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草的简介

芒草(学名:Miscanthus,别名:莽草、白微),禾本科芒属植物。其原生于非洲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其茎直立,粗壮,分枝,茎高1~2米四棱形,具浅槽,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阔卵圆形,长4~9厘米,宽2.5~6.5厘米,先端极尖或短渐尖,基部截状阔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牙齿;草质,上面榄

芒草生产分布原生于非洲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其中一个物种中国芒(M.sinensis)的生长范围延伸到了温带亚洲,包括日本与韩国。台湾台湾地区普遍称芒草为芒花,而当地常见芒草品种共四种,包括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白背芒(Miscanthussine

草本,直立,粗壮,分枝。茎高1-2米,四棱形,具浅槽,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阔卵圆形,长4-9厘米,宽2.5-6.5厘米,先端极尖或短渐尖,基部截状阔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牙齿,草质,上面榄绿色,被短伏毛,脉上尤密,下面灰绿色,有极密的白色短绒毛,在脉上的较长,叶柄长1-4.5厘米;苞叶叶状,

理论上,中国需要生态恢复的土地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如用来种芒草,按10吨/公顷的保守产量计算,一年干芒草产量能达10亿吨,如用于燃烧发电,即能达到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45%;而如果拿出5亿吨转化成乙醇,则能取代中国2010年全年的汽油用量。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提法正变

生长习性杂草,生于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的林缘或路旁等荒地上,海拔40-1580(-2400)米。分布范围芒草生产分布原生于非洲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其中一个物种中国芒(M.sinensis)的生长范围延伸到了温带亚洲,包括日本与韩国。台湾台湾地区普遍称芒草为芒花,而当地常

人工种植的芒草居群第二代能源作物需在干旱、贫瘠和不适合于粮食生产的边际性土地上产生足够高的生物量,才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快速驯化培育第二代能源作物成为一个新的科学问题。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学科组李建强研究员与植

日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彭俊华研究员作为Co-PI参与的项目QuantifyingPhenotypicandGeneticDiversityofMiscanthussinensisasAResourceforKnowledge-BasedImprovementof

土地的利用结构对土壤的水分、养分、生物以及各种物质的循环都会产生影响。作为土壤墒情中重要的一点的土壤水分,是土壤侵蚀过程,作为生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因子。土壤水分对于土地的评价是十分关键的。黄土高原坡面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其空间变异特征是植被合理配置和提高土壤水库功效的

实验概要本人总结的多糖提取前AIR制备过程实验步骤AIR(alcoholinsolubleresidue)提取1)新鲜收取的植物在蒸馏水中清洗以除去培养基等物质,后冻干。2)将冻干的样品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3)AIR(alcoholinsolubleresidue)制备浮萍、拟南芥叶及根

星毛委陵菜(别名无茎委陵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中、南部,伊克昭盟东部,陕西、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和西藏;蒙古、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星毛委陵菜作为常见的伴生植物,出现于蒙古高原东部的波状平原及黄土高原丘陵、山地的大针茅(Stipagran

8月17日,“能源植物创新生物技术”总结交流会在威海威海卫大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所与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举办,主要针对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支持的能源植物项目群进行了总结交流。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产业处处长胡京华、农村中心农业高技术处处长葛毅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

星毛委陵菜是温带、暖温带草原性的旱生、中旱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带。生长在不接受地下水影响的高原、丘陵或山坡地,土壤为淡栗钙土、栗钙土、暗栗钙土或黑垆土、浅黑垆土、山地栗钙土等,质地可自壤质、沙壤质、沙质到砾石质,能忍耐较强石质化生境,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石生性。在内蒙古

粗纤维测定仪对大多数植物的茎干部和叶片粗纤维含量的检测发现,茎秆比叶片有更多的粗纤维,禾木科植物则比豆科植物含有更多粗纤维。粗纤维测定仪的检测结果也发现,随着植物逐渐成熟,粗纤维含量也会增加,植物成熟度是影响干物质消化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首蓓和红三肠1的叶片中,中性洗涤纤维大约占25%,而在茎干

对欧盟农户而言,最大的担忧之一来自日益严重的干旱极端环境,有时甚至直接威胁到一整年的农作物收成。2003年的欧洲干旱,造成欧盟农作物产量下降30%的,损失巨大。为此,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900万欧元的资助,总研发投入1170万欧元,由欧盟8个成员国英国(总协调)、法国、德国、意大利

玉米作为全球最大的谷类、饲料和乙醇原料,多次成为粮食和能源争夺的焦点,也引发了对推广生物质能源的争论。我们选择合适的生物质能源植物时,解决方法并非千篇一律。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美国能源生物研究院(EBI)的科研人员指出,地球上不同地区多样化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了多

