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质量兴农新样本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一个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阶段,是没有质量就无以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为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应在充分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发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势和潜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形象的新亮点,以促进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民增收。

一、地标农产品发展优势与潜力

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试点省份之一。从2007年开始,我省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开发和登记,截止到2016年,全省累计公告产品已达到111个,占全国2061个的18.5%。我省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明显,可挖掘的潜力较大。

一是我省具有自然条件的禀赋优势。地理标志农产品生长在独特的土壤、气候、水质形成的生态环境里,因而才能形成独特的品质。如抚远大马哈鱼和兴凯湖大白鱼等,就离不开独特的气候与自然环境。这些特殊的气候与自然环境难以复制,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自然垄断性,拥有较高的品质,在市场上获得高溢价,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后的价格平均增幅达20%~30%。

二是具有特殊的工艺技巧。特殊的工艺技巧是传统技术的传承与现代技术发展的有机融合,其他地域也不易模仿使用,具有技术垄断性。随着现代加工业推行的专业技术标准化,传统技术的工艺技巧更具有魅力。如里道斯红肠、秋林大列巴等产品市场影响力长久不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是具有独特的优良种质。对于某些地理标志农产品来说,其独特的种质是其核心竞争力,如五常大米、克山土豆、华楠白瓜、东宁木耳等。特定的种质只有作用于特定的自然环境,才能体现其优势,离开原有自然环境往往会出现品种退化。因此说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品牌竞争力可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自然保护。

此外,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健康意识和文化品位也在不断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注重生态环保,还具有文化内涵,因此能够适应满足人们多元的消费需求,就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地标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意识匮乏。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绿色食品的宣传,但是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人文内涵挖掘不够。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通过具有创意新颖的故事,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传递到消费者脑中,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争取消费者接受。从实际情况看,消费者对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知度不高,产品溢价也比较低。

品牌差异明显不足。我省大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独特性差,与其他同类产品差别较小,地理标志重复申报现象突出,造成品牌资源浪费。如大豆一项就有巴彦大豆、克山大豆、延寿大豆、富锦大豆、穆棱大豆、嘉荫大豆、五大连池大豆等7个地理标志品牌,这些品牌地域相同,没有明显的品质差异,部分品牌还存在产地重合,致使营销资源分散,品牌建设效率底下。

产品质量缺乏控制。地理标志品牌是区域公共产品,政府部门缺少与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制定详细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生产程序,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确保区域公共品牌的质量控制。由于政府管理职能条块分割严重,机构之间合作困难,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造成质量控制不力,不仅传统地理标志农产品遭遇造假之苦,新兴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也受到冲击。保障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量控制乏力弱化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竞争力。

产品规模覆盖面小。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主要依靠政府的公共投入来建设,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需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及一定的品牌覆盖面,才能激发地方政府品牌建设的积极性。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覆盖面主要以县域为主,覆盖面积普遍过小,产业延伸能力低,如新立胡萝卜、梅里斯油豆角,生产量太少,根本不能弥补品牌营销的成本,使地方政府丧失品牌建设的动力。

三、发掘地标农产品优势与潜力的对策建议

积极搭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大舞台。我省比较重视绿色品牌农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但绿色食品更多注重的是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准,基本不涉及农产品的独特生物学性状和人文积淀,所以尚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双重标准的农产品,不仅有优良的品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要积极搭建地标农产品展示的大舞台,推介和宣传地标农产品。借助绿色食品的各类活动,开辟地标农产品展示的空间。充分利用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哈洽会等大型活动,进行地标农产品的整合宣传。

认真塑造地理标志农产品人文内涵。我省拥有军垦文化、移民文化、黑龙江流域文化等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为我们塑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奠定了丰富的人文底蕴,我们要把人文理念贯穿于地标农产品的设计之中,作为地标农产品承载的使命,增强品牌的影响力。

努力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内在质量。要保障地标农产品的质量,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生态农业产品分三个层次,即有机、绿色、无公害。地标农产品必须要注入健康的元素,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保证其质量至少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提高地标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充分利用地标农产品地域保护面积。我省多数地标品牌农产品覆盖面小,产量规模不大,优良的自然条件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发掘的潜力还很大。对此,可先着力于现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保护面积挖潜,解决其规模小产量偏少的问题,充分利用地域保护面积,扶持其加快发展。

努力构建地标农产品质量控制机制。我省地标农产品质量控制较弱,要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普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二维码和条形码,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加强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尤其是政府要与企业和社会积极合作,将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商标力度。扶持地标农产品区域内的龙头企业,鼓励其在地理标志基础上创立子品牌,拉动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

THE END
1.打造爆品农产品:从品牌开始!课件下载如何快速打造农产品品牌? 1设计自身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精准的定位来自于深入的产品分析、市场细分和消费者研究。要通过上述渠道进行自身的定位设计。 2品牌的传播推广 企业可通过权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也要积极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的品牌展会等活动提升自我的知名度。 https://www.xjcbcr.gov.cn/xjcbcr/c115506/202312/6a9b0407daac43f598ef68e3b1b3582d.shtml
2.聚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10月29日上午,副市长王娟带队到银宝集团调研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王娟一行先后实地察看“盐之有味”盐城邮政铜马店、商超合作店和运营中心,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农产品经营和品牌推广情况。她指出,“盐之有味”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强农战略,持续推进“1+9+N”http://m.ycnews.cn/p/964600.html
3.两会深观察如何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海南农产品品牌?省政协委员建议去年是海南农业品牌“基础建设年”,《关于海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揽子的政策接连出台,加快推进海南农产品品牌打造提升。2023年,海南农业品牌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培育了“海南芒果”等12个省级单品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60个市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品牌基础日益夯实。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1/24/032920822.shtml
4.如何创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成效追踪农业品牌芒种品牌(一)建立农产品品质的差异性 名牌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认知而确定的著名品牌。 名牌对企业来说具有获利效应、促销效应、竞争效应、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 要创立http://www.mangzhongbrand.com/baodao/71.html
5.农产品品牌推广(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如何打造品牌)无形之中,会减少一部分消费者,影响了市场消费的积极性,最后反应到种植端,降低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每个消费者对于农特产品的认知都不一样,农特产品一般都是和吃有关,或者和装饰、和用具有关。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09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