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羊产业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羊产业是草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羊产业,对于满足肉、皮、绒、毛的消费需求,优化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产业扶贫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养羊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羊产业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进口冲击影响加剧,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特别是2015年以来,羊肉、活羊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养殖效益徘徊在较低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解决羊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用市场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不断增加绿色优质羊产品供给;要立足提高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羊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羊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绵羊山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最多的国家。2016年,我国羊出栏3.1亿只,年末存栏3.0亿只。羊肉产量由1980年的44.5万吨迅速增加到2016年的459.4万吨,增加了414.9万吨,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6.1%增加到2014年的29.6%。

与此同时,羊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3.7%提高到2016年的5.4%,羊产业的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约7%,羊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我国养羊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虽然是肉羊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主要表现为羊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现阶段,我国羊产业发展面临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规模养殖比重低,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目前肉羊仍以分散养殖为主,肉羊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为36.5%,与家禽、生猪等养殖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饲养规模在10只以下的养羊户在农区占一半以上,严重影响着优秀种羊品种、动物营养等先进肉羊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肉羊生产标准化水平整体较低,养殖场设施条件简陋,机械化生产程度低,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技术水平不高。饲养管理粗放,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等设施设备配套跟不上,导致疫病风险大、养殖效益低。牧区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牲畜暖棚、饲草料储备库等配套率低,抗灾能力较弱,还没有完全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困境。

内外价差较大,进口冲击影响加深。目前,在养殖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我国羊产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羊肉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一倍以上,而且还面临着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和价格“天花板”下移的双向挤压。据统计,2016年国内羊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公斤55.93元,而进口羊肉到岸价约17.7元,即使加上30%左右的综合税率,也远低于国内零售价。当前,我国正与多个国家开展自贸区等谈判,未来关税水平将继续呈降低趋势。已达成自贸区协定的澳大利亚,羊肉进口关税在10年内逐步归零,将进一步刺激羊肉进口。受进口羊产品价格影响,今后一个时期国内羊肉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养殖效益整体偏低,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2016年肉羊出栏价格先降后升,但整体仍低于2012年以来平均水平。2016年标准体重(45公斤/只)出栏绵羊平均每只盈利155元,比2015年减少37.9元,降幅19.6%;标准体重(30公斤/只)山羊平均每只盈利276.0元,同比减少86.8元,降幅23.9%。据调查,近年来活羊收购价格跌幅较大,但羊肉市场终端价格并没有降低。以锡林郭勒为例,从2013年收购活羊每只750~850元,下降到2014年每只450~550元,2015年每只350~450元,连续两年下降,总降幅达47%~53%,每只活羊平均收购价格约400元。而同期羊肉零售市场价格小幅下降,从2013年的每斤32元,下降到2014年的每斤30元,再到2015年的每斤28元,降幅仅为12.5%。特别是餐饮店消费的羊肉价格几乎没有变化,涮肉每斤45~60元,手把肉每斤70~80元。这与活羊收购价大幅下跌形成了巨大反差。

发展现代羊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去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羊产业发展,要立足市场、资源、技术等产业基础条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补齐产业短板,厚植竞争优势,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推动生产方式转变,逐步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坚持以优势区域为重点,促进农区牧区生产协调发展;坚持以培育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加良种供应能力。《规划》提出,力争用五年努力,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现代羊产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

指导性发展目标是:在保障供给能力方面,到2020年羊肉产量500万吨,年均增长2.7%;在生产技术水平方面,肉羊平均胴体中提高2公斤达到17公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60%;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8.5个百分点达到45%。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推进羊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种群供种能力和个体生产性能。畜禽种业科技贡献率占40%,全面提升我国肉羊产业的整体水平,核心是做好做强种业。全面实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国家核心育种场,建立系统的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督促育种企业提高场内测定的质量,提高国产优秀种公羊数量和质量。增强育种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开展本品种选育,培育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挖掘资源优良特性,开发地方资源特色产品。支持和鼓励以企业为主导,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成立联合育种组织,支持建设区域性联合育种站,搭建遗传交流的平台。组织实施畜禽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加大对种羊场建设支持力度,解决优秀种羊不足的问题,提高良种供应水平。

第五,完善扶持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政策支撑上,突出良种繁育、饲草资源开发利用等薄弱环节,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体系。科技支撑上,以安全高效养殖、良种繁育、饲草料种植等核心技术为重点,加强联合攻关和先进技术研发。推广普及肉羊舍饲养殖实用技术,形成区域主导技术模式,提高科学养殖水平。金融保险支撑上,组织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支持肉羊规模化生产,推动解决规模养殖贷款难题。探索建立肉羊保险制度,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贸易保护方面,要坚持国内生产为主、适度进口补充的策略,把握好羊肉进口总量和节奏,提高进口产量质量标准,充分保护好国内生产者利益。严厉打击走私羊肉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防止未经检疫的羊肉进入市场,扰乱国内市场秩序,冲击国内产业。

