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笔记▏BFC·第十届生物饲料科技暨优质畜产品生产技术交流大会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04广东

2023

BFC·第十届生物饲料科技

暨优质畜产品生产技术交流大会

降本增效标准规范高品质发展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蔡辉益博士致开幕辞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刘作华研究员开幕式致辞

辽宁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禾丰股份董事长

金卫东先生开幕式致辞

大会现场

主旨报告

《我国生物饲料产业方向与规范管理》

黄庆生处长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

黄处长从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生物饲料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规范管理。

1、当前饲料行业形势

1.2原料供需:能量饲料供需宽松、蛋白饲料依靠进口(蛋白供给总量1.19亿吨,其中国内提供65%,进口提供35%)、结构性短缺长期存在;

1.3产品创新:证书核发进度加快、申报积极性增加;市场创新需求迫切。

2.1豆粕减量替代

通过新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小品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生产、酶制剂生产等豆粕减量技术,最低可减饲料蛋白需求约1320万吨,相当于36%的进口饲料蛋白。

2.2养殖提效提质

提高饲料报酬、改善饲料品质、提升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

2.3饲料停抗退药

改善动物机体和消化道健康、促进动物生长、缓解应激反应、改良动物微生态环境。

3、生物饲料产业方向

3.1发酵饲料;

3.2酶制剂;

3.3小品种氨基酸;

3.4微生物蛋白原料;

3.5生物活性肽;

3.6直接饲用微生物;

3.7微生物发酵培养物;

4、下一步规范管理考虑

4.1生产菌株合规性;

4.2产品标示宣称合规性;

4.3饲用微生物及发酵制品评审要求;

转基因安全评价、菌株鉴定及安全性评价、终产品安全性评价、终产品靶动物有效性评价、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影响分析。

4.4管理原则性要求。

《科技驱动创新》

金卫东先生辽宁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禾丰股份董事长

金卫东先生首先从创新、学习、冒险、执著、合作、诚信、敬业等七方面向大家详细解读了企业家精神;接着阐述了技术创新就是冒险*商业化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以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为基础,不断延伸至逻辑学、自然辩证法、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文学、外语、历史、艺术等领域,并强调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最后金卫东先生借用北京大学王恩哥校长的十句话与全体参会代表共勉:

第一、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

第二、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

第三、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苦,一个是吃亏;

第四、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

第五、追求两个一致,一个是兴趣与事业的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的一致;

第六、插上两个翅膀,一个是理想的翅膀,一个是毅力的翅膀;

第七、构建两个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

第八、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乐观,一个叫运动;

第九、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第十、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

《二氧化碳合成饲料原料的挑战与机遇》

江会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会锋研究员做了题为《二氧化碳合成饲料原料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报告。他在报告中讲道:CO2转化利用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CO2生物转化利用应用前景广阔,植物和光合微生物每年可固定大量CO2,生产淀粉、蛋白、油脂等丰富产品。但自然生物固碳能效低、速度慢。因此研究的目标是解析CO2捕集、还原、聚合等过程的酶催化机制,建立固碳元件智能设计与改造技术平台,获得CO2生物制造重要化学品的高性能固碳元件;阐明联合固碳过程适配机制,建立联合固碳过程强化技术,突破从CO2到重要化学品生物合成的技术瓶颈。

江会锋研究员接下来具体介绍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途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菌丝蛋白途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途径。最后,江会锋研究员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了二氧化碳联合生物转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质资源饲料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杨培龙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

杨老师首先介绍生物质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背景:1、粮食安全的核心是饲料粮安全(①我国粮食供应总量约50%作为饲用;②随着肉蛋奶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饲料用量将持续增长;③粮食增量不能依赖于土地的扩充);2、我国饲料资源的新挑战和新需求(①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生态生产的新需求;②人口增长、气候变化、海洋塑料、饮水污染等全球性挑战;③我国蛋白饲料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因此,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传统饲料粮品质、开发非传统饲料资源和新型高效饲料添加剂,解决我国饲料资源匮乏问题。

