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路径思考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要求以农业品牌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产品及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加快农业品牌打造,必将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农业品牌化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农业品牌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品牌的创建,能够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同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农业品牌建设愈发成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农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粗放向现代高效转变,农业生产也从“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对中国农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有助于增强中国农业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2)》,通过对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在阿里电商平台的消费进行分析与测算,显示这300款产品溢价能力明显提升,可见品牌农产品在市场号召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品牌意识增强,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必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中国农业品牌建设的基本现状

1、强化政策指导,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农业品牌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在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人们对于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已达成共识。“十四五”时期重点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农业品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品牌打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带动300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1000个核心企业品牌,重点培育300个精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以品质提升为抓手,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聚焦品质提升,全国各地各部门在品种培优、质量认证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2023年,全国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8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累计认定306个,建设农业产业强镇81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已超500万件。农业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二)当前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对农业品牌存在认识误区部分农业从业者对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品牌”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方虽然农产品质量不错,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不少优质农产品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甚至有的地方混淆了品牌和商标的区别,将品牌等同于商标,认为把商标印在产品上就是品牌了。品牌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从生产环节到产品质量,都需要具有品牌意识。

2、品牌定位不清,品牌营销推广不足如今中国农产品注册商标众多,但由于定位模糊,在消费者心中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数量很少。很多农业品牌在设计的时候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了解,导致品牌形象和产品属性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很难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还有一些农产品在品牌推广方面投入不足,在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影响了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3、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削弱了品牌竞争力近年来,农产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少农产品被曝出含有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这些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业品牌建设受到了严重挑战,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信任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不从质量安全上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就不能保证产品品质,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一)提高农产品品质,夯实品牌发展根基

品质是建设和发展农业品牌的基础,强品质是强品牌的首要任务。要从加快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着手,逐步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强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供给夯实品牌根基。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解决好农产品品质不稳定、特色不突出、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首先要解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要强化科技创新和监管工作技术支持,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用品质提升增强发展后劲,使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加快农业品牌标准建设,构建农业品牌行业标准体系

建立农业品牌标准,是全面提升中国农业品牌化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品牌农业建设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溯源机制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要持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要更加完善。鼓励地方从本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出发,制定品牌地方标准;引导行业协会从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出发,建立团体标准。构建科学的农业品牌建设指南,建立农业品牌建设标准,有利于规范和引领品牌建设,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大品牌营销创新,强化品牌宣传推介

创新品牌营销模式,鼓励各地区从风情风貌和乡土民俗文化出发,充分利用农业展会和产销对接会等活动,对本地区特色农产品进行推介宣传。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尤其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云展会、网络购物节等形式拓宽品牌销售渠道,让更多小而特、大而美的农业品牌走向大市场。进一步挖掘提高品牌推介能力,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充分利用文字、图像等媒体宣传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农业品牌形象,营造农业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做好人才资源保障

如今,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品牌农业已经渐入人心。未来,要加快推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让品牌建设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单位:莱西市委党校

(一)农业品牌建设咨询服务

中农富通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及研究机构,以及旗下乡村振兴领域知名智库——中农富通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各地政府、涉农企业提供农业及农产品品牌建设一体化咨询服务。

1、区域农业品牌战略策划与规划

基于各地农业品牌建设与提升需要,为各地各级政府提供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策划与规划服务,通过规划明确地区农业品牌的战略定位、目标与发展路径以及品牌管理措施等。

2、农业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策划与设计

基于涉农企业战略发展及业务开拓需求,为各地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策划与设计服务,明确企业品牌形象、品牌定位、产品规划、营销策略等。

3、农产品品牌设计

4、品牌宣传推广

5、品牌孵化与代运营

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品牌孵化与代运营服务,包括品牌营销渠道搭建与总体运维,线上营销平台与电商直播托管,线下大型营销推广活动策划与实施,品牌与营销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品牌与营销培训等。

(二)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

中农富通依托自有农产品品牌及销售渠道,同时联合国内外知名的流通渠道及平台资源,畅通生产、流通、消费渠道,为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产销精准对接一揽子服务。

1、大型产销对接活动策划与实施利用中农富通立足首都北京的平台资源优势,策划产品发布会、展会等大型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在京知名流通企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机构,为各地政府、企业农产品进京乃至走出国门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2、渠道与品牌合作

立足各地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产品销售的需求,精准对接中农富通自身及合作方渠道资源,通过订单合作、品牌输出等多种合作模式,助力产品销售与多方共赢。

3、电商直播

联合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以及专业直播运营商,与各地合作共建直播基地、开展直播带货等农产品电商销售活动。

(三)专业配套服务

中农富通依托自身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及园区运营的优势,围绕农业及农产品品牌建设、产销对接领域,还可为各地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产品检测、仓储配送、农业技术培训等多项配套服务。

THE END
1.李桥镇以优农品牌建设助推特色农业发展李桥镇坚持“以优农品牌建设助推特色农业发展”理念,探索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模式,厚植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经营,探索“盘活土地资源、发展产业项目、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如今,以“沿特”为代表的特色西瓜、甜瓜、蔬菜和以“鑫丽园”为代表的名贵食用菌已成为李桥镇极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特色品牌https://m.btime.com/item/40uhd226c8r815ot40arnuh2356
2.走好品牌强农之路助力农业强市建设群众导读为破解农业品牌建设难题,近年来,宿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宿有千香”培育为重点,开发乡土资源、挖掘地域特点、塑造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成为助力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引擎。 坚持特色化塑造,提升品牌农业辨识度。良好的生态禀赋和资源优势,是http://m.qunzh.com/zddd/202406/t20240603_106437.html
3.以品牌强农战略助推农业强省建设二是建立品牌强农协调机制。建议成立省品牌强农发展战略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增强协同能力。三是加大品牌强农资金投入。省级、市级层面加大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支持江西省主推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升传统产地声誉,重振一批“贡字号”和“名特优新”农业品牌雄风。四是加强农业品牌管护。构建品牌产品生产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200574131073518218&item_id=132005741310735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