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巨头出栏再创新高!单日收入均超过亿元!具体啥情况?

近日,各大上市猪企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目前养猪龙头牧原、温氏已经晒出亮眼的成绩单。

2巨头再上新高度17万员工成就超2000亿营收

两家养猪巨头生猪出栏量又上了新高度,牧原2024年出栏生猪7160万头,温氏3018万头排第二,两家合计10293万头。而在2021年,需要靠26家猪企合计才能创造“生猪出栏超亿头”的纪录。

(图源:澎湃新闻)

按照2023年我国出栏生猪总量7.27亿来看,这两家巨头更是占据近1/7。

温氏透露2024营收超1000亿元,完成超级目标;牧原2024年销售收入达到1362.25亿元,较2023年的1082.17亿元再上新台阶,这“2千亿事业”由17万员工(牧原14万+温氏5.29万)共同创造。

据此计算,这两家猪企单日的收入均超过亿元,2024年龙头养猪赚翻啦!

牧原:净利180–190亿元数据背后的产业密码

牧原近期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共销售生猪7160.2万头,收入1362.25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2.2%、25.9%!该数据背后彰显的是牧原强大的养殖规模与市场供应能力。

牧原如何掌控产业密码?细分来看,公告数据显示:

(图源:牧原公告)

销售商品猪6547.7万头。公司每个月销量并非一样,如在12月商品猪销量达到818.8万头,较11月增加228.2万头,这背后是牧原精准把握市场节奏的结果。

销售仔猪565.9万头,同比增幅达313.97%。年初行情回暖,仔猪价格水涨船高;春夏季养殖黄金筹备期,公司单月仔猪销量接连破百万头。牧原有成本优势,断奶成本可控,为企业赢得可观利润。

销售种猪46.5万头,同比增幅156.91%。种猪销售增加,是牧原推动行业品种改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截至12月底,能繁母猪存栏351.2万头,同比增长12.24%。该数据在产业信心层面,它是牧原乃至行业扩产“风向标”,不仅彰显企业自身发展雄心,更向全行业传递积极信号。

牧原2024全年收入1362.25亿元,净利润预估盈利180亿元–190亿元,同比暴增531.88%–555.87%!去年公司主旋律是“降本”,而降本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如今的“大赚”。

(图源:企业公告)

近期,牧原在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11月的养猪成本13.1元/kg左右(优秀场已降至12元/kg以下),然而在年初时公司成本为15.8元/kg,降幅达到2.7元/kg。

对于2025年成本目标,公司表示,希望可以阶段性达到12元/公斤。

温氏新的里程碑养鸡养猪营收破1000亿

温氏火力全开,各个板块均实现盈利!董事长温志芬在新年贺词时表示:2024年营收首破千亿,成功达成全年利润目标。

从近日公开的数据来看,2024年,温氏销售肉猪3018.27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617.5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4.93%、33.5%,猪业实现盈利82-84亿元,头均盈利270元左右。

(图源:温氏公告)

养鸡板块,销售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12.08亿只,实现盈利21-23亿元;肉鸭(含毛鸭和鲜品)近5100万只,养鸭、动保等业务均实现盈利,合计盈利4-5亿元。

且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在强抓基础生产管理和重大疫病防控等工作后,疫病防控效果处于2021年以来最优水平,生产指标持续改善叠加饲料原料下降,公司养殖成本大幅下降。

2024年全年,温氏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7.2元/斤,同比下降约1.2元/斤,实现公司制定的年度奋斗目标。同时,公司肉猪售价一般比同行较高,如12月温氏肉猪销售15.89元/kg,而牧原15.29元/kg。

此外,温氏还制定了2025年成本奋斗目标,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达到6.5元/斤,也就是13元/kg。

温志芬表示,未来三年,温氏发展总基调为“固本强基,稳健发展”,持续向内要效益!选定“调适集团运营”作为2025年的主线任务,即优化运营,在组织、人员、协同和订单生产等方面进行量化调适,减少内耗浪费,以稳定提升效益和竞争力。

不过,整体来看,公司管理层对未来依然保持乐观:

在2025年的规划中,肉猪销售目标约3300-3500万头,增加至少280万头,母猪存栏从12月末的174万头增加至180万头。

THE END
1.正大集团官网正大集团与洛阳市合作发展新篇章|“曼谷-洛阳泰中文旅和商贸交流中心”正式揭牌 11月20日,正大集团与洛阳市政府在泰国曼谷为合作共建的“曼谷-洛阳泰中文旅和商贸交流中心”及“洛阳正大中泰文旅和商贸交流中心”举行揭牌及签约仪式。 了解详情 2024/11/23 https://www.cpgroup.cn/column/102/ewebwditor/wwwboard/
2.牛!人均饲养1万头生猪?正大养猪模式探秘!(多图)牛!人均饲养1万头生猪?正大养猪模式探秘!(多图) 导读 2016年年底,正大集团内蒙古区正缘15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竣工投产,目前人均生猪饲养量可达11200头,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该项目占地面积4万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5000头种猪场一座、8800 头育肥场8座、200头公猪站一座、洗消中心两座,项目总投资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2/24/c296283.html
3.正大集团斥资34亿元在河南建10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她说,经过多年合作发展,开封市成为正大集团现代农牧食品业投资最全的地方。祥符区与正大集团签约的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促进了我市创新现代农牧食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生态循环、绿色安全的现代农牧食品产业发展之路,建设国际先进的畜禽生产及食品加工基地。霍尔峰在致辞中说,正大集团将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http://www.pigscience.com/index.php?a=show&catid=3&id=6990
4.正大集团(遂溪)生猪产业园打造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打造一体化模式,资源化利用区域面积可达8万亩 除了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区、优质种猪繁育基地等养殖基地,在养殖上游,正大集团(遂溪)生猪产业园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已完工,将于2021年1月正式投产。在养殖下游,种养结合也是该产业园项目里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打通种养结合高效施肥关键环节,提高有机肥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http://m.gdswine.com/a/208596
5.正大集团拓展在兴宾区的产业布局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正大集团是一家以农牧食品为主的多元化跨国世界500强企业。2018年7月,来宾市政府与正大集团签订了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扶贫项目投资协议,通过“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合作社”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在包括兴宾区在内的各县市区建设多个万头养猪场,目前在兴宾区三五、蒙村、陶邓等地建设的万头养猪场已建成投产。此外,正大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355953
6.外资中国养猪,10年近半退出,是为啥?专家:本土化是关键非洲猪瘟之后,国内养猪业趋于集团化,养猪份额更集中在大企业,养殖数据更细化,企业逐渐发现种猪更新的优势,与育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定期收取基因费的模式才逐渐被客户接受。 外企在中国养猪本土化是关键 养猪难,外资在中国养猪面临诸多挑战。 林源认为,外企在中国运营猪场首先面临本土化的难题。在管理理念上,中西方有很大差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dian/20240528/76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