接下来杨老师结合团队在新型饲料资源的生物转化开发利用的研究内容以及建立资源由“不能用”到“可以用”再进一步“增值用”的研究体系,从生物驱动、生物整合、生物智能重点介绍了生物转化技术在生物质资源饲料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饲料发酵菌种筛选最新进展》

李英俊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英俊研究员做了题为《生物饲料发酵菌种筛选最新进展》的权威解读。他在报告中讲到:饲料生物化的意义、饲料生物化关键控制点、发酵微生物菌种筛选原则、生物饲料菌种应用实例。李英俊研究员总结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国家规定范围内微生物发酵性能(知人善用);2.菌种与发酵工艺的选择要做到因材施“酵”、“酵道”有方。首先明确发酵原料和发酵的目的,然后根据原料和目的选择菌种类型,最后确定发酵工艺与参数;3.通过底物变化、产物变化、微生物变化来判断发酵效果(见微知著)。

主持人:陈宝江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饲料用酶研发关键技术进展》

罗会颖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罗会颖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饲料用酶的分类(消化酶、生态酶、非淀粉多糖酶、功能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去除抗营养及有毒有害因子、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开发潜在饲料资源、改善动物健康水平、减轻环境污染)、市场容量(我国饲用酶制剂产量20万吨左右,产销量占全球市场的20%~25%)、未来趋势(未来5年饲用酶将占到整个酶制剂产值的15%),并针对饲料用酶的性能和成本等瓶颈问题提出了饲料用酶技术革新思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融合)。

然后从以下三方面重点阐述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制:

1、酶及基因的挖掘技术

1.1传统策略挖掘酶基因;

1.2不依赖微生物分离的酶基因挖掘;

1.3数据驱动的酶基因挖掘;

1.4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饲料酶挖掘和设计平台;

1.5嗜热蛋白挖掘与设计模型TPMAD;

1.6嗜热蛋白酶的挖掘与验证;

1.7嗜热几丁质酶的挖掘;

1.8溶菌酶的挖掘与设计模型LysoMiner;

2、酶的分子设计与改良技术

2.1常用分子设计和改良方法——定向进化

2.2机器人辅助和高通量筛选系统

2.3常用分子设计和改良方法——理性设计

2.4蛋白结构预测AlphaFold

2.5AlphaFold的强力对手:Facebook打造的MetaAI

2.6计算机辅助的蛋白质分子设计方法

2.7基于大数据智能设计提升酶耐热性;

2.8糖苷水解酶催化效率设计模型MECE;

2.9智能设计提升壳聚糖酶的催化效率;

2.10溶菌酶OCLyz1A溶菌功能提升突变体的智能设计。

3、酶的高效表达技术

3.1酶蛋白高效表达技术;

3.2微生物超高水平基因表达系统组成;

3.3基因序列是影响其高效表达的重要因素;

3.4基于MP-BERT高表达蛋白预测模型的构建;

3.5基于MPEPE的高表达基因筛选;

3.6基因于MPEPE的高表达基因设计;

3.7系统全局优化升级了毕赤酵母工业酶表达系统;

3.8主要饲用酶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

3.9建立了多种丝状真菌高效表达体系;

3.10实现了多种酶在丝状真菌中的高效表达;

3.11优化黑曲霉表达平台;

3.12黑曲霉产淀粉酶液态发酵菌株的构建;

3.13构建了高效嗜热毁丝霉表达系统;

3.14高温腐殖霉表达系统构建及过氧化氢酶CAT高效分泌表达;

3.15解决了过氧化氢酶表达中血红素辅基供应不足的问题;

3.16实现了过氧化氢酶在腐殖霉中的高效表达生产。

最后罗老师介绍了饲料酶研发技术的创新方向和酶产品的创新方向:

(1)饲料酶研发技术的创新方向——多学科交叉融合

解决国家需求和重大产业问题、开发新型饲料酶和微生物菌剂、开发生物活性物质。

(2)酶产品的创新方向

保障动物健康(直接杀菌、抑菌的酶;间接杀菌、抑菌的酶;调节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酶);

保障饲料安全(霉菌毒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转化或去除);

