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措施(精选5篇)

1.1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矿山开采会伴随着人为和自然的疏干排水,这会造成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以及地表植枯等后果,极易破坏水平衡,而且矿山开采还会产生剥离物、煤泥、废弃催化剂等各种垃圾,这些垃圾随雨水排入河流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以及矿山开采废水的排放,都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1.2矿山开采对大气的污染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瓦斯以及粉尘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如果不对瓦斯气体进行科学控制,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矿山固体废弃物的风化作用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1.3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由于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地下采空,这会影响矿山的稳定性,导致矿山地面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崩塌、矿山地震以及井下突水等强烈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2导致矿山开采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环保意识不足在矿山的开采中,由于环保意识不足以及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很多地方仍采取“先开采,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只注重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1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大投入,更新机械开采设备,采用现代化开采技术,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开采效率。要结合先进的开采技术,不断减少矿山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气体污染物,减少对矿山岩结构的破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4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要结合国家政策,将矿山开采、土地利用、土地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矿山土地进行造田复垦,对深度塌陷的矿山可以将其恢复为梯田或者经济林等,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综合治理,恢复和增加耕地面积。

4结语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治理;污染控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水和工业用水的利用明显增加。且城市人口基数量较大,水环境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污水排放强度较高,水环境污染防治困难。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步提高了水环境管理的强度,提倡环境保护。近几年来,中国为了控制城市的水环境,制定了很多对策,但是效果均差强人意。本研究分析城市水资源系统的特性和影响因素,从城市产业结构、危害和管理体制、污水处理厂的产业结构方面提出了水环境处理和控制对策的建议,为有效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

中国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集中在工业源头、农业源头以及生活源头。农业源头的污染主要反映在作物种植、畜牧、家禽类粮食污染上,但与城市的产业资源和生活资源相比,农业污染源的管理更为方便。粪尿可在其他产业中再利用,因此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主要体现为工业源头以及生活源头[1]。

2城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缺科学性的规划

2.2城市排污系统不够完善

2.3缺少科学的法律法规约束

3治理措施

3.1增强全民水环境改善的意识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水质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强社会监督意识,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贡献力量。

3.2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3.3减少城市的排污量

国家城市管理部门要严格管理建设项目的质量,严格审核能源消耗大、污染大、排放高的建设项目,适当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严禁进行不符合排放污水的项目。

3.4加大污水处理的投入力度

污水处理是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污水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水环境的质量。污水处理厂应实施跟新基本设备,取代旧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新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强度,且平时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减少机器损耗,及时更换掉旧的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一、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情况

二、问题分析

1.养殖场户对畜禽粪污正确处理的认识不到位。虽然广泛进行政策宣传,实地开展监督检查,但养殖场户数量众多,宣传监督工作不够及时全面,使得有些养殖场户对环境治理认识不到位。

2.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数量不足。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大,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供不应求,需要进一步加大粪污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

3.生态养殖新技术、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宣传培训,但养殖场户对新技术的掌握还有不足之处,生产水平还有所欠缺,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新技术,培育新能力。

三、综合治理的建议

3.加大对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畜禽养殖一方面保证城乡居民肉食的供应,另一方面是保证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技术扶持,对规模化畜禽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建设工程要给予重点扶持。激发养殖户对污染物治理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利用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为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综合利用实现“养殖—生态—环保—效益”齐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1、矿山地质环境的内涵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床及其邻近地区,其岩石圈上部与大气、水、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的地质环境,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地质灾害较突出的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而且给矿区周围的大气、水质、土壤造成危害;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坏了景观和植被;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涸干或形成海水入侵;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有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预防和治理的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2]。

2、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危害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及滑坡、煤层自燃、矿井突水、有害气体突出、冒顶等。针对上述主要类型分析如下。

