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第十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中医词典》h~j

心净无欲而刚毅,勇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使。”

安定能兼容。指湿土之性。《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其性静兼,其德为濡。”

病名。外痔之一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即肛缘皮下静脉曲张。症见肛周可有椭圆或环状块物突起,慢性经过,症状不显,不需医治。当发炎水肿疼痛时,可用苦参汤加减熏洗,外敷黄连膏。

病名。属中暑类病证。《伤寒指掌》卷四:“静处高堂大厦之中,偶或冒暑应接,亦能中暑;或处斗室低楼,热气外逼,;既或静处室中,亦能吸收暑邪。”参见中暑条。

清净柔顺。指五运中水的平气之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水曰静顺。”

医案著作。清·尤怡撰。原系抄本,后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并加按语。柳氏将尤怡所撰医案归纳为内伤杂病、伏气、外感、外疡、妇人等32门。案语明确,说理简要。有助于读者领悟尤氏医案的精华,学习其辨证要领。尤氏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对复杂病机善于分清标本缓急,立法甚严谨。现存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素问·针解篇》:“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①人体部位名。见(骨曷)骭条。

②经穴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别名尾翳、(骨曷)骭。属任脉。膏之原穴。任脉之络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心胸痛,胃痛,反胃,惊悸,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心绞痛等。向下斜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骨名。又名蔽心骨、(骨曷)(骨亏)、心坎骨、护心软骨。即胸骨剑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旨》:“鸠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推拿手法名。见《急救痧证全集》。与拧法相似。用拇指和食指,或再加中指,快速敏捷地用力捏住肌肉或韧带上提。多用于肩腰部。

古代针刺法分类。即九刺。详见该条。

病名。指虫、蚘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出《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证治准绳·杂病》:“九虫皆由脏腑不实,脾胃皆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盐藏等物,节宣不时,腐败停滞,所以发动。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治宜驱虫、健脾。

古代针刺法分类。又称九变刺。《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以不同的刺法应用于性质各异的病变。九刺分别是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和焠刺。详见各该条。

古代炼丹家炼制的九种外丹。《抱朴子内篇·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指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优丹、寒丹。

九种黄疸之合称。《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列九疸为胃疸、心疸、肾疸、肠疸、膏疸、舌疸、髓疸、肉疸、肝疸。书中载述:“凡诸疸病,皆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其病身面皆发黄,但立名不同耳。”《外台秘要》卷四列九疸为胃疸、心疸、肾疸、脾疸、肺疸、舌疸、肉疸、髓疸、肝疸。参见有关条目。

病证名。见《幼科证治准绳》。又名九窍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阴出血。多因乳母嗜食辛辣之物通过乳汁影响小儿,或护养过暖,积热化火伤络;亦有气虚所致者。属热者,宜清血止血,用十灰散合犀角地黄汤;属虚者,宜补气摄血,用大剂独参汤加龙骨、牡蛎之类,以防气随血脱。《张氏医通》卷十四:“是证非中毒,即跌仆受伤。中毒者,用生羊血法;受伤者,观其人不发热,尚能饮食者,频灌童便。无故发生九窍出血者,肝肾疲极,五脏内崩也。”五脏内崩可见于急性白血病等。

脉象的一种分类。《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九道脉指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九种脉。

古代针灸宜忌学说之一。见《针经指南》。简称尻神。系以九宫八卦为依据,按病人年龄来推算人神所在部位,从而避忌刺灸。一岁起坤宫,避忌外踝;二岁当震宫,避忌齿、指、腨;三岁当巽宫,避忌头、口、乳;四岁当中宫,避忌肩、尻;五岁当干宫,避忌面、目、背;六岁当兑官,避忌膊、手;七岁当艮宫,避忌项、腰;八岁当离宫,避忌膝、肋;九岁当坎宫,避忌脐、肘、脚;十岁复起坤宫,依次轮转。此为行年尻神所在部位,不宜刺灸。

