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包罗万象的。从无极到九宫,其实融合了多个体系。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十六卦(四爻)→三十二卦(五爻)→六十四卦(六爻)→二百五十六卦是一个体系。
太极→两仪-三才-六合-十二地支(十二时辰、黄道十二宫、十二星座等)-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七十二候等是一个体系。
无极→太极→五行→十天干是一个体系。
四象-七星-二十八宿是一个体系。
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6=4+2)。合,含有联系、关联、影响、作用的意思。从一个点出发,有六个方位的选择。
也可以认为六合是把五方(东南西北中)的“中”拆分为上、下(6=5+1)。
六爻(六十四卦之爻数)便是由三爻(八卦之爻数)两两叠加而来(6=3*2)。
八卦,其他六个在乾、坤之间(6=8-2)运转、变化。
六合,是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节点的最优化。古代有三阴三阳六爻,用以解释万物之间的关系;现代有六度分割法,说明万物之间最少只需六个节点便可链接。
《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1.周流六虚
【原文】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原始要终,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释义】
《易》之所以成为书,是因为人们不可以片刻远离,其中所体现的道理不断运动变化着,变动而不固定于某一点,循环往复于八卦六爻之间,或往上或往下没有常规可寻,阳刚与阴柔也相互消长变易,不可以把它视为典常纲要,唯有在运动变化中寻求其适宜的方法。《易》启示人们出入时都应遵守法度,无论是外出还是内藏都要有所警惕。《易》又可以使人们明察忧患与事故。虽然没有老师的监督和保护,却如同当面领受父母的教诲一样。我们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要遵循卦爻辞的本象而揆测其意旨,就可以掌握《易》所揭示的事物变化的典型性的规律。如果不是贤明的人研习《易》理,那么,《易》的道理也不会凭空虚浮地推行。
什么叫“周流六虚”,在人们认识自然界宇宙时,借卦象而定时空,称为天地定位,阴阳二气周流六虚,虚指气,也指在天虚空阴阳六次演变成象。以先天卦象而言,乾坤二卦定位,其它六卦,是为六虚卦,也称交合卦。六个方位,产生“生、克、制、化”;
先天八卦图
以后天卦而言:坎离定位,其它六卦,卦气交合,也同样产生,“生、克、制、化、”
后天八卦图
由于时空的主客关系产生了变化,其中就演释出阴阳二气的“生、化、返”,得气机规律。故先天二卦周流六虚的时空作用是不同的。两个卦气规律但同在十二宫中,流变。“阳气显阴气藏,阴气显阳气藏”。故阴阳二气周流六虚。
2.六府
《尚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六府指水、火、金、木、土、谷。六者为财货聚敛之所,古人以为养生之本。
《淮南子天文训》:“何谓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
上图中的红线连的就是地支“六府”。
3.六贼
道家术语,认为这六种情绪是人修行的六大障碍。《清静经图注》:“人身因有六根,则有六识;因有六识,则有六尘;因有六尘,则有六贼;因有六贼,则耗六神;因耗六神,则坠六道也。”
六贼:由人的眼、耳、口、鼻、身、心产生的六种情绪,即: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佛家术语,六贼即六尘:指产生烦恼根源之色、声、香、味、触、法。
六贼又指六毒:指贪、嗔、痴、慢、疑、恶见(不正见、邪见)等六种根本烦恼。
六贼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说指眼耳鼻舌身心。
北宋六贼,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人朝庙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生灵涂炭。
4.三姑六婆:我国古代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牙婆,贩卖人口的妇女。
媒婆,给人说媒的妇女。
师婆,巫婆。
虔婆指惯用甜言蜜语哄骗人的妇女。也指妓院的鸨母(多用于宋元时期)。
药婆指旧时民间以治病为业的妇女,也指卖药的妇女。
稳婆指旧时以接生为业的妇女。
5.六艺
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地官司徒·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礼——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六乐——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分为文乐(韶乐)和武乐。
五射——东汉郑玄注引郑司农(郑众)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贾公彦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云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让)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六书——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九数——东汉郑玄《周礼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引郑司农(郑众)所言:“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文:礼、乐、书(画)、数(科技)。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
体:射(追求精准。投壶、箭术、火枪术等)、御(田赛的投类、球类、牵钩、剑术、刀术、棍术、枪术、马术、马球、骑枪术、驾驶术、遥控术)、体术(田赛的跳类、径赛、体操、游泳、跳水、拳击、摔跤、体术格斗、格斗)。游泳包含“弄潮”项目,“手把红旗旗不湿”。
礼天地国亲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贯穿始终。比赛结束以舌战(辩论赛)收尾,围绕近期或本次比赛中的争议性话题。
