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宣传纯吃素的纪录片,惹了众怒

“纯吃素能有效改善身体机能”、“素食能够降低患病率”、“碳排放要靠不吃荤解决”、“选择不吃荤是一种生命觉醒”……

11月25日,一部公益纪录片《素食行者》一上线便引发了诸多争议。社交媒体上,网友对于这种纯素食宣传并不买账,纷纷驳斥。

三甲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专家谭医生告诉观察者网,一些所谓吃纯素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的说法,在没有大量科学数据、案例支持的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并不推荐贸然去实践吃纯素。此外,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蛋白质补给,才应该是广大民众的首选。

11月25日,知名演员张静初在个人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的时长为45分钟,内容为倡导素食主义,做“素食行者”。

让网友如此愤怒的视频到底讲了啥?

视频一开始,便是一些国外屠宰家畜、捕捞鱼类的镜头,似乎在暗示吃肉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他还把“碳中和”与不吃牛肉牵扯到了一块。“你吃那块牛肉,相当于汽车跑六十公里。同一块土地可以养三十个吃素的,只能养一个吃肉的。”

“因为即使我不开车,我不烧煤,如果我们还使劲吃肉,这个解决不了(环保问题)。”

他还把吃肉认为是一个“习惯”,声称“要是把这个习惯戒掉的话,我觉得有助于戒很多习惯。”

对于吃素,她认为“这是你一点点了解自己的身体和食物的关系后,你才知道的结果,然后你再自己做自己的实验。”

她还说自己在辟谷中的所见所闻中,让自己重新去想,“是不是人必须吃这口肉,你才能活下去。”

她给出的理论是,“我们的抗氧化剂在蔬菜里,比所有的肉类大概要高出60倍左右,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细胞缺氧,没有办法完成很好的新陈代谢,也没有很好的力量对抗自由基,所以我们会衰老。”

谈到吃素,她声称,“其他的动物真的被口腹之欲来驱使,他们饿了不得不去杀戮,它们没有别的选择。但是我们人不一样,我们人是有主动权的,这是我觉得生而为人最高贵,也是最卓越的地方。”

演员邢佳栋,每个月7~10天吃素。他认为狗、马这些动物,“它们就是不会说话而已。有些人感受不到,我不知道哪个更美好,哪个更可怕。”

他还抛出了一个观点,“文明竞生是人类合伙高效率掠夺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资源,它是一个人类集体自杀之路。所以人类必须要转换,否则人类没有未来了。”“人类只有一条路就是和自然和谐共生,素食,尊重生命,是和谐共生最重要的。”

他对于人的内在结构也有一个概念,就是每个人都有所谓的“兽性、人性、天性、灵性、佛性和神性。”

“神性佛性占比例多的人,他的生命投影出来是喜悦的,自在的,充满创造力充满慈悲的。如果兽性占比例多的话,他的生命是恐惧的、贪婪地、纠结的。”

他甚至还提到了所谓的“生命觉醒”。“大量的生命都在觉醒的路上,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出生就带着高维能量的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台湾心脏内科专家林俊龙,自称食素近40年。他认为吃纯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等疾病得病几率,而吃荤则反之。

林俊龙

他还说,这个畜牧产业,需要花费很多资源,“你用二十磅的谷物去养,喂出来只有一磅的牛肉,所以这些动物不吃的话,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一些国家目前早遇到的饥饿问题。”

通过一些屠宰家畜、捕捞鱼类的镜头,来支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想法;

最后画风一转,开始宣传人造肉。

视频尾声,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信跃升的表态,似乎道出了这条视频的目的:“如果大家多消费的话,有了规模成本就会下来,好吃、便宜、环保,为什么不做呢?”

以上种种,在张静初等明星转发该视频后,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无论是视频的宣传方式,还是严谨程度、思维方式等,网友都提出了质疑。

有网友表示,吃素可以是个人的选择,但在受众明显是中国民众的情况下,宣传纯吃素并不合理。

有网友表示,吃什么都是个人选择,没有谁比谁高贵之说。

植物就没有生命了吗?