开发饲料资源(饲料原料的利用、合成、转化,功能性产物的定向生成)。

《生物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机制》

刘作华研究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刘作华研究员在《生物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创制》报告中指出养殖业面临三大难题,分别是饲料全面禁抗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一定程度下降;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资源严重短缺,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迫在眉睫;我国非粮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开发利用度不高。生物饲料是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畜牧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畜禽养殖规模大但是健康风险突出,非粮饲料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度低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接下来刘作华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主要创新成果及关键技术。1.国际率先构建了腺苷七肽高效表达系统,突破了产业化生产工艺,创制出我国首个猪用免疫调节肽新饲料添加剂产品,为新型肽类饲用替抗产品创制开辟了新路径。2.发掘和培育出高活力的猪鸡专用益生菌,建立了菌株高效制备工艺,为保障畜禽肠道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3.突破了非粮原料及配合饲料固态发酵关键工艺,创制出固态发酵系列产品,有效解决玉米豆粕资源短缺和低质原料高值化利用的问题。4.创建了猪用液态饲料菌酶协同连续发酵工艺,国际首创了饲料液态发酵与饲喂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了我国生猪高效饲喂模式。

《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技术》

单安山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单安山老师首先简单回顾了他的工作生涯与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荣誉。然后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技术:

1、中国饲料业(畜牧业)的成就与挑战

1.1中国饲料业的成就

2022年中国饲料产量达到3.02亿吨,其产值达到1.31万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227万吨、3456万吨、393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7万亿。

1.2中国粮食产量与缺口

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年产量达到6.86亿吨(2022)。大豆进口0.91亿吨,其他粮食进口0.56亿吨。

1.3国际形势对我国粮食、饲料及畜牧业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

1.4国家战略需求

2、饲料资源开发

挖掘利用非粮型饲料资源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未被利用的农副产品资源量高达23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占比34%、树叶类加工副产物占比30%、尾菜占比9%。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2022年我国蔬菜产量达7.91亿吨,占全球产量约60%,超过50%的蔬菜未被人们食用而浪费,如果处置不当会迅速腐烂,滋生有害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地表水和空气。目前,蔬菜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方法主要是用于制作肥料直接还田。然而,尾菜如果去除水分,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用作饲料是有营养基础的。

单老师针对尾菜高温下极易腐烂变质、烘干脱水成本高、机械脱水产生废液、抗营养因子等特点和问题,详细阐述了利用青贮发酵技术处理尾菜饲料资源的研究进展。

3、饲料耗损控制

3.1饲料(粮食)的损失

中国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为15.28%。以2022年的粮食产量计算,粮食损失量为1.05亿。

全世界大约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每年由于霉菌毒素污染造成数千亿美元损失。我国近五年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阳性检出率>80%。

3.2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通过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生殖系统及皮肤组织等,造成畜禽生长性能严重下降甚至死亡。

3.3霉菌毒素的防控技术

创制多种霉菌毒素消脱技术,构建“体外防霉、肠道脱毒、机体解毒”三道防线,消除霉菌毒素对“肠道-脏器-机体”多重危害,实现霉菌污染饲料的安全利用。

4、饲料高效利用

4.1饲料原料预消化技术;

4.2优化饲料配方设计;

4.3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4.4饲料精细化加工与生产;

5、营养精准供给

5.1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

5.2猪蛋白质营养标准;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按畜禽营养需要推荐标准降低2%~4%,适当添加氨基酸达到理想氨基酸平衡,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5.3猪低蛋白营养依据。

