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家禽业生产总结分析及2021年发展趋势研讨

2020年家禽产业受产能增加、新冠疫情,活禽禁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市场行情表现不足,导致生产端盈利较小,甚至一度为负。那么2020年家禽业具体的生产情况如何未来我国家禽业发展热点问题及趋势如何以下内容整理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主任姚文颖《2020年家禽业生产形势分析与2021年展望》的报告,她分禽种详细具体的介绍了2020年家禽业的生产情况,并对禽业发展热点问题及趋势展开研讨。

一、中国家禽饲养的总体规模和基本情况

1、畜禽产量

2020年前三季,猪、牛、羊产量是下降的,禽肉和禽蛋的产量同比增加,牛奶的产量也是同比增加的。猪肉产量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0.80%,生猪生产好于预期,重大动物疫情保持平稳,2020年10月份,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0%。

2、禽蛋产量、增长率

通过对1980-2019年禽蛋产量和增长率对比,可总结出贸易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根据入世前与入世后年度的增长率的不同分析出入世前年均增长11.8%,入世后年均增长2.1%,禽蛋产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波动幅度收窄。

3、禽肉产量,增长率

通过对1985-2019年禽肉产量和增长率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入世前年均增幅13.7%,入世后年均增长3.2%。禽肉产量保持增势,消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4、各类禽肉、鸡肉占比

2014年鸡肉占比63.61%,鸭肉占比28.93%,鹅肉占比6.72%,鸽肉占比0.74%。

2018年鸡肉占比64.71%,鸭肉占比28.18%,鹅肉占比6.06%,鸽肉占比1.62%。

2019年鸡肉占比58.12%,鸭肉占比34.52%,鹅肉占比6.50%,鸽肉占比0.85%。

通过对2014年,2018年,2019年各类禽肉产量占比变化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非瘟发生以后鸡鸭鹅肉产量均有增长,短期内白羽肉鸭增量最多,因此鸭肉占禽肉比重增加。2020年,行业由繁荣转向低迷,鸭业亏损较大,随后产能进入调整期。2020年鸭肉占比回落。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总结出,当前在鸡肉占比中,持续增加的是817小型肉鸡。非瘟发生后,817发挥其灵活的特点,鸡肉中短期内增量最多,因此占比增加多。与2014年相比较,白羽肉鸡主动和被动减少祖代更新,占比下降的同时伴随着效益改善。2019-2020年,白羽肉鸡占比上升,黄羽肉鸡占比下降。

5、种禽存栏及雏苗供应

2020年产蛋鸡平均存栏是10.7亿只,白羽肉鸡全年出栏49.20亿只,黄羽肉鸡全年出栏44.32亿只,白羽肉鸭全年出栏38.20亿只,817肉鸡全年出栏16.71亿只,淘汰蛋鸡出栏11.16亿只。

6、中国家禽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2020年家禽养殖行业总体情况,蛋鸡:种鸡存栏增加明显,雏鸡供应略有减少,在产蛋鸡存栏略高于2019年同期,鸡蛋产量增加,受存栏增加及疫情影响,商品蛋鸡饲养亏损。白羽肉鸡:种鸡存栏快速增加,雏鸡供应、毛鸡出栏增加,全产业链效益明显回落。黄羽肉鸡:种鸡规模处于高位,年内下行趋势,上半年亏损严重,下半年部分种鸡企业减少苗鸡投放,市场有所好转,但整体行情震荡起伏,仍以低迷为主。白羽肉鸭:种鸭养殖规模处于历史高位,产能严重过剩,效益不佳。鹅、肉鸽等:供过于求,鹅业处于困难时期,肉鸽普遍亏损。2020年家禽行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量增价减。

二、2020年主要禽种的生产经营情况

1、蛋鸡

1.1引进和更新数量

2020年全国新增祖代蛋雏鸡数量54.99万套,其中国产的是40.16万套,进口的为14.83万套。主要引进的品种为罗曼、伊莎、海兰、巴布考克,主要来自加拿大,部分海兰来自美国。国产祖代包括12个品种,所以每年更新数量庞大,远超进口品种。

