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评估(精选5篇)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1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2水体净化技术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3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策略

3.1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是引发水体环境污染的源头,只有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水体净化技术的再创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为打造全封闭健康式养殖系统不断努力和尝试。[2]

3.2发展策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19(1):41-49.

[2]刘瑜.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中国水产,2012,(9):68-69.

【关键词】水产养殖灾害监测灾害预警

1引言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沿海沿江现代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沿海沿江广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重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水产养殖大多采用露天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投入成本低,易于推广。但是,由于采用全露天的方式,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非常低,特别是气象灾害。因此,如何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在灾害来临前提前告知养殖户及时进行预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气象灾害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渔业经济在广东海洋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海洋和水产养殖业,广东的水产养殖产量多年居全国首位。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行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比较典型的就有低温寒灾、台风、赤潮、暴雨等。在我省水产养殖业遭受的各类自然灾害中绝大部分是气象灾害,而在气象灾害中尤其以台风、低温寒灾对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影响最为严重。近年来台风、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次数多,发生范围广,危害面积大,对我省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如2015年10月强台风“彩虹”造成广东省湛江、茂名、阳江等9市4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损失巨大;2008年初持续的低温寒潮天气使广东遭遇了58年来最为严重的冰冻灾害,造成全省受灾养殖面积262.1万亩,损失水产品产量48.4万吨,累计全省渔业经济损失达61.9亿元。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部门公布的我国北部湾、粤西地区2008年到2016年的水产养殖气象灾情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近几年来造成该地区的水产养殖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主要有台风、暴雨、低温几种,可以将风速(力)、降水量、温度、气压作为气象灾害指标。

3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

3.1水产养殖场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采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降雨量传感器等,借助物联网络技术,每个水产养殖场安装配置一个无线自组网,即时测定水产养殖场的主要气象要素值,并通过无线自组网信息传输汇聚节点,利用无线或有线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服务器。

3.2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水产养殖场实时数据、气象历史数据库和气象灾害指标库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模型、GIS、气象灾害决策支持系统等进行分析,得出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分布情况及灾害防御方案,为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灾害防御提供决策支持辅助服务。

3.3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信息系统

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通过监测预警显示屏、用户手机,向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养殖户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及防御方案;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养殖户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监控和实时查询水产养殖场的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等。

4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模型设计

5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警

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警主要通过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测指标模型计算结果触发,实际预警还需根据监测预警服务中心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历史资料及大环境下的实时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预警信息,并M行预警。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采用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数据处理、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等。

(1)通过风速、降雨量、气压等传感器测量水产养殖场相应气象数据,采用无线传感网络及互联网传送到水产养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中心通过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对物联网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放入数据库。按处理后的实测数据,并根据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测指标模型计算气象灾害预测指标,依此确定灾害出现与否,以触发启动预警处理系统。

(2)根据近n年邻近区域台风、暴雨、风暴潮、低气压的历史大数据,采用随机过程分析、现代回归分析等分别构建各关键要素单要素、综合要素统计预测模型。

(3)根据大数据、预测模型和历史数据、实测数据、实时数据等计算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预测指标值。

6总结

[1]方苗,祁元,张金龙.基于WebGIS的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化[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6(02):137-146.

[2]方宇凌,吴嘉豪,汤沛等.珠江口西岸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平台[J].广东气象,2013,35(05):59-63.

[3]TimmonsMB,EbelingJM,WheatonFW.RecirculatingAquacultureSystem[M].NewYork:NortheasternRegionalAquacultureCenter,2011:147-190.

[4]姚楠,陈哲,刘玉林.基于GIS的电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J].电力信息化,2013,11(03).

[5]孙忠富,杜克明,尹首一.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10(05):5-8.

[6]钟勇.物联网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02):049.

[7]夏于,孙忠富,杜克明,等.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苗情诊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05):117-124.