导引功法名。出《易筋经》。方法为:“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息调匀,两膝立直。左右同之。”其动作要领为一手向上弯至项后,如拔刀状,故名。

脉诊方法。其中全身遍诊法,以头部、上肢、下肢各分天、地、人三部,合为九候;寸口脉法以寸、关、尺三部各分浮、中、沉、合为九候。详三部九候条。

气功内丹术术语。出《周易参同契》:“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其含义古代气功文献解说不一。如《道枢·参同契下篇》谓内丹凝成,“其光九色,故曰九还焉。”《脉望》卷三谓内观九窍为九还;《金丹大成·金丹问答》谓九为金之成数,金水相生,其气下降为九还等。

病名。指食积、酒积、气积、涎积、痰积、癖积、水积、血积、肉积九积。《儒门事亲》卷三:“食积证见酸心腹满,宜用大黄、牵牛之类。甚者礞石、巴豆。酒积目黄口干,葛根、麦蘗之类,甚者甘遂、牵牛。气积噫气痞塞,木香、槟榔之类,甚者枳壳、牵牛。涎积咽如拽锯,朱砂、腻粉之类,甚者瓜蒂、甘遂。痰积涕唾稠粘,半夏、南星之类,甚者瓜蒂、藜芦。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甚者甘遂、蝎梢。水积足胫、胀满,郁李、商陆之类,甚者甘遂、芫花。血积打扑肭愈,产后不月,桃仁、地榆之类,甚者虻虫、水蛭。肉积赘瘤核疬,腻粉、白丁香,砭刺出血,甚者碯砂、信石。九积皆以气为主,各据所属之状而治之。”

人体部位名。指第九、十胸椎棘突间。《灵枢·背俞》:“肝俞在九焦之间。”

病名。指肌肤化脓性感染之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称:“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实则九疽乃言其多发,并非发则必有九处。有认为类似今之脓毒症者。证治参见各有关疽条。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总称。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始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风科、产科、眼科、疮肿科、口齿咽喉科、金镞兼书禁科、金镞兼折伤科。元丰改制后,将重叠的金镞兼折伤科撤消,又增加针灸科仍为九科。此制一直沿袭至宋末。清初沿袭明末制度分医学为十一科。嘉庆二年(1797年)改为九科。即: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痘疹、疮疡、眼科、口齿咽喉、针灸、正骨。嘉庆六年(1801年)以后,医学分科还有八科、七科、五科等变化,详见各该条。

书名。《灵枢经》传本之一。详该条。

针刺中以提插、捻转手法配合阴阳奇偶的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古人认为阳数奇而属天为补,阴数偶而属地为泻,故九数为阳为补,六数为阴为泻。如补法当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九次,若未得气,可再行九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三九二十七数。泻法则慢按紧提或向右捻转六次,若未得气,可再行六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三六一十八数。今已少用。

漏症之合称。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治疗不当而引致之漏症甚多,归纳为九种者称之为九漏。巢元方等整理为:狼漏、鼠漏、蝼蛄漏、蜂漏、蚍蜉漏、蛴螬漏、浮疽漏、瘰疬漏、转脉漏,合称之。《外科正宗》卷十二则称:狼漏、鼠漏、脓漏、蝼蛄漏、蜂漏、蜈蚣漏、蛴螬漏、瘰疬漏、转脉漏为九漏。即淋巴结核所引致漏管等之别名,详见瘰疬各有关条。

九种情志状态的合称。指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气。由此可致多种疾病。《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九气者,谓怒喜悲恐寒热忧劳思。因此九事而伤动于气。一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也;二曰喜则其气缓,荣卫通利,故气缓;三曰悲则气消,悲则使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热气在内,固气消也;四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气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五曰寒则气收,聚寒使经涘涩,使气不宣散故也;六曰热则腠理开,腠理开则荣卫通,汗大泄;七曰忧则气乱,气乱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八曰劳则气耗,气耗则喘且汗,外内皆越,故气耗也;九曰思则气结,气结则心有所止,故气留而不行。”

