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是先天性“糖尿病患者”——说一说鱼类对饲料中糖类的利用

注重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鱼粉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作为鱼类饲料中最昂贵的原料之一,尤其在肉食性鱼类中通常以高水平存在,随着世界范围内鱼粉资源的短缺,鱼粉价格不断上涨,饲料成本随之越来越高,高蛋白饲料在提高养殖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养殖水环境的氮污染。

糖类也是鱼类饲料中重要的廉价能源物质。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利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较差,适宜的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一般低于20%,被认为是天生的“糖尿病患者”

三种主要的多糖

鱼体中糖类消化吸收过程

鱼类对糖类的利用包括消化和吸收、分解与合成以及转化等代谢过程。其摄入的多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降解成单糖后,被吸收进入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或者合成其他物质,如糖原、氨基酸、脂肪酸等。鱼体内糖类的主要运输形式是血糖(葡萄糖),主要存储形式是糖原。

此外,单糖也是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原料,经消化吸收的糖类主要以血糖(葡萄糖)的形式转运到鱼体各组织器官,在天然状态下,直接通过尿或鳃排出体外的血糖仅占极少部分。在鱼体各组织器官中,肝脏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葡萄糖由葡萄糖转运子转运进入肝细胞,在糖代谢酶系的调控下进行糖酵解和糖异生。此外,还涉及糖原合成和分解及磷酸戊糖途径等代谢。

在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有己糖激酶(HK)、葡萄糖激酶(GK)等;在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草食性鱼类,其糖酵解酶活性越强,而糖异生酶活性越低。

影响鱼类对糖类利用低的因素

鱼类对糖类利用能力较低,但产生这种现象的糖代谢机制尚在争议之中。有研究表明,导致鱼类对糖类利用能力较低的因素可分为6种:

(1)鱼类胰岛素不足;

(2)鱼类糖类代谢机能低下,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激酶(GK)的缺乏和己糖激酶(HK)的活性较低;

(3)胰岛素分泌速度跟不上饲料糖的吸收速度,使吸收的葡萄糖不能很好的利用;

(4)胰岛素受体少;

(5)鱼类对胰岛素抵抗;

(6)葡萄糖激酶催化肝脏葡萄糖磷酸化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水解葡萄糖-6-磷酸两个过程不平衡,从而导致葡萄糖稳态混乱。

饲料中糖类对鱼类的影响

1糖类对鱼类生长与健康的影响

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糖类能够改善饲料物理性状,提供非蛋白能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鱼类的生长速率。

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糖类,可以降低蛋白质和脂肪降解用于功能的数量,从而提高鱼类的生长和蛋白质效率,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糖类,可增加ATP的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促进鱼体蛋白质的合成,减轻氮排泄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当饲料中使用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时会会导致鱼类的应激反应,影响水产动物生长,并伴随着饲料利用率的下降,以及血糖水平的升高以及肝糖原的过量沉积等常见的代谢紊乱现象。

饲料中过高的糖含量会使血糖水平持续偏高、增加肝糖原累积,肝糖原过量沉积而造成的肝脏肿大现象会影响鱼类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影响代谢功能、降低鱼体对矿物质元素的耐受性或者提高矿物质元素对鱼体的毒性,抑制鱼体生长,损害鱼类的健康,引发鱼类抗病力低、生长缓慢、死亡率高等症状。

2糖类对鱼类摄食的影响

影响鱼类利用糖类的主要因素

1鱼的种类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与其食性有很大的关系,草食性鱼类肠道一般较长,其消化道的α-糖苷酶、淀粉酶以及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均高于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肠道通常较短,蛋白酶活性较高;而通常情况下,杂食性鱼类的肠道长度和消化酶活性则介于肉食性和草食性鱼类之间,对糖类营养的适应性较肉食性鱼类更好,可耐受相对较高水平的饲料碳水化合物,加之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体内的胰岛素受体亲和力比肉食性鱼类高,所以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最高,杂食性鱼类次之,肉食性鱼类最差。另外,相同食性的鱼之间其消化道形态学与生理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因而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的也具有较大差异。

几种鱼类饲料糖类的需要量

2糖的种类与含量

3生长阶段

4投喂频率

在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投喂频率有利于提高鱼类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一方面,增加投喂频率可缓解鱼体肠道消化酶活性相对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增加投喂频率可降低鱼体在摄食后短期内对糖的相对吸收量,有利于鱼体将吸收的糖氧化逐渐分解或转化为脂肪储存。Lin等通过连续投喂与每天两餐的两种投喂方式研究了不同投喂策略对高首鲟和杂交罗非鱼利用碳水化合物(淀粉和葡萄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首鲟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主要受投喂策略影响,而杂交罗非鱼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种类影响。

5环境温度

当效应1小于效应2,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鱼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当效应1大于效应2,温度升高不利于鱼体利用碳水化合物。在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温度区间,效应1和效应2的相对大小可能存在差异。

6饲料中其它营养物质的水平

鱼类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等对糖类的利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虹鳟中的研究表明,摄食55%的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蔗糖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35%蛋白质组。

参考文献

[1]华颖.黑鲷幼鱼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利用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刘浩,杨俊江,董晓慧,谭北平,杨奇慧,迟淑艳,刘泓宇,章双,杨原志.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0,32(01):357-371

[3]鲁程瑶,丁倩雯,冉超,杨雅麟,王安然,张洪玲,张进雄,李解,ERIKOlsenRolf,EINARRing,张震,周志刚.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J].水产学报,2019,43(10):2074-2083.

