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农富民好"丰"景

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全区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2022年达到107.34万吨。肉蛋奶产量达到87.6万吨,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高特产业稳步推进——累计获批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农业产业强镇18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2022年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新增301个,达1315个。

农牧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依托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品牌效益逐步凸显,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62亿元、一产增加值180.16亿元、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0亿元;

……

翻开近年来我区农牧业发展成绩单,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聚焦“四件大事”“四个走在前列”,持续抓好“稳粮、兴牧、强特色”,不断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谋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

昌都市丁青县以打造市域“西粮仓”为契机,2023年以试点实施“田长制”为突破,全县通过轮作休耕、用地养地相结合,保护和提升了耕地地力,土地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落实粮食作物13.01万亩,“今年扩大种植面积3万余亩,预计粮食产量达7500万斤,比2022年增加1800余万斤。”“今年全村3000亩‘藏青2000’新品种青稞,亩产在800斤以上,按市场价一斤3.2元算,预计能卖到700余万元。”……时下,全区青稞收获已进入尾声,昌都市洛隆县干部群众喜获丰收,处处是“青稞田里说丰年”的热闹场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重大支撑项目。近年来,昌都市坚持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019年以来,市、县区配套资金2.61亿元(项目总投资21.05亿元),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76.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96%,易旱、易涝、交通不便的农田得到有效改造。同时,综合运用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土壤治理等措施,耕地质量提高0.2个等级。

昌都市的做法,只是全区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一个鲜明缩影。今年以来,全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6市42个县区,新建任务21万亩、改造提升39万亩,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直达补助资金124342万元;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64%,有效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提档升级,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便被成片的经济作物所吸引。经过几年发展,该村在原有65亩雪桃基地基础上不断扩展,打造成了如今2万余亩的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的产业园区。作为拉萨市第一个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园区,助力曲水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我们是采取‘两步走’的方式进行的。”园区的负责人员介绍说,第一期A园区,为占地500亩规模的拉萨净土健康产业曲水示范区,按照“先行先试、先加后减”的思路,成功试种玛咖、雪菊、玫瑰、葡萄、黄芪等40余种经济作物;B园区包括曲水净土健康产业育种育苗、球根花卉种球繁育中心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近2000亩,加工生产出鲜花饼、葡萄酒、玫瑰精油等40余个产品。第二期项目包括占地1.6万亩的苗木繁育基地、葡萄种植区、现代奶牛养殖区。

产业如此之多,技术支撑从何而来?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自治区科技厅、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拉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深度合作,积极把产业工人、农牧民群众送入院校培养,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农牧民。仅2022年,培训高素质农牧民200余名。据统计,仅2022年,园区带动农牧民群众务工508人,增收累计达1043万元。

2023年,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180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3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68家;合作社覆盖农、林、牧、渔以及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多个行业。2023年上半年,全区入社农牧民29.75万户117.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90元,同比增加485元、增长8.5%,增速全国排名第三。

招大引强,做优做强特色农牧产业

走进超市水果区,在多个苹果品种中间,林芝苹果的标签很醒目,销量可观。而其中一个品种,就是由西藏上诚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

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进驻林芝,该企业负责人林传清告诉记者,公司主营业务为苹果、食用菌的全产业链,目前完成投资1.08亿元,其中建成2145亩苹果基地;预计到2025年进入丰产期,产量可达每年7500吨,不仅能满足区内订单量,还可销往区外。

“经过前期考察调研,曲松县天然植被丰富,草场、河谷、湿地广阔,非常适合发展优质畜牧业,我们很有信心。”与山南市曲松县人民政府签订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安徽争华羊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争上说。作为安徽省一家集湖羊种羊良种繁育、秸秆青贮利用、肉羊屠宰与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研究等为一体的重点龙头企业,双方在“曲松县高原藏系绵羊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的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提升高原绵羊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2023年,藏博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藏行”活动累计签约农牧产业合作项目14个,协议资金21.34亿元,涉及青稞、藏羊、藏猪、藏鸡、茶叶、葡萄酒、食用菌等多种领域。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表示,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在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竭诚为招引企业服务,助力签约企业更快在西藏扎根落地、做大做强,助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迈步新征程,全区正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发展青稞、牦牛、藏羊、藏猪等高原特色农牧产业,一条独具特色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正在形成,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动人画卷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记者张宇)