1.2祖代在产存栏数量

2020年存栏56.72万套,同比下降5.48%。在产祖代蛋种鸡存栏连续3年下行,但仍高于实际需要的36万套,祖代向全国供种富富有余。

1.3全国在产父母代存栏

1.4商品代蛋雏鸡价格成本

近年来,祖代种鸡企业减少父母代雏鸡比例,重点发展自己的商雏市场。2020年,雏鸡价格平均为3.29元/只,同比下降15.64%,成本2.47元/只,综合来看在成本线以上。父母代种鸡整体盈利。2020年商雏鸡的亏损主要出现于2-3月份和9-11月。低于成本销售的企业逐渐增加,价格离散度更大。

1.5全国在产蛋鸡存栏

2018年全国在产蛋鸡存栏10.10亿只,同比下降6.39%,2019年稳步上升,同比上升3.56%。全年存栏10.47亿只,相对平稳。2020年平均存栏10.70亿只,同比增加2.20%,年内波动较大。

1.6全国蛋鸡的鸡蛋产量

2018年全国蛋鸡的鸡蛋产量为1769.05万吨同比下降6.23%,2019年全国蛋鸡的鸡蛋产量为1871.17万吨,同比增加5.77%,2020年产蛋1895.65万吨,同比增加1.48%。

1.7主产省鸡蛋价格分析

通过对主产省鸡蛋价格分析得出,最近一个周期高点是2019年第38周9月中旬,主产省鸡蛋价格达到12.50元/千克,达到顶峰,之后逐周下降,谷底是2020年年中,27、28周,主产省鸡蛋价格降到了5.94元/千克,降幅52.48%,7月价格突然上涨,随后进入了一个波动状态。2020年平均鸡蛋价格7.37元/千克,同比下降16.54%。

1.8蛋鸡的结论与预判

商品蛋鸡效益综合分析,2018年只鸡盈利27.32元,2019年只鸡盈利43.91元,同比增加60.72%。2020年只鸡亏损1.03元,同比下降102.35%。分析其原因有一下几方面,一是新冠疫情冲击,就业减少,购买力下降;二是在产蛋鸡存栏增加2.20%;鸡蛋产量增加1.48%,供给偏宽松;三是非洲猪瘟对禽业拉动效应减弱;四是饲料价格上涨,每斤蛋的成本增加,因此供大于求,导致亏损。

2020年在产蛋鸡存栏在普遍提前淘汰的基础上缓慢上升,玉米价格大幅增加,饲料成本上升,选择替换一部分玉米的情况下,料蛋比上升。在产蛋鸡存栏多于10亿只,鸡蛋供过于求。2020年是蛋鸡饲养“小年”,效益不佳。

2021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比2020年有所下降。雏鸡供应能力充足。对产蛋鸡存栏影响最为直接的是效益,体现在淘鸡日龄。预计2021年产蛋鸡存栏相较于2020年持平或略增。受宏观经济压力和饲料涨价影响,商品蛋鸡依然是“小年”。

2、白羽肉鸡

2.1祖代更新

2020年,祖代更新100.28万套,另有强制换羽18.75万套。祖代企业新增4家,目前有祖代企业18家。

2.2祖代白羽肉雏鸡品种分布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总结,我们了解到AA仍为白羽肉鸡“第一品种”,占比趋于下降;罗斯占比减少;哈伯德占比波动较大;科宝仍然受欢迎,在国内饲养曾祖代,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投入使用且更新数量扩大。把祖代雏鸡分为引进品种和国内自繁品种,自繁占比由2019年的14.10%提高至2020年的27.15%。

2.3祖代存栏

2020年祖代总的存栏同比增加17.16%,其中后备栏同比增加0.63%,在产存栏同比增加29.11%,2020年祖代存栏规模与2014年大体相当。

2.4父母代雏鸡供应

2.5父母代存栏

2020年,父母代总存栏同比增加18.09%,其中后备存栏同比增加28.39%,在产存栏同比增加11.52%。父母代存栏处于历史高位并且将继续走高。

2.6雏鸡、毛鸡、鸡肉价格

雏鸡、毛鸡、鸡肉价格的价格是有关联性的。2020年,雏鸡均价2.45元/只,同比下降63.92%;毛鸡均价7.53/千克,同比下降23.58%;鸡肉均价10.28元/千克,同比下降14.99%。究其原因,由于雏苗供给宽松,价格下降,雏鸡价格是促使毛鸡、鸡肉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2.7白羽肉鸡结论与预判

