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在重庆举办募资捐赠仪式
2010年以来,民进重庆市委会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需要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坚持政治性、公益性、务实性相统一,参与三项定点扶贫工程
1.参与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
按照民进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民进重庆市委会于2011年7月启动了对口帮扶贵州金沙县官田乡的“同心彩虹行动”,双方正式签订了结对帮扶合作协议。此后,陈贵云主委等民进市委领导多次带队到当地开展项目考察、送医送教、师资培训等活动,累计捐赠图书2万多册,向官田乡教育管理中心和3所学校捐赠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打印机、光碟、药品等物资价值20余万元。
2014年3月,专职副主委张克敏率医卫专委会专家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开展送医活动,并达成定点帮扶当地县人民医院的合作意向。
2015年2月,积极响应民进中央发出的开展“书香彩虹”公益活动的号召,发动全市各级民进组织和会员积极行动,在广泛开展捐赠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筛选整理,向金沙县送去适合中小学需求的图书2.3万册,确保每本图书都符合质量和内容要求。
2.参与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同心惠民生”工程
按照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的要求和部署,民进重庆市委从2010年起对口帮扶重庆市武隆县赵家乡,帮助当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5年来,帮扶成效显著。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2324元上升到2013年8776元,人均存款从2000元上升到10000元,贫困户从404户减少到239户,贫困人口由1785人下降到971人。帮扶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是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引进资金和项目,帮扶当地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包括:帮助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生态环境、农村房屋风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在市扶贫办协调争取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150万元;在市农委协调资金30万元,用于当地农业服务公共体系建设;坚持每年组织文艺界会员为当地乡村旅游节提供节目支持;引导会员企业投资旅游观光农业。2014年重庆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重庆蓝越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勋亮与赵家乡签定了投资观光农业合作协议,使用土地近300亩,投资近1000万元。
三是开展送教育送文化下乡活动。5年来,民进重庆市委会先后捐赠42万元,为赵家乡中心校的师生们购买图书、文具、衣物和体育器材等物品,为学生食堂添制了2人座标准桌椅100套,每年出资2万元设立了奖学金。
3.参与“重庆市经信委扶贫集团”对潼南的扶贫工作。
民进重庆市委会作为重庆市经信委扶贫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于2014年9月与潼南县进行了对接,决定从教育、文化等方面进行智力扶贫。一是组织“名师团”到当地讲学,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开展捐资助学等活动;二是联系潼南的会员企业优先为潼南贫困户提供护理、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三是不定期开展送温暖等扶贫慰问活动。
从2013年开始,民进重庆沙坪坝区委在仙女山镇希望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希望行动,为学生们送去了古筝弹奏、吹奏排箫、绘画等艺术教育课。这是民进艺术家们第三次赴该校开展艺术支教。
二、突出特色,持之以恒,做靓社会服务品牌
1.持续23年的社会服务项目:“进盛合作”
从1992年开始,民进重庆市委会与原万盛区(现万盛经开区)开展“进盛合作”,先后签署了5轮合作协议,在开发万盛石林和黑山谷旅游(现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发展猕猴桃种植(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特产)、共建“进盛实验中学”、成立“进盛教育基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到2015年,“进盛合作”已持续开展23年,在重庆统战系统广受好评,产生了品牌效应,扩大了民进的社会影响。《光明日报》以《“进盛合作”享誉渝州》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5年来,双方续签了“进盛合作”协议。民进重庆市委会继续向“进盛教育基金”注入资金15万元,表彰奖励了部分优秀教师和学生;以办好进盛实验中学为载体,发动各区县捐赠学校办公用品和图书价值20余万元;在万盛青年镇民族小学开展慰问和扶贫助学活动,等等。
2.秉持“人人微公益、小善成大爱”理念,广泛开展微公益活动
民进重庆市委会积极鼓励区县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微公益活动。利用专题工作会、区县片区会等形式进行“创社会服务品牌、展民进组织风采”经验交流,推动全会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的机制平台,形成工作品牌。目前,全市民进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已呈现出“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新格局。如:民进永川区委会长期坚持开展捐赠经典图书、捐建儿童书屋、组建“香喷喷”故事团等送文化活动,特别是2005年以来,坚持开展“倡导经典诵读建设书香校园”公益活动400多场(次),被民进中央称赞为“执政党认可、老百姓满意”的文化建设工程,2011年被评选为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
此外,民进大渡口区委会的借力助推转型发展活动,民进沙坪坝区的“艺术教育希望行动”,民进南岸区委会的同心实践基地建设,民进渝中区委会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民进荣昌县委员会的“统战文化进校园”,民进九龙坡区委会的“九龙星火助学金”,民进江北区委会的“爱心工作室”推广活动,民进綦江区委会的“爱心捐赠进山村”,民进大足区委会的关爱留守老人活动,民进长寿区委会的“春蕾行动”,民进巴南区委会的“走进乡村少年宫”,民进渝北区委会的“同课异构”援教活动,民进北碚区委会的“流动课堂”,等等,都深得社会各界好评。
三、发挥优势,集智聚力,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1.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
这是在民进中央开明慈善基金会管理下设立的一个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教育方面的扶贫、助学等慈善公益活动。“小桔灯”专项基金的命名,取义于民进前辈冰心老人的散文名篇《小桔灯》,寓意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作用微小,就像冰心所写的“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也可以持续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帮助人、鼓舞人、感染人,让人“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的前期资金由重庆民进全体会员2011年爱心捐款的余额40.76万元、重庆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宋春梅女士捐款100万元、6位企业家爱心认购书画的捐款11万元组成,共筹集160余万元。2014年4月,重庆市南岸区民进会员、百岁老人李世瑚把终生积蓄的10万元捐赠给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崇高风范令人景仰。
2014年民进重庆市委会向开明慈善基金会立项申请使用了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23.5万元,用于对“进盛合作”、武隆县赵家乡中心幼儿园建设、“春梅爱心帮扶行动”和资助农村贫困学生等项目。
2.重庆民进企业家联谊会
重庆民进企业家联谊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长会和工作会,组织会员开展活动,结合实际分片区成立企业家联谊会片区分会,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企业家联谊会重点参与了“情系武隆”助推民生爱心帮扶行动,共支持资金315000元。
2013年9月承办了民进全国企业家联谊会联席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的接待、组织工作受到高度评价。
3.民进重庆开明画院
4.民进重庆市委“名师团”
民进重庆市委“名师团”成立于2014年9月,其主要职责是:开展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议政建言活动,参与市委会兴教助学、支边扶贫、对口帮扶和“三下乡”等社会服务活动,增强我会在教育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路
1.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社会服务主题年工作部署,加强社会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深刻认识社会服务的内涵、定位和规律,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困难和问题,不断调整社会服务工作思路,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2.完善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宣传思想、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服务人才库、资源库、信息库建设。以各级组织上下联动、区县分片区横向合作为重点,形成整体运作、组织协调、人才保障、工作配套的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3.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四大工作平台,继续抓好定点扶贫、“进盛合作”、“一区一品牌”微公益活动等社会服务重点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按照民进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搭建同心工作平台,探索服务社会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