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7.17吉林
2022年7月16日,下午5点,由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与内蒙古神州动物营养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主办、畜牧人网站承办的“第六届反刍动物技术创新技术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荣氏国际酒店圆满闭幕。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青岛润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浙江耀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鹤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威曦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莱阳普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深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淮安丰茂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海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肥肥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1
从各盟市的农林牧渔产值来看,2019年总产值最高的为赤峰市,其次为通辽市,均超出了400亿元,分别占当年内蒙古总农林牧渔产业产值的17.2%和14.8%,最低的为阿拉善盟和乌海市,分别达到24.4亿元和9.22亿元。
1.1.2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2001-2020年,自治区羊年底存栏数量从3515.9万只增长至6074.2万只,增长了72.8%;其中、绵羊和山羊存栏增长率分别为19.7%和101.6%。自治区羊只出栏数量从2146.5万只增长至6458.3万只,增长了2.0倍,其中近五年来增速有所减缓,2016年增长率为9.2%,2019年已经下降至1.1%。自治区羊只出栏率从60.4%上升至107.6%,其中,2008年开始突破100%,并在2017年达到峰值113.7%。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自治区牛出栏率为62.2%,猪为152.5%。
良种补贴政策。近年来,自治区进一步发挥畜牧业良种补贴政策的优势,不断提高肉羊良种补贴资金和能繁母牛补贴等补贴资金,主要通过“一卡通”形式直接补给养殖户,加大主导畜种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养殖户调整畜群、畜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养殖品种、饲养方式和生产基地的统一,加快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程,推动“百万头肉牛”、“千万只肉羊”高产创建工程等工程的建设。
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助、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三项内容。目前全区重大疫病防控初见成效,有效预防和控制住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基本实现了减轻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牛结节性皮肤病、猪瘟、炭疽布病等对畜牧业造成的损失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的目标。
农机购置补贴。近些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旗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方式实施。在最新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要优先把粮食、生猪、牛、羊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列入补贴范围,应补尽补。在中央财政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补贴资金对牧区牧民购置畜牧业机械实行累加补贴和单独补贴。为满足自治区农牧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引领推动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粮改饲政策。2015年,作为全国第一批“粮改饲”重点试点省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以农牧结合和种养互促为发展思路,在东部玉米主产区和中西部养殖主产区大力推进“粮改饲”试点。
积极改变区内农牧业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在农区养殖聚集区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在农牧交错带扩大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进行规模化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同时,自治区政府大力培育专业化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种养基地,积极开展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的种植、收购、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一体化。同时,内蒙古还积极推进规模化牛羊养殖企业与种植大户、饲草料专业合作社通过签订饲草料收购合同,进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实现“以畜定需、以养定种”。“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承担了调减1000万亩籽粒玉米的任务。目前,全区种植青贮面积超1500万亩,种储运一体化饲草产业产值达到百亿元,成为全区新的优势特色产业。
禽畜粪污资源化处理政策。自治区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根据中央要求于2017年发布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7-2020年)》,要求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因县制宜,因场施策,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粪污资源化利用主导模式,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牧区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在财税支持上,主要结合中央预算内投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统筹利用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资金。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品价格政策,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降低单机发电功率门槛。
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为着力做好自治区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提升畜牧业保险工作整体水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农牧民权益,自治区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建立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肉羊等养殖业保险试点等,建立以精准承担保、精准理赔为重点的服务模式,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自治区和旗县区财政级共同承担,做好保费补贴资金工作。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自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5年为一个实施周期,目前已实施两轮。该项政策覆盖内蒙古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的76个旗县市区。202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5%,比201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草原生产力每亩增加了14公斤。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效益提高,带动牧民收入稳步增长,使农牧民年人均增收934元,占转移性收入的30%左右。“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补贴为每年7.5元/亩,草畜平衡奖励为2.5元/亩。
2
2.1风险与挑战2.1.1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结构仍过于单一。从“质”上看,牛羊肉产品大路货多、专用特色产品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畜牧业仅仅是单一地发展养殖业,传统畜牧产业链较短,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3
4
2)统一的育种方案,统一的育种指标体系;
3)建立统一的育种登记平台;
4)制定严格的选配、选育方案。
5)利用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推进肉羊品种遗传改良进展,对肉羊传统育种工作产生革命性的作用。
建立杂交利用体系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体系生产肥羔产品(创建配套系——猪的模式)。羔羊肉品质好,没有颤味,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比大羊肉高30%以上,且生产同样重量的羔羊肉成本比大羊肉便宜。两项叠加,质优价廉,生产企业利润可提高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