THE END
1.藏鸡养殖“啄”开致富新大门但旦增赤列没有被困难击退,他坚定地说:“遇到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一刻都不能耽搁。”于是,他借助网络平台,自学养殖知识与技能,逐渐掌握了科学养鸡的专业知识。同时,县农牧局也为养殖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定期派专业人员前来为藏鸡注射疫苗,为养殖场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https://www.xizang.gov.cn/xwzx_406/bmkx/202501/t20250107_455945.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甘南:全面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冬日暖阳洒满金黄色的草原,蓝天白云下,百转千回的河流,悠闲自得的牛羊和星星点点的帐篷,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甘南草原生态大画卷。 近年来,甘南州统筹黄河上游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把牦牛产业作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https://www.agri.cn/zx/xxlb/gs/202501/t20250106_8703951.htm
3.科技滋养雪域高原西藏高质量发展劲头十足板持续发电,棚下种植着藏红花、有机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光互补、一地两用”;将西藏牦牛、黄牛与安格斯牛三元杂交,成功培育出商用肉牛——雅江雪牛,江孜县规模化养殖效益明显;白朗县农业科技园区内高原大棚种出热带水果和时尚花卉,农牧民群众笑逐颜开……这些无不是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驱动雪域高原跨越式发展http://www.ejwine.com/cms/show-11481.html
4.西藏规模化牦牛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度重视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支撑,设立“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牦牛种业创新与健康养殖”等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支持牦牛遗传育种、高效繁殖、营养调控、饲养工艺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着力破解牦牛群体繁殖率低、饲养周期长、养殖效益差等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有效支撑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38212268213869156&wfr=spider&for=pc
5.走进西藏看变化(九)西藏:探索高原人工种草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聚焦三农]精彩西部 走进西藏看变化(九)西藏:探索高原人工种草 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2011-07-26 10:26:50 [聚焦三农]三农视点:山东兖州先治病后交钱(201107025)2011-07-26 10:22:57 [聚焦三农]浙江上虞破解招工难(201107025)2011-07-26 09:55:47 [聚焦三农]精彩西部 走进西藏看变化(七)西藏:蔬菜大棚拓https://tv.cctv.com/2011/07/26/VIDE1409102272914602.shtml
6.西藏农牧业生产现状与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分析畜牧业的主要问题就是缺草.牧区草地生产力不 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生态保护与草原利用难 以做到协调统一,农区因粮食一家独大,没有更多 的耕地种草养畜. 3 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 西藏农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乡村产业不强,潜力不足,产业发展能力弱,农村空心化和劳动 力流失等多方面的问题 ,造成农牧民的http://xznykj.taaas.org/oa/pdfdow.aspx?Sid=2023-4-01
7.西藏聂荣嘎确生态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聂荣嘎确生态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家成?于2022年04月18日的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以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企业。位于那曲市聂荣县,法定代表人为次仁桑珠,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公司人员规模:100-199人,参保人数:61人,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通过企查查大数据分析,西藏聂荣嘎确生态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https://www.qcc.com/firm/4b1eac594c873201f23695adc4ce2997.html
8.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翻天覆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坚持“一立、三控、五提高”的生产方针,逐步走上了“夏秋多饲养,冬春少饲养”的效益型发展路子和“稳定提升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城郊畜牧业”的新型发展路子,“四产”畜禽得到大力发展。新生仔畜成活率从过去80%提高到93%,成畜死亡率控制在2.2%;牲畜短期育肥出栏90万https://www.guancha.cn/local/2015_08_26_334244_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