小结

最后,单老师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并表示这项任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联合攻关。希望行业同仁深度挖掘非粮型饲料资源,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标准化推动我国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席兴军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席兴军研究员做了题为《标准化助力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的精彩报告。报告主要分三部分展开:生物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化的不足、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THE END
1.“未来畜牧学论坛”第152讲(1月2日)学术报告“未来畜牧学论坛”第152讲(1月2日) 论坛第152讲邀请全国畜牧总站左玲玲副站长讲述“加快推进畜禽种业振兴”,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 时间:2025年1月2日(周四)下午15:00 地点:中国农科院牧医所1号楼三层报告厅https://ias.caas.cn/newsite/xwzx/xsbg/018beb65ec71416eb24d412224894d37.htm
2.预告牛肉价格“不牛”,如何走出困境?(附直播预约)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 王健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李俊雅 做客直播间 共同为大家深入解读 直播 -时间- 12月24日15:00 -观看方式- 中国三农发布、农视网 抖音、快手、视频号、微博等 矩阵号全程直播 https://cbgc.scol.com.cn/news/5776247
3.全省首个畜牧业院士工作站落户贵阳12月10日,以“赋能生猪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生猪产业贵州省院士工作站”签约暨授牌仪式在贵阳举行,明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德发团队与贵州富之源集团共同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政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平台搭建,推动贵州省生猪产业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U0MDY0MA==&mid=2247485024&idx=1&sn=75d7c0c19ade5205b29943a0edbbfc20&chksm=fc35722fcb42fb39ca7a32182b29dd9d967b29d624b9bfbea084cf981ed51d91f536fef0d191&scene=27
4.12位农业领域专家当选院士!专业方向与你息息相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禽遗传育种与营养研究,现任鸭营养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育成Z型北京鸭配套系,2006年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推广数量每年超过5亿只,其品种使用权在2012年同时转让国内2家肉鸭养殖大型企业,转让收益超过4000万元。 https://www.nfncb.cn/nhbd/4237.html
5.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截至2021年11月,牧医所有在职职工22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拥有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等国家级平台5个,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重点实验室(综合性)、饲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专业性)等省部级科技平台10个;建成奶业国际联合https://baike.sogou.com/v5912146.htm
6.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前沿三农吉讯网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是全国综合性畜牧科学研究机构,是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畜牧分中心及全国性学术期刊《畜牧兽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编辑部的依托单位。2006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996年被http://www.sannongjixun.com/portal.php?mod=view&aid=550
7.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营养饲料汤超华简历在职职位:猪场保育舍饲养员 工作职责:负责保育舍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育经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就读时间:2011-2014 就读专业:营养饲料 专业描述:无 华南农业大学 就读时间:2007-2011 就读专业:营养饲料 专业描述:无 其他特长 1.熟悉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 2.具有非常丰富的猪、蛋鸡、奶、肉牛场实https://www.xumurc.com/resume/show/74328
8.第四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16:00 青年科学家论坛 主持人:丁向东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嘉宾:朱 砺 四川农业大学 教授 赵福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研究员 李新云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教授 丁能水 江西农业大学 教授 营养与饲料专题 主持人:车炼强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教授 https://www.bomeeting.net/Content/2036
9.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是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60多(套),总价值8千多万元,建有基因组学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代谢组学平台、细胞分析平台、品质及元素分析平台、营养成分. 4.服务特色及可提供创新服务内容2017年12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http://cxq.hebkjt.cn/portal/agency/show/key_support/%E5%9B%BD%E5%AE%B6%E9%87%8D%E7%82%B9%E5%AE%9E%E9%AA%8C%E5%AE%A4/id/5057.html
10.暨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国家畜牧科技开幕式主持:张宏福研究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1、大会开幕式领导致辞: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领导 李德发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主任 姚斌院士,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https://www.lydodo.com/article-5890.html
11.粮油与饲料科技据悉,这一检测技术是由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饲料安全加工与检测技术研究团队利用液质联用技术研发成功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启动,标志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http://jxsl.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1&st=06
12.蓬莱区政府部门动态2023年全省畜牧业主推技术,请注意查收1.单位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3788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人:赵红波、张相伦 联系电话:18615251366 电子信箱:club1126@163.com 2.单位名称:山东省畜牧总站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西路4566号 https://www.penglai.gov.cn/art/2023/8/15/art_13318_2956381.html
13.行业领袖潇湘论剑,共绘猪业新篇章!天蓬论坛—第四届(2024)猪产业(从上至下依次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周清波,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光辉,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志龙,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武深树,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汪以真) 本次大会得到了普http://www.powerpigs.net/index.php?3&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