有网友表示,用国外宰杀动物的视频进行引导,没有任何意义。

与此同时,一些科学界、医学界的博主也纷纷对此视频发声。

观察者网查阅资料发现,该视频由一个名为“次第花开”的网站发行,邀请了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信跃升、学者刘丰、台湾心脏内科专家林俊龙、全国青少年武术冠军静文,以及演员张静初,陶虹,邢佳栋参与出镜。

据其官网介绍,“次第花开”是一个“弘扬佛教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倡导关爱生命、介绍闻思修方法、连载大德教言等方式呈现佛教文化的慈悲与智慧,将佛陀教法的自在清凉带给有缘众生。”

该网站中提到的希阿荣博堪布,曾著有《次第花开》《寂静之道》《生命这出戏》等等佛教书籍。

纯素适合所有人吗?

视频一出,讨论最多的,就是该不该宣传吃纯素。

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三甲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专家谭医生。专家认为,一些所谓吃纯素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的说法,在没有大量科学数据、案例支持的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并不推荐贸然去实践吃纯素。

事实上,通过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众多人群是不适合吃纯素的,包括学龄儿童、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等。

该专家以老年病患为例,强调了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一些老人在入院前营养不好,胃口不好,只吃一点素食,不吃荤菜。来了以后水肿得厉害,心功能又不全。这时候需要用蛋白,但他的心功能又很差(必须谨慎使用)。实际上就是他之前机体所需要的能量性的物质,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补给。”

近年,国外所谓的“食素主义”流传到国内,大多只是空有“概念”的宣传,实际上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事实上,尽管作为“素食主义”的发源地,国外也有许多科学研究都在进一步论证,不合理的食素可能是有害健康的。

去年8月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子刊的一份研究称:过度的素食主义饮食可能导致人体胆碱摄入不足从而影响大脑健康。胆碱对脑部健康,尤其是胎儿发育阶段的脑部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正值发育成长期的学龄儿童、青少年来说,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样重要。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20年11月发布的有关“200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至2019年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指数轨迹”调查显示,基因、年幼时的饮食、活动都对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指数演变趋势有关。

“但以上几点,都受到营养的影响,包括营养均衡以及营养物质的充足性和质量,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

另外,有网友还提到了所谓的“吃纯素”,可能是要搭配其他营养品的。

知名科学学科博主@科学未来人2019年就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宣传吃素发表过一篇长文(目前微博置顶),其中提到,“那些有钱的纯素者,一边吃着营养师给配的各种营养品和膳食补充剂,一边拿着话筒向台下的青少年学生、蛋白质缺乏高危人群宣扬纯素食。”

换句话来说,吃素想要吃出健康,或是“正确吃素”,成本颇高,也许并不适用于大众。

除此之外,视频中拿一些国外运动员举例,也有同样的争议,中国运动员适合纯素吗?

从目前来看,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能够证明的,是肉蛋奶对他们的积极影响。

共青团中央曾发文称,“从刘长春到刘翔再到苏炳添,一代代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的过程,就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国力不断提升,人民可以享受更多肉蛋奶的过程。”

提倡肉蛋奶并不是只吃这些,而是做到营养均衡。在中国食品生产力日益强大的背景下,肉蛋奶充足的同时,蔬菜、水果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营养均衡加上科学合理的训练,是中国运动员取得进步不可逆的过程。

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新闻网《百米比博尔特多跑7步,苏炳添为何还能成功?》一文指出,坚持、自律、改变饮食习惯等等,都是身高并不出众的“亚洲飞人”不断突破极限的关键因素。

苏炳添曾在一档节目中曝光了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早餐一般吃牛奶、鸡蛋、面包、米粉、饺子、面条;午餐和晚餐以低脂肪、低热量的高蛋白食物为主,再搭配绿色蔬菜。