[8]禹海慧,许宇飞,易想和YU.长株潭物联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9]赵城城,杨洪平,刘晓阳,等.大雨滴对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影响研究[J].暴雨灾害,2014,33(02):106-111.

[10]罗云峰.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200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J].中国科学基金,2002,16(05):279-283.

本文作者:杨明伟工作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美国:布里斯托尔湾流域三文鱼总量达到4120万条

据美国阿拉斯加州当地媒体报道,美国布里斯托尔湾流域上周(7.25-7.31)共捕捞上来150万条三文鱼。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到上周日,该流域洄游的三文鱼总量达到4120万条。目前阿拉斯加野生红鲑的市场价格大约为每磅0.75美元,狗鲑为每磅0.4美元,王鲑为每磅1.25美元,粉鲑为每磅0.23美元,银鲑为每磅0.55美元。

美国:马里兰州梭子蟹的产量上涨

今年美国马里兰州梭子蟹的产量上涨,但是市场需求量增长不明显。其价格并没有下降太多,仍然维持在每打30-95美元。

2016年初,马里兰州水产部门预测切萨皮克湾的梭子蟹产量可以达到5.53亿只,比去年同期增长35%,创近4年的最高记录。雌性带籽梭子蟹产量达到1.94亿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越南:虾出口形势好于去年

据《越南经济时报》8月1日报道,越南水产加工出口协会预测,今年来越南虾出口形势好于去年,但因气候干旱和海水倒灌,虾养殖业受到影响,原料虾供应出现紧缺,导致全年虾出口量从原来预测的33亿美元调降为30亿美元。

今年越南虾出口市场已从去年的81个国家和地区减少到75个,主要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盟、台湾地区和瑞士,占虾出口总额的95%。今年上半年越南虾出口额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美国增长13.8%,欧盟增长6.5%,中国(含香港)增长41.8%,而日本下降9%。美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虾进口国,今年上半年越南虾占美国进口虾总份额的12.4%,列在印尼、印度和泰国之后,居第四位。前不久,美国商务部终审裁定以明富水产公司为代表的越南虾企反倾销税率为零,进一步打开了美国市场,未来有可能提升越南虾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印度:沙丁鱼捕捞呈下降趋势

上周五(7月29日),印度果阿省政府承认今年该省沙丁鱼捕捞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海洋鱼类捕捞量呈下滑状态。产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沙丁鱼捕捞量的大幅下降。”该省渔业部长AvertanoFurtado在政府会议上表示。据渔业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省沙丁鱼的捕捞量为80,849吨,2015年的捕捞量下降到57,270。而2016年至今沙丁鱼捕捞量的临时数据为6481吨。

智利:上半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08000吨

据智利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副部长透露,今年上半年该国水产养殖业产量达到508000吨,比2015年同期下降15%。

智利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品种有大西洋三文鱼,贻贝和虹鳟鱼,分别占产量的52.1%、34.9%和8.2%。今年前六个月养殖鱼类的产量为320000吨,比2015年同期下降15.3%。大西洋三文鱼的产量为6400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8.6%。

欧盟:结束对几内亚渔业长达2年的贸易制裁

据欧委会发表的公告,欧委会决定将几内亚从“违法渔业捕捞、不申报、无管制”黑名单中排除,自从结束了欧盟对于几内亚渔业长达2年多的贸易制裁。

2012年11月,欧委会向几内亚提出“违法渔业捕捞、不申报、无管制、不合作”国家黑名单黄牌警告,列入重点监测国家。

2013年11月,欧委会向几内亚提出红牌警告。

2014年4月,欧盟通过决议,决定将几内亚正式列入“违法渔业捕捞、不申报、无管制、不合作”国家黑名单,禁止几内亚鱼产品向欧盟成员国出口,也禁止欧盟成员国的渔船到几内亚海域从事捕捞,暂停欧盟对几内亚的渔业援助。

