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农村,相畜这事确实是一门技术活,不仅仅是相牛,其他猪啊、马啊、羊什么的都有一套识别技巧。例如相猪就有“有架无膘不发情,有膘无架猪儿少”之说。在过去的农村,由于没有更为科学的检测技术,在购买牲畜上,多是凭经验,就包括在今天,这些经验仍然实用。比如说“会买买骨头,不会买买膘头,会买的买一身疮,不会买买一身光”等等,如果要在农村搞点养殖创业,这些农技知识必须得掌握。
说到相牛,这方面的说道就跟多了,小时候总听老人们说“前挑胸膛大,后挑屁股齐,前裆能放斗,后裆能下手……”等等之类的顺口溜。具体到怎么识别牛的年龄,就有“一对牙,三岁口,两对牙,四岁有,五至六岁边牙现,七咬门龋八咬边”等等。其实怎么识别出牛的年龄,不仅仅可以从牙齿上识别,从牛角、牛蹄以及外貌上也能辨别出。但一般都是采取辨别牙齿的方法较为精准一些,其他方法都只能识别一个大概。
所以,人们就根据牛换牙及牙齿的磨损情况总结出识别牛的一套经验。其口诀为“一岁不换牙,两岁一对牙,三岁四个牙,四岁六个牙,五岁定边牙,六岁老齐口,七岁钳齿变了形,八岁恒齿磨损重,九岁中齿被磨损,十岁全口均变形,老牛一过十一岁,不是淘汰就是卖”。一般有经验的人,将牛嘴弄开后,稍微观看一下牙齿的长相,判断乳齿与永久齿及脱换顺序,磨损情况就能一眼看出牛的实际年龄。
而从牛角来判断,主要是看牛角的角轮,这主要识别本地牛中的母牛,因为母牛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会出现营养损失,角轮就会不均匀,就像判断树龄一样。不过由于营养水平不足形成的角轮,实际上判断不准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从四蹄来辨识,主要是看角质层,年轻的牛角质层都不坚硬,而且还长得挺规整。而成年牛的四蹄颜色就较深,且蹄形不规整。老年的牛颜色就更深了,蹄分叉很严重。这种识别方法只能辨识出一个大概,并不能判断出具体年龄。而从外貌上来看,小牛身体较窄,四肢修长,老年牛体形匀称,行动稳重,眼光暗淡。这和蹄形的区分法是一样的,只能大致分辨出老中青,也分别不出具体年龄。
总之,在农村掌握一套识别一些大型牲畜的辨识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大型牲畜一般都比较贵,如果不掌握这样一套经验,在牲畜的交易中容易吃亏。但是要真正掌握一套这样的经验,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不仅仅从牙齿上辨识,如果经验够丰富,有了一定综合性经验,光看一眼牛的外貌,就能看出牛的年龄、体重、有无毛病等等,就像《老农民》中的韩美丽一样,看一看,摸一摸,就能知道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