[4]罗毅平,谢小军.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02):381-390.

[5]瞿子惠,吴莉芳,周锴,杨兰,祖岫杰,王婧瑶,段晶.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洛氏鱥生长、饲料利用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12):20-26+33.

[6]谭崇桂,戴朝洲,许小霞,王晶.草鱼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2016,25(11):40-41.

[7]谭肖英,罗智,刘永坚.鱼类对饲料中糖的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7(06):19-23.

[8]周华.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

THE END
1.论述牛的营养学实用技术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因素。 ★1.解释 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https://nmj.wulanchabu.gov.cn/syjs/545360.html
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部分复习代谢能: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鳃排泄能后剩余的能量。 能量蛋白比:1磅饲料所含总能(KJ)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比值。 简答: 如何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根据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配制全价均衡的配合饲料是保证饲料蛋白质高效利用的重要条件。①由于草食性的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水平低于杂食性的水生动物,杂食性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018615
3.详解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第3页)3.2 对反刍动物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Martins等用来自黑曲霉和长枝木霉的纤维素酶处理青贮玉米和秸秆。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提高青贮玉米可溶性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秸秆的酸性洗涤纤维和总氮水平,但不改变青贮玉米酸性洗涤纤维和总氮水平。在电镜下观察,纤维素酶的添加增加了细菌在粗料细胞壁上的定值,但对粗料细胞壁的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718_3.html
4.如何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2大方案有时效原创文章上海美农母猪的采食量还受到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由妊娠转向哺乳,母猪的消化系统受到自身激素代谢和日粮结构变化的多重影响,肠道损伤增加,对日粮养分的消化能力降低,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和软便增加。酸化剂可以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对蛋白质的消化率。上海美农于2017年的研究在哺乳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3%吸附型酸化剂和https://www.sinomenon.com/service/article/77
5.影响动物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问答题 【简答题】影响动物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主要是动物、饲料、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水平,包括:1,动物种类,年龄及个体差异。2,饲料种类,化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简答题】简述单胃动物对CP的消化机理并简要分析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答案:单胃动物对http://www.ppkao.com/tiku/shiti/1582843.html
6.饲料淀粉糊化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淀粉糊化度对肉鸡生长、屠宰性能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通过利用等量膨化玉米替代普通玉米达到制备不同淀粉糊化度饲料的目的,膨化玉米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试验采用低温制粒方法,分别制备前期(1~3周)破碎料(淀粉糊化度分别为19%、33%、39%、48%)和后期(4~6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ilgy201706008
7.日粮添加褐藻糖胶对断奶仔猪抗炎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褐藻糖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通过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与免疫相关的指标;通过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检测试验第0、14和28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结果] 日粮添加褐藻糖胶可降低试验0-14 d仔猪耗料增重比(P < 0.05),但对试验全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量无显著影响(P>http://journals.im.ac.cn/html/actamicrocn/2019/4/20190411.htm
8.养分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饲料研究》2006年06期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土霉素相比,添加200mg/kg和500mg/kg三颗针提取物组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500mg/kg三颗针提取物组仔猪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各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与添加土霉素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以500mg/kg组较高,500mg/kg和1000mg/kg三颗针提取物组总磷表观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LYJ200606009.htm
9.蛋白质的消化率撒于什么?不同原料的蛋白质组成特点及消化率饲料中提供蛋白的第二类原料是能量原料。由于能量原料用量大,不可忽视这些原料提供的蛋白对整个饲料蛋白消化率的影响。饲料常用能量原料如玉米、小麦(面粉)、碎米、大麦、高粱等。能量原料中蛋白质类型主要包括醇溶蛋白、谷蛋白、球蛋白、清蛋白,不同原料中所含蛋白类型的比例不同,决定其中蛋白可消化性不同。 https://www.yangzhu360.com/siyang/20221222/520930.html
10.低蛋白饮食对猪肠道的影响3.4 氨基酸分布影响养分消化率 试验1中,LP + AGP处理组DM和OM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均高于Ctr + AGP处理组(图4C和D, P <0.05)。与LP + AGP处理组相比,LP处理组大鼠GE、DM和OM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显著降低(图4B-D, P <0.05)。与LP处理组相比,LP110和LP110 + AA处理组CP和GE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https://www.jianshu.com/p/06ccf7a8b6a9
11.影响饲料消化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施工单位接受运输、设备管理部门和单位安全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应立即整改。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提前向设备管理和使用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工程和隐蔽工程。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电气机械应按规定安装( )装置。 A.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83567b25c144d2b83c1b1e5ee41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