乐音乐(声乐、器乐)、舞蹈、乐舞。音乐比赛的裁判需蒙上眼睛或失明者。舞蹈比赛不是选美,参赛选手需蒙面,裁判需塞上耳朵或失聪者。因书、画、数宜静,乐赛应远离之,可以在体赛附近。
书半命题作文,8小时内现场创作,对书法、内容、整洁度等评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允许插画。书法只有汉字得分。
画半命题作画,8小时内现场创作。允许插入文字。若报名“画”则不得在“书”赛中插画,以免喧宾夺主。
数包含算术(心算、笔算、珠算等)、数独、棋类、牌类、科学实验、自制某物、七巧板、电子竞技等。牌类等随机大的项目,三局两胜制。
三局两胜制
非特别说明,不得使用器具提供动力,利用电磁力也不行。
径赛包括走、跑等指定赛道的计时项目。
格斗可以将赛场内的一切作为器具攻击对手,而体术格斗不能借助器具。
6.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天干起运,地支起气。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内经》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7.六道轮回
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也称六趣。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前三个称为“三善道”,后三个称为“三恶道”。
业报身的生死不完全等同于色身的生死。色身的死亡必然导致当前业报身的结束,但色身不死业报身也可消灭。或是当下业报身福报耗尽而灭;或是新的业力逐渐取而代之而灭。这个过程或一念或一日、两日乃至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上一个业报身称作前阴身,下一个业报身称作后阴身,中间称作中阴身。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将色身的缘生缘灭看作“我”的生死就是有寿者相。
为什么是一念或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呢。当业力足够强时,一念即生;若业力较弱或新业力尚未形成,则还有一个业力在中阴身期间逐渐成就的过程。业力的成就以七日为单位是一种表法,1.初造新业;2.遇缘再次造业导致新业业力增长;3.业力继续增长无外缘也造作新业;4.欢喜造作新业甚于旧业;5.无缘不复造作旧业;6.遇缘也不造作旧业但业力仍现前;7.旧业业力不复现前、新业力成就。一种业力成就后可能会在外缘的染污下再次经七步演变为新的业力,辗转多次乃至无量次。故言“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来加以表法。
所以六道其实并非只是死后的事,当生即有六道轮回。万不可以为离死尚早,随意造作恶业。
人间道的众生,修佛可以感召天神道甚至脱离六道;若生争竟心、分别心,感召修罗道;贪,感召饿鬼道,求不得苦;嗔,感召地狱道,可怜“火烧功德林”;痴,感召畜生道。其他道的众生,类似;唯独畜生道的众生,可怜智慧不高,几乎没有修佛的机会。
人间道众生行一切事之先,先起意,故翻为意;又,此道众生于世苦乐,顺逆之境皆能安忍,故亦名为忍。人间道众生是因先世行中品十善而感此果报;但于人道常受各种苦厄,诸如;三苦(苦苦、坏苦、行苦)与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识盛等苦),正因此,人道苦乐相互参杂易趋觉悟而修道。
8.六畜兴旺
六畜:牛、马、羊、猪、狗、鸡。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9.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10.五脏六腑
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位于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位于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位于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11.六韬三略
传说周初姜太公撰《六韬》,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传说汉初黄石公撰兵书《三略》。合称“六韬三略”,泛指兵书兵法。
12.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是中国宫殿式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鸱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统称“五脊六兽”。
一说老百姓的瓦房有五个屋脊,这样一个山墙就有三个兽(仅正门方向有),总共一座瓦房有六个兽。五脊六兽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用法和说法。
13.五音六律
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六律指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出自《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14.三书六礼三茶六礼
六礼,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15.三媒六证
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
三媒是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以及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
六证是指: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
语出元朝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16.三灾六难
同“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六,约数,非具体所指。水、火、风称为三灾,旱、涝、瘟、饥、虫、鬼、兽、怪称为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