通过对白羽肉鸡产业链主要指标的分析,总结得出2020年白羽肉鸡量增价减,分析其原因是玉米涨价抬高成本,进口压低鸡肉价格,白羽肉鸡产业产能增加,鸡肉替代猪肉效益减弱,宏观经济受疫情冲击。大型一条龙企业效益同比2019年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好的盈利。因为一条龙企业技术进步,饲养费用不断降低,增加熟调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

疫情对2020年祖代更新数量的影响有限。受疫情影响实际减少引种1.4万套,由3-4月推迟的引种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2020年上半年,从新西兰引种费用增加,2020年7月从美国引进祖代已经到场。国内自繁的祖代对保障种源起到积极作用。

种鸡存栏已经处于高位,高存栏将延续至2021年。由于2019年祖代更新大幅增加,2020-2021年白羽肉鸡产业链产能呈增加态势,可供应的雏鸡数量增加。同时考虑到肉类进口大幅增加,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市场风险。

3、黄羽肉鸡

3.1不同类型祖代种鸡占比

黄羽肉鸡的品类非常的丰富,按照出栏日龄可以分为快、中、慢三个类型。快速型指的是65天以内出栏,目前占比33.50%-30.32%;中速型指的是65-95天以内出栏,占比26.50%-24.02%;慢速型指的是95天以上出栏,占比40.00%-45.65%。

用五年的数据做一个比较发现快、中速型的占比是减小的,最有代表性的慢速型是在增加的。

3.2祖代种鸡存栏

2020年全国在产祖代黄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153.43万套,同比增加4.66%,该存栏水平为历史最高。

3.3父母代种鸡存栏

2020年全国在产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量4302.38万套,同比增加4.35%,为历史最高水平。

3.4种鸡产能水平

2019年效益非常好,种鸡产能充分发挥,种鸡利用率达到很高水平。2020年种鸡利用率明显下降。根据现有种鸡规模,结合实际监测的种鸡产能测算,行业在未来一年依然有能力向社会提供商品代雏鸡60亿只以上,供给能力充足。

3.5父母代雏鸡供应

2020年,监测企业父母代雏鸡供应量同比下降7.40%,主要是2020年9月份以后,下游市场低迷,雏鸡供应出现持续的大幅减少。

3.6商品代雏鸡供应

2020年监测企业商品代雏鸡销售量同比下降9.78%,尤其是2月份和四季度减幅较大。2020年,商品代雏鸡销售价格各月波动较大,平均为1.95元/只,其成本价为1.83元/只,同比下降39.87%。根据分析得出商品代雏鸡盈利的月份有1、3、4、9,亏损的月份有2、5、6、10-12月份,7-8月份保本。

3.7商品代毛鸡价格

3.8黄羽肉鸡产业链结论与预判

近年来,黄羽肉鸡祖代及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增加趋势明显,2020上半年持续增加,种鸡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下半年为过剩产能的调整阶段,整体仍充足。

种鸡利用率下降,在种鸡量增加情况下,苗鸡投放量不增反减,回应市场低迷需求。据调研了解,两广新进企业增量较大,产品产量有所增加;而两广外的其他地区,其产量普遍大幅减少,综合判断,全年产品产量稳中略减。

在“产能过剩”,“新冠疫情”,“生猪反弹”,“活禽管制”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之下,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业内对未来1-2年内的黄羽肉鸡市场行情普遍看衰。

4、817肉鸡

4.1鸡苗销售价格

4.2毛鸡价格

2020年817肉鸡毛鸡外销价格8.20元/千克,其成本价为8.80元/千克,同比下降14.19%。全年每只鸡亏损0.9元,按每只鸡体重1.5千克测算。

4.3817肉鸡结论及研判

5、白羽肉鸭

5.1祖代存栏

2020年,我国祖代在产白羽肉鸭平均存栏量约为39.5万套,比2019年减少了19.76%。其中,国外引进品种3.37万套,占祖代白羽肉种鸭存栏总量的7.5%,国内自有品种41.56万套,占祖代白羽肉种鸭存栏总量的92.5%。

2019年非洲猪瘟带动父母代苗价持续高位运行,祖代场调整生产,存栏量大幅增加,产能严重过剩。2020年受疫情冲击,行情低迷,存栏量缩减,但总量仍然比较大,种鸭养殖户全年处于亏损状态,随着第三季度的种鸭养殖规模缩减,行情短期转好,随着疫情反复导致消费放缓,行情难有起色。

