后,大多数顾客都担心海鲜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妨可以调整成亚洲融合菜小馆,里面有冬阴功汤、朝鲜部队锅,菜品丰富度提升了,人均客单价也降低,这样可能更有市场。
3,留学和移民产业
这个原因嘛,想必不用多说,2023年出国人数非常的多,根据报告显示内地有1.35万名富豪选择移民,各社交平台关于“移民”的搜索量也是呈现井喷状态。
当然,移民爆发不止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国内竞争太内卷了,有钱人,或者说中产以上,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减少竞争。
移民和留学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减轻国内的升学压力,都想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这是一个未来的大趋势,而且现在移民和留学的手续其实没那么复杂,大量的需求加上方便的服务,未来市场会更大。
我们要知道,很多产业,其实都建立在人口这一根本的因素上。
而现在我们人口最大的趋势就是老龄化和少子化。
去年的出生人口是956多万,第一次突破1000万以下,以后900万新生人口可能就要成为常态了。
而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占比却在逐步上升,2023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2.6%,而且从数量上来说,我们已经是世界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在这一趋势下,哪些行业会爆发呢?
1,中老年生活馆、社交馆
问你一个问题:现在什么人最能满足“有钱,又有闲”?
没错,就是那些退休的老年人,高的退休工资有七八千,有些甚至过万,比年轻人的工资还高,所以才诞生了一个现象叫“全职儿女”。
这些有钱又有闲的退休老年人,除了身体上的健康需求,最缺的就是生活陪伴和情绪价值。
说一个现象,现在你去KTV里,可能看不到有多少年轻人,反而是一些退休的大爷大妈经常去。
当然,KTV对于老年人还是太聒噪了,大多数KTV也没有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娱乐设施上的优化。
现在有些小区流行一种“老年人生活馆”,就是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娱乐服务,里面有麻将馆、茶馆,还有教跳广场舞参赛的,涵盖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
这类产业,其实就相当于把“全职儿女”的活儿抢过来,提供生活陪伴和情绪价值。
还有一个,就是老年人旅游产业。
不说别人,就说我今年旅游,路上看到最多的不是年轻人,反而是老年人团特别多,大爷大妈们精气神比年轻人都足,手里拿着的相机比年轻人还专业。
而且现在老年人出游很多都不止是单纯的几天景点游,而是季节游,比如冬天你去三亚、西双版纳看看,很多都是从东北跑去当地过冬的老年人。
2,大健康行业
这里我们只说下普通人能干的,主要就是健康饮食、康复保健之类的产业。
前两天出差,我就和一个做养生茶叶的朋友深入聊了聊,他采用的是线上直播+短视频,然后私域介绍客户+成交的模式,我亲眼见证他一小时营业额轻松达到了100W级别。
我只能深深感慨,真是选对路子了。
3,儿童运动行业
除了老龄化,现在人口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少子化。
虽然现在年轻人不怎么愿意生了,但你要知道,生的越少,养的越精。
要么不生,生出来我就好好培养。大家当了父母之后就会知道,只要在自己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一定会想办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
但现在鸡娃也很内卷,怎么才能让孩子脱颖而出呢?
现在流行一种方式就是,给孩子报运动项目,通过运动上出成绩实现竞争的差异化。
而且运动说高了能给孩子高考加分,说低了至少能让孩子身体健康,百利而无一害,所以特别受中产家长们的欢迎。
以前我们小时候,最多就是自己拿个篮球瞎拍拍,现在的孩子都是从小抓起系统学习,这对体育产业也是一个利好。
这个趋势就不用多说了,明眼人都能看到,这是国家正在实行的大计划。
只有产业升级,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彻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等。
当然有些朋友会说,这些行业都太高大上了,跟我等普通人无关啊!