人体部位名。即头部七窍及前、后阴。

病证名。又名大衄。谓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感受疫疠或中毒致病。一般宜内服侧柏散,外用百草霜、油发灰、龙骨末,或吹入或局部掺敷。如因猝然惊恐见此,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发灰治之。如为感受疫疠者,宜清疫解毒;中毒出血者,宜审因施治。参见大衄、衄血,中毒等条。

道教养生术语。指守和、守信、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系道教倡奉的9种养生要则。其含意,如守和指阴阳内调,守信指精神内守,守易指不为外感、明哲保身,守盈指知足而止等。

虚劳病九种危重证候。即手足色青。四肢久肿,脉枯齿干,声音散漫,鼻孔虚张,唇寒宣露,唇肿齿焦,手循衣缝,汗出不流,舌卷卵缩。

病名。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九痛,指妇人九种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一者阴中痛伤,二者阴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来腹痛,六者气满并痛,七者汁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者胁下皮痛,九者腰痛。”

书名。指《灵枢经》传本之一。详灵枢经条。

古代九针治病的适应范围。该范围因其形状特点而定。《灵枢·五禁》:“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五神脏与四形脏的合称。《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神脏指心、肝、脾、肺、肾,形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参见神脏、形脏条。

针具名。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出《黄帝内经》。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详见各该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载九痛丸“治疗九种心痛”,但未言九痛名目。《千金要方·心脏》载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去来心痛。”《张氏医通·诸痛门》则分为饮痛、食痛、气痛、血痛、冷痛、热痛、悸痛、虫痛、疰痛九种。《医学心悟》卷三谓:“心痛有九种: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热,四曰寒,五曰饮,六曰食,七曰虚,八曰虫,九曰疰,宜分而治之。”《类证治裁·心痛》分为饮、食、寒、火、气、血、悸、虫、疰心痛九种。具体证候详见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各条。

病名。指风注、寒注、气注、生注、凉注、酒注、食注、水注、尸注等九种注病。出《诸病源候论·诸注候》。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疱:《淮南子·说林训》:“溃小疱而发痤疽。”颈腋部多发之疙瘩、脓疱。多指瘰疬,详该条。

②副词。永久。《素问·六微旨大论》:“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

③持续不止,经久不绝。《素问·痹论》:“或痛久者,或易已者。”

④指旧病。《素问·五常政大论》:“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病证名。见《医林改错》。小儿久病,气血亏虚而成惊搐。症见身热起伏,面颊潮红,形瘦肉脱,似搐非搐,有时昏迷少气。治宜健脾益气,养血镇惊,用可保立苏汤(黄芪、党参、甘草、白芍、当归、白术、山萸肉、枣仁、枸杞、破故纸、核桃肉)加减。

脉学术语。指切脉经久按之后,很难摸及;或初按时指下浮大,久按反觉难以捉摸。这种情况,不论新病久病,有热无热,均属正气大虚。

乳齿脱落后所生的恒齿。幼儿自六岁开始,乳齿逐步脱落,换成久齿。久齿的生长和荣槁与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参见齿条。

病证名。喘证久延不愈者。多表现为正气虚衰,痰饮壅阻的证候。《丹溪心法·喘》:“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亦可用人参润肺丸等培固元气、补肺平喘。

即习惯性流产。又名滑胎。出《妇科易知》。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即久咳。详该条。

病名。痢疾久延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多因痢症久延,脾胃亏损,中气下陷所致。证见大便常带粘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治久痢脱肛,脾虚下陷,用三奇散、补中益气汤;肾气不固,用桑螵蛸散;阴血已亏,湿热末尽,用驻车丸;脾肾阳虚,渐见滑脱者,用桃花汤,真人养脏汤等方。本病可见于慢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溃疡性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等疾患。

病证名。《医学纲目》:“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因“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红或作痛者,为血虚有热,宜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牡丹皮;若微红而作痛者,为气虚有热,宜补中益气汤佐四君子汤加牡丹皮。外可用五倍子煎汤,加朴硝熏洗。