5.2父母代存栏

2019年,鸭肉产品销售市场活跃,鸭苗供不应求。父母代种鸭的养殖利润高,父母代种雏产量、销量双增。父母代种鸭存栏于2020年1月份达到顶峰。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市场需求减少,行情转差,种鸭存栏量受市场调节,但规模缩减缓慢,第三季度种鸭养殖企业资金压力大,减量速度加快,但随着疫情反复,鸭业整体行情有陷入低迷。

5.3商品代雏鸭

2020年全国商品代白羽肉雏鸭供应40.2亿只,同比减少5%。

5.4毛鸭出栏

2020年全国商品代肉鸭出栏量约为38.2亿只,同比下降5.84%。考虑疫情期间销毁鸭苗的情况,实际出栏量会略少于理论数值。

5.5鸭苗、毛鸭价格

2020年鸭苗平均价格为1.56元/只,其成本价为2.05元/只,同比降幅为71.8%。毛鸭均价6.92元/千克,其成本价为7.00元/千克,同比降幅为15.43%。

5.6白羽肉鸭结论及预判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亏损巨大,种鸭养殖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对产能和种鸭饲养量做了调整,行业整体规模有所下降,行情自第四季度有所好转,但商品鸭养殖总量仍然很大,随着鸭产品消费受阻,年底行情又陷入低迷。

2021年行业仍然面临较大风险,建议养殖企业主动调整产能、控制存栏规模;拓展融资渠道,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加强管理,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全行业开拓鸭产品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提高鸭肉产品质量,确保鸭肉安全和品质的提高。

三、中国禽业发展热点问题及趋势研讨

1、2020年疫情对家禽产业供给侧冲击较小

疫情初期,产业面临雏苗销售、饲料保障、毛鸡压栏等突出困难,损失惨重。随着各项政策出台,形势快速好转。3月初种蛋孵化,雏苗投放基本恢复正常。虽然产能损失一部分,但产业经历2018-2019连续两年盈利,种鸡存栏处于高位,产能在满足产业链需求之后,还有很多剩余。

2、中国经济韧性强,需求侧正在改善

家禽产业供给侧从疫情中恢复之后,由于禽产品需求减少,3-4月企业普遍面临禽产品积压,活禽价格下跌等困难,上半年肉鸡产业效益大幅缩水。我国畜牧业为14亿人民提高副食,家禽产业与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关系密切,所以中国经济只要大盘稳,肉鸡产业乃至畜牧业就一定能永续发展。一季度GDP同比降6.8%,二季度GDP同比增加3.2%,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上半年降1.6%,前三季度由负转正,同比增0.7%。

3、产能调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之意

决定产业能否盈利的关键点是产能,市场规律以及近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产能控制的合理,产业就有效益,反之亏损。肉鸡产业效益缩水的根本原因在产业内部,因此产能调控是重要任务之一,行业需时刻警惕产能过剩,用“提质增效”取代旧有的“数量扩张”发展思路。

4、非洲猪瘟加速畜产品结构调整,长期仍需力促鸡肉消费

非洲猪瘟发生后,2019年猪肉占肉类比重55.6%,1年下降7.1个百分点。然而代替猪肉占比增幅最大的是禽肉,短期看,非洲猪瘟加速畜产品结构调整。目前,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正在恢复。长期看,要进一步扩大禽肉,鸡肉消费。行业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强对禽肉的科普宣传,增强社会对禽产品消费信心和消费偏好。

THE END
1.2020年我国畜牧业数据汇总,全国猪牛羊禽肉的产量数据,你想知道的2020年,各地积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新建、扩建养殖场陆续建成投产,有力促进生猪产能持续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略减10万吨,下降0.1%。猪肉产量略有下降,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不同程度增长。 https://www.yangzhu360.com/toutiao/20210203/197630.html
2.2020年牛羊产业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牛羊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牛羊产业在推进乡村产业脱贫、产业振兴,以及促进居民膳食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牛羊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并未因疫情而转变。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http://www.hebxmw.com/view.asp?nid=23749
3.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生猪产业链主要包括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五个环节,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生产为产业链的核心,生猪养殖的代表企业为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双汇发展和云润食品为产业链中屠宰、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代表企业。 规模化养殖水平仍有待提高 https://www.douban.com/note/75525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