自那时起,为了从黑名单中摘帽,几内亚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于渔业行业的管制;例如,规定每年的7月和8月为休渔期;强制要求所有工业化捕捞的渔船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加大非法捕捞的打击和处罚力度;提高渔业资源税;严格控制捕鱼证的发放数量等。

今年4月,欧委会渔业总司派出工作组对于几内亚渔业行业的整改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估,评估报告对于几内亚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整改措施和执行结果表示满意。

作为摘帽解禁的条件之一,几内亚在今年正式批准加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制定的《港口国家国际公约》(PSMA),该公约禁止非法捕捞的海产品在本国港口卸货。该条约于2016年6月在几内亚正式生效。

据欧委会的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捕捞的数量在1100-2600万吨,价值100亿欧元以上,占全球捕捞量的15%。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了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

l、甲壳类

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

2、鱼类

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

3、贝类

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

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奶油蛤、又蛤、黄蛤等。

4、藻类

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蓠、红毛藻,角叉藻,龙须菜及紫菜;绿藻主要是礁膜。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如绿藻的Enteromophaspp.,Lanlerpaspp.,褐藻Claodosiphonolamurannus等都被广泛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的水产总产量不足50万吨。50年代末期,我国加快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2000年达4278.99万吨,比1999年增加156.5万吨,增长3.80%。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始于50年代末,早在1957年,我国就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59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送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鳟发眼卵5万粒和稚鱼6000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先后从孟加拉、日本、埃及、美国、泰国、越南、非洲、墨西哥、苏联、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其主要品种见表此1。

我国引进新的品种,丰富了我国的水产种质资源。而且大多数品种也不同程度地得以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淡水养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非鱼。1998年,全国养殖罗非鱼达52.6万t,遍20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是罗氏沼虾,1998年,全国罗氏沼虾总产量已达617万吨。在海水养殖中,扇贝、牡蛎养殖最具有代表性。海湾扇贝引进后,我国的扇贝养殖发展极为迅速。扇贝养殖原来不足10万吨而到了1998年扇贝养殖总产量已达62.9万吨,扇贝不再是海珍品,而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大众水产品。牡蛎养殖更是如此。1991年,全国牡蛎养殖总产量为8.7万吨,而到了1998年,全国牡蛎产量已高达283.3万吨。应该说,这是与新品种的引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的对虾养殖,最高年产量高达22万吨,养殖面积达220万亩(1992)。1993年以来,由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使我国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影响,但2000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恢复到20万吨左右。在这一产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引进的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另外,推广应用较好的品种还有淡水白鲳、斑点叉尾、胡子鲶、露斯塔野鲮、虹鳟、牛蛙、大菱鲆和条纹鲈等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成就是显著的。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品种较少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淡水水域。可引上的新技术和养殖种类相当多。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州龙虾、条文鲈、扇贝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

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

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

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应抓好检疫关,防患于未然。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3.应尽快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因此,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四是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4.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如克氏鳌虾的引种就是一个例子。克民整虾原生长在美国南部,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大约50年前被引入我国。这种虾生命力极强,被引种后迅速在我国淡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产稻区繁衍开来。由于其性情凶猛,喜穴居,捕食幼蟹,毁坏庄稼,对当地自然物种和埂田堤坝有危害,因此被当地的居民视为敌害。藻类引种也是这样,在尚未对欲引进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史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前盲目进行引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引种进入自然环境后进行侵略性生长,使原生境中的种类生长不良甚或消失,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因此,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5.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

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体大量、反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

6.今后应重点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及渔业新技术

(1)在立足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生长周期短、直推广、品质优良的养殖种类,并通过驯化、繁育使其尽快达到产业化。

一是应考虑种质的引进更新。如我国各地虽多次引进罗非鱼、海湾扇贝、罗氏沼虾、虹鳟、德国镜鲤、巨藻等,多数已发生退化,因此必须扩大引进的种类。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来罗非鱼原种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区域性保种中心和繁育中心。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对海湾扇贝、墨西哥扇贝、罗氏沼虾、虹鳟、德国镜鲤、应以引进原种(或优质种)为重点,经过保种,使现有余体得以基本更新。

