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畜产品供应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上个世纪,我国草食家畜饲养方式相对粗放,牧区主要依靠天然草原放牧,农区主要依靠秸秆等农副资源饲养,饲草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最突出短板。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推动饲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推动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为增加草畜产品供应作出较大贡献,但饲草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亟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有关部署,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为增加草畜产品供应打牢基础。

一、我国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推动下,饲草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全国人工饲草种植面积1.16亿亩,饲草总产量1.01亿吨,累计培育审定饲草新品种685个,饲草种子年产量7.5万吨,全国草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达到1581家,饲草生产区域化集群加快形成。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得到有力支撑,奶牛平均单产从5.5吨提高到9.4吨,肉牛出栏活重从408公斤增加到503公斤,肉羊出栏率从94.6%提高到103.8%。

但总体看,我国饲草产业整体起步较晚,生产经营体系尚不完善,技术装备支撑能力还不强,配套政策保障体系还有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种草养畜是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可提升种植业整体效率,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具体表现为:种草效率高,采取科学的饲草种植模式,每亩青贮玉米和苜蓿的蛋白和能量产出是籽粒玉米和大豆的2倍左右。种草可改地,饲草种植有助于肥田提高地力,苜蓿每年每亩地可固氮约7公斤,种过苜蓿的耕地转茬种粮食作物可以减少施用氮肥。喂草能节粮,增加牛羊饲草料中的优质饲草比重,可减少精饲料用量,达到节粮养殖效果。种草能增收,通过以养带种、种养结合,有序推进优质饲草种植,打通种养业循环渠道,可实现种植户增收、养殖户降本的双赢。

二、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

大力发展饲草产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粮食生产与食物消费,优化生产总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快构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将我国饲草产量增加4000万吨以上,利用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生产饲草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牛羊优质饲草需求保障率达到85%以上,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以上,饲草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草畜产业质量效益和草畜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

三、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分区施策,推动种养结合、协调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区推行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加快建设优良饲草种子田和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地,提升区域内饲草供应保障水平和商品草供应能力。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推行放牧加补饲的草畜耦合高效发展模式,建设豆禾混播型低成本放牧草场,以草代粮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能力。传统农区推行粮饲轮作和间套作,推广粮饲兼用品种,积极发展优质青贮饲料,统筹推进优质饲草种植与农副资源利用,加大农作物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加工饲用,加快草畜一体化发展。草原牧区坚持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免耕补播改良,建设高产打草场和高产稳产饲草料地,健全防灾减灾饲草保障体系。

二是积极拓展生产空间。合理利用耕地开展粮草轮作,优化粮饲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利用草地资源,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推进划区轮牧。充分挖掘农闲田、撂荒地、滩地、果园隙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种草潜力。积极利用中重度盐碱地发展饲草种植,推行“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优先选择苜蓿、饲用燕麦、甜高粱、羊草、碱茅等耐盐碱饲草品种。

三是大力提升供给能力。大力发展苜蓿、饲用燕麦和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品种,利用条件适宜的农闲田、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建设一批主产区和产业带,推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积极挖掘利用本土特色草种,因地制宜推进羊草、冰草、披碱草、鸭茅、狼尾草等品种种植,增加草产品供给。

四是加快改善设施条件。统筹实施有关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改善土地平整度和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条件,因地制宜配置建设储草棚、青贮窖等,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高产稳产、高效节水、品质优良的优质饲草产区。引导饲草加工主体开展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积极发展高密度草捆、草颗粒、裹包青贮等易流通商品草产品。

五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培育饲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推进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支持培育壮大草畜合作社、饲草生产企业、饲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养殖企业与饲草生产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加快提升饲草产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

六是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加快培育产量高、饲用价值优、区域适应性强、抗逆抗病性好的饲草新品种。加快优质饲草制繁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自动化智能化饲草生产加工专用农机装备研发。针对不同区域水、肥、光、热条件开展饲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分区域集成草畜一体化高效耦合发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加强用地保障。完善耕地用途管控制度,支持各地合理利用耕地发展优质饲草种植,有效利用草地增加饲草供应,积极利用盐碱地等土地资源拓展饲草生产空间。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实施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扶持政策和项目,积极谋划推动扩大饲草产业发展投入,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提升饲草生产供给能力。探索推进实施新型抵押贷款和饲草种植保险等信贷保险产品,为饲草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完善统计监测。探索将饲草纳入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完善并实施饲草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加强饲草供需情况调度、形势研判,逐步建立可靠权威的产销信息发布机制和产销对接平台,引导饲草稳定均衡供给。

THE END
1.2022年畜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行业新闻2022年畜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坚持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道路,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增长转变。坚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建立“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发展模式,强化产业链利益链接机制,把省会城市http://www.east-mind.com/news/hyxw/2022/0822/1082.html
2.2022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畜禽饲料畜肉养殖场随着规模化养殖尤其是多层养殖的推广,生猪养殖集约化程度显着提升,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向污染减排协同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022年,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重点是研发低成本、低排放、低耗能与智能化的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与装备,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https://dy.163.com/article/HVV6D75U0514EAHV.html
3.我国畜牧业发展新形势及未来展望行业要闻大家上午好!大家知道畜牧业事关国计民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到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出现了许多新形势、新问题,整个畜牧业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而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https://cj.zhue.com.cn/xingye/2024/1202/397308.html
4.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畜牧业发展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县畜牧兽医局将在农业农村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和大力支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_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畜禽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方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狠抓畜牧https://www.wm114.cn/wen/232/462698.html
5.2022年后养殖牛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研究随着全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养殖牛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2022年以后养殖牛业的前景,以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养殖牛业当前状况 截至2022年,全球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殖牛是最主要的肉类生产方式之一,其产品不仅满足人类食用的需求,还对经济、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506562.html
6.牛市新篇章2022年以后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2022年以后养殖牛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以下是对这一行业未来趋势的一些分析: 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 在现代化生产中,技术创新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的养牛业将更加依赖于高效的自动化设备、精准扶贫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https://www.dhgn9oxo5.cn/feng-mi-bai-ke/32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