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
a.它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文革”后,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d.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a.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b.展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
c.文革”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d.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
4.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提出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冤假错案平反
d.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a.国有企业b.农村c.城市d.沿海地区
6.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d.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8.《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老人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是指()。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开放广州、上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
9.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是基于它们()。
a.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b.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c.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d.临近港澳,华侨众多
10.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1.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2.在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地处最北的一个经济特区是()。
a.珠海b.汕头c.厦门d.深圳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
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四大上
14.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1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八大上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上d.中共xx大上
二、连线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农村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经济开放区珠海
经济特区长江三角洲
三、读图题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
(1)目前,我国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2)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哪些?
(3)我国的经济开放区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条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挥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材料三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请回答:(1)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农业合作化完成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党在建国后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哪三次重大变革?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三次变革各取得了什么效果。
1.慕尼黑协定所反映的重要问题是。
a.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矛盾激化
b.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利益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c.英法与德国为同一阵营的侵略者
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a.吞并奥地利b.灭亡法国c.进攻苏联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波兰的殉难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的均势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4.二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
a.采取了消极防御方针b.法军作战不勇敢
c.敦刻尔克大撤退,过早转移了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5.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先进攻苏联,而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认为,英法比较软弱可欺b.苏德矛盾尚未完全激化
c.苏联对德国推行和好政策d.英法向德国挑战
6.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严重威胁到日本b.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
c.美国对日本没有好感d.美日积怨太多
7.二战中,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其他战场的战况是。
①西欧战场,英国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②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在激战中③英美等联军进行诺曼底登陆作战④中国战场,日军大举“扫荡”抗日根据地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
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结成了战时联盟
b.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人力、物力的集中
d.促进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瓦解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战场是。
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c.北非战场d.西欧战场
1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苏联保证了重要工业基地的安全b.苏军解放全部被占领领土
c.德军完全丧失抵抗能力d.德军从此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12.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偷袭珍珠港③诺曼底登陆④德国投降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
13.直接促使日本投降的重要事件是。
①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③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④德国、意大利投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两次世界大战。
a.都是帝国主义的战争
b.都是英、法、美代表人类正义的一方战胜德国非正义的一方
c.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d.战后都建立了维护持久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15.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②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③重新确立了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④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2.年月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标志着。
3.当德军猛烈进攻法国的时候,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4.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
5.年月日凌晨,日军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这标志着。
6.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7.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于1945年2月在苏联的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之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
8.1944年6月6日,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登陆,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
三、辨析题
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经济倒退、生灵涂炭。因此,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11月,英国掌玺大臣哈里法克斯奉张伯伦之命和希特勒会谈时称颂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材料二二战前,法国右派蒂埃里·穆尼埃说:“德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依赖的制度的瓦解,这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胜利,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法在对德国作用方面的认识有何相似?
(2)根据学过的知识,指出两国在行动上有何相同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朕今向美国及英国宣战……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祸乱,假和平之美名,逞称霸东洋之野心,进而勾结与国,于帝国之周围增强武备,向我挑战,更对帝国之和平通商横加阻挠,终于断绝经济关系,对帝国之生存予以重大威胁。……近来更日益加强经济上军事上之威胁,欲使我屈从彼意。……事既至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毅然奋起,冲破一切障碍,岂有他哉!
──日本天皇《宣战诏书》(1941年12月)
材料二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
(1)根据材料,你认为日本对美国及英国宣战的理由成立吗?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二中,日本天皇所说的“残酷之炸弹”是指什么事?除此之外,你认为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还有哪些?
