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河南走出农区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年产农作物秸秆约8600万吨,牛羊饲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具有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突出产业优势。2016年以来,河南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的重大机遇,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同时,适时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统筹财政资金2.5亿元专项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四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双重政策的刺激和引导下,河南粮改饲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中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优化种植业结构有力促进种养结合

据介绍,河南粮改饲试点县由2016年的8个扩大到2019年的69个,全省试点县粮改饲面积由32万亩发展到126万亩、全株青贮由78万吨增加到317万吨,分别增长293%、306%,示范带动全省粮改饲面积发展到280万亩。全省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占比由2016年的0.6%提高到1.2%,粮经饲结构更加优化。在项目的示范引领下,河南省利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机遇,积极谋划建设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2019年印发了《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黄河滩区种植优质饲草100万亩,把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优质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和草业科技创新基地。

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河南积极引导牛羊规模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或积极发展订单生产,种植端和养殖端主体联系更加紧密。据统计,2019年收贮主体通过流转土地自种、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等方式收贮量占总收贮量的比重达81.96%,较201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全省规模奶牛养殖场基本实现了全株青贮玉米全覆盖,种养结合养殖场发展到近万家,种养结合面积近400万亩,成功探索总结出南阳科尔沁、河南花花牛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结合模式。

经测算,全株青贮与传统的籽粒和秸秆分开收获、分开利用相比,每亩全株青贮玉米提供给牛羊的有效能量和有效蛋白约增加40%,生产1吨牛奶配套的饲料地减少0.1亩以上,生产1吨牛羊肉配套的饲料地减少3.5亩以上,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养殖场饲喂全株青贮玉米综合饲料成本下降约9%。高质量的饲草料有效提升了奶牛生产效率,河南省参测奶牛平均单产由2016年的7.7吨提高到2019年的8.3吨,增长了7.8%。从种植端看,与种植籽粒玉米相比,每亩全株青贮可增加农民纯收入约290元。四年来,全省试点区域累计种植全株青贮359.3万亩,带动农民直接增收10亿多元。

支撑草畜产业化发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优质饲草料基地的不断壮大,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料保障,河南全省肉牛奶牛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母牛繁育基地不断壮大,全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大县发展到41个,存栏10头以上母牛养殖场户发展到9474个,示范带动8.6万个养殖场(户、合作社)发展母牛养殖,产业基础更加稳固。规模养殖加快发展,仅2017年以来,全省新建扩建500头以上肉牛场147个、奶牛场37个,其中千头以上肉牛场31个、5000头以上奶牛场16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底,河南省牛存栏385.1万头,出栏238.4万头,扭转了自2006年以来的持续下滑势头,分别较2016年增长11%、4%;其中奶牛存栏35.6万头,较2016年增长18%;牛肉产量36.2万吨,增长3.7%。全省基本形成了浅山丘陵区母牛繁育、平原农区规模肉牛育肥、沿黄滩区豫东豫南豫西南“一带三片”奶牛养殖的发展格局。

在粮改饲试点项目带动下,全省大型青贮饲料联合收获机等现代装备数量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249台(套)发展到386台(套),全株青贮的“耕、种、收、贮”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草牧业生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荥阳极致、镇平敏霞、泌阳恒兴等一批专业化饲草生产企业(合作社),全省秸草加工企业(合作社)由2016年的30家发展到173家,产品远销12个省份。

为做好项目实施,河南省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省市县粮改饲技术服务专家组,分片包干粮改饲试点县及项目实施单位,开展了全覆盖式技术咨询、培训和现场指导。筛选推广了一批适合河南省种植的苜蓿和青贮玉米品种,探索出一年两熟、三熟种植模式,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生物质产量,测土施肥、无人机植保等先进管理方式得到应用。组织编写《青贮玉米种植与利用技术手册》,制定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等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和规程,苜蓿青贮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应用青贮收贮质量显著提升。

下一步,河南省将坚持以粮改饲试点为带动,以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发展牛羊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政策在区域、品种、主体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全覆盖,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粮改饲工作力度,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THE END
1.牲畜农作物:农业生产中的两大支柱一方面,牲畜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的种植,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农作物残余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来源,降低养殖成本。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总之,牲畜和农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支柱,它们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https://b2b.baidu.com/q/aland?q=0035193A0C601E3E07266A730C601B7C00337B331F197C0D08747D3A1F6E1F30&id=qid6763fd3437a3074113707fdc190ffc9b&answer=4553219807836585246&utype=2
2.做大做强饲草产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金塔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发展草产业助农增收为抓手,积极引导种养户、合作社推广种植饲用玉米,鼓励订单种植,大力发展饲草秸秆精深加工。 紧盯目标任务,扩大种植面积。全县饲草产业以循环农业为方向,大力推广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种植,建设优质https://www.jtxzf.gov.cn/jintaxian/c101842/202407/26602221f57a462b8954e4b05c339882.shtml
3.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案例(通用6篇)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是在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生猪生产,农场经营户既种植农作物又饲养生猪,将猪粪尿就近还田,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粪尿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并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ve72sb.html
4.农业农业(Agriculture)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为上述行业提供辅助性活动的行业;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https://baike.sogou.com/v46009.htm
5.农村养殖业调研报告(精选10篇)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http://mip.3g.yjbys.com/diaoyanbaogao/635446.html
6.畜牧养殖业典型发言材料8篇(全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可促进生态与畜牧业和谐发展,实现增草、增效、增收的有机结合。农民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种植结构更加合理。特别是青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进一步优化了种植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上,模式化舍饲饲养,降低了饲养成本,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ub5z46a.html
7.1)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英国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读欧洲西部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英国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在英国,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较低。请分析英国种植业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49cd08bd13feb03251adbcce6093f46.html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围绕突破数字农业农村的核心技术问题,提升我国数字农业农村核心竞争力,农业农村部面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数字种植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种业、数字农业装备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国家创新中心和分中心。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建成或在建6个国家创新https://xczx.nwafu.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