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上古时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最擅长农业生产。炎帝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部落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世代相传。
3、出自复姓改为单姓。古代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华胥氏,后来简称为胥氏,后来也简称为胥氏。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吴兴。
二、迁徙分布
三、历史名人
胥鼎:金朝时候人,本来是个读书人,有大智大勇,从政做官后,运筹帷幄,办事有效,成为朝廷栋梁,被封为吴国公。
胥作霖:南宋年间江西省宜黄人,为地方治安作出过较大贡献,但他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其高风亮节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胥必彰:明朝文官,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因为他自己严正清明,所以那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只好认输。而多的人赞扬他,称他为“真御史”。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缺)
〖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威扬蒙马;
文擅乘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学擅雕龙。
同上(另一个版本)。上联典指春秋晋·胥臣为下军大夫,《左传》曰:“晋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溃。”下联典指宋·胥偃有文名,欧阳修爱其才,妻之以女。
谋成蒙马;
文擅雕龙。
同上(另一个版本)。
〖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书生能镇方面;
闺箴雅重丹阳。
上联典指宋·胥鼎屡典边镇,朝野倚重,南渡以后,书生镇方面有成者,唯鼎一人。下联典指宋代丹阳人胥偃与其子、孙皆早逝,闺门三代寡居,为世所称。
主要源流
源流一
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相传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擅长农业生产,并以凤为图腾。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并世代相传。也有人认为赫胥氏是传说中的帝王名,据《庄子·马蹄》记载:“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也有资料记载:“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据《续通考·同性异派》载:“赫胥氏后亦为胥氏,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源流二
《左传》载:东周(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文公。[5]晋国楚国城濮之战,胥姓始祖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
胥臣死后,周倾王4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后人中为避仇杀,一支以祖父名字为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