长庆油田油气开发区域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等地,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田生产基地。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工艺技术,在油气开采的同时尽可能加大对这一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保护和治理。为此,长庆油田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郝明德教授团队合作,依据长庆油田井场的空间分布和开采年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地球科学教授伊恩·斯图尔特打算在一个密封箱内与百余株植物共处48小时,以证明植物作为“地球之肺”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共存生活按照计划,斯图尔特9月16日携带一张吊床、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辆健身自行车,进入康沃尔植物园“伊甸园项目”一个密封箱,生活48小时。箱子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改良植物的技术,以期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植物光合作用捕获碳的能力提高一倍。当前植物光合作用每年从大气中捕获的碳只有30亿吨,而为遏制气候恶化,每年需要从大气中减少约90亿吨碳。该研究发表在10月出版的《生物科学》上。研究由美国劳伦斯·

OsMYB103L突变体和转基因植株表型和微纤丝纳米结构观测华中农大供图重组酿酒酵母高效利用木糖和葡萄糖生产乙醇的模型图华中农大供图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物质与生物能源团队副教

在近日举行的以“能源植物培育与生物质高效利用”为主题的第108期上海东方科技论坛上,来自美国、德国和我国有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是高效可持续的生物质原料的供应。应通过培育速生、高生物量的能源植物,最大效率利用边缘性土地资源来发展生物质能。他们呼吁有关方面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

在我国西北不封的干旱情况十分的严重,尤其是侵蚀严重的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不仅是土壤侵蚀过程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重要的农业水资源。在干旱半干旱地黄土区,深厚的黄土层(一般厚度达50~200m)蓄积大量的水分形成了土壤水库中的初始条件,也是植被恢复的主要制约因

THE END
1.四川三农新闻网“例如,无人机去雄复检环节,利用无人机规划自动航拍找到遗漏的雄穗,动态确认后定位每个检出的雄穗,并提供导航功能协助工人去除雄穗。” 机械化制种要求出苗整齐,这就需要种植技术的辅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介绍,近年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应用,挖掘品种增密潜力,推动耐密植品种发展,在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5.html?page=21
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1年,第41卷,第01期这无疑给其温度场的测试研究带来困难。针对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开展阴极表面温度测试实验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了真空弧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以及背景辐射特性和等离子体放电阴极测温的实际需求,本文基于高速CCD相机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多光谱高温计。该高温计采用单色高速CCD相机,主要避免RGB彩色相机不能完全滤除背景辐射的弧光。为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readnews.php?nid=96385
3.青海势学技术厅联系人: 王萍 主要研究人员: 杜玉枝、魏立新、杨寿栋、杨红霞、张国利、胡凤祖、姜建锋、于明杰、李玉林、钱 兰 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研究的"百岁羹"产品,由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42万,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对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功效学、质量标准、稳定性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预期成http://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417
4.地理学研究与无人机应用相互借力发展——“地理科学进展与无人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下的无人机云端管理系统发展》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通过云端管理和航路规划为无人机运行管理辅助提供解决方案;《无人机组网遥感数据体系建设评介》和《无人机遥感组网冗余容错的研究》探索了无人机组网遥感及其数据体系研究和理论;《NASA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飞行验证试验概述》在详述美国无人机交通管理https://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EN/Y2021/V40/I9/1439
5.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图4 模拟控制实验研究框架图 (3)高寒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针对藏北草地退化格局不明确,驱动要素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方向以不同时空尺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动力学机制为核心科学问题,在摸清生态学机理机制、优化参数及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对相关生态模型进行本地优化,借助高光谱近地遥感、无人机遥感http://www.lenom.igsnrr.cas.cn/jgsz/kyxt/nqz/202204/t20220428_6440141.html
6.水资源研究领域中遥感技术的运用论文(精选12篇)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土资源局通过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违法占用土地面积较大和集中的区域进行航拍摄像,更直观和快捷地了解该区域的实际查处整改情况,而基于无人机机动性能强、不受场地情况限制,并且携带方便,执法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对违法占用土地进行监测摄像,实时记录土地违法案件的整改情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g86r43v.html
7.[论文总结]智慧农业论文摘要阅读概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相结合的潜在VI、CI、结构改善小麦生长参数的估计精度,基于固定翼无人机图像。 小麦田间试验在兴华试验站进行了2017 - 2019年连续两年在三个小麦品种5岁以下氮肥率。 两个常用的小麦生长参数、**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干物质(LDM),**同步麦田无人机图像,得到关键的增长阶段。 简单的回归(SR)https://blog.51cto.com/luohenyueji/5950349
8.无人机智能控制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应用讲解导读:本文整理自齐俊桐在雷锋网硬创公开课上的演讲。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怎样的机器人的时代,其实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了。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坛】说到无人机其实它就是机器人的一个部分,它是一种空中的机器人,所以我就不得不从机器人说起。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怎样的机器人的时代,其实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88782.html
9.兵团摄协兵团群英谱(第一辑)△ 无人机田间作业 摄影 /张忠义 伟大的创举 ●文/李春林 1949年10月,我二军五师十五团随王震将军由甘肃酒泉向新疆进军,同年12月5日,为了及时制止和田民族分裂分子预谋组织的暴乱,十五团奉命从阿克苏日夜兼程15天,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580里,12月22日和平解放了和田城。 https://www.meipian.cn/2r3oxgya