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畜牧业调查“出栏”数据搞得更准

畜牧业统计调查中的“出栏”数据既是反映各养殖主体饲养周期、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各地区“菜篮子”稳产保供水平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随着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各地信息网络、物流体系的持续完善,跨地域活畜交易已经常态化,牲畜分阶段养殖模式(含二次育肥)也逐渐兴起,对保障畜牧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比,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进一步优化统计调查方法,提升出栏数据准确性谈几点个人建议。

——优化制度报表指标设计。在现有调查表基础上优化牲畜“出售”指标设计,将出售数量指标细分为“用于屠宰”和“继续养殖”两项,进一步统一指标口径、明确计算方法,实际出栏数量考虑以“自宰+出售(用于屠宰)”数量为准(即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并产生价值),并以“期内减少”“出售(继续养殖)”数量等作为参考指标和依据,在准确反映时期内畜牧业生产数量和规模变化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畜牧业再生产过程中交换、分配等环节情况的补充完善。

——强化基层队伍力量建设。辅助调查员是政府统计力量的重要补充,在畜牧业调查数据采集中发挥着支撑性作用。各地结合实际,在人、财、物等方面向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队伍建设倾斜,提升整体人员力量;强化基层队伍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地区牲畜出栏习惯及特征,在实际调查中从出售毛重、年龄等相对固定要素,结合收购人员、销售地区等特点,严格按照报表中出栏指标要求,重点明确活畜出售后续屠宰、再次育肥等用途,保障源头出栏数据质量。

——加强潜在指标审核比对。牲畜均有其生物特征和生产规律,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如无政策变化、市场环境、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畜牧业生产模式及出栏周期则相对稳定,出栏、饲养量等不会大幅波动。在现行以省为总体的抽样调查模式下(部分地区增设分市县抽样调查),以季度/年度数据为基础探索建立统一的省市县分级存、出栏水平及变化趋势模型;加强分级汇总和单户审核,着重从出栏率、出栏占期内减少总量比重、出售体重等相对稳定的潜在指标绝对值及其同环比变化,并与其他统计调查专业,如居民收支调查中的牲畜出售数量、肉类消费量等同类型指标进行趋势性比对,提高出栏数据准确性。

THE END
1.政府信息公开一是组织学习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二是对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对调查表格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是对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年报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加强2024年统计年报工作数据汇总打下基础; 四是对统计云及移动统计APP进行了现场演示操作,为2025年统计云采集数据奠定基础。https://www.deyang.gov.cn/gk/fjbm/ftjj/fadingnarong/gzxx/1872948.htm
2.巴东:强化畜牧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荆楚网巴东:强化畜牧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容、郑祖海、张皓)“您今年喂了几头猪?杀了几头年猪?卖了几头猪?”1月16日,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巴东县统计局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来到溪丘湾乡开展畜禽养殖统计监测指导服务。 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生产发展股负责人介绍,依托县乡畜牧部门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4-01/17/content_17278934.html
3.首页二、强化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 5.全面加强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设全新畜牧业“监测-分析-预警”一体化软件平台,打造高效数据采集分析和发布系统。实施畜牧业统计监测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推进考评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视频培训等方式,改进现场集中培训方式,确保培训工作覆盖到一线信息采集人员。继续完善http://www.gzcno.com/instance-detail.php?Case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