THE END
1.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畜牧业产业体系的组成一、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1、意义(1)可以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膳食结构,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2)可以为部分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繁荣农村市场。(3)可以创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间的竞争力。(4 回答1、意义: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膳食结构;为部分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繁荣农村市场;创造外汇收入http://field.10jqka.com.cn/20221227/c643876224.shtml
2.农业种类耕作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种类耕作畜牧业渔业林业 农业分为哪几种类型? 耕作:基础的农事活动 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活动,主要包括土地的准备、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这些工作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还影响着其品质。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耕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干旱地区可能需要更多地注重水利管理,而在雨季https://www.msv8oom8y.cn/xue-shu-bao-gao/201710.html
3.农业经济放牧在农村经济中的角色探讨放牧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放牧作为一种古老而悠久的农业方式,存在于许多文明中。它不仅是为了获取肉类和乳制品,还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放牛代表着乡土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回忆童年时光、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象征。 现代化背景下的放牧业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传统的家庭式小规模放牧逐渐转变为大型养殖企业。这些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bai-ke/501463.html
4.聚焦畜禽与人类的共生关系:探寻未来农业的新方向社会新闻### 畜禽的角色与重要性 畜禽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奶制品和蛋类,还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http://zhinuosj.com/nmbdbl=21954034
5.跨境电商人与畜禽一体化:新型农业模式引领未来发展在全球农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与畜禽一体化”这一新兴概念逐渐受到关注。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更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颠覆和创新。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概念的内涵、意义以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 一、什么是“人与畜禽一体化”? “人与畜禽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将人类与动物(尤其是畜禽)http://scpevc.com/nmbdbl=47131412
6.科技与人畜共生:探索“科普人与畜禽Croproproation”的时代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畜共生的理念逐渐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这个背景下,“科普人与畜禽Croproproation”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了连接科学、农业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桥梁。 什么是“Croproproation”?简单来说,它是指人与畜禽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发展。在传统农业中,畜禽的存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肉类、奶http://qzhsdz.com/nmbdbl=46464992
7.发展农区畜牧业8篇(全文)努力使这一战略构想转变为生产实践,是加快关中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对北方农区发展畜牧业进行经济理论分析之后,提出了“建设关中畜牧大区”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把握“主业”与“多业”关系,突出优势主导产业 现代畜牧业是一个多组合产业。从横向产业关联分析,畜牧业由奶产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332n3p0.html
8.家畜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畜牧业的类型有哪些一、家畜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1、家畜遗传育种对于提高家畜生产效率的贡献最大,大约为40%(饲料占20%,疫病防治占10%,饲养管理水平占20%,其他占10%)。 2、家畜遗传育种可以提高优良种畜的比例,保证畜群生产力的稳步提高。 3、家畜遗传育种可以改变家畜的生产方向(比如将粗毛羊改为细毛羊,役用牛改变为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2102956470935812.html
9.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畜牧业vs农业不过,在我看来,游牧民族对内地经济的影响尤为显著,而且最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这种经济影响,具体来说,就是畜牧业的发展及其在区域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的上升。 认真分析文献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尚的“胡化”,有许多方面与畜牧生产的发展直接相关。比如“食肉饮酪”风气的盛行,乃是由于当时有相当发达的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8083
10.我国古代的农牧关系自“新石器革命”以来,农业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中的两个主要部门,它们的比例、布局和结合方式构成农业生产结构的核心。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是当时当地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态,并对整个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lgp/lgp15.htm
11.梁运祥教授: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突破秸秆消化率低等难题?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不仅对拓展饲料来源、降低粮食消耗、推动牛羊等草食家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减少秸秆露天焚烧、改善空气质量、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特邀华中农业大学梁运祥教授以“利用生物技术,加快秸秆‘高值饲料化’转化,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为题,结合团队多年的研究工作,论述了在秸秆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dian/20220614/408047.html
12.饲料粮替代之路——精准营养,智能养殖减豆粕2000万吨精准营养对畜牧业意义重大 和种植业相比,我国畜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起步较早,且在农业系统中发展最快,谯仕彦介绍,“2019年,我国畜牧业协会已经建立了智能畜牧业分会。2018年,已经有互联网企业发布了智能养殖解决方案,2021年,又有科技企业推出智慧养猪方案。” https://www.yzydt.com/7980/
13.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与农业生产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涵盖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机械购置、林业资源培育、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资本投入。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对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资本注入规模,体现了国家https://xueqiu.com/6916781846/286771467
14.2022年第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析本文研究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各地区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通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突出表现。使用Excel、Tableau、Echarts、Pyecharts和Matplotlib等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建议,强调了农业对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https://blog.csdn.net/qq_74399973/article/details/130992160
15.农牧业发展现状(精选6篇)如在科尔沁草原上种碱茅以改良不毛的重盐碱地,黄河三角洲按管排碱种植高产优质牧草,珠江三角洲以香根草,中南部地区以百喜草保护耕地、护坡,减少风雨对土壤的侵蚀等等,都已积累了一定经验,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产生一定效应。饲草不仅在畜牧业而且在农业水土保持,石漠化、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改造上具有独特功能,草业科学家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j23y1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