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15甘肃
高考语文考场技巧:小说的延迟与摇摆(之一)
小说中的延迟和摇摆,我们听起来感觉似乎很陌生,其实它们都是小说创作中比较常用的叙事技巧。如果我们的角色是小说创作者而不是读者,你就会必然熟悉并且常常使用到它们。
今天这一讲我们聊聊小说中的延迟手法。
一、延迟的内涵。
二、延迟的种类。
2.空间上的延迟。
作者可能会通过改变故事发生的地点,如隐藏的房间、闪出来的通道,或是跳转到别的场所,来转移故事的讲述重心。
3.人物上的延迟。
4.事件上的延迟。
插入一件新的事件,如俄罗斯套娃一般,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套微故事;设置悬念,再来层层揭示答案或结局;同样的或类似的事件重复出现。
5.结果上的延迟。
隐藏一些线索和信息,留下未解之谜,来延迟读者或观众对故事结果的了解。
6.叙述顺序的延迟。
插叙、分叙、平叙、倒叙、预叙等叙述顺序技巧的选用,以防最终结局的过早出现。
7.环境上的延迟。
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如天气异常、自然灾害等,来阻碍事件的正常推进;通过社会环境和情势(特定历史背景、突发事件的影响)的变化,来背离事件的原有轨道而拖缓进程。
8.虚化上的延迟。
借助梦境、想象、幻觉等手段,融合玄幻、科幻元素,化实为虚,以虚写实。
9.议论或抒情上的延迟。
作者可以在结局揭示之前,通过角色之口,或以叙述者身份,发表对人物或事件的评判;也可以借助角色之口,或以叙述者身份,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情绪,引离读者对故事结局的注意力。
10.艺术技巧上的延迟。
对比、反复、重复、递进、暗示、巧合、意外、渲染、烘托、伏笔、悬念、细节、意识流、蒙太奇等手法的使用,或间接或含蓄的方式传达信息,引导读者猜测情节的真相,或在语境中产生两种或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为文本增添复杂性和丰富性,或切换画面、跳转镜头、时空穿越,等等,这些都能对延缓小说主体事件的进展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
三、延迟的作用。
1.改变叙事节奏,增强故事张力。
好小说的特征之一就是能说出好故事来。延迟手法就是讲好故事的重要手段。延迟可以控制叙述速度,自由调节叙事频率,增强小说的叙事节奏感。根据需要,灵活驾驭或是紧张或是轻松、或快或慢的节奏,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延迟手法还可以在故事中引入更多的悬念和不确定性,来增强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读者可能会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产生更多疑问和猜测,期待故事的后续发展,保持阅读的紧张感。《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每次解开案件真相前的延宕,其目的正是在此。
2.改变事件走向,推动情节发展。利用延迟性叙述,设置转折、冲突,悬念、悬疑,可以左右事件的进程、发展方向和结局。《水浒传》中用晁盖战死曾头市来延缓一下梁山108将的终极大排名,也改变了梁山领导层格局,最终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成为总头领。
3.塑造角色性格,强化人物形象。
通过延迟关键时刻和大终局,作者可以更好地刻画描摹角色性格特征,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加深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有助于读者厘清人物关系;能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西游记》西天取经一路波折,妖魔鬼怪阻挠、权力美女考验。情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唐僧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表现孙悟空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
4.融入细节元素,深化主题思想。
5.刻描语言心理,深化情感表达。
延迟手法可以借助人物对话、独白、心理描写,强化情感的波动和变化,来表达作者对人物和事物的深刻情感,也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故事的内涵理解和情感共鸣。
6.巧用“欲说还休”,挑战读者阅读期待。
恰当的延迟,打破了传统叙事方式中的线性顺序,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保持读者的期待感,增强阅读体验,有助于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挑战读者的预测和理解能力。
7.扩大文学空间,丰富作品内容。
各种各样的延迟手法,如增加人物数量,描摹人物内心世界,增大事件难度,加入巧合、意外、转折等元素,将情节的演变以及空间的转换等要素交织在一起,扩展叙事的空间,提高故事的层次感,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能使文学作品容量增大,内容丰富而不干瘪,让小说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和可读性。
8.增强艺术效果,提升审美价值。
延迟手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不同作者和作品,都有各自的延迟方法技巧上的“独门绝技”,这也是作家作品极具辨识度的特质之一。如《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用铺垫、烘托和巧合;《红楼梦》宝黛爱情,用误会和突转;《西游记》降魔除妖,用重复和意外;《水浒传》好汉上梁山用平叙和分叙。
9.拉开起点终点距离,作者自由添加缝补。
1.两者都能影响故事发展的节奏。
2.两者对角色的塑造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延迟和摇摆手法的使用,能够增强角色塑造的立体性和复杂性。通过在关键时刻某些信息的延迟、心理或情节的摇摆,增强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特别是在刻画角色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以及性格特征方面,两者作用不可低估。
3.两者都能挑战读者预期,提高叙事效果。
小说延迟和摇摆手法所带来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模式,有助于提高故事的叙事效果,挑战读者的预期,让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出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期待、纠结与不安中理解故事的发展,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4.两者都对强化主题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表现小说主题的方法有百十种,但是观察那些成名的作家的成名作品,你总能找到延迟和摇摆手法的影子来。比如莎翁的四大悲剧,中国的四大古典小说,都有用到它们。如果你愿意耐心看完《哈姆雷特》,你就会知道我并不是信口开河。
那么,两者之间有何不同呢?
