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分析发展畜禽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家庭散养已经开始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饲养方式转变,一些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企业纷纷出现,在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畜牧养殖产业出现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该明确分析畜牧养殖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的原因,找到具体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并且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解决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

1.1养殖方式落后

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有些养殖户因为受到传统的养殖模式的制约缺少对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加上缺乏先进的养殖经验,导致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的畜牧养殖方式包括分散养殖模式和粗放养殖模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一些养殖户的养殖设施和设备比较落后,缺乏专门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导致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1.2不重视对畜牧环境污染的治理

在畜牧养殖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废水和刺激性气味的污染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畜牧养殖户缺乏对畜牧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此外,有些养殖户不能合理的利用畜禽的粪便,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畜禽的粪便和尿液不能合理的利用,导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1.3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从当前的畜牧养殖情况来看,有些养殖户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和改善,甚至一些政府部门只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缺乏对污染问题的治理,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

2

当前畜牧养殖的发展现状

2.1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加大,畜牧养殖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快速发展。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家畜的存栏量和出栏数量稳居世界前列,养殖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畜牧养殖已经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也是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建设了专业的农业养殖合作社,为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养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畜牧养殖户的规模逐渐扩大。

3

3.1对水体的污染

畜牧养殖业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中的粪污中还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病菌等污染物,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水生生物过度的繁殖,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3.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牧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粪便产生的恶臭和温室效应等。第一,畜禽养殖中产生的恶臭主要来自于粪便排出体外之后分解所产生的有害气味。第二,调查研究显示,畜禽产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贡献最大,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畜禽的饲养和粪便管理等。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种植大豆和谷物等饲料作物的土地需求明显增多,也在定程度上间接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因为在土地稀缺的情况下,饲料作物种植会造成森林植被砍伐,导致森林对温室气体吸收能力下降。

4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经验

4.1明确的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发达国家对畜牧养殖业中的环境问题十分的重视,并且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体现到了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表现为法律的条文清晰,执法力度大,违法成本高等。有些国家专门制定了畜牧法体系,规范了对病死畜禽动物和排泄物的处理方式,并且规定了废弃物控制设施的基本标准。有些国家还对土壤资源保护、饲料管理、养分管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我国的台湾地区,明确规定了畜禽污染中的废弃物的处理设备,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定的标准。

4.2对畜牧业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大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欧盟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畜牧业生产中的有关的补贴力度,包括畜牧养殖中的牲畜存栏的密度,如果存栏数量减少会发放相应的生态补贴。美国的农业立法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5

畜牧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5.1改变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

通过改变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养殖户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和理念,加大对生态化畜牧养殖模式的构建。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是畜牧养殖业中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作,通过构建新型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养殖的生态化水平。为此,可以加大对绿色饲料和绿色肥料的使用和推广力度,能够有效的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同时也可以保证畜牧产品的绿色和健康,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此外,重视对养殖废弃物的净化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畜牧养殖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5.2加大立法的力度

5.3不断完善养殖场的规划审批流程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少农村地区的养殖中的生态环境污染,应该将畜牧养殖业养殖区规划建设纳入到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解决当前畜牧养殖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从养殖场选址审批的过程中,应该规范对养殖建设的标准化要求,特别是加大对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污染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养殖场的布局合理,有利于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5.4提高畜牧生态养殖的技术水平

5.5加大对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的力度

从当前的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情况来看,有些养殖户可以对废物进行资源化的利用,经过处理之后再排放,但是还有一些养殖户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此外,畜牧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污水中还有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肥料元素,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营养成分,但是需要经过处理之后才能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肥料,为此,应该合理的利用排泄物,真正将排泄物变废为宝,如通过覆盖对方和早期化处理等方式能够产生有机肥料和沼液等有机肥,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肥料问题,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结构,同时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THE END
1.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伴随“菜篮子”工程建设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畜禽专业养殖区、专业村和专业户,产生的大量畜禽废弃物不能充分利用并随意排放,对大、中城市区域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成了巨大的压力,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https://www.mee.gov.cn/ywgz/trsthjbh/nchjgl/201604/t20160424_335975.shtml
2.环境污染来源有哪些?浅析猪场环境污染发展现状但养殖场扩大规模的同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活猪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粪便排泄量大而集中。如果大量猪粪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物排放,导致气候变化、酸化、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危害环境。因此,改善生猪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保证猪肉稳定供应的基础,也是生猪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https://www.yangzhu360.com/jisuzl/20240918/814000.html
3.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12篇(全文)当前,吉林省畜禽业得以飞速发展,而由此产生的畜牧废弃物任意排放问题也非常严重,对大、中城市的区域环境污染及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已经成为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并列的第三大污染源。由于畜牧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82a3mzs.html
4.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类型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在当前规模化畜牧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已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畜牧生产通常为农家个体饲养,畜禽产生的粪尿较少,且更多的用作土壤肥料,但当集约化生产程度提升,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其处理成本较高,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化肥,导致有机粪肥闲置,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需要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深入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28/119071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