病名。指久治不效之耳聋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有久聋候。该书认为“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宗脉虚损,血气不足,为风邪所乘,故成耳聋。劳伤甚者,血虚气极,风邪停滞,故为久聋。”《医方考》简述之为“久聋者病非一日,邪气痹聚也。凡是聋者,势必耳鸣。”其治宜内服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之剂。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汤等之加减。如邪气痹阻络脉,则可选用祛邪活络之剂,参见耳聋条。

病理学名词。指脏腑经络之气长期郁滞,不能通畅下行的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证名。鼻出血经久不愈。见《圣济总录》卷七十。《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衄,由热乘血气也。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劳损藏府,血气生热,血得热则流散妄行,随气发于鼻者名为鼻衄。脏虚不复,劳热停积,故衄经久不瘥。”常伴有面色无华,头目昏眩。可用桑根白皮丸、榴花散、血余散、阿胶汤等方。

疟疾久延不愈者。《诸病源候论·久疟候》:“疟皆由伤暑及伤风所为,热盛之时,发汗吐下过度,腑脏空虚,营卫伤损,邪气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仍故休作也。”疟症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交发而疟作;或微寒微热,面白神萎,口淡无味,胃呆纳差,大便溏薄等。治宜益气养血,温阳化阴。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丸等。阳虚明显,则用附桂八味丸等,以益火之源而消阴翳。参见疟疾条。

病名。癖病积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久癖,谓因饮水过多,水气壅滞,遇寒热气相搏,便成癖,在于两胁下,经久不瘥,乃结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鸣,积有岁年,故云久癖。”

病理学名词。指邪热稽留不退,灼烁津液,以致阴液耗伤的病理。如肺胃津液受伤,则出现皮肤干燥、烦闷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若伤及肝肾之阴,则出现暮热早凉、口干舌燥、手足颤动、心悸神疲、耳鸣、舌绛苔少或剥苔、脉细数等症。

证名。咳嗽经久不愈者。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病证名。多由久咳不止,气阴暗耗所致。症见咳嗽经久不愈,声音嘶哑甚或失音。治宜止咳、敛肺、养阴。方可选用养阴清肺汤等加减。

痰证之一。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其证痰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五味、车前、益智仁等。

病证名。泄泻日久不愈,或兼见脱肛者。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泻论》。又称久泻。多因正气气陷所致,治宜补虚、固涩。若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

病证名。泄泻久延时日而不愈者。《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补中益气加诃子、肉果、五味、乌梅肉为丸,或四君子加防风、升麻。”

病证名。

①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出《幼科全书》。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白光)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多因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脾胃受伤,中气下陷所致。治宜升提中气,用补中益气汤。针灸取足三里、内关、天枢等穴。

②久泻致脱肛。《幼科证治准绳》:“小儿泄利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脱肛频冷咽,朝朝焦瘦渐羸尪。”治宜益气固肠,升提敛气,用补中益气汤、诃子散。

病名。心痛久延不愈者。《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其病发作有时,经久不瘥。参见心痛条。

证名。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又称积年腰痛。《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夫腰痛皆由伤肾气所为。肾虚受于风邪,风邪停积于肾经,与气血相击,久而不散,故久腰痛。”多因肾气不足或肾虚邪恋所致。治以补肾为主,或兼祛邪。

①因病久而声音渐失者。《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挟痰,宜滋肺肾之化源。”方用百合固金汤等加减。

②系指病瘖久不愈者。久瘖多属虚证,宜滋养肺肾,益气养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参见诸瘖条。

病名。迁延难愈或因失治而并发成瘘之痈疽。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该书认为久痈之发“由于寒气客于经络,血涩不通,壅结成脓。发痈之后,热毒未尽,重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肿,蕴结不消,故经久不瘥一发,久则变成瘘也。”内治宜补虚解毒之剂,方用山茱萸散等。外治法参阅痈、溃疡及瘘等条。

