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简介

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前110),曾任太史令,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学者。司马谈多方求教,“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自序》)唐都是天文学家,汉武帝初年曾被诏测定二十八宿的角度和距离,后来又和司马迁等人一道制定太初历。杨何是《易》学家,元光元年(前134)曾被朝廷征聘,官至中大夫。黄子,又称黄生,司马谈向他学习的是道论,亦即当时流行的黄老之学。司马谈知识广博,他身为太史令,但对诸子百家学说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太史公自序》收录了他的《论六家要指》一文,文中分析了先秦到汉初六个主要学术流派的得失,精辟深刻,切中肯綮。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与韩信将兵一样,是多多益善。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如《陈涉世家》,把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千头万绪的事件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这两个事件分别见于《吕后本纪》、《孝文本纪》、《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等篇目。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委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刺客列传》);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项羽本纪》);写灌夫骂座和东廷辩论则或冷或热,对比鲜明(《魏其武安侯列传》);写长乐宫诸侯君臣始朝仪,则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刘敬叔孙通列传》)。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史记》固然时而穿插生活琐事,但司马迁更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这也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

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

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高下之别,而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多的却是狡诈权谋。张良、陈平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莫测高深,带有几分神异;而陈平这位智囊却富有人情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的谨小慎微,唯命是从。《樊郦滕灌列传》写到夏侯婴时,主要叙述他对刘邦一家的精心呵护,他和刘邦家庭的特殊关系,多次提到他的太仆之职。《李将军列传》在描写李广时著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他射匈奴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射猎、射石、射敌方裨将,百发百中,矢能饮羽。《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各具风采,就在于司马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青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写窦婴是一副老年失势的窘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史记》中有许多人物所做的事情相近,但是怎样去做,却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同是衣锦还乡,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父偃却心胸狭小,报复心极强。同是知恩图报,豫让、贯高先是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关键时刻又死得极其壮烈;而侯赢、田光等义士,却是痛快地以自杀相谢。人物的共性寓于鲜明的个性之中,二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项羽是司马迁著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吒,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覆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儿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对于李斯这个人物,司马迁反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李斯的双重人格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形象跃然纸上。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他所选择的题材多是重大的。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睢、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所述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司马迁自己的人生感慨。

司马迁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他在《伯夷列传》中慨叹“天道是邪,非邪!”在《外戚世家》中反覆强调“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岂非命也哉!”对于像萧何、陈平那样的幸运儿,司马迁认为他们的人生偶然性中体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自身才能、对历史潮流的顺应使他们扮演英雄的角色,命运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是难解的谜。而从那些悲剧人物身上,司马迁更多感受到的是历史和人生的不确定、不公平和难以理解。司马迁还通过为悲剧人物立传。揭示了异化造成的人性扭曲。吴起为了当上鲁国将军而杀妻,未为卿相而母死不归,名缰利锁把他变成一个刻暴少恩之人,最终也因此亡身,政治上的巨大功绩与人性的严重异化形成直接冲突。张耳、陈余早年为刎颈之交,后来却反目为仇,也是利欲把他们拆开。

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却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帜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指次古今,出入风骚,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

《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同时,古代作家还从写法上探讨《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元代出现的列国故事平话,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以及流传至今的《东周列国志》,所叙人物和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也是大量利用《史记》中的材料。《史记》的许多人物故事相继被写入戏剧,搬上舞台,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后来的京剧也有不少剧目取材于《史记》。总之,《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覆地开发利用。