不仅仅是运动员,普通人的饮食中,蛋白质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人民日报》曾报道过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的食谱,早餐最喜欢的是煎蛋和海鲜粥;午餐、晚餐多以海鲜为主,搭配牛羊肉和各类蔬菜。他最喜欢的是明虾鳝贝王、花蟹、鲇鱼银鳕鱼、菌类和七成半熟牛排及各类蔬菜。

根据@B站工具人Tim给出的数据,我国的年人均肉食消费量正在不断增长,已经从1985年的16.6公斤增加到了2020年的超过60公斤。

数据是否准确?吃荤=得病率增加?

除了为该不该宣传吃素打上一个问号,视频中的素材、数据几乎都来自国外,而出镜的医学领域专家仅有一位,说服力不足。

此外,视频中的经验、数据、结论,在准确性、被解读的准确性、时效性上,都有待商榷。

素材视频之一《Whatyoueatmatters》,其中讲的是“过量食用动物性食品或加工食品,会对人体内皮细胞造成伤害,导致血管发炎,硬化和变窄,继而产生危害健康、生命的后果。”

但随后林俊龙的解读是,“成百上千的研究报告显示,食素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少之又少,吃荤的多了很多。吃素的人,得中风的机会少一半,得糖尿病的机会只有四分之一,还对忧郁症、白内障、脂肪肝等有影响。”

此外,信跃升引用的《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由康奈尔大学营养学教授坎贝尔于1990年完成。结论是:基于植物食品的饮食,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为主,几乎没有动物食品的饮食,一直都是与部分癌症、中风、心脏病的低死亡率有关。

首先,这本书并不是学术著作,很多只是坎贝尔的个人观点。在这本书中,坎贝尔用了一章的篇幅来介绍“中国健康调查”这个项目,全书的其余部分都是引用其他研究结果来支持他的核心观点。但是,坎贝尔本人的很多观点也并不被科学界认可。许多科学家批评他在引用文献时存在很大偏颇,比如只选取了符合自己观点的一小部分研究,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实验结果。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其实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也就是说,坎贝尔所提到的所有的“素食膳食模式”,全部都是指“以素食为主的膳食模式”,并不是“纯素食的膳食模式”。但是,大量传播的网文却歪曲了其原意,说成是素食有益健康甚至是素食能治愈癌症、肉蛋奶会使人得病等。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预防疾病、保养身体的饮食清单是不同的。

拿胆固醇过高这一常见的身体状况举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海霞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胆固醇大部分由自己身体合成,需要根据自身的代谢速度来决定摄入量。

因此尤其是对于代谢速度慢的人来说,只吃素并不能解决胆固醇过高的问题。与此同时,该问题还要同时兼顾年龄、饮食、生活习惯、体重等因素。

临床医学专家则表示,人体对抗外来病毒需要依靠摄入蛋白质增加免疫力,而在肿瘤病人的食物清单中,高蛋白、高维生素更是缺一不可。

减少畜牧业碳排放就是少吃或不吃?

“联合国农粮署报告显示,饲养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部人为排放的51%,超过一半”。这又是林俊龙在视频中使用的一个争议性数据。

然而根据联合国农粮署官网调查,真实数据是全球牲畜的总排放量为每年7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所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4.5%。

该机构在2013年的论文中提出的应对策略是,改善牲口的餐单、选择饲养胃气较少的牛等,而非少吃肉或不吃肉。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首席专家徐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就是科学养殖,“畜牧业确实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但通过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肯定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来有效提升单产水平,在减少动物养殖数量的同时,减少单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反,@科学未来人曾引用ElemSciAnth期刊数据称,纯素食对土地的利用率是极低下的,这种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必然对农田提出更多需求。这就等于随着地球人口增多,更多的草原、森林用地要被开垦出来做农田。