2.1崩塌

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发育地带。矿山开采而诱发的岩土体崩塌,在平原地区主要为开采粘土、砂石矿产时的边坡失稳;在山区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坡角过大而诱发的岩体崩落(包括建矿时修路切坡等),以及在深部采矿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而导致上覆脆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沿裂隙出现崩落。如某煤矿,该矿区上覆第四系玄武岩,储矿层为侏罗系,经多年的地下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并且出现地面塌陷,引发上伏玄武岩沿节理出现裂缝,在降水作用下,沿裂隙在陡坡处出现崩落,危害近陡坡处的人群及建筑物。

2.2地面塌陷

多年以来,地下开采矿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发生。这些矿山多分布于山间盆谷地及其周围。塌陷坑一般近椭圆或近圆形,略大于采空区范围,深度由内至外,从大变小,个别塌陷由数个塌陷坑相连或重叠。煤系地层多分布于中生代的砂岩、砂砾岩、页岩之中,岩体类型为软弱层沉积岩,该地层岩体结构松散、破碎,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断裂分布广泛。煤层矿体多属于浅埋藏型,松散覆盖层厚度比例大,矿层覆岩强度低,厚度比例小,岩性组合复杂。当地下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上覆岩层及建筑物等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长应力超过该层的抗压强度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并相继冒落,紧随其后的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采矿工作面的推进,受到采空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的盆地形塌陷坑。

3、矿山环境治理方案实施部署原则

3.1以人为本,减灾防灾的原则

矿山开采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其免遭该类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针对矿山环境地质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重点对开挖较深的采坑、露天堆积较大的矿渣堆、高陡边坡(危岩体),顺坡就势因地制宜实施削坡、填坑、平整修复治理工程。

3.3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以工程措施为主修复破坏了的地形地貌景观,并结合种植树木的生物措施修复破坏了的矿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

3.4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

根据资金情况,结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大小情况,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既要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又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对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报,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矿产开发成本的提高,反过来可促进矿山环保技术的革新和科技进步,这不仅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还可使发展环保技术的矿山企业盈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只有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经济要素来实施,矿业才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表征,才有益于社会获益于人民[3]。建议如下:

4.1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拟建矿山,建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采矿产资源;限制改扩建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

4.2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严格执行矿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环境治理达标、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施措施。经批准确定的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率必须达到100%。

参考文献

[1]武强,陈奇.矿山环境问题诱发的环境效应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5):81-85.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D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环境与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主题之在社会经济中,矿产资源的开发虽然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对于环境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造成的上地的破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现象频发。因此,加大对矿山地质的恢复治理力度对于遏制矿山环境的进步恶化和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地面塌陷

进行矿山的开采容易引起地质灾害的产生,造成地而塌陷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地下土层变得薄弱,就会难以承受在地面的道路和桥梁中产生的重量,在日积月累的使用后,道路和桥梁的内在结构就会产生变化,很容易产生塌陷。地面塌陷对于地面上的河流、堤坝也会造成定程度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2地质灾害

在进行矿山的开发过程中,会造成很多地质灾害的产生,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露天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的自然灾害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暴雨,就会产生严重的滑坡。进行过度的矿山开采,会使得山体的内在结构受到影响,产生山体的倾斜甚至产生崩塌。在开采的过程中,开采所剩的矿渣随意堆放会造成山体承受超负荷的重量,在遇见暴雨天气时会引发泥石流。

1.3地貌景观影响

矿山的开采会对地貌造成影响,主要农现为植被的减少、山壤石漠化加剧和水土流失等。在产生石漠化的情况下,加上人类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本身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1.4土地可利用资源减少

采矿活动的进行,会造成土地面积的大量占用和地面塌陷。土地占用主要表现在工业场地和产品的堆放,在进行矿产开发的持续过程中,会逐渐扩大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开采产生的有毒物质经过长期的土壤渗透,对植物的生长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5水质的污染

矿产的开采对地下水源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开采残渣和排放的污水会逐渐渗透到地表中,地下水源就会受到污染。矿井的不合理开采对含水层、饮用水井、上下覆含水层的水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1.6大气污染

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尘上,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7噪音污染

由于在开采的过程中要使用到大型的机械,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对于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任务