THE END
1.被忽视的春秋名将,揭秘司马穰苴传奇的一生历史故事田穰苴传有《穰苴兵法》,但经过战乱,已经遗失不见。 相传后世魏晋的司马家族,就是田穰苴(司马穰苴)的后人! 东晋名将陶侃一生都做过什么事 陶侃简介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西)。东晋时期名将。 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72.html
2.《司马穰苴传翻译》课件.ppt《司马穰苴传翻译》PPT课件#司马穰苴传翻译司马穰苴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古代文献。本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司马穰苴传,并探讨其价值与意义。前言关于司马穰苴了解司马穰苴的背景和身份。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探究翻译《司马穰苴传》的目的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司马穰苴传简介1司马穰苴生平描述司马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7987573.html
3.第七章司马穰苴的生平与著述孙子评传人物传记第七章司马穰苴的生平与著述作者: 来源: 内容摘要:齐国的兵学,源远流长。在西周初年,有姜太公吕尚;在春秋前期,有管仲;在春秋后期,稍前于孙武,有司马穰苴;到战国中期,有孙武的后辈孙膑。与司马穰苴差不多同时,还有一名"子晚子"。《汉书·艺文志》"杂家"类中,著录有"《子晚子》三十五 http://www.9river.com/news/?9252.html
4.前凉世祖张重华生平简介张重华是怎么死的族谱新闻前凉世祖张重华生平简介张重华是怎么死的,张重华(327年―353年),字泰临,一作字太林,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 张重华(327年―353年),字泰临,一作字太林,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文王张骏第二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永和二年(346年),张骏去世,张重华继位,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https://www.zupu.cn/lishi/20191023/290984.html
5.课程司马穰苴、孙武、孙膑这三位兵法大师,都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他们的军事理论代表了齐文化发展的高峰,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影响。 ●10.1司马穰苴及《司马法》 本节主要介绍司马穰苴的生平,《司马穰苴兵法》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以及书中所记兵法思想所蕴含的实际价值。 ●10.2孙武与《孙子兵法》 本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79f29a9e60d0f25e88
6.史记故事导读(精选9篇)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vesob37.html
7.魏文侯简介,魏文侯人物资料,魏文侯人物介绍人物百科李克回答:“吴起贪求功名又喜欢女色,但如果是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于是文侯任吴起为大将,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市。 吴起在四年之间(前409年─前406年)便占领了秦国洛河以东的领土(见河西之战),为魏国在西方扩大了疆土,于是文侯设置了河西郡,由吴起担任郡守。 治邺 文侯任命西门豹https://www.suinian.com/renwu/WeiWenHou/
8.武庙十哲都有谁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田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https://www.oyytr.cn/qing-chao/411753.html
9.《诸子百家》七兵家2司马穰苴兵家司马穰苴,又称田穰苴,是春秋末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背景 姓名:田穰苴(司马穰苴为其后世所称) 时代:春秋末期 国籍:齐国 家族背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氏家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https://www.meipian.cn/58ngkmls
10.孙子志详细介绍PDF电子图书下载谢祥皓,主编书籍简介: 孙武,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兵家始祖,齐国人。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本书采用志、传、志、图、表、录诸体裁,记述了孙子的生平、著作、思想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介绍了古代及近现代对孙子的研究、关于孙子的遗迹遗存与纪念物,并附有孙膑志、吴起志、司马穰苴志。引用资料严谨、http://www.302edu.com/amp/books/detail/65f84e7d-c892-47e9-9758-990860ee4697
11.司马迁的诗司马迁诗全集《司马穰苴列传》 三国·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司马穰苴的单传。全文围绕着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这条纲,写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史实,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活画出一代名将的鲜明形象。作者善于粗线条地勾勒当时的背景https://shici.chazidian.com/shiren/3261/
12.田穰苴与孙武什么关系田穰苴有什么代表作吗历史百科鬼计谋略田穰苴是在战场上出名的人,他的生卒年都不详尽,史书对他生平记载也很少,因此关于他本人的故事,记录得很少,唯一可知的就是关于他治军过程中的故事。也有人说他留有一本兵书叫做《司马穰苴兵法》,后世称之为《司马法》。《汉书·艺文志》记载为150篇,《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都注为3卷,而今本只有http://www.mzsis.com/history/hstory/tskey/th9812315967510963014.html
13.山东姜太公祠殿壁上的壁画,表现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迹,主要内容有:姜氏封吕、贫困生涯、弃官避纣、著书立说、渭水垂约、孟津会盟、牧野大战、封齐就国、与莱争丘、严罚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周。 西五贤殿,供奉承有齐国的五位出名政治家、军事家,有管仲、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田单;东五祖殿、供奉道教的五位先祖,有东华https://www.maigoo.com/citiao/110353.html
14.田穰苴名字怎么读春秋名将田穰苴读音是什么历史解密司马迁做这篇田穰苴列传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记录田穰苴的生平事迹来赞扬田穰苴的治军有方和军事才能,另一方面,司马迁在列传的结尾说”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其实是为了给田穰苴的《司马兵法》解除一些世人的怀疑,因为关于《司马兵法》是田穰苴所著之一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议.http://www.imjtv.com/tv/article/4/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