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至初十,于社稷有关的诸物各分配自己的一个日子做节日,分别是十个节,是谓: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六畜排在人节之前。
传统文化就应该自己鼓捣个有意思的出来,哪能让那些废物文人尽考察些消磨人志气和美感的东西出来。去年解了元宵喻意,今年以此出发点自解六畜。
读《说文》中的六畜。
一、鸡
鸡属于短尾巴鸟,介绍简单,叫做“知时畜”。虽然鸡的分类少,没有什么特称的鸡,但古人对鸡却有特别的研究,说雄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并礼让母鸡和小鸡,并驱赶成年公鸡,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山海经》中有不少山神要用“白鸡祈”“毛用一雄鸡”;《礼记》讲宗庙的祭祀,“鸡曰翰音”。各种用鸡祭祀的场合,是先给神“吃”了之后人吃的,特别是“牙祭”——也就是,鸡的大用途,就是供肉食,比如孟夏、仲夏、季夏的时候,天子饮食就是“食菽与鸡”,
二、犬
犬在古代的重要用途,也跟鸡一样,是供肉食。宗庙的祭祀,“犬曰羹献”,并且要求“士无故不杀犬豕”,就是没事不要杀狗吃肉。到了今天,则只是冬天吃狗肉,叫做狗肉性热,其它季节吃就造虚火,人消受不了——“客游以为狗屠”杀狗赚钱养母亲的聂政;荆轲的无名挚友、差点与荆轲同行去刺杀秦王的“燕之狗屠”;“以屠狗为事”的樊哙;……等等改变历史或能够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要在今天,那就都得学北大毕业生,只能去杀猪。
《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马车上的破帷幕和破顶盖都不丢弃,留着埋马和埋狗。也就是,虽然孔子也吃狗肉,但自己养的劳苦功高的狗和马,那是要好好埋葬的,派高足子贡去办理。吾人也吃狗肉,也好好埋葬自己养的好狗,真是“孔子与吾无间然”啊。
三、猪
但是,《史记-天官书》说,【奎曰封豕,为沟渎。】就是28宿的奎宿,叫“封豕”,那么就是夔的儿子“伯封”,并且“伯封”也就不是叔向他妈说的“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那么坏?
四、羊
五、牛
牛的地位,在古代的时候高得不得了,按《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意思是天地万物从牵牛星开始数,总称由牛提纲挈领,叫“物”。
牛是古代的解放牌,工农兵都靠它搞物资运输。《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责备尸位素餐的公务员就拿牛作比,叫做【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牵牛”虽然叫牛,却不当拖拉机,算什么牛?
运输靠牛,耕地靠牛,就是吃肉,牛也是少不了的,最高的祭祀“太牢”,就是“牛曰一元大武”,祭祀完了分给大家吃。由于牛攸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得到古人的仔细研究。
六、马
古文“马”是象形,就是马头鬃和尾巴飞扬的样子。
马是古代的轿车,按《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牧马二百蹄】,即有两百匹马的马倌,富裕程度可【与千户侯等】,《论语》讲【子曰:“……有马者借人乘之……”】——也就是,你要是有不少马,可以借给别人用;既然可以借,当然也就可以租,自然就成了古代的出租车公司了。
《说文》里关于马的字,有百余个。
《诗经-鲁颂-駉》讲鲁国的马场“駉”的盛况,肥壮的公马带着马群,漫山遍野。各色的马儿应有尽有:【有驈有皇,有骊有黄,有骓有駓,有骍有骐,有驒有骆,有骝有雒,有骃有騢,有驔有鱼。】——单是鲁国,就有如此丰富的马资源,后来战国动辄百“乘”上千上万匹马打仗,那马的品牌肯定少不了。
再考察“天子不能具钧驷”。
到了汉初,《史记-平准书》讲:【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汉书-食货志》讲:【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刘邦连四匹同色的马都找不齐,朝廷的将相有时候还只能坐牛车。西汉奠基,骑兵万数,就找不出四匹同样颜色的马?说不服人嘛。
《史记-匈奴列传》讲冒顿四十万骑兵围汉高祖于白登:【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汉书-匈奴传》讲冒顿是三十余万骑兵围汉高祖于白登【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駹,北方尽骊,南方尽骍马。】——不管是四十万还是三十余万,西汉七年,即前200年的白登之战,自然是“汉初”;而匈奴围刘邦,按五行摆谱摆到离谱的程度:西方十万一色的白马,东方十万一色的青马,北方十万一色的黑马,南方十万一色的红马。
白登之战过后,实行了和亲政策,刘邦真要一定找四匹同色的马来拉车,向“亲戚”匈奴买四匹,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民国的官人和将军们坐的车就不是国产的嘛。即便向匈奴买马有损国威,【汉五年八月,乃立卢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燕王卢绾在刘邦病重的时候“骑数千居长城下”,马的孕期为十二个月,母马一年最多产一匹小马,三岁的母马才开始生崽,燕王卢绾的几千匹马在“汉五年八月”的时候,至少也是数百匹——单是燕王卢绾在“汉五年八月”就有几百匹马,都可以算国家财产,就找不出四匹一样颜色的?
也就是说,《史记》和《汉书》讲的“天子不能具钧—醇驷”,刘邦没有学习上古的帝尧【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招摇过市,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刘邦同志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相也就不能不更节约,“或乘牛车”。干部队伍都这样的风尚,那汉朝不蒸蒸日上都不行。
萨苏讲:〖作为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出门要靠马,打仗要靠马,甚至有时候食物和饮料也来自于马,对于马当然要重视—比日本人对于鱼还要重视。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样多形容不同种类马匹的字。今天马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字也就被忘掉了。〗——同样的,今天中国人也不那么崇拜鸟了;没有地方打猎和打仗,狗也不那么重要了;牛除了拿来吃肉和挤奶,耕地和运输都不怎么依靠它,于是连牛也不那么重要了……总之,很多鸟的字、狗的字、牛的字,也就都被忘掉了。甚至连正月初一到初六,六畜的节日,大多数人也都忘掉了。《郊特牲》讲:【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曾经庞杂的鸟、狗、牛、马之名,对古人来讲“其义”多么重要呵,“失其义”,自然就把“数”也就是“名”给忘掉了,这是连治理天下的“礼”都免不了的客观规律嘛。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