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饲草产业发展,满足新时期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要求,全国畜牧总站组成调研组于3月中下旬赴山东省滨州市和东营市、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开展饲草种植情况调研。通过听取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汇报,现场走访种植户、养殖户和饲草料加工企业等方式,深入了解两省饲草种植情况。

饲草产业发展情况

(一)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属于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饲草产业依托土地资源禀赋和牛羊生产需求,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及牛羊规模化生产集中区域。2020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约274万亩,生产各类饲草超过700万吨。2025年,山东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栏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60万头、1800万只和92万头,按照目前饲草产量的增速测算,优质饲草料缺口约为560万吨,占全部饲草需求总量的43%。

(二)湖北省基本情况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天然草地面积9528.3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4%,有红三叶、狗牙根等丰富的饲草资源。2020年,全省种植青贮玉米30万亩,饲料油菜5万亩,优质紫花苜蓿2万亩,饲草总产量255.31万吨。2025年,湖北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栏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70万头、602万只和5.6万头,按目前饲草产量的增速测算,优质饲草料缺口约为690万吨,占全部饲草需求总量的72.6%。

(三)两省“十四五规划”情况

山东省制定了《牛羊肉区域布局和生产供给方案》(2020-2030),湖北省尚未出台草食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两省饲草种植的产业化程度较低,饲草产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故均未制定专门的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

发展饲草产业的主要经验做法

山东省作为传统畜牧大省,拥有良好的饲草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国中部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基本盘”。近年来,通过开发盐碱地、农闲田等待利用土地,在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化种养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湖北省的国土面积80%为山地、丘陵,当地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可利用秸秆等饲草料资源丰富,同样拥有较大面积的农闲田,可称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潜力股”。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出“种养加旅”全产业链新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示范推广,农闲田种草效益初步显现

山东省有450万亩冬春农闲田,湖北省有冬闲稻田430余万亩,通过多年多区域试验示范,两省均摸索出较好的轮作连坐模式。山东省的“棉花+小黑麦”和“水稻+燕麦”轮作模式,亩产小黑麦干草300多公斤、燕麦干草800公斤左右,亩增经济效益100200元。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燕麦和小黑麦种植面积近2万亩,提高了水稻和棉花冬春闲田饲草种植产量和效益;湖北省的“水稻+多花黑麦草”草田轮作模式和“饲料油菜+玉米+玉米”三季连作模式,亩产鲜草510吨,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

(二)探索创新,盐碱地草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山东省是受土壤盐碱化危害较重的省区之一,总面积近6000万亩,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8%。近年来,山东省一方面加快优质品种选育,筛选出了中苜1号等多个耐盐碱苜蓿品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流转盐碱地种植饲草,在节约土地成本的同时改良土地盐碱度,抓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东营澳亚集团4个万头牧场在周边盐碱地块种植甜高粱,面积常年稳定在4万亩以上,牧场粪污处理后产生的27万立方米沼液沼渣通过还田管道一体化输送到田间地头,为甜高粱的生长提供了充足肥料,实现形成了“牛—沼—肥—草”种养结合有机循环。

(三)牧旅融合,走出草牧业扶贫新思路

湖北百里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百里荒万亩草场资源,开发出骑马、露营、烧烤等主题活动,将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实现了绿色畜牧、休闲农业、度假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1.2万亩饲草,每亩收入1600元,户均年增收8000元,让“三亩草,五只羊,脱贫不再是梦想;五亩草,十只羊,全家致富奔小康;十亩草,二十只羊,开上汽车住楼房”的口号变为现实。同时,公司为防止牛羊破坏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开辟了专供放牧的万亩改良草场实施划区轮牧,发展产业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龙头带动,推动全产业链贯通延伸

