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关注《中国知识产权报》:厚植商标沃土绽放品牌之花芒种动态农业品牌芒种品牌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提出打造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完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标准和管理规范。恰逢《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中国知识产权报》携手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芒种品牌管理机构专家委员会主任胡晓云,共同探讨农业品牌发展与保护之路。

《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2)》发布,剖析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目前全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培育的农业品牌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约300个,企业品牌约5000个产品品牌约6500个;2021年“五常大米”等品牌溢价超过100%……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打造农业品牌,增加品牌效益、增加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

同时《报告》也提出,在各地加紧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中,还存在品牌舞识度低、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牌套牌等问题,需要多方进一步规范农业品牌建设,保护农业品牌,做强农业品牌。

农业品牌的规范有序发展,涉及品牌模式与建设标准。以农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例,从目前各地已经发布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来看,品牌建设模式呈现多样化。比较常见的建设模式为“产地+品类”,如省级的有“吉林鲜食玉米”、广东市级的“茂名荔枝”、江苏县级的“泗阳籼米”等。同时,也有突出地域特色的多品类品牌体系,如甘肃省级的“甘味”、重庆市的“巴味渝珍”、河北市级的“承德山水”、浙江市级的“丽水山耕”、内蒙古市级的“赤诚峰味”等,涵盖了多个农产品、覆盖多个产业,有聚合抱团发展之势。

在《报告》发布团队看来,农业品牌打造应遵循品牌建设规律,突出品牌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体现地域性、产业性和公共性。实践表明,“产地+品类”的建设模式更能实现品牌辨识,增强品牌粘性,达到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而目前一些地区打造的全品类的地域形象品牌,忽视了单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核心价值,导致品牌与产业关联性弱、品牌辨识度低、传播成本高、产业带动力不突出、促进消费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在选定品牌打造模式后,推动品牌规范发展也尤为重要,而规范的基础是有科学合理的标准。2021年,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农业品牌标准建设,率先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报告》认为,农产品品牌标准建设的全面启动,对引领带动农业品牌健康有序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提出打造精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品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建立完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标准和管理规范。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126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达23.15亿元,与近3年评估数据相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报告》显示2021年,粮食类和水产类农产品品牌溢价均超60%,“五常大米”“盱眙龙虾”等品牌溢价超过100%。

伴随著农业品牌数量的快速增长和部分品牌价值的攀升,再加上一些地方保护意识不强、措施不足、力度不够,导致冒牌、套牌等问题较头突出,给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企业主体打造品牌缺乏系统规划,更多注重创品牌、打品牌,在护品牌上认识不深,不及时注册商标,不重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难以保持持续旺盛的品牌生命力。

“品牌的保护应建立在拥有商标专用权基础之上,商标是法律意义上界定的品牌要素,而品牌必须要有注册商标,这样品牌塑造后,才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否则在遭遇他人抢注或者遇到假冒产品时,就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品牌利益,品牌的打造也会前功尽弃。”胡晓云表示。

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孙国瑞认为,应及时将农业品牌注册为商标,形成商标权利,为下一步品牌受权许可、做大做强尊定基础。否则,没有权利基础,就不存在许可的问题。因此,对于打造农业品牌而言,也应及时申请注册商标。

据了解,在农业品牌打造过程中,品牌标识显著性是影响获准商标注册的关键。实践中,一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或因显著性弱、遭遇在先权利障碍等未能获准注册,或只能在较少的类别上获得保护。

甘肃省白2019年起开始打造“甘味”品牌,着力构建以“甘味”公用品牌为统领、地方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为支撑的品牌培首体系,但早在2006年,已有“甘味”商标在第30类上获准注册;“山西药茶”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后不久遭遇了商标抢注,同时在发布前后提交的4件“山西药茶"商标均未获准注册;冒牌的“五常大米”不时出现……

THE END
1.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路径思考他山之石品质是建设和发展农业品牌的基础,强品质是强品牌的首要任务。要从加快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着手,逐步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强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供给夯实品牌根基。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解决好农产品品质不稳定、特色不突出、精深加工不足https://zgcsswdx.cn/info/10310.html
2.以“三位一体”理念引领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化理论与探索农业强国建设需要优良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支撑。当前,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形成了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为主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不少品牌化成效显著的地方甚至把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生态体系作为农业品牌化的抓手。俯瞰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3517
3.国家发改委等出台推进品牌建设意见:培育一批一流品牌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商务主管部门、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知识产权局,各中央企业: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8252490466765.html
4.锻造强势农业品牌点燃农业现代化新引擎2024年第2期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出台规范性文件《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初加工等领域,征集313个省级目录品牌(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8个,农产品品牌245个)。在此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于2023年联合省知识产权局实施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2025年),以高于农业农村部标准遴选发布66个省级农业https://www.qunzh.com/qzxlk/jczx/2024/202402/202401/t20240124_105136.html
5.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畜产品品质提升、渔业品牌推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文化赋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等28项重点任务,并分别细化了有关工作举措。 《方案》提出,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效益和http://www.lyytzx.com/newsshow/802.html
6.河南日报智库河南品牌发展报告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品牌对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一流企业创建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https://www.xytv.cn/index.php/security/35324.html
7.四川三农新闻网(吴昌华)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对农业品牌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品牌强农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农产品产量增长近55%,销售额增长近80%,带动当地农民增收65%。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业品牌散而不强、杂而不亮、溢价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http://sc3n.com/index/news/topics/id/6.html?pag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