1.表现形式。摇摆通常表现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如内心独白、矛盾挣扎等;而延迟手法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某个事件或信息的省略、搁置或推迟。
3.情节张力。摇摆激化冲突,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有致,富有戏剧性,增加叙事的张力;而延迟手法则舒缓冲突,有助于制造悬念、钝感和不确定性,增加情节的内涵。
6.角色塑造。从人物塑造角度看,摇摆有助于塑造角色内心深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表现人物犹豫、困惑或不确定,使角色更具真实感和深度(内在);而延迟手法则更注重描绘人物的外部表现和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外显)。
7.技巧设置。摇摆可以通过设置巧合、偶然、矛盾、悬念、起伏和转折等来推动冲突升级,而延迟手法则可以通过铺垫、暗示、伏笔,有时也会设置悬念,来缓解或增强紧张感。
8.面貌各异。摇摆是化直为曲,动感鲜明;延迟则化短为长,厚度显著。
9.位置有别。延迟可以出现在故事的不同阶段,即任何情节中;而摇摆通常与某个事件特定的转折点或冲突有关联。
10.结构安排。摇摆手法通常更注重情节上的连贯性和结构上的平衡性,而延迟手法则可能打破常规结构,使作品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
这第10点,其实今天我就在用本讲文字来对延迟手法实践了一次。
高考语文考场技巧:小说的延迟与摇摆(之三)
小说中的延迟和摇摆,我们听起来感觉似乎很陌生,其实它们都是小说创作中比较常用的叙事技巧。如果我们自己的角色是小说创作者而不是读者,你就会必然熟悉并且常常使用到它们。上一讲谈了延迟和摇摆的关系和异同,今天来单独聊聊摇摆。
一、摇摆的概念。
摇摆是指小说中,人物在面对冲突和选择时,其思想、情感或行为发生剧烈的波动(如犹豫、动摇和变化等),并由此导致情节发展不稳定,出现波折、冲突和变化。
二、摇摆的特征。
1.表现形态。人物内心的摇摆不定,情节的起伏曲折,就是摇摆的显著标志。摇摆在小说中,通常表现为人物情绪或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矛盾、挣扎对情节实施作用力而影响和推进情节发展的过程。这种摇摆,既可能是大摇摆,也可能是小摇摆;可能是偏离到矫正的过程,也可能是先肯定后否定的节奏;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这种摇摆,既可以直接对心理活动进行描摹刻画,也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对话来揭示,还可以用人物行动和人物互动来表现。这种摇摆,可能是外部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变化,也可能是由人物内心的变化导致的行为异动和情节改变,也可能是情节的发展变化反作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产生的波动。
2.情节模式。使用摇摆手法的小说,其故事情节的走向或趋势并不是一条笔直射线或线段,它是一种动态的波折和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曲折、震动、反复、转折等不定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摇摆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制造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摇摆让故事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打破平衡,重建平衡,循环往复,向前推进。
3表现手法。摇摆通常通过巧合、偶然、矛盾、悬念、反转(如反派角色改邪归正或者主角突遭意外)、对比(真善美与假丑恶)、反衬(如美好过程与悲惨结局)、悬疑和伏笔等手法来实现,以突出人物性格和制造情节冲突。
4.视角转换。很多摇摆的手法通过视角转换来达成。摇摆能提供丰富的叙述视角,如第一人称视角转换到第三人称视角或相反,从主要角色视角切换到次要角色视角,从叙述者视角切换到作品人物视角,从男性视角切换到女性视角,从儿童视角切换到动物视角,等等。这些视角的自由切换,或改变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或增强叙述者的主观性,或改变叙事节奏,或突显特定的情节,或展现角色塑造的多样性。这些可以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摇摆的作用。
1.角色塑造。摇摆手法通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恐惧、不安、疑惑等,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摇摆手法的运用,能够展示人物成长历程及行为动机,揭示人物内心发展轨迹,深化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可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2.情节设计。摇摆手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故事的节奏和流程,强调起伏性,形成节奏感,能够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具张力和引力。摇摆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摇摆能够突出情节中的冲突和矛盾,使故事紧张有致和刺激不断,增强小说复杂性、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摇摆能够使故事在不同维度上呈现不同的情节内容和表现形态,能够随机改变故事的局部情节方向,使故事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
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来观察呢?
我们观察的不是这六次事件本身的同类同向的关系,而是将六次事件跟主人公朱阿的心理、行为之间关联起来观察和分析——朱阿多次瞄准目标射击敌人,与多次意外事件出现导致的停止射击之间,不断地对立与矛盾,展现出来的是不是人物内心的巨大波动和事件的一波三折?这种情节的设计,难道不可以称之为摇摆吗?
大家怎么看?一句话总结:一篇小说之中,延迟有时需要通过摇摆来实施,摇摆的过程需要延迟来支持,但总的来说,摇摆重要性似乎是大于延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