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培育职业农民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既要对转移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更要对务农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加快培育出一大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促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保住18亿亩耕地,最重要的是“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最基本的是“保证有人种这18亿亩地”。不可否认,造成当前“农民荒”的背后有着诸多原因。比如,种田收益率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滞后,文化生活匮乏,等等。但在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虽然如今很多农民子弟都摘下了“文盲”的帽子,很多人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农村缺乏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

【标准表述】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纳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力较差,资源配置使用不科学、低效率。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既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新任务。

[内涵]

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职业农民的内涵应有四个特质:

三是高收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农民的收入基本都能与城市居民齐平。如日本1973年后,农民收入就一直高于城市居民;美国农民的收入也是略高于城市居民。

四是获得社会尊重。业农民将破除社会对传统农民“身份”的歧视,真正从社会成员阶层转为经济产业职业,并且能得到与教师、公务员等其他职业一样的社会认同与尊重。

[意义]

农业如何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快培育高素质农业劳动者职业农民。

第一,培育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

“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太低问题,尤其是农业的收入太低,导致大量高素质农民转移就业,造成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所以培育职业农民不但可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种好地”的问题。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可以这样说,“三农”问题的解决客观上要求培育合格的职业农民。

第二,培育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传统农业是经验型农业,而现代农业则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它的一个主要标志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有效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这就要求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相适应,也就是要实现职业化。

第三,培育职业农民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结果,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也必将经历此过程。

[问题]

第一,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以小学初中水平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实用人才“非农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严重,带来的是农村的空心化,和农村社会的活力退化,当前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集约,具有现代产业组织特征的农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技术素质;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激烈市场竞争相联系,要求农民要会经营、善管理,具备市场经济意识。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第四,我国目前的农民培训体制机制不能够满足新型农民培育的需要。一是培训内容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市场化的需求;二是部分培训老师或缺乏实践经验,或知识结构老化;三是政府各级部门存在一种被动的、应付式地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效率有待提高,培训监督机制缺乏。

[措施]

一、是要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农业自身吸引力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种植比较效益过低,农业生产风险过大的现状,持续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使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幸福农业转变,改变传统农业“苦、脏、累”的形象,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是要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长效性教育培训服务

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农业院校、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人均经费标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加大农民培训专项,扩大项目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保证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加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要探索建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实现规模化经营领域持证经营

按照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求,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率先在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领域,研究制定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确保宝贵的农业资源由高素质农民经营。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研究实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使目前的“绿色证书”由技术认证恢复原本应有的职业认证属性。

四、是加快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依法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权益

THE END
1.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与内涵云南祆 2013.01 考题 考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与内涵 邱家荣,王云峰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1) “大力 培 育新 型 职业 农民”是 2012年 中央 一号 文件和《全 国农 民教 育培训 “十二 五 ”发 展规 划 》提 出的重 要课 题 .是一 个巨大 的系统 工程 。云https://doc.mbalib.com/m/view/1b383c45584970dde545958a4be2e2b1.html
2.德惠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第四条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 第五条 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参照国家有关农业http://www.dehui.gov.cn/hdjl/yjzj/dhsxxzynmrdglbf/
3.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http://cgrs.szlib.com/Qk/Paper/589467
4.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杂志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对新型农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四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机制等方面出发,注重与“互联网+”的融合改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四平市农业人才的管理水平,促进四平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取得成效。 基于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https://www.youfabiao.com/lnjjzyjsxyxb/201906/
5.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 孙福胜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建设 中国人才 2020年08期 2 陈松梅 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01期 3 蔡硕聪 吴智峰 林润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研究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4年07期 4 胡瑞鹏 张曦堃 燕红霞 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村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NYJJ202412041.htm
6.农业人才培养范文12篇(全文)2.1 培育互联网+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0aght9z.html
7.新型职业农民经营试卷(精选6篇)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___”的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 A、懂技术 B、会种地 C、能经营 D、肯钻研 3、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是:___。 A、绿色(安全)农产品 B、品牌农产品 C、方便食品 D、营养健康农产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mpa6e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