病名。痔之久治不愈者。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该书认为:“连滞经久,差而复发者,故名久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记有“痔久不差,变为瘘也。”并谓“诸痔皆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而成。其证见肛门部位搔痒,肿胀,或发生疮瘘,间下脓血,经久不愈者,或愈后复作。治疗参见各有关之痔条。

因灸治而造成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灸用器具。见《外科图说》。为穿有数孔的长板,上可置艾绒,用以施灸。

灸治后局部因灼伤而化脓溃烂成疮。见《金匮要略》。古代又作“灸创”,见《武威汉代医简》。《针灸资生经》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古代施灸多以各种方法促使灸疮透发。如《针灸资生经》用葱熨、皂荚汤洗,内服四物汤,食用鱼、豆腐、鸡、鹅、竹笋、羊肉等。一般灸疮经3-5周后结痂愈合。在此期间须保持疮面清洁,勤换膏药,以防继发感染。参见化脓灸条。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白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未差报之。”《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灸癜风,定位在手中指掌侧,远侧指节横纹中点稍前方处。

针灸疗法之一。指用艾绒等药物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又称灸焫。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久声。”《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具有温阳起陷,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于阳气衰弱,沉寒痼冷等疾患。近代对灸法的应用分类大体为:艾炷灸(着肤灸、间隔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热灸、敷药灸(药物发泡灸)等

针灸著作。一卷。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内容有正面(穴)图,背面(穴)图、指节图、灸盏图、灸药神方、灸法禁忌,全书主体部分为中风、尸厥应灸七十症的灸法取穴。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法。本书论述简要。其中将特制的药艾放入银质的“灸盏”中进行灸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只存初刻本。

灸法术语。指病人因施用灸法而出现的温热或麻木、虫行等感觉。有时也可向某一方向传布或扩散。《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

针灸著作。又名《膏肓腧穴灸法》。一卷。宋·庄绰撰。1128年刊行。作者以膏肓穴于人体病理关系至重,故此书专门介绍膏肓穴的主治、部位及不同流派的取穴法等,并附有插图。参见《针灸四书》条。

灸法术语。指灸疮的化脓状态。见《针灸集成》。

病名。因灸疗而形成之疮肿。出于《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名为灸疮。见于《外科启玄》卷九者,名为灸火疮。均系因施灸疗所致之疮痕。所不同者,古之瘢痕灸,即医家有意在局部用艾绒烧灼引起疮面而形成瘢痕,借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另外,或因医疗事故误灼致疮所形成者。证治参见烧伤、溃疡条。

经外穴名。《针灸资生经》引《集效》:“灸劳法:……令身正直,用草子,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至曲(月秋)大纹处截断,却得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用草一条,令病人自然合口,量阔狭截断,却将此草于墨点上平折,两头尽处量穴,灸时随年多灸一壮,累效。”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列作经外穴,名灸痨。即以足中趾尖经足心至腘窝横纹之长为度,自鼻尖向后沿正中线量至脊背尽处标点,此点旁开半口寸处是穴。主治虚劳盗汗,咳嗽,咳吐脓痰,面黄消瘦,神疲乏力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灸疗器具之一。即温灸器。参见该条。

灸法术语。出《针灸甲乙经》。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致使灸处皮肤引起脓疱。又称灸疮。《针灸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疱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说明灸疱是化脓灸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灸疱经3-5周后结痂愈合,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持疮面清洁,以防继发感染。参见化脓灸条。

灸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见灸法条。

专门施行灸法的医师。《昌黎先生集》卷七谴疟鬼:“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经外穴名。《针灸聚英·杂病歌》:“哮……又法背上有一穴,量穴须用线一条。环颈垂下至鸠尾,尖上截断牵脊背,线头尽处是穴端,灸至七壮真为贵。”《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哮。在背部,以绳环颈下垂至胸骨剑突尖,环转向背,绳之中点平喉结,绳端着脊骨中处是穴。主治哮喘,咳嗽,及支气管炎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血病。在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灸具名。形如杯盏故名。《灸法秘传》:“四周银片稍厚,底宜薄,须穿数孔,下用四足,计高一分许。将盏足钉在姜片上,姜上亦穿数孔,与盏孔相当,俾药气可以透入经络脏腑也。”近代所用的艾斗即由此发展而来。