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夷陵黄牛资源,以肉牛养殖产业园为核心,以放牧草场升级改造为基础,打造了“牛郎山”肉牛主题文化休闲观光小镇。以肉牛养殖为核心,产业链向前向后拓展,形成了“牧草种植+牧草加工销售+肉牛养殖+肉牛屠宰+生鲜牛肉销售+餐饮门店”的产业链,实现了“以一为主,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现代饲草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国内生产发展相对滞后,自给率逐年下降,优质饲草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牛羊肉和奶类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和70%以上,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任务艰巨,补齐饲草产业这块短板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各方在认识上对发展现代饲草产业存在偏差。作为地方政府,对现代饲草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保障饲料粮安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种植户方面,受传统种养观念影响,加之收获加工机械制约、饲草销售渠道单一以及近年来劳动力缺乏带来的人工成本提升等影响,导致种草预期收益低,一些农户使用盐碱地等低产田或者冬春闲田种植优质饲草的积极性不高。养殖户方面,部分养殖企业对使用优质饲草料在提升牛羊养殖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仍不到位,部分肉牛肉羊养殖场户在肉牛肉羊育肥上仍采用“秸秆+精料”的传统饲喂模式,生产效率低下。

(二)发展现代饲草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国家对饲草种植的优惠政策协调性不够。饲草种植没有类似生猪养殖用地的优惠政策。二是现有政策尚不能满足我国现代饲草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要求。如有的项目在农区牧区效果显著,但到了南方山区就显得“水土不服”。湖北同志反映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当地发挥作用有限,“一吨秸秆利用就补50元,还田20元,刺激秸秆利用的效果不很明显”,相对于远高于北方的人工成本,用起来“没意思”;还有的项目比如“粮改饲”反响良好,但大家一致反映项目资金额度太少,实施范围也小。湖北省枝江市因地制宜自行开展了“粮改饲”项目,亩增效益850元,当地反映“如果中央将湖北纳入粮改饲项目实施范围,效益还会更好!”。三是财政、金融政策没有惠及饲草产业。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饲草没有普惠性的种植补贴,也没有类似生猪、肉牛养殖保险等保险惠农政策。调研中了解到,近些年来南北方均有受极端气候影响致使种草农户损失惨重的情况,受灾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饲草种植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三)技术上对饲草种植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一是我国饲草良繁体系不健全,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匮乏,培育出的新品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种植的饲草品种还很少,冬春闲田种草的草种也比较单一,南方地区亟需适合当地特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饲草品种。二是基层科技支撑薄弱,优质饲草高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尚待破解。地方基层饲草科技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广大农户和企业难以及时得到技术帮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质饲草在使用上的比较优势,影响了地方饲草产业发展;湖北省部分地区草山草坡利用率不足10%,秸秆利用率不足20%,部分肉牛养殖场青贮质量不高,技术工艺不到位,甚至未经加工处理就直接饲喂饲草。三是饲草收获加工机械发展滞后与国内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当前国内饲草生产加工机械的发展较为滞后,适合山地丘陵等特殊地形条件的饲草收获、加工机械严重不足;部分饲草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致使苜蓿等优质饲草的收割和打捆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干草品质。

