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畜禽养殖场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生产不但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方式有以下几种。

1.1影响居民生活,污染生活用水

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染物含量高,带来污染负荷,产生大量污水。在大部分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地区,这些污水并未得到专业的处理,而是被随意地进行排放。未经过处理的畜牧业生产排放水,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果直接排放到地面,会渗进地下水之中,增加水质中的磷酸盐有机质和硝酸盐氮的含量,进一步恶化水源水质。如果这些污水被排入到生活用水区域,长久污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系统的生态平衡,不利于河流内生物存活。

1.2污染周围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

在畜牧业养殖中,如何处理畜禽所产生的粪便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通常没有设置专业的粪便处理设施,而是将这些粪便直接排放到地面上堆积,或是未经过腐熟处理直接用作肥料。这种简单堆放方式,极易阻挡住土壤的空隙,从而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造成植物根系通气困难,长久以往会使土壤出现板结化,农作物逐渐枯萎,严重损害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如果使用高浓度的畜禽污水长期对农田进行灌溉,则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致使农作物出现倒伏、晚熟等问题,影响当地农作物的产量。此外,未经处理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加重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以及盐分含量,甚至导致农作物根系出现大面积腐烂现象,进而影响到农作物摄取营莽成分,不利于其正常发育生长。

1.3污染空气,造成病菌传播

禽畜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由于其排放量大,已经降解和未得到全面降解的部分相互混杂,会出现腐烂和发酵现象,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散发出悉臭气味,污染当地的空气。尤其是夏天,极易招来蚊子苍蝇,增加当地环境的病原种类,造成疾病的传播,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2.畜牧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完普法律制度,推进畜牧养殖规范化

完善关于畜牧业生产与污染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强制度监管。政府部门应依据我国目前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合理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畜牧环境进行有效且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与保护维护。(1)对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应加强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规范使用农药与化肥,对畜牧生产活动进行管控,避免当前环境的再次破坏。(2)利用净化系统修复被污染的环境,形成全面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畜牧养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追踪。(3)按照不同的情况处理污染问题。对那些已经形成规模并有序运行的畜禽养殖场,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其在限期内进行整改,设置必要的污染处理设备,确使其在达标范围内进行排放。对治污能力不足的小型养殖场,应依法进行取缔,最大程度消除畜禽粪便随意排放所带来的隐患。

对部分地区比较分散的养殖场,可以将其集中起来,走规模化和集中管理化道路,以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制的方式,集中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中去。(4)政府部门应发挥效用,以县、乡镇为划分依据,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对于当地积极响应污染的养殖户,应多加鼓励,加大治污资金支持,鼓励其创新、推广养殖技术。

2.2提升环保意识,宜传畜牧养殖绿色化

政府的宣传部门应依据当地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持续向农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使其能够意识到环保十分必要,进而自发地米取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各级领导应坚持梳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大局上落实环保思想,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领导并组织环保工作,减少畜牧业生产活动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领导环保部门与当地农业生产部门开展联合行动,统一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认识,宣传绿色可持续的畜禽养殖发展观,统筹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2.3加强科学研发,促进污染处理科技化

改善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不但要从思想上着力,更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发力。无论是政府或是养殖企业,都应加大对科技的研发投入,通过科技手段浄化畜粪类及其污染物。具体来说,可以运用生物手段处理污水,实现粪便处理无害化,进而减少环境污染;采用科技手段净化环境,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不断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推广污染物质排放小的新型良性养殖方法,发展生态农业。

2.4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废弃物资源化

2.5科学配置设施,发展畜牧管理规模化

对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而言,用于排污的设施费用昂贵,他们固然知道不规范的畜牧养殖会对生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也不符合保护环境的宗旨,但是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现阶段,将分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实现畜牧管理的规模化显得十分必要。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依据养殖规模,科学、合理地建设符合标准的污染物处理设施,配置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处理设备;因地制宜地建设、完善污染物处理系统,科学配置污水处理、粪便堆积发酵场等专业设施,使畜牧管理实现规模化、科技化。

3.结束语

在推进畜牧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社会各主体应联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共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各方面应相互配合,共同积极应对,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备的监督治理体系,形成从饲料购买、兽用医药配置、畜产品检测到病畜禽防御控制中心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不断研发新技术,走畜牧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THE END
1.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伴随“菜篮子”工程建设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畜禽专业养殖区、专业村和专业户,产生的大量畜禽废弃物不能充分利用并随意排放,对大、中城市区域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成了巨大的压力,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https://www.mee.gov.cn/ywgz/trsthjbh/nchjgl/201604/t20160424_335975.shtml
2.环境污染来源有哪些?浅析猪场环境污染发展现状但养殖场扩大规模的同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活猪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粪便排泄量大而集中。如果大量猪粪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物排放,导致气候变化、酸化、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危害环境。因此,改善生猪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保证猪肉稳定供应的基础,也是生猪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https://www.yangzhu360.com/jisuzl/20240918/814000.html
3.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12篇(全文)当前,吉林省畜禽业得以飞速发展,而由此产生的畜牧废弃物任意排放问题也非常严重,对大、中城市的区域环境污染及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已经成为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并列的第三大污染源。由于畜牧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82a3mzs.html
4.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类型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在当前规模化畜牧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已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畜牧生产通常为农家个体饲养,畜禽产生的粪尿较少,且更多的用作土壤肥料,但当集约化生产程度提升,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其处理成本较高,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化肥,导致有机粪肥闲置,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需要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深入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28/119071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