灸法用具。见《外科图说》。为圆锥形罩子,上有一孔,罩于施灸的艾炷上。

医疗技术名。痔治疗法之一。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痔者……而燔其艾、蕈,……即令痔者踞(有^皿)。”该书多处论及痔之重灸治疗及熨疗,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崔氏灸痔法》二则,均因其方法繁而效难确立,后世多已不用。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

病状名。指饮酒之后的一种胆大妄为的反常状态。《灵枢·论勇》:“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名曰酒悖也。”

病证名。饮酒过多形成的一种瘕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如平时嗜酒,血入于酒,而成酒鳖。”其证与气鳖、血鳖相似。治宜芜荑汤等方。

病名。指生于面部的一种皮肤疾患。全称应作肺风酒刺。因肺经血热有郁而致。见《外科大成》卷三。内有:“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叶着糊为丸;白矾末酒化涂之。”即粉刺。详见该条。

病名。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的黄疸。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谓饮酒过度,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之病。”证见身目俱黄,面发赤斑,心中懊憹热痛,鼻燥,腹满不欲食,时时欲吐等。治宜清利湿热,解酒毒。方用栀子大黄汤、葛花解酲汤、旺胆消酒汤等。若脉浮滑,欲吐甚者,当先探吐。脉沉滑而腹满大便秘者,当先下之。本病见于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胆汁郁积性肝炎等。参见黄疸、五疸条。

病名。亦名酒毒发疽。出《外科大成》卷二。该病因过于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多发于脊背等处,初发如弹丸大小,渐大如拳,皮色不变,触之坚硬如石,患处时麻时木,疼痛剧烈,且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等全身症状。治疗初宜清热解毒,可服连翘消毒饮,进汤服内托黄芪散。余可参外痈及疽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四。即酒毒发。详见该条。

病名。指因酒毒熏蒸所致的咽喉肿痛闭阻,吞咽不利的喉疾。喉闭的一种。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又有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以桐油饯导吐痰涎,宜服鼠粘子解毒汤。”

