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个园区构成,总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一区四园”建成面积5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总数290多家,工业总产值576亿元,从业人数4.45万人。
在一代又一代赤峰人的努力下,
古老的赤峰正展现新的魅力。
今天,站在建设赤峰、发展赤峰的新起点,
赤峰人勇于创新、敢闯新路、
绿色发展、久久为功,
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7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医药和电子信息。始建于2001年,2002年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截至2020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75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66.8亿元,工业增加值77.3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从业人数3.28万人。
松山工业园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农畜产品深加工和轻工制造业。始建于1992年,是自治区级开发区。截至2020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2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7亿元,工业增加值3.4亿元,上缴税金1.19亿元,从业人数2300余人。
东山工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冶金化工,始建于2016年。截至2020年底,园区入驻企业6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15.6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从业人数4300人。
元宝山工业园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创建于2006年7月,2010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20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5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6.22亿元,工业增加值16.9亿元,上缴税金1.63亿元,从业人数5100余人。
林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总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分为3个区块,以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2020年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的10.71%,入驻企业115家,从业人员0.64万人。
宁城经济开发区2002年3月,由赤峰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5月,晋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20年8月,自治区政府批复调整为“一区两园”布局,为中京工业园区和汐子工业园区,以食品、冶金、化工为主导产业,截至2020年入驻企业6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6.6亿元,解决就业约4700人。
敖汉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总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7.5平方公里,分为2个区块,以农畜产品加工、冶金和建材为主导产业,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入驻企业55家,从业人员0.35万人。
巴林右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为“一园两区”,由大板工业园区、大板轻工产业园区两部分组成。主导产业为能源建材、冶金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食药品等。园区现有企业45家,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完成税收1.1亿元。
阿鲁科尔沁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2年,总规划面积3.26平方公里,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的0.56%,入驻企业21家,从业人员0.09万人。
克什克腾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分为2个区块,以煤化工、金属冶炼和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8.28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的6.92%,入驻企业14家,从业人员0.45万人。
红山绿色食品产业园位于文钟镇辖区,毗邻306国道,于2009年4月启动建设,是承载肉蛋奶、粮油、果蔬、中药饮片、休闲保健食品等绿色高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主的产业平台。园区现挂地企业72家,其中自治区(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家。2020年,园区实现综合产值21.5亿元,实现利税1.06亿元。
巴林左旗工业园区由上京、南塔、凤凰山三个集聚区组成,2019年10月,将“一园三区”整合为“一园二区”,将南塔工业集聚区企业搬迁至凤凰山工业集聚区。“一园”即巴林左旗工业园,“二区”分别为凤凰山工业集聚区、上京工业集聚区,现在总规划面积为18.46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34家,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31.22亿元,完成税收4500万元。
赤峰玉龙工业园区2010年10月被认定为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2012年2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自治区党建工作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区,目前入驻企业70家,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53.8亿元,完成税收1.5亿元,安置就业6000余人。
摄影/天马呼格王健王蒙亚平雪松高锐雁南敖日其楞张祥熙李晓军孙宏波尹御白金波邹啸天齐忠有王彦斌宫丽娜刘永博部分图片由园区提供文/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