不要这么着急就否定自己,不一定非要你去创业,就算是找工作也可以向这些方向靠拢,普通人找到一个切入口,就可以比在其他行业多赚更多钱。
1,AI产业
AI这个产业,如果说过去几年感知还不强的话,23年随着chatGPT的爆火,融入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了。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电商平台的页面装修,已经不需要人工了,你要是想做一个类型的店铺,你把指令输入进去,就可以直接在线生成网页了。
可能有些女生的感触更深,以前拍完照片还需要P图,现在有了AI软件,你想要什么风格的照片,直接录入你的10张生活照,任何风格的照片它都可以帮你直接生成。
这两个都是非常成熟且已经商用的技术了。
就拿最近的董宇辉,还有之前的李子柒事件来说,AI产业也已经在改变某些东西了。
我认识一个在国内某AI公司的朋友,他说现在他们已经在帮助某些公司孵化AI艺人了,就是以后大家看到的直播,可能已经不是真人在直播了,而是一个AI人。
这样的话,对公司来说,管理这些艺人很方便,而且也不会有体力上的要求,“他”可以24小时直播,比“董宇辉”“李子柒”好用多了。
第2,一定要学会和AI打交道。
要么你能看得懂代码,写得了代码,去做AI方面的工程师。
2,低空经济产业
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说白了,你玩的无人机就是低空经济的一部分。
当然,这里面的概念延伸会很大,低空经济其中的芯片、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都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这些技术可以广泛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领域。
好,说完赚钱行业,接下来我再来简单说说几个踩坑行业吧,这里面已经有不少人踩过坑,或者马上就要踩坑的:
1,咖啡店
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喜欢开个咖啡店、奶茶店,辛辛苦苦打工几年,攒了一些钱,一开店,全打水漂了,100个开店的里面有99个都赔本了。
为啥?
主要是这里面的竞争太大了,现在全中国的咖啡店都快饱和了,随便一个50万人口的小城市,至少几十家咖啡店,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咖啡店日均营业额都上不了1千,现在开咖啡店最赚的是谁?是培训你开店的人。
而且开一个咖啡店的成本也高到离谱,核心商圈、核心地段你也别想了,有钱都不一定能拿下来,那是星巴克的天下。
2,线下服装店
其实大家能很明显感受到,现在线下的实体服装店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现在的消费趋势已经变成线上了,大家买衣服买鞋子都是逛直播间买,价格透明,买了不满意还能秒退,线下开鞋帽店基本没啥优势。
除非你特别会玩营销、建私域,有非常多的老客户、回流客,你得学会用做微商的思维开线下店,不然必定是开一个赔一个。
3,没有变现路径的自媒体(包括直播)
最后说一个行业,跟我就有点关系了,就是新媒体行业。
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门槛比较低,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现在的社交媒体平台又多,做号又简单,何乐而不为。
但是我想跟大家说,从我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就是从做自媒体的第一天开始,你最好就想好要怎么变现。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自媒体已经成了一个绝对的红海,做的人太多了,我见过太多人盲目开创自媒体,每天在那儿写文案、做视频,甚至还去搞直播,一连几个月每天十几个小时直播,但观众寥寥几人,白搞几个月,一点钱没赚,还亏进去不少钱。
如果你没有变现途径,纯靠用爱发电是不行的,最后还会拖累了自己的主业。
所以如果你要做自媒体,我的建议是:
1,最好围绕自己的主业做,就算做不起来,也不会影响主业。
2,最好要做出差异化,而不是盲目地创作内容,现在不缺内容,缺差异化优质内容。
3,一定要想好怎么变现。比如说你做篮球博主,那你在做博主的同时,以后和哪些平台研究赞助,你应该卖什么商品、以后会和国内哪家品牌合作,这些就要开始深入思考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2024赚钱与踩坑行业的一些分析,权当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还是要劝劝大家,在赚钱之前,一定先把方向看清晰,而不要盲目努力,如果只靠努力就能赚到钱,那农民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新的时代面前,我们不能刻舟求剑,而是要不断求变,找准机会,坚持践行。
#今日互动礼物#
《周期、估值与人性》
实体书
在变幻的主线逻辑中,也有不变的共性,即周期、估值与人性。“周期思维”才是永恒的赛道。
作者凌鹏长期在主流机构从事投研活动,兼具一线卖方策略与买方实操经验。基于实战经验复盘,厘清三轮周期的主线逻辑,剖析每轮周期背后机构投资者使用的方法论。每一轮周期均按照酝酿—崛起—调整—泡沫—陨落的顺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