THE END
1.畜,畜字,畜字拼音,畜字部首,畜字笔画,畜字含义,畜字解释,畜字典故积聚、储藏《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积足恃。” 【畜积】积聚,积蓄。 晁错《论贵粟疏》:“薄赋敛,广~。” 【畜畜】勤劳的样子。 《庄子·徐无鬼》:“夫尧~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95%9C
2.《说文解字》《卷二》《牛部》00751“左牜右產”?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chǎnㄔㄢˇ 畜牲。《説文·牛部》:“?,畜牲也。”桂馥義證:“牲當為生……畜所生者用為?也。”《篇海類編·鳥獸類·牛部》:“?,畜?,畜生也。通作産。” 其它字义 ●? shēngㄕㄥˉ 母牛。《集韻·映韻》:“?,牸牛。”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690288_1143018598.html
3.汉字“畜”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新华字典畜xù【动】饲养〖禽兽〗〖raise〗畜鸟者则勿佛也。——《礼记·曲礼》畜鸾皇只。——《楚辞·大招》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徐霞客游记》又如:畜置(饲养)养育〖bringup〗天下谁畜之。——《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尔不畜我,http://dict.newdu.com/show.asp?id=14183
4.科技创新亚洲精品中文在线社会新闻时事1:夜里十大禁用羞羞网站 12月30日,儿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去接他的时候。 见老师眼色不对,就说:“老师,我儿子从小随我,特顽皮,有什么事请见谅。” 老师白了一眼,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儿子说:“老师有病,奶奶都不给摸。” 18岁以下禁止下载软件-iphonev4.7.8版苹果破解金https://www.yuzhoujx.com/nmbdbl=91190752
5.肉的拼音肉的拼音怎么写简介肉的拼音_肉的拼音怎么写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肉的拼音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1.肉字什么结构2.肉的笔顺笔画顺序3.肉的拼音4.肉怎么打的拼音5.肉怎么拼肉字什么结构 &nb 肉的拼音_肉的拼音怎么写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肉的拼音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https://www.cellularsx.com/cyjs/197.html
6.牛首马肉(牛首馬肉)的意思牛首马肉是什么意思拼音:mǎ,部首:马,总笔画:3,结构:单一结构 马字解释:mǎ1. 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颈上有鬃,尾生有长毛。性灵敏,善奔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人骑和拉东西等。皮可制革 2. 大 3.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 马字笔顺:、?、一 https://cidian.gei6.com/m0bclujo.html
7.知青前妻重生了智能产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数据中台,实现了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全流程无缝对接,全透明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热泵领域的灯塔工厂。 目前,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七号任务已近尾声,在轨的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准备迎接神舟十八号乘组的到来。这几天,着陆场系统陆续展开搜救回收演练,为迎接http://crm.wymi.net/index.php/mokerlo/50074.html
8.yinjiepeixun.com/xxxr59491885.shtml元歌和西施拔萝卜拔出血拼音_新浪新闻 971.16MB 60好评 鲁鲁鲁 嗯嗯嗯被强奸 青春之放纵大鸡巴操逼啊嗯嗯嗯嗯 34.55MB 393好评 免费a 免费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美女叉开腿,让男生打扑克 642.18MB 72好评 jizdeos 人与doogZO0k性开放 巴巴塔3D区网站 http://yinjiepeixun.com/xxxr59491885.shtml
9.miaoji007.com/newxr97387658.htm第4章饥渴的肉妇小说 人人操人人添 四虎乱伦小说 32.11MB 405好评 操逼嗯啊视频网站的 亲情会王芳高敏大团圆衍生小说 两个人做差差的事情的免费网站 92.21MB 500好评 性福宝软件 奇米色淫 亚洲精品国产中国的摄像头 73.29MB 489好评 轮奸少妇人妻 9.1成人网 日本成人福利 76.44MB 179好评http://miaoji007.com/newxr97387658.htm
10."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拼音和出处及鹌鹑:鸟,头小,尾巴短,羽毛赤褐色,不善飞。 精肉:精肉jīngròu〈方〉∶脂肪少的肉;瘦肉 蚊子:动物名。双翅目蚊科。形体细长,胸部有一对翅膀和三对细长的脚。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则多数以人畜的血液为食。卵产于水面,孵化为水生幼虫孑孓。能传染黄热病、疟疾、丝虫病和登革热。 https://www.gushiciqu.com/ju/zi195bfab7.html