将减少碳排放与不吃肉联系在一起,这和西方媒体渲染中国人“少吃肉改变地球”的陈词滥调类似。

但拿数据说话,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4年的数据,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多的依次是澳大利亚(90.3kg),美国(90.1kg),阿根廷(86.6kg),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是64.9公斤。中国的人均肉消费量排在众多西方国家后面。

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即“人类要为了减排而少吃肉”,那无论从科技依据还是从消费量来看,首先要做表率的,毫无疑问是西方发达国家。

但从此前美国政府的态度来看,希望不大。

《时代周刊》所指出,美国有着强大的肉类行业游说团体,以及围绕着牛仔和牧场的“建国神话”。特朗普时期的副总统彭斯就曾嘲讽哈里斯:“我们不会允许拜登和哈里斯让美国人少吃肉。”

THE END
1.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两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碳强度逐年下降、碳汇能力持续增长、清洁发展机制初具成效,能源、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具备低碳发展潜力,建筑、交通、供热等生活消费低碳进程加快。 (一)碳现状 1?碳排放指标有升有降 https://www.sjz.gov.cn/zfxxgk/columns/2c7e3253-9b5a-4bb5-8a14-3be87248400e/202004/21/ef8d821e-39a0-4db0-9f0b-44e7406ac037.html
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农村要跟上!农化怎样做?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和奶制品是有效降低畜牧业碳排放的举措之一。例如,平均每生产100g蛋白质,牛肉将带来近50kg温室气体排放,而豌豆仅产生0.4kg温室气体。从需求的角度看,消费者的偏好也在逐步变化。比如,近年来世界素食者的数量大大增加,美国素食者的数量已从2014年的400万增加到2018年的约2000万,增长了600%。 https://www.nfncb.cn/index.php/nhbd/10775.html
3.如何减小生猪养殖中碳排放的危害行业动态低碳养猪的理念源自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高出栏率)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我国科学养猪和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养猪业中的碳排放情况 养殖业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是导致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6年的报告指出,畜牧业的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35715
4.国泰君安:全面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大有可为1.3. 碳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体系中起到最核心作用 碳金融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金融服务是指以交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许可和碳减排量等一系列交易/投资/支持类金融活动,围绕碳排放企业的交易、风控、投资、融资需求再细分为碳交易、碳融资和碳支持三大类业务模式。碳交易主要是以碳排放许可配额和碳减https://m.zhitongcaijing.com/article/share.html?content_id=493875
5.碳排放范文12篇(全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强度差异较大,有学者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目标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9,10,11],从土地承载碳排放的角度实现碳减排; 有关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主要以能源消费碳排放[12,13,14,15]为主要来源进行分解。能源消费占碳排放总量的主体地位,但种植业、畜牧业等的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0mdpzno.html
6.少吃肉也能减碳排?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显示,畜牧业是食品系统中排放量最大的部分,欧盟肉类和乳制品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内所有汽车和货车的碳排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约为7.1 Gt二氧化碳当量,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 %左右,而整个粮食体系的碳排放占比超过30%。https://m.tmtpost.com/5816433.html
7.养猪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用6篇)二、中国畜牧业入市,融入国际市场 中国养猪业将面临国际品质猪肉和品牌猪肉的冲击,草食、家禽等肉质品快速升级的冲击和药物残留检测、转基因强制标识等政策性冲击都会给中国养猪业带来威胁。那么抗生素等药物保健将不复存在,在行业内推广无药保健,“平免解毒”健康养。“平免解毒”即平衡营养、免疫与内分泌,全面解毒,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490hcsa.html
8.泰农业和食品行业寻求减少碳排放财经频道(原标题:泰农业和食品行业寻求减少碳排放) 据泰媒报道,泰正在加快努力减少动物饲料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帮助当地农民和畜牧生产者应对贸易壁垒。泰农业部门是继能源和运输部门之后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其中水稻种植和畜牧业的排放量分别占51%和21.46%。泰饲料厂协会会长Pornsilp Patcharintanakul表示,当地畜牧https://finance.stockstar.com/IG20250108000002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