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对矿山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或消除被开采的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保证矿山生产建设活动的正常进行,恢复地质原本的状况。在进行矿山的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参考地质环境和治理的环境目标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确立任务:首先是对开采区实行土地复垦,进行地上植被的种植;其次,对于因开采造成的状况不稳定的边坡进行检测,对于产生的不良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再次,对开采区中产生的地面裂缝、塌陷和滑坡、崩塌等现象进行及时治理;最后,对剥离的岩土要进行分层堆放,减少因为岩土体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产生;在开采完成后要对内外排土场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加强地表植被的种植。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前的防止上,同时要积极治理和恢复已经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上,通过对矿区现状和预测的评估,可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的方法和措施。

3.1分区治理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要根据矿产资源的开发制定合理的计划,依据在地质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地质分布特征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分区的合理性,为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对治理土地的再利用。对现行的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预测,对评估地区造成的环境和地质影响进行综合判断,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施分区。在分区完成后,根据各个区的特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根据分区的特点进行矿区的划分,然后划分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并确定其具体的位置和区域面积,对地质环境的的状况进行准确分析,寻找到适合的治理方法。

3.1.1地而塌陷、地裂缝治理:对开采沉陷区,未达到稳沉状态的,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稳沉状态的,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

3.1.2含水层破坏治理:主要的防治措施为定期对矿山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防止污染含水层。

3.1.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

3.2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为及时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所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及危害,同时准确掌握方案中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和效果,矿山要进行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具体监测工作如下:

3.2.1地质灾害监测。对地面塌(沉)陷、地裂缝,采用人工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其余采取人工定期监测方法即可,在矿山生产工程中随时进行监测。

3.2.2含水层破坏监测。定期对矿山废水进行监测,监测矿山排水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3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1)加大对于矿区地质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保证《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的实施能够切实落到实处,使矿山环境保护有章可循。

(2)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对治理工作进行组织和监督实行管理责任制,对于环境破坏严重、治理效果较差的区域,其负责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3)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保障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要进行考察,建立起严格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有专家进行评审。由政府进行组织实施,保证实施效果。建立起完整的矿山环境监测机制,对矿山环境进行监测,能够有效保证人民的生产安全。在监控单位中应具各先进的监测设备,保证能够满足监测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为治理提供更加有效、准确的资料。

4.结语

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地质环境问题。重视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的现场调查和测绘是有效开展本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合理有效制定恢复治理防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唐辉明.工程地质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昌彦,,王维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

[3]李毅.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卞要类型和勘查防治方法[J].矿产和地质,2004(1).

[4]张明亮.采煤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修复措施[J].资源开发,2006(5).

THE END
1.2639+2022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污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畜禽养殖场粪生态养殖形式,促进废弃物资化利用,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 染,实现畜禽养殖安康可持续开展,实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的根据《_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畜禽养 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 开展禁养区规模养殖企业关闭搬迁和粪污资化综合利用工作, 在___年底前完成我_禁养区范围内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24/8052020012007012.shtm
2.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为推动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农办牧〔2019〕84号),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有关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https://www.lvhuan.net/index/Newsinfo/index/id/8710
3.怎样治理畜禽养殖污染12篇(全文)3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近几年, 许多地方积极探索解决规模养殖所引发的污染问题。农业部于2006年启动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 重点扶持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养殖污染防控技术。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 固液分离、雨污分离, 排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uz8vxoc.html
4.《畜禽粪污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畜禽粪污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定制报告、专项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即时更新(交付时间 5-7 个工作日) 【服务方式】专项定制服务、提供电子版(Word/PDF)、精装版印刷+电子发票 【中文版全价】RMB:68000 元(电子版+印刷版) 基于为畜禽粪污治理和农https://doc.mbalib.com/view/597a84ad8f446b152292b6ce29d00ad5.html
5.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精选8篇)加强畜禽散养密集区治理,推进畜禽养殖远离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外规模养殖。要采取成熟的粪便污水治理技术,通过散养密集区分户治理或分户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还田模式,实现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治理。 4、落实畜禽粪污消纳场地。要按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还田利用”的原则,督促畜禽养殖场,通过自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np4d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