11.食品名称中英文Fresh Grade Legs 大鸡腿 Fresh Grade Breast 鸡胸肉 Chicken Drumsticks 小鸡腿 Chicken Wings 鸡翅膀 Grounded Meat 绞肉 Pigs Liver 猪肝 Pigs feet 猪脚 Pigs Kidney 猪腰 Pigs Hearts 猪心 Pork Steak 没骨头的猪排 Pork Chops 连骨头的猪排 Rolled Pork loin 卷好的腰部瘦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g2z19f1.html
12.牛怎么读牛组词牛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拼音 niú 怎么读 部首牛(单一结构) 笔画数4 五行木 笔顺 牛的意思解释 牛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牛」 拼音:[niú] 怎么读: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https://zidian.bi0.cn/725B__hanyu.html
13.拼音X《中医词典》x~y正文到淘宝找 拼音X 到拼多多找 拼音X 《中医词典》x~y 拼音X 目录 (拼音X)第一篇(拼音X)第二篇(拼音X)第三篇(拼音X)第四篇(拼音X)第五篇(拼音X)第六篇(拼音X)第七篇(拼音X)第八篇(拼音X)第九篇(拼音X)第十篇(拼音X)第十一篇(拼音X)第十二篇(拼音X)第十三篇(拼音X)第十四篇(拼音X)第十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ongyicidianxy-1-0-0-0
14.狗肉,狗肉的功效與作用中藥狗肉狗肉是什麼狗肉的用法用量A+醫學百科狗肉條目介紹什麼是狗肉,狗肉有什麼功效和作用,狗肉的分布和形態,如何服用狗肉等。目錄「狗肉」在《中藥大辭典》「狗肉」在《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狗肉【出處】《別錄》【拼音名】Gǒhttp://cht.a-hospital.com/index.php?title=%E7%8B%97%E8%82%89&diff=411360&oldid=226199
15.咏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曹雪芹古诗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进门见了老太太,老太太大哭着告诉了一番。胡屠户诧异道:“难道这等没福?”外边人一片声请胡https://m.gushiwen.cn/shiwenv_35b46e42b301.aspx
16.www.sydcdjt.com/xxxr41767465黄色肉番本子 斗罗大陆之乱婬h侵犯小舞了3d 91视频app下载安装无限看_中青网 空少露鸡鸡的视频 锕锕锕锕湿透了www网站 插入白丝班长馒头逼 淫香淫色综合 九九九大屁屁aaaa 黑人大鸡吧捆绑虐待 51cg.fun今日吃瓜必吃防走丢 名爵主管 麻7IIII2扣信任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教师 射在奶子上13p 日文中http://www.sydcdjt.com/xxxr41767465
17.闪婚后,封先生当众拥她入怀国产肉乱妇乱杂视频在线 日韩嗯啊在线 黑人巨无霸大战洋妞视频 久久久一级毛 性狂欢国产又粗又大 熟女淫荡对白 国产操逼视频暴操 万向招商 麻7IIII2扣信任 范冰冰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曰B操B日本 三叶草乱伦小说 欧美老妇操B 新久久久久久一级 日日黄色视频 国产人精品无码一区 内射极品女神 新版金银瓶http://yaohaigou.com/xxxr65012502/20241002/90620673
18.猪(拼音:zhū)一把刀《中文字典》“猪”字是一级汉字,读音是zhū,部首为犭,11划,对应Emoji符号:, 。简介:猪。zhū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 汉字:猪 拼音: zhū 注音: ㄓㄨ 拼音分类:zhu1 读音: zhu1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https://zhongwenzidian.18dao.net/zidian/%E7%8C%AA
19.56个民族拼音表.doc免费在线阅读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 56个民族拼音表(按拼音顺序)民族拼音民族拼音民族拼音民族拼音 阿昌族ā chāng zú 鄂温克族è wēn kè zú 傈僳族 lì sù zú 水族 shuǐ zú 白族 bái zú 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珞巴族 luò bā zú 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保安族 bǎo ān zú 仡佬族 gē lǎo zú 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924/6005133003002110.shtm
20.56个民族名称及56个民族简介起名字知识(一)、56个民族名称拼音表(按拼音顺序) 民族拼音民族拼音民族拼音民族拼音 阿昌族āchāngzú鄂温克族èwēnkèzú傈僳族lìsùzú水族shuǐzú 白族báizú高山族gāoshānzú珞巴族luòbāzú塔吉克族tǎjíkèzú 保安族bǎoānzú仡佬族gēlǎozú满族mǎnzú塔塔尔族tǎtǎěrzú https://www.xianzhi.net/mmzx/36801.html
21.吴羊的意思拼音读音及词语吴羊的解释汉语词典词语吴羊 拼音wú yáng 注音ㄨˊㄧㄤˊ 引证解释白绵羊。亦称生于 江 南之羊。《尔雅·释畜》“羊,牡羒” 晋 郭璞 注:“谓吴羊白羝。” 郝懿行 义疏:“吴羊,白色羊也。”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羊》:“生江 南者为吴羊,头身相等而毛短。” 相关汉字 吴 羊 汉字组词 吴的组词 羊的组词吴https://m.99cha.com/cidian/ci_akR1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