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致的情节深刻的主题——谈谈外国小说中“延迟法”的应用

【摘要】“延迟法”是小说中常见的重复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的一种叙事技巧。本文以《牲畜林》为例,分析了延迟法的反复使用在情节的构成和主题的深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小说欣赏“延迟法”情节主题

外国小说的欣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一门选修课,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有很大的作用。聆听惯中国的二胡,再听西洋的钢琴,可使人感觉到另一种韵味;观看了中国的京剧,再观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会有另外一种惊喜。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欧美文学中的小说。

《牲畜林》是意大利著名文学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他在这篇小说里成功塑造了一个带有喜剧色彩朱阿这一人物形象,朱阿在小说中的一次次表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跌宕的故事情节,深刻隽永的主题,读后令人忍俊不禁,余味无穷。

小说开头一句“在那扫荡的日子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此后作者站在一个有限视角的角度,刻画了朱阿这一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朱阿是一位枪法蹩脚的猎手,在林子里打柴、采蘑菇。当有人告诉他德国鬼子进村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家里有一头奶牛“花大姐”。于是,他急急忙忙赶回村子,当走进自己家院时,发现德国鬼子正赶着他的“花大姐”往外走,他想击毙“鬼子”,但因他离“花大姐”太近,他几次瞄准,枪的准星老是对着牛的屁股,不敢贸然开枪。德国兵为了追赶逐渐远去的伙伴,想抄近路,走入了树林,德国兵对乡间小路一点也不熟悉,是奶牛“花大姐”领着他前进。他并没有走上通往大道的近路,而是进入了密林的深处。他迷路了。忽又听杨梅果树丛中一阵响动,跑出一头粉红色的小猪,在他的家乡,从未见过这样的小猪,他松开牛的缰绳,就去追赶那头小猪。“花大姐”得到了自由,就一头钻进树林跑了。对朱阿来说,这正是开枪的好机会。德国兵手忙脚乱地去抓猪,想要紧紧地抱住它,但猪还是挣脱了,当朱阿正要准备扣动扳机时,附近出现两个小孩,他们脸上挂着泪珠说:“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他心软了。突然,伴着猪的叫声,从山洞里跑出一只山羊,猪跑了,又去抓山羊。他抓住那声嘶力竭叫唤的山羊,扛在肩上,向前走。朱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朱阿想“机会又来了”,正要扣动扳机,突然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牧羊人向朱阿祈求说:“你瞄准点,不要杀死我的山羊”。朱阿糊涂地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他发现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就爬上树想逮住它,他上一层。火鸡就想上跳一层,朱阿头顶茂盛的树枝,来到树下。这时,一位胖姑娘来到他的身边,她说:“如果你打死德国鬼子,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我们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朱阿犹豫了。

德国鬼子越往上攀,树枝越细,火鸡没抓成,反而从树上掉了下来。他爬起后,又发现了一只兔子,他抓住了兔子的耳朵,高高地举着手臂,一直盯着鬼子的朱阿又在瞄准。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位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他又将枪放下了。

朱阿五次瞄准,五次犹豫,“延迟法”的使用,并不显得多余,而是重复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读者在微笑中阅读作品。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各种牲畜接连出动,成为故事的主角。牲畜可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它们只管在林子间跑啊、跳啊,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正是这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把严酷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

然后是第六次瞄准,这次是一只“光秃秃的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作者似乎有意避免把一个太鲜活的生命,在它的小说里交付到死亡命运中去,从而安排了一只“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朱阿终于射击了,这次射击是在他临时堆的掩体后面。“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暴露出来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伤那些牲畜,而且也怕没有打中德国兵,还被对方开枪还击。这点心理很隐蔽,作者的写法也很隐蔽,但确实是情节推进的一个小小扳机。

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后。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了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牲畜的敌人,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这大约也寄托了卡尔维诺的某种理想吧。

从小说内容上看,写的是反法西斯的题材,但作者处理得轻松搞笑。“牲畜林”是个特殊存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与牲畜们仍是生机勃勃,完全没有战争的恐怖,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们生活和希望,这希望,则是杀死战争妖魔的基础,也是主题的存在。

总之,两篇小说,出自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两位作家之手,都在使用延迟手法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却又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THE END
1.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指津也就是说,鉴赏小说,牢牢抓住“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这是高考小说鉴赏的最核心概念,看上去四个名词而已,实则“百变不离其宗”。做所有的小说题,都要自觉地关联到这“四要素”。 比如解释词语意思,解读句子含义,分析语段作用,鉴赏艺术手法,分析语言风格,探究小说特色,都可能与“四要素”关联。如果我https://www.meipian.cn/3dv355py
2.牲畜林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出自人教版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教师之家为您提供《牲畜林》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素材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教学备课有帮助。https://www.renjiaoshe.com/kewen/58411.html
3.语文高考前总复习超全资料汇总,考前看这个就够了1、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 2、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3、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41083_1128688369.html
4.《石门阵》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解析】 ①“大故事套小故事”是一种“叙事结构”,也是小说的谋篇布局一种艺术手法。大故事套小故事,又叫分层叙事,通俗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03/5103241233003322.shtm
5.外国小说欣赏1—4单元6篇(全文)它也正是以它这种民间故事般的神奇,成为这篇小说结构和主题上双重的要点。 总结:卡尔维诺这篇小说之所以读起来轻松诙谐,除了形象和语言的特别,关键在于结 ③ 构的独特: 一、让牲畜林成为一个“容器”; 二、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三、运用“延迟”手法层层推进 同时,对于结构分析延迟法鉴赏,回答问题时,我们要准备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1gdpmtz.html
6.精讲精练——赏析情节与构思一、考点分析 赏析情节与构思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二、知识储备 (一)赏析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 http://www.nszxsyxx.com/gxzs/202203/5303.html
7.骑桶者是什么派短篇小说骑桶者的作者介绍蒲宁,俄国作家,出身贵族,曾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米佳的爱情》《三个卢布》《幽蝉小径》《巴黎》。蒲宁继承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以课文为例展开分析) 第三单元 主题https://www.zzzyq.net/suggestion_16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