(3)比较两则材料,分析这两份天皇诏书的异同。
五、简答题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在我们的头上。”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自测题
班别姓名成绩签名
一、你的实践活动评分是()
二、看拼音,写词语
youlurenpinggaozhiwanshuazhengjiu
()()()()()
zaoyangchaoxiehunshenrongmaoshuishe
三、多音字组词
扎za()屏ping()折zhe()
zha()bing()she()
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大惑()()()()勃勃难以()()无()无()
屏息()()()()可亲霏霏()()无可()()
五、填上适当的词
()()的梧桐树。
风()地吹着()的柳树。
()()的蒲公英。
清风明月本无价,。
,天连水尾水连天。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
,踏成竹叶梅花。
你还知道哪些对联?请你另写一对。
七、改病句
1、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不断提高。
2、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闹。
3、海洋里蕴藏着数也数不清的资料。
三、阅读(30分)
(一)阅读《麻雀》,回答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抄出描写动作的词
猎狗老麻雀
2、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望”一词是描写老麻雀的心理,你替它把尖叫的内容写出来。
(二)阅读《猫》片段,回答问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既()又(),既()又()。
2、用“”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
3、造句
(1)任凭……也……
(2)非……不可……
4、应抓住哪些词读好下面这句话?请用“.”点出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摆动得特别(猛烈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
分析)。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内不合适的词画掉。
2、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请写上序号)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请用“”表示。
(1)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2)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你最心爱什么呢?请以“我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写清楚它的特点,并能合理展开想象,表现出你的喜爱之情。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我看拼音写词语。(8分)
kūlonɡquànɡàojiēfɑnɡbēicǎn
()()()()
yùhéwèiɡuózhǔnquèshúxī
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8分)
悔()晌()悦()硬()
诲()响()说()便()
箭()幅()盘()借()
剪()福()盆()猎()
只
zhī()
zhǐ()
圈
quān()
juàn()
三、我会给多音字组词。(4分)
四、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审视注视
1.翠鸟一动不动地()着水面。
2.经过这次教训,我要重新()自己的言行。
严厉严格
3.小红处处()要求自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今天,我上学迟到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教育教诲
5.老师天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6.我虽然离开了母校,但是王老师对我的(),使我永远不忘。
五、我会填。(6分)
1、亲身下河知深浅,。
2、,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3、日日行,;常常做,。
六、我会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4分)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你像他那样认真学习,能不取得好的成绩吗?
七、我会在正确的说法后打“√”。(4分)
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①做事一定要听从邻居、朋友的劝告。()
②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③一个人如果不肯接受意见,就会做错事。()
2.《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①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就不怕路途遥远。()
②只要有决心,再难的事也能做得到。()
③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做事背道而驰。()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陌生—()怀疑—()哭—()
2.我会选词填空。(6分)
虽然……但是…………因此……如果……就……
(1)()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不同。
(2)今天下雨,()展期推后。
(3)杨桃()被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3.老师说的这段话中哪句最重要?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态度。(4分)
4.“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分)
(二)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另一个来不及跑,只好躲在地上装死。
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嗅他的脸。这时候,他屏住呼吸。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等熊走了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说喂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
“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的,都不是好朋友。”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2分)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笑眯眯
3.按短文内容填空。(4分)
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一个人
。另一个人。
4.给短文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2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题目:我是一个的孩子
小朋友,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听话、懂事、坚强、勇敢、逗人喜爱、爱哭、调皮……我好想认识你。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通过两件具体的事例把你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展示出来,让我来结识结识你这位朋友。
一、基础知识,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带点的字注音。(5分)
xuānxiè()lǒu()空伧()俗帷()幕zhēn()酌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3、四字短语填空。(3分)
重峦叠()盘曲()峋()它风景惟妙惟()巧妙绝()()然不同
4、修改病句。(2分)
①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关系到能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我们大家都提高了思想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简明得体,有说服力的话。(3分)
临近中考,班主任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抓得更紧了,真是分秒必争,这样体育活动课又要泡汤了。
学生:老师,下节是体育活动课,我们出去踢会儿球,行吗?
老师:不行,我要考试。
学生:老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那也不行,马上中考,怎么一天到晚就是想着玩。
学生:老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那,我考试怎么办?
学生:老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好吧,要注意安全。
学生:谢谢您!
7、下面是一则某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报道稿,文中连用3个“战胜”,行文显得单调。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2个“战胜”的同义词语分别填入括号,替代文中加点的“战胜”,使用词准确且富有变化。(2分)
今天进行的中学生男篮预选赛中,一中队以72比60战胜十五中队,十八中队以68比56战胜()八中队,二中队以98比42战胜()十一中队。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是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8、“即使碰不到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这句话出自_______朝____________之笔,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第一句话中的“闷”的读音是_________,还有一种读音是__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纤细的游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文段具体写桥之美,试说列举了哪几个例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段中,许多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试举例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分)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2分)
14、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15、(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2分)
2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①(甲)中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表达得语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因为这些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③“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三)(12分)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2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第二段除了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之外,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4、分别指出第三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3分)
(1)辣椒营养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辣椒能增进食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三段“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6、概括第三、四段的内容(答案不超过20个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