对发展现代饲草产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饲草产业既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更是摆脱当前重要优质饲草料产品被国际市场“卡脖子”、保障我国口粮和饲料粮安全的根本途径。只有“统筹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全国可用于饲草种植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和各地特色饲草料的开发利用率,保障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二)提高认识,精准分区施策,明确饲草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一般耕地种植饲草既可以培肥土壤,又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实现“藏粮于地”,而且在反刍饲料中增加优质饲草可以直接或间接减少粮食消耗,节约饲料粮用地,变相增加了粮食用地,不会影响粮食安全。黄三角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种草经济效益高于种粮,建议将黄三角地区作为山东省饲草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充分利用黄三角地区的草种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持该地区的畜牧业“基本盘”优势,同时,进一步拓展种草用地,着力将山东省打造成为“黄淮海地区饲草储备库”,保障本省和周边地区饲草料均衡供给,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湖北省现有待开发利用秸秆、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种养加旅”特色畜牧业初见成效,“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带动饲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继续深挖该地区饲草产业“潜力股”空间,在尽力保障本省饲草料供给的基础上与周边地区实现良性互补互助,从“北草南运”逐渐转为“北羊南养”的区域性、全国性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全国畜牧总站)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THE END
1.探索农村绿色宝库种植养殖业多元化发展项目全解析畜牧业与养殖 畜牧业是另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它包括牛羊肉类、家禽蛋类以及宠物动物等。在农村,由于土地有限,但劳动力充沛,许多人选择从事畜牧业。通过科学饲养和良好的管理,可以提高产量并保证产品质量,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渔业资源开发 除了土壤资源之外,水域资源也是丰富且潜力巨大的。渔业不仅能够提供新鲜https://www.jb9ykztqn.cn/jun-lei-zuo-fa/249169.html
2.乡村振兴“新”面貌丨特色养殖奔向致富新“钱”景“现在进入冬天了,种鸟已经进入休产期,虽然天气很冷,但是鸵鸟在室外的状态也都非常好。”近年来,温泉县立足生态优势,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而鸵鸟养殖业就是温泉县新出现的特色产业之一。养殖户在给鸵鸟喂食 (央广网发 包鲁斯别克 摄)2016年,温泉县扎勒木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481349457212858&wfr=spider&for=pc
3.畜禽生态养殖发展情况的汇报(通用11篇)一、我县畜牧业生态养殖环境现状 我县畜牧业养殖立足生态养殖,我县在畜禽粪便处理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还田。千家万户的散养畜禽和小规模养殖专业户饲养的畜禽数量少,产生的粪尿和污水量小,农户均直接作为农家肥用于种田或种菜;二是沉淀发酵。大中型专业养殖场(户)饲养的畜禽数量多,产生的粪尿和污水量大,普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c410n4h.html
4.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畜牧业可以与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资源,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绿色、低碳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zk1NDgxMw==&mid=2247494826&idx=4&sn=9a2777dde7cfb27bc85c24efb828218f&chksm=fa750ab8cd0283aee89d372d20731f3a2248a0938175bde89a2d42e7ab9c73276b78898847a2&scene=27
5.我区畜牧业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其中规模化生猪养殖大户837户,出栏50-99头的有362户,100-499头的有416户,500-2999头的有53户,3000头以上大户6户,共计出栏生猪33.24万头,占全区生猪出栏的80%。养肉禽500只以上的有499户,蛋禽500羽以上的有267户,养牛10头以上的有7户,养羊30只以上的有148户。建成了畜牧业生态养殖场5个,更建成了塘栖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9/16/1835276_195674505.shtml
6.畜牧业养殖生态农业养殖畜禽家禽农场PPT类图片素材60张我图找相似功能已为您找到60张与畜牧业养殖生态农业养殖畜禽家禽农场PPT类似的图片,包含各种高清原创畜牧业养殖生态农业养殖畜禽家禽农场PPT素材图片,找畜牧业养殖生态农业养殖畜禽家禽农场PPT相似图片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findsimilarity-19247842.html
7.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推广应用(论文原稿).doc(最新资源)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推广,畜牧业中传统养殖技术及方式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养殖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系统的基础设施。很多的养殖业是由普通农户承担的,并没有科学合理的棚户,不善于管理,加大了人力的消耗,也不利于防疫,使得牲畜感染疾病的可能增大。有些养殖企业棚户设施可能要相对专业许多,也重视http://www.woc88.com/list-115006104.html
8.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一、我县畜牧业生态养殖环境现状 我县畜牧业养殖立足生态养殖,我县在畜禽粪便处理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还田。千家万户的散养畜禽和小规模养殖专业户饲养的畜禽数量少,产生的粪尿和污水量小,农户均直接作为农家肥用于种田或种菜;二是沉淀发酵。大中型专业养殖场(户)饲养的畜禽数量多,产生的粪尿和污水量大,普遍https://www.99xueshu.com/w/s83bht5817gq.html
9.振兴网:宝丰县生态养猪产业振兴案例——农牧结合构建生态养殖近年来,宝丰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农牧结合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首创的“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在全域内探索出一条以畜牧业为龙头,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路子。该模式不仅打通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最后http://www.hnsxczxw.cn/hnsxczxw/vip_doc/2225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