二是新养殖对象的引进和驯化。从国家来看,应重点和继续引进适合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鱼、贝类和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贝、藻类为重点,并积极引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淡水养殖种类。其主要品种如大菱鲆、条纹鲈亲鱼、俄罗斯鲟(俄国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俄罗斯淡水白鲑、斑点叉尾新品种,美国拟石首鱼、欧洲大扇贝、朝鲜栉孔扇贝、新西兰鲍、万氏白对虾和缅甸沼虾等,

(2)应考虑引进海水集约化育苗、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深海抗风浪网箱和沉浮式网箱制作技术,某些经济鱼、虾贝类的关键育苗技术,紫菜冷冻床育苗技术,耐盐植物,高效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养殖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监测技术与设备等。

THE END
1.做账实操农林牧渔业的会计处理示例做账实操-农、林、牧、渔业的会计处理示例 农、林、牧、渔业涵盖了农业种植、林业培育、畜牧养殖、渔业捕捞等丰富多样的生产经营活动,其账务处理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需紧密围绕生物资产的核算、农产品收获与销售、成本归集与分摊等关键环节展开。以下是常见业务场景下的会计处理示例: 一、基本业务概述假设某综合性农业https://www.docin.com/p-4792018511.html
2.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企业应增设“幼畜及育肥畜”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实际成本。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其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六)本办法所称农产品,指生物资产的收获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养殖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 http://www.jscj.com/jscj/accountlaw/20041019092015.php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自2024年起施行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财政部近日修订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订的制度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增加了“无形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将原会计制度中的“农业资产”调整为“生物资产”;“发包及上交收入”会计科http://ggfw.jiedong.gov.cn/cwgk/openInfoContent.action?theID=220517&villageID=1274
4.养殖业会计科目设置(养殖业会计科目设置有哪些)爱问知识人1. 养殖业会计科目设置有哪些 1、按照生产型企业建账即可。具体账簿有: 1)死页帐3本其中:现金银行https://iask.sina.com.cn/b/newPTeG5FTOLNl.html
5.MPAcc复试重难点真题带背财务会计10(1)概念不同。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通过它所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给予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 (2)计入科目不同。收益性支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I2NTM0OA==&mid=2652767462&idx=4&sn=0dd46da519a329d20241e784e4e38c4f&chksm=f241ddb1a6c4a6a5d3ba1b758b05d5aad6fe7295d8978e164758be379dad33f2423cd9332289&scene=27
6.苗木种植企业的账务处理与涉税处理(附16笔会计分录)导读:刚刚成立的种植与销售花卉苗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做账使用哪些会计科目?以及如何账务处理和涉税处理? 问题: 我单位是刚刚成立的种植与销售花卉苗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做账使用哪些会计科目?以及如何账务处理和涉税处理?请给予指教! 一、账务提示: 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702/150914.shtml
7.合作社其他农业资产会计核算我国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农民合作社从事水生动植物的育苗、养殖等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渔业资产是农民合作社的一项重要资产,正确核算渔业资产对水产养殖等类型的合作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所列入的一级会计科目中,并没有“渔业资产”这个科目,只是在会计科目表的附注中标注http://journal.crnews.net/nccwhj/2016n/deq/912353_20160225103315.html
8.如何用最新会计准则解析存货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如何用最新会计准则解析存货 一、存货的范围 存货,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以及农业小企业(农、林、牧、渔业)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消耗性生物资产。https://www.lawpa.cn/changshi/856437.html
9.2024年四川农业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初试科目汇总考研参加研究生考试需要参考考研专业目录,考研专业目录可以让考生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初试科目等信息。想要了解2024年四川农业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初试科目的考生请查看下文。https://www.educity.cn/kyyy/523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