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平之:切莫忘了农业文明的意义

人类发现火的作用及其使用和再生发明,以及发现某种植物种子可以大量收集食用并可以人为栽种,发现某些动物可以食用并圈养、放养,这正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三大奠基石,也正是人类文明的真正源头。火作用的发现及其使用和再生的发明,是人类无与伦比的最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由于火的运用,植物的种子、根茎经过火的作用,更加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经过火的处理后,人类可以像食肉动物一样把许多动物的肉作为能消化的食物,这是其它动物所无法享用到的香美食物。同样,对某些植物种子的大量收集和不断栽种以及对某些可食用动物进行圈养和放养,也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伟大发现和发明。因为植物的栽种发明和动物的圈养、放养,使人类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和局限,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素食食物和肉食食物。三大发现发明,使人类真正从动物界脱离出来,造就了迄今为止人们所获知的地球上独特存在的人类文明。

从以上人类文明进化、发展过程中看,可以发现有两个背离的现象极为明显:一是人类所有文明都是从农业文明这个人类文明总根、主根(源头)而生发出来的,可是我们看到的趋势却是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离农业文明、农业部门越来越远;二是人类同人类产生的另一个本源-------劳动(劳作)越来越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著名论断就是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本身。可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剥削制度后,劳动价值、劳动者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们似乎正在远离劳动这一人类神圣的源头。本文将侧重于探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背离主题上。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谓新自由主义开始风行全世界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掀起了追求金钱的狂潮。在这股潮流之下,人们似乎觉得可以脱离经济规律,也可以脱离自然规律。每个人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地创造一切。“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成了新的世界流行语。社会上制造金钱的花样越来越多,追求金钱的途径和手段也越来越多。而农业这一人类文明的源头和根本却日益被边缘化,被当作落后的代名词,甚至被当作应该淘汰和抛弃的东西。一些西方“学者”以美国为模本杜撰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农业的产值所占比例越小而工业产值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产值越大,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农民的数量越少,农村所占的比例越小,而城镇居民的数量越多,城镇化的程度越高,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许多国家的当政者不讲自己国家的历史、现实和可能,以及国际环境下本国的地位,都把百分之七十、八十的城市化率当作追求的目标,当作一种神圣。

人的思想和行为真的可以脱离自然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一切,“改变”一切吗一个社会真的可以毫不节制地让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村和农业劳动吗社会上真的可以无休止地创生远离农业文明、农业生产部门的其它产业、事业或部门,甚至于同人类文明的总根系农业文明根本不相干,以至于危害人类文明之根本的所谓“新产业”、“新部门”吗当然不是!现实告诉我们,对人而言只有吃穿住是一天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一日三餐更是如此。而其它的需求的伸缩幅度很大,可多可少甚至可以暂缺。而且人类还有比生活基本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是人们所处的良好的生存、生活自然环境乃是须臾不能离开的。这些都是人的起码常识和人生、社会的起码的道理。一个国家,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历史悠久的大国,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考虑到农业的承受能力、支撑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也是政治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规律。谁违背了它,就要吃苦头,受到历史的惩罚。

让我们用恩格斯的一段话作为这一部分的结束语吧:“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人们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150年前,恩格斯告诉我们要认识人类和自然一致的思想,在当时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则在古代就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优秀思想。而到了今天,却有人在挑战人类的生存本源和生活本源这一人类文明的底线,真是不可思议!农业文明,乃是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同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产物,任何破坏农业文明的观念和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就创造了先进的辉煌的农业文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在川西修建了闻名于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受益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使成都平原的近1500万亩农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从此四川被誉为“天富之国”。我国中部的广大丘陵地区,创造了能储水、能排水、能人工上水的梯田,这些梯田可以种植粮食,还可以栽种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农业产品。我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早就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先进的发达的农业文明阶段。而江南鱼米之乡则是我国灿烂的农业文明的典范。本文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苏杭地区的鱼米之乡作为典型加以诠释。

太湖是大自然的杰作。这里在远古时代还是海洋,是长江和钱塘江从上游、中游夹带的泥沙沉积堰塞而成,原来的海岛就变成了太湖中间的小岛和周边平原上的青山。太湖碧波浩淼,现在的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周围像阳澄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还有许多与其相连的小江小河,形成了典型的河网水乡。这里地处温热带,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又临近海洋,经过无数年代的造物运动,就使这里成了处处是草木丰茂、山水相顾的自然环境。而江南鱼米之乡就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历经数千年,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同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创造出的闻名于世的农业文明典范。江南鱼米之乡的主要特点是:

农村、乡镇产生的粪便也是鱼米之乡的重要有机肥源。千百年来这里形成了一套收集、储存的办法。粪肥常用于水稻、小麦的追肥,而主要用于蔬菜种植时的浇灌泼洒,乃是蔬菜生长的最有效最佳的有机肥料。解放后,普遍推广了化粪池技术,科学地解决了杀虫杀菌这一过去使用粪肥中存在的缺陷,而且还增强了粪肥的效力。江南劳动人民还发明了利用河道、湖底的淤泥作为新的肥源。河泥同绿草麦秆、稻草等在人工开挖的泥潭中用泥巴封起来沤泡,成为独特的有机肥。此举还起到了疏通河道,改善鱼虾生存条件的作用。

“鱼米之乡”提供的所有农副产品都是用有机肥生产的,包括大米、面粉、蔬菜、水果、茶叶等等,至于鱼虾、野菜、野果等自然产品更是在良好的有机物生长条件下产生,质地更是优良。凡是到过苏州的人都会感慨,这里的大米又白又糯好吃,鱼虾、蔬菜鲜美,阳澄湖的大闸蟹特别棒。“鱼米之乡”是江南劳动人民创造的农业文明典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法国伟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在两百年前就对江南的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赞不绝口。我们应该像保护优秀的文物古典那样,百般保护灿烂的农业文明,保护“鱼米之乡”的精华,让它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以下关于农业产生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开始 加入试卷 相似题 单选题中等:0.52024-12-03 引用:3次 18次使用 纠错?收藏https://www.xiangpi.com/shiti/606383.html
2.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 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 D.④地区https://www.jyeoo.com/shiti/d10745ee-15b3-15a9-a459-9599be62545d
3.专题08古代文明的产生和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古老的非洲和美洲大陆也孕育出了众多风格独特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讲古代文明的形成、发展与交流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598ct10607n288949.html
4.课程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实现食物安全、资源高效与环境可持续的多目标协同;即通过最少的外部资源投入,生产出充足的、满足人类健康的食物,同时产生最少的环境影响。通过《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课程,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在减少生态环境代价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更好、更营养、更健康的食品,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53f29a9e60d0f25c92
5.人类文明起源与农业(4)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比中东更加湿润,同时土壤条件也类似,所以中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农业技术可以直接移植过来,并且会得到很好的收成。亚平宁半岛上本来从事畜牧业的人们,在农业革命之后,有了显著的变化。人口大量增加,社会结构显著变化,形成罗马共和国的雏形,并产生了对外扩张的强烈愿望。 https://www.jianshu.com/p/c6b18a9a0959
6.梁河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粮食总产量7.33万吨,生产规模保持稳定;烤烟产业实现“四个提升”,烟农销售收入达1.62亿元;完成甘蔗种植面积7.75万亩,同比增长7.6%,蔗糖产业发展蹄疾步稳;茶叶面积稳定在5.3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产值1.05亿元。大力发展畜牧业,生猪存栏9.2万头、肉牛1.24万头,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鼓励发展特色产业,稳定蔬菜种植https://www.dhlh.gov.cn/fgj/Web/_F0_0_28D03U1GGQ4FCGSXW507G1K0OT.htm
7.黄永林中国神话“元叙事”的“元背景”与中华文化“元基因”中国神话记载了这些先民许多创新创造发明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类摆脱愚昧和野蛮向文明迈进的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最主要的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发明畜牧业、神农发明五谷农业和医药、黄帝发明农业工具和冶铜技术等,这些发明创造确立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基础。http://www.cels.org.cn/web/news-1415.htm
8.论生态发展与文明建设6篇(全文)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toy9ika.html
9.世界上古史笔记整理世界上的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产生因素:军事民主制。农村公社 初级的国家政体形式:王政;贵族政治;民主政治 3、原始社会史的分期:1、根据人类的经济生活划分为:渔猎,畜牧业,农业;2、猎人时代;农耕时代;3、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4、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5、根据化石:远古人、古人、猿人